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

    作者:李瑞书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研究组(32例).两组患者的疗程7~ 14d,对照组静脉连续点滴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研究组静脉连续点滴莫西沙星注射液(0.4g),1次/d,序贯治疗后改为口服莫西沙星片(0.4g),1次/d.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6,P<0.05).研究组的细菌清除率95.5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5,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为(8.42±3.18)d及(4628.6±587.9)元,明显少于对照组(11.17±2.34)d和(5868.4±612.5)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7.99;P<0.01).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及万古霉素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祝莉娜

    目的:观察和比较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及万古霉素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A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B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3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效果及细菌清除率基本相当,均优于莫西沙星.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8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婧;孟爱宏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CAP面临许多新问题[1].

  • 莫西沙星致痛性周围神经病1例

    作者:熊勋波;向明清;成祥林

    莫西沙星是第4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呼吸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失眠、嗜睡、焦虑、颤抖,引起周围神经病则极为罕见。现将莫西沙星致痛性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如下。

  • 静脉输入莫西沙星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马春蓉

    1病历摘要例1:女,58岁.近3a来间断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于2011 03 20受凉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2011-04-05收入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给予莫西沙星0.4 g/d静脉输入,用药前已询问药物过敏史,患者否认有药物过敏史,患者输入莫西沙星30min后突然出现喘憋加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HR110次/min,BP 70/40 mm Hg,医生考虑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并转入RICU,经积极抢救,1h后上述症状减轻,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副作用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比较研究

    作者:迟戈夫;丁丽

    目的 比较分析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确诊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试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对照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疗程为1-2周.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显效率为91.4%,而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4.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涵予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疗效.方法 将3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滴,每日2次,同时联用莫西沙星0.2~0.3 9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18例,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滴,每日2次,同时联用左氧氟沙星0.5g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7~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61.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AP安全、有效.

  • 预防性抗菌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方国栋;张丽华

    目的 探讨抗菌剂莫西沙星预防性治疗对急性卒中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79例严重、非腔隙性及大脑中动脉区域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在卒中发生后36 h内接受莫西沙星(每日400 mg)静脉注射或者安慰剂治疗.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是卒中后11d发生感染.次要终点包括神经系统结局、生存率及卒中导致的免疫系统抑制等.结果 卒中发生11d内莫西沙星治疗组感染率为12.8%,安慰剂组为3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感染率与较低存活率有关.莫西沙星治疗没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和患者生存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方式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独立预测卒中后感染.结论 预防性抗生素莫西沙星治疗抑制了大脑中动脉(MCA)区域严重缺血性中风患者感染率,卒中感染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内生存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 卒中 感染 莫西沙星
  • 阿莫西林和莫西沙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梁丽君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病患者采取阿莫西林与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HP感染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B组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症状0级、1级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2级、3级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P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P感染胃病患者的治疗中,莫西沙星的效果优于阿莫西林,并且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更少.

  • 莫西沙星联合ERCP技术治疗结石相关的胆道感染

    作者:高文艳;于丽;盛天骄;季芳;雷春红;李禹廷;刘杨;刘俊丽;林一帆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ERCP技术治疗结石相关的胆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于我科诊治的160例结石相关的胆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性ERCP解除梗阻的同时,试验组给予莫西沙星针剂治疗,4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1.5 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观察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天数、术后第4天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并于术后第4天进行胆汁细菌培养。结果除外剔除病例,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分别有8例和6例无效外,均治愈,治愈率分别为88.89%和91.7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体温恢复正常天数和术后第4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胆汁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70%(61/72)和86.30%(63/73)。两组间细菌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7%(3/72)和2.74%(2/73),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且均评定为可能有关。结论莫西沙星联合ERCP治疗结石相关的胆道感染安全有效。

  •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研究

    作者:崔振玲;王洁;陆俊梅;汪小黎;胡忠义

    目的 对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和莫西沙星(MFX)三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液体培养基联合MTT技术进行抗结核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对来自我院不同结核病患者的163株MTB临床分离株进行OFX、LFX、MFX三种药物的MIC检测和Bactec MGIT 960药敏检测.结果 163株中OFX耐药株占35.6%; 耐多药(MDR)结核菌株中,OFX耐药率为73.5%,MDR菌株中LFX耐药率超过一半以上;所有MTB菌株MFX的MIC值均≤1 μg/ml.结论 目前在MTB临床分离株中,OFX和LFX已出现较高的耐药率,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MFX在MDR结核和广泛耐药(XDR)结核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给MDR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 老年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晓梅;徐斌;赵涵

    患者女,83岁.主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d于2013年2月13日收入院.2013年2月11日晨起感双下肢麻木,未引起重视,下午4时上厕所时出现双下肢无力,坐位站起不能,需搀扶行走,当时双上肢肌力正常,无头晕、头痛,无二便失禁,遂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查体:BP 130/8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颅神经(-),颈软无抵抗,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针刺觉对称存在,双侧病理征(-).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2月13日患者双下肢无力加重,查体双下肢肌力0~1级,肌张力减低,双下肢腱反射消失.T6水平以下可疑感觉减退.2月14日出现双上肢麻木无力,双手末端麻木感明显,并有排尿困难.2月15日双下肢无力进一步加重,抬起困难,双上肢无力亦逐渐加重,但尚能抬举.2月16日出现呼吸费力,咳痰困难,于2月17日以吉兰-巴雷综合征转入NICU.胸段MRI示胸椎退行性变,T8水平脊髓内小异常信号,颈段MRI示颈椎退行性变,腰穿压力185 mm Hg,脑脊液细胞总数2个,白细胞0个,CSF生化示Glu 3.6 mmol/L,Cl 121.6 mmol/L,Pro 32 mg/dl,对症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治疗.发病前20 d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体温高39℃,曾予莫西沙星、阿奇霉素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高血压病史40余年,血压高达200/100 mm Hg,目前口服科素亚50 mg/d、拜新同30 mg/d降压治疗.

  • 米卡芬净诱发溶血二例

    作者:王志清;朱文艳;张艳;高华强

    例1男,40岁。因血尿4 d于2012年6月14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2.5×109/L,Hb 117 g/L,PLT 19×109/L,幼稚细胞35%。当天即行骨穿检查,骨髓细胞学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之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95%),PML/RARa融合基因FISH测定:阳性95%。自形态学确诊为APL起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并间断加用柔红霉素化疗。6月25日起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白痰,两次痰培养示少量念珠菌,予莫西沙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6月29日至7月5日无发热,7月4日复查血常规:WBC 14×109/L,N 95.6%,Hb 84 g/L,PLT 34×109/L,RET 0.96%。7月6日再次发热,体温在38.0℃左右,痰培养提示曲霉菌生长,肺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点斑状模糊影),临床考虑肺部曲霉菌感染,7月6日将氟康唑改为米卡芬净抗感染,同时将莫西沙星降级为依替米星。7月7日起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Ret )逐步上升(高至10.33%)、血红蛋白(HGB)水平进行性下降(图1)。7月21日骨髓涂片提示完全缓解之骨髓象。 Coobms、Hams试验及尿Rous试验阴性。肝功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正常范围,乳酸脱氢酶302 U/L(偏高)。复查肺CT提示炎症已大部分吸收,予停用米卡芬净,并用地塞米松控制溶血。8月6日查Ret降至5.04%,提示溶血逐步得到控制。在后来的半年多随访中,患者溶血未再复发,血红蛋白逐步升至正常。

  • 以脑室出血起病的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作者:田冬梅;何燕;陈贵海

    患者男,43岁.8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示脑室出血,2d前(2011-6-22)因病情加重转诊至我院ICU.入院查体:T 36.5℃,BP 210/128 mm Hg,嗜睡,颈软.血WBC 13.1×109/L、嗜中性粒细胞(N)79.5%、钠133 mmol/L、氯89 mmol/L.结合患者曾有高血压病史,诊断为“脑室出血”.入院后第2天患者出现发热(T 36.8 ~39.2℃),持续意识模糊、胡言乱语、剧烈头痛,伴颈项强直,克、布氏征阳性.复查头颅CT示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血肿(图1);胸部CT示双下肺少许炎症(图2).予氨曲南、美罗培南等抗感染治疗,并止血、脱水降颅压、降血压等对症治疗10 d后无效.患者进行性高热、意识模糊、剧烈头痛、胡言乱语.遂转入我科诊治.复查血WBC 13.3×109/L(N 71.6%).脑脊液压力>320 mm H2O,黄色透明,WBC 800×106/L(单个核细胞12.4%),蛋白1.55 g/L,糖3.68 mmol/L(同时点血糖9.93 mmol/L),氯107 mmoL/L.予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3d,患者意识好转、体温稍降(T37.0-38.2℃).

  • 智齿冠周炎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作者:王晓颖;颜兴

    患者女,28 岁,间断发热5 个月.患者5 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午后发热,伴畏寒、寒战,右肩胛区、肩胛间区疼痛,偶有剑突下疼痛,疼痛持续10 ~20 min 后可自行缓解,乏力、头晕,双下肢及双手指腹肌肉疼痛,位置不固定,呈游走性,每个部位疼痛持续1 周左右可自行缓解.给予莫西沙星及中药治疗,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2 个月.2 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仍以午后发热为主,劳累后加重,体温波动于37.0 ~39.4 ℃,性质同前,偶有咳嗽、咳白色黏痰;中药治疗无好转,出现左足跟肿痛.

  • 莫西沙星等13种抗菌药物对呼吸道常见感染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睿;裴斐;赵铁梅;朱曼;方翼;柴栋;郑专杰;张永青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对411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低抑菌浓度.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肺炎链球菌(包括PISP和PRSP)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高,敏感率为95.8%~100%,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则比较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4种氟喹诺酮类和5种头孢菌素类及阿奇霉素比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菌株)对莫西沙星等4种氟喹诺酮类和头孢美唑很敏感;非产ESBL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均敏感,但产ESBL菌株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则显示了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包括产ESBLs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敏感率在40%左右,非产ESBL菌株对5种头孢菌素均较敏感,但产ESBL菌株除对头孢美唑敏感外,对其他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莫西沙星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比较,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对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菌株)抗菌活性较强,大肠埃希菌对莫西沙星与其他氟喹诺酮类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 两种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的比较

    作者:周俊;张玫;孙立东

    目的:比较两种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7 d三联疗法对H pylori感染的根除率.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实验设计,52例Hpylori(+)患者分为2组,EMT组:埃索美拉唑20mg bid、莫西沙星0.4 g qd、替硝唑0.5 gbid;RMA组:枸橼酸铋雷尼替丁0.4 g bid、莫西沙星0.4 g qd、阿莫西林1.0 g bid,治疗7 d,治疗结束4 wk后通过13C-UBT检查Hpylori是否根除.结果:EMT组Hplori根除率为83.3%,RMA组根除率为79.4%.两组之间H pylori根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x2=0.117,P=0.521).结论: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7 d三联疗法是可供选择的H pylori根除方案.

  • 在肺结核病人治疗中加用莫西沙星与缩短痰培养阴转的时间相关

    作者:J-Y.Wang;J-T.Wang;T-H.Tsai;C-L.Hsu;C-J.Yu;P-R.Hsueh;L-N.Lee;P-C.Yang;马丽萍

    目的:探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加用莫西沙星是否能缩短肺结核病人痰培养阴转的时间. 方法:成年肺结核病人根据他们的选择被分成2个治疗组:标准方案(HRZE组)和标准方案在治疗的初2个月加莫西沙星400 mg 1次/d(莫西沙星组).在治疗开始的前8周,每周收集痰标本3次.通过计算倾向评分来估计进入莫西沙星组的条件概率.影响培养阴转时间的因素通过倾向评分分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62例病人入选莫西沙星组,88例入选HRZE组,分别有51例和72例完成此项研究.2组分别有6例(12%)和12例(16%;P=0.47)在痰培养阴转前因不良反应更改治疗方案.莫西沙星组痰培养阴转时间缩短(HR 2.1,95%可信区间1.4~3.2).治疗6周后的痰培养阴转率为82%和61%(P=0.011,<0.05/4,采用改良Bonferroni方法计算). 结论:标准抗结核方案在初的2个月加用莫西沙星与缩短痰培养阴转时间、提高治疗6周的痰培养阴转率及降低肺结核的传播相关.

  • 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对肺结核患者的早期及延长早期杀菌活性

    作者:J.L.Johnson;D.J.Hadad;W.H.Boom;C.L.Daley;C.A.Peloquin;K.D.Eisenach;D.D.Jankus;S.M.Debanne;E.D.Charlebois;E.Maciel;M.Palaci;R.Dietze;马玙

    目的:评估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等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结核患者的早期杀菌活性及延长早期杀菌活性.设计:随机开放临床试验.40例成年新诊断的涂阳肺结核患者(每组10例)分别每日单一接受异烟肼300mg,或左氧氟沙星1000mg,或加替沙星400mg,或莫西沙星400mg的7天治疗.治疗前2天及单药治疗7天期间,每日收集痰液进行定量培养.计量单药治疗开始的头2天(0-2天)及治疗后5天(2-7天)的菌量下降情况,以评估各药的早期及延长早期杀菌活性.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关于病人治疗分组信息采用单盲法.结果:异烟肼的早期杀菌活性为0.67log10cfu/毫升/天,高于莫西沙星(0.33 log10cfu/毫升/天)及加替沙星(0.35 log10cfu/毫升/天).与每日1000mg左氧氟沙星的早期杀菌活性(0.45log10c叫毫升/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4).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早期杀菌活性(0-2天)与延长早期杀菌活性(2-7天)相似.总体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延长早期杀菌活性高于异烟肼.结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及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虽然略低于异烟肼,但均有良好的早期杀菌活性,并具有较高的延长早期杀菌活性.有理由对这些药物敏感的结核病人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研究.

  •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在耐多药结核病中抑菌效能的观察

    作者:杨建良;吴龙章

    2010年WHO提供的数据显示[1]:1400万例结核病患者中约50万例是MDR-TB;中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万例,其中MDR-TB患者约10万例[2].MDR-TB具有三高一低(即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治疗费用高和治愈率低)的现状,是结核病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3],故此MDR-TB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道难题.因而治疗MDR-TB逼在眉睫,同时也是抑制结核病上升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siniazide,力克肺疾)对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 drug resistant-TB,XDR TB)菌株的抑制作用H-5],本研究对在实验室中证实为MDR-TB或XDR-TB菌株进行了力克肺疾及其他6种二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克拉霉素(Clr)、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阿米卡星(Am)、利福布汀(Rfb)和丙硫异烟胺(Pto)]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以观察各种药物对MDR-TB和XDR-TB菌株的抑制状况,为临床治疗MDR-TB和ⅪR-TB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1676 条记录 5/84 页 « 12345678...83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