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唇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切除重建1例报道
患者,女,8岁,下唇进行性无痛性肿块8 a.患者出生即发现下唇有一紫蓝色花生米大小样肿物,随着年龄迅速增长,致下唇外翻畸形,严重影响生活,导致进食困难,讲话不清,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
-
新生儿肝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患儿女,29 d.因“腹胀15 d,加重1d”人院.出生体质量3 1 50 g,否认产伤、窒息史,生后第10天出现腹胀,吃奶可,无呕吐.查体:下颌角可见1.5 cm×1.5 cm肿块,可见青紫血管纹,右脚内侧可见1圆形0.3 cm×0.3 cm青紫肿块,患儿外阴水肿,下肢水肿,B超示:肝脏明显增大,右肝斜径127 mm,肋下30 mm,表面平,肝缘变钝,未见明显正常肝组织回声,内可见大量无回声区,未见明显实质占位性病变.肝内血管显示欠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图1).超声提示:巨肝伴回声改变,占位性病变可能,建议活检.临床根据患儿下颌角及脚内侧青紫肿块,首先考虑该疾病引起,腹部MRI提示:肝弥漫性占位.患儿出现恶病质,家属放弃治疗,致死亡,死亡诊断:新生儿肝肿大(重度):肝占位性病变;多发性血管瘤;低钠血症;新生儿重度贫血.
-
舌面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的超声表现
患者男,26岁.自幼见舌面数个无痛小肿块,渐长,因舌畸形影响咀嚼来诊.舌肿块呈紫色,表面不平,周界欠清楚,质软,压时体积可变小.彩超见肿物呈蜂窝状低及无回声,边界不清楚,大小约50 mm×57 mm×24 mm,内回声不均匀,并有颗粒状钙化结晶体回声及云雾状缓慢流动的静脉血流信号(图1),加压放松后血流信号增多.超声诊断:舌面部囊实性占位(血管瘤可能性大).临床诊为舌海绵状血管瘤.
-
胎儿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孕妇,27岁.孕38周,孕1产0.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无明显化学毒物接触史.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肝右叶见6.3 cm×4.2 cm大小混合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似见紊乱的网格状和蜂窝状略强回声,其内散在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
右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超声所见
患者,女,24岁.因低热、消瘦伴右上腹隐痛一个月,于他院诊断为右肝巨块型癌而转诊我院.超声所见:肝脏轮廓清,边缘整,形态不正常,肝右叶斜径182mm,左肝内径123mm;右肝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一个大小为168mm×158mm×103mm中等偏低回声不均质团块,团块内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形似"蜂窝状",团块周边伴浅暗晕(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示:团块的前半部份及周边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为动、静脉型频谱,以动脉型为主(图2),其中动脉型的大流速0.23~0.71m/s、阻力指数为0.43~0.54,静脉型的大流速为0.08~0.12m/s;团块内的液性暗区,部分无彩色血流信号、部分有静脉型频谱.肝左、中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左支显示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回声;肝右静脉被向后下推移,内未见异常回声;门静脉右支被包于团块内,但未见受压迹象;门静脉主干内径15mm,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内径5mm.
-
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误诊1例
患者,女,40岁,孕3产2.上腹闷胀不适,不能做重体力劳动5年余.5年前,自己扪及上腹包块来我院做B超检查,显示肝右叶内14cm×10cm混合性肿块,诊断为"巨块型肝癌",以后每3~6月复查一次,病人症状体征无进行性加重,一般情况良好,生活和轻体力劳动均能自理,腹内无淋巴肿大及腹水,肿瘤生长缓慢,每年增长约1.0cm.1年前到上级医院经彩超和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无特殊不适,拒绝手术治疗.
-
介入治疗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运用价值
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 CHL )是来源于肝脏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7.4%,占肝良性肿瘤的84%,以女性居多,临床上将其直径>5 cm的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 CHL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肿瘤大者,可出现上腹部肿块、腹痛、腹胀等症状。部分肝血管瘤生长快,位置表浅可有自发性或创伤性破裂出血的危险,一旦出血,死亡率高达70%以上[2],传统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并发症较多。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动脉栓塞已成为治疗CHL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3]。笔者对近7年来18例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运用平阳霉素加碘油及适量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除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八例报告
我院自1994年至1996年应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THVE)技术切除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8例,其中男3例,女5例,肿瘤位于肝Ⅷ段4例,Ⅶ、Ⅷ段3例,Ⅴ、Ⅵ、Ⅶ段1例,瘤体大直径18 cm,小10 cm,平均13 cm。方法是首先游离右半肝,解剖肝上下腔静脉(IVC)及肝下IVC,分别预置阻断带,然后施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于血管瘤外缘切开肝被膜,沿血管瘤包膜外钝性剥离,遇有通经肿瘤的管道系统均钳夹切断,直至肿瘤切除。如果术中肝主静脉(HV)及IVC出血,可立即阻断肝下IVC及肝上IVC,修补损伤血管。本组有3例损伤HV,采用本法均修补成功。本组术中出血300~900 ml,Pringle法阻断时间平均25 min,THVE时间4~11 min,手术无死亡。2例术后胸腔积液,对症治疗消失,8例均痊愈出院。 讨论:手术切除中央型肝肿瘤,术中易损伤HV及IVC,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空气栓塞,以往为手术禁区。而应用THVE技术,可在清晰的视野中从容修补血管,提高手术的安全性。THVE技术对肝细胞功能的影响与Pringle技术相同,而IVC的阻断仅影响回心血量,并不加重肝细胞的损害。无肝硬化及基础肝病的THVE安全阻断时间为60 min,而肝血管瘤病人往往很少伴有肝硬化,60 min内修补血管应该是非常充足的,本组THVE长时间仅为11 min,THVE技术本身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又能很好控制HV及IVC的出血,我们主张实施中央型肝肿瘤切除时,应做好THVE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
腹膜后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侵及回盲部和乙状结肠致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患者女,16岁, 因反复鲜血便、黑便16年,重度贫血收入院.患者自出生后3个月开始出现鲜血便,每周2~3次,血便间期有时有黑便.随年龄增长,血便次数逐渐增多,出血量亦增多.曾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痔疮",给予通便、止血等治疗,效果较差.无月经来潮.入院查体:体温、呼吸、血压正常,脉搏96次/min.营养状况较差,发育欠佳;重度贫血貌,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查体未见异常.
-
脑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全切一例
患者 女,22岁.因头晕、头痛伴发作性肢体抽搐、呕吐16年入院.平时口服药物卡马西平控制癫痫发作,效果不佳.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头部CT检查示左侧额、颢顶叶内可见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散在的钙化影,部分病灶侵入左侧侧脑室前角及体部,侧脑室明显扩张.头部MRI检查示左侧侧脑室前角-额叶可见菜花状信号异常,其内可见多个囊性病灶,瘤周未见水肿.
-
中颅窝底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的选择
我院从1989~1999年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4cm以上直径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GCH)9例,报告如下.
-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左下肢进行性肿胀、疼痛30年,功能障碍3年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不能正常行走,左臀部、左侧阴囊、左下肢弥漫性肿胀,皮肤暗红色与暗黑色交替,表面散在多个乒乓球大小的包块,呈囊性、质软,压之消失,包块内可触及数个沙粒样硬结.平卧抬高患肢,数分钟后可见肿胀消退至约原来的1/3.阴囊明显增大,直径约20 cm,左下肢较右侧缩短4cm.睾丸不能触及,透光试验阴性.双下肢周径测量结果:左侧膝下10 cm、膝关节、膝上10 cm、膝上25 cm周径及髂前上棘经坐骨结节至腹股沟中点连线分别为45 cm、43 cm、62 cm、65 cm和41 cm;右侧分别为32 cm、33 cm、41 cm、45 cm和20 cm.水桶法测量结果:腹股沟以下肢体左侧较健侧多7L,重约7 kg.
-
乳房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并乳头状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5岁,两年前新婚时,被人捏伤右乳后,出现右乳头部疼痛,乳晕部紫斑,右乳房坠胀,当地卫生院考虑右侧乳房血肿,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治疗,配合中药活血化瘀及局部中药外敷治疗,紫斑消失,坠胀感减轻,婚后4个月妊娠,逐渐出现右乳坠胀,乳晕周围出现紫红色斑,右乳房逐渐增大,产后乳儿拒吮右乳,右乳头逐渐凹陷、溢乳,乳晕进一步突起,紫红色斑块境界明显增大,乳房表面血管影增粗,在当地卫生院行穿刺治疗后,针刺部出血不止,来本院诊治,考虑右侧乳房内血管瘤收住.
-
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1 资料与方法我们遇到2例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男1例,年龄42岁,不明原因左上腹不适伴贫血.女1例,年龄33岁,患者左上腹隆起,压之不痛,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2人均做CT平扫和加强扫描.
-
超声诊断脾巨大血管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以"左上腹不明原因不适伴贫血"于2010年7月来院就诊.查体:左上腹隆起,压之不痛;贫血貌.超声检查示脾实质内有直径为4.5 cm、类圆形的较大强回声光团,边界清楚、轮廓不光滑,其内可见无回声和强间隔回声,探头加压时可变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其内无血流信号,而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脾血管瘤.患者后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儿童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伴消耗性凝血异常2例
脾脏血管瘤临床很少见,而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伴发消耗性凝血异常的病例更为罕见,因而可能存在延误诊治或治疗困难的情况.我院在6个月内连续收治了2例儿童患者,并进行了成功的治疗.本文对这2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
高风险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切除麻醉管理1例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质软,切面呈蜂窝状,状如海绵,内充满大量血液.肝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主要表现为肝肿大或胃、十二指肠压迫症状,若肿瘤破裂,则出现失血性休克或急腹症症状,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的方法是肝切除术,但由于术中出血凶猛、不易精确进行肝门阻断等,常使术中的麻醉管理变得复杂且极具挑战性.日前,我院成功地进行了1例肝内巨大血管瘤切除术,现将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
颅中窝底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回顾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结果,探讨颅中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GCH)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9例颅中窝巨大海锦状血管瘤,行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活检4例,活检中2例及部分切除1例行放射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期9月~11.5年,4例全切除者无肿瘤复发,3例放疗者肿瘤消失,未治疗者2例无变化.结论CT、MRI和CAG对诊断GCH有重要价值,对肿瘤放疗和人工栓塞可以增加手术全切除率.放疗对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有效.
-
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致下消化道出血30年一例
患者女,32岁,因反复解鲜血便30年,加重3 d入院.患者自1岁左右开始反复解血便,每周1~5次不等,开始时量少,每次约5~10 ml,随着年龄增长,出血次数渐频,出血量渐多,因经济原因限制,未引起重视.直到剖腹产时发现腹腔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及脾肿大,在行脾切除术后未作其他处理.入院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消瘦,中度贫血貌,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肋下未及,下腹部可触及约20.0cm×20.0 cm× 6.8 cm包块,活动性差,轻度触痛.
-
“九五”期间我校重大医疗成果名列全军榜首
在近总后表彰的“九五”期间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的26项成果中,我校有9项成果榜 上有名,占获奖总数的1/3强,位居全军各大单位首位。 “九五”期间,我校广大科研人 员牢牢把握“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科研方向,敢于突破医学禁区,在疾病诊治、重 大抢救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疗法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在心脏外科、口腔科、微创外 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和肝胆外科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此次表彰的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景在平教授等科研人员,瞄准血管外科这一医学前沿,率先在亚洲开展腹、胸主动脉瘤腔内 隔绝术,实现了从巨创到微创治疗的飞跃,10年间共对136例患者实施外科治疗,手术成功 率达95%以上。长征医院泌尿外科闵志廉教授等在供肾摘取、保存、手术技术改进、围手术 期处理、抗排斥治疗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研究出一套比较完整的临床方案,从1978年至今已 完成肾移植1 500多例次,人/肾1年存活率达92%/8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方肝胆外科医 院姚晓平教授等采用创新技术,对包绕下腔静脉的肝胆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实施复杂 的外科手术,切除巨大血管瘤25例均获得成功。 此外,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朱家麟教授等人的“509例危重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和“原发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口腔科彭玉田教授等人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微波热凝和外 科综合治疗”,长征医院皮肤科廖万清教授等人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神经 外科朱诚教授等人的“重型颅脑伤临床救治经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等人的“ 提高原发性肝癌外科疗效的经验”也都受到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