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健;张碧红;薛红漫;陈纯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4.9年).根据含有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两种药物化疗期间的血糖值将患儿分为高血糖组及无高血糖组,采用x2检验分析高血糖的好发因素,Kaplan-Meier法及对数秩检验比较高血糖组与无高血糖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结果表明,高年龄组(≥10岁)患儿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43.33%vs19.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中、高危组的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发生率高于低危组(26.62%vs4.76%,P=0.017),而与性别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9);高血糖组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6.3%,低于无高血糖组患儿(94.2±2.9%)(P=0.014);高血糖组的5年无复发率(64.1±8.9%)明显低于无高血糖组(88.6±3.8%)(P<0.001).结论:高年龄(≥10岁)、中高危ALL患儿易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高血糖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均低于无高血糖组.

  • 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与评价

    作者:陈良安;杨震;王平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且仍呈持续上升趋势.2011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新发肿瘤患者中肺癌占13%,约160万人,死亡患者中肺癌占23%,约140万人.由于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5年总体生存率< 15%[2].但早期肺癌如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3],因此早期确诊对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及进展介绍如下.

  •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尹文娟;夏想厚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包含生存资料的159点乳腺癌组织芯片MMP-13(126例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芯片中MMP-13的表达.统计分析MMP-13在乳腺癌组织、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MMP-13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的相关性;高MMP-13表达组与低MMP-13表达组的乳腺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MMP-13在乳腺癌组织(54.4%)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5%)(P=0.003);MMP-1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0.257,P=0.006)、临床TNM分期(r=0.310,P =0.001)、HER2表达(r=0.192,P=0.041)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r=0.143,P=0.128)、肿瘤组织学分级(r=0.010,P=0.915)、ER/PR表达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MP-13高表达组乳腺癌病例总体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明显降低.结论 MMP-13高表达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和独立的小良预后因素.

  • 单发直径5cm以内肝细胞癌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

    作者:蔡浩;周铁;仇毓东

    目的 比较单发直径≤5 cm的肝细胞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检索2005-2012年发表的比较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直径≤5 cm的单发肿瘤的对照研究,两者间肝功能无显著差异是筛选的必要条件.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等.应用Revman 5.0软件比较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的患者1、3、5年总体及无瘤生存率.根据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或者固定效应模型行Meta分析,比较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的初始治疗效果.结果 5项研究符合入组要求,共包括644例患者,其中27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374例接受手术切除.所有研究患者中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单发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行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手术切除患者的1、3、5年无瘤生存率优于射频消融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直径≤5 cm的单发肿瘤,射频消融术可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术后生存时间,但射频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无瘤生存率较手术切除低.

  • D-二聚体对胃癌患者的转移诊断价值及评估预后的研究

    作者:张理想;韩文秀;韦之见;徐阿曼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对诊断胃癌转移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胃癌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以D-二聚体等于1.465 mg/L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D-二聚体组和高D-二聚体组,通过x2检验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共132例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卡方检验结果提示D-二聚体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x2 =4.311,P<0.05)、侵犯深度(x2=4.996,P<0.05)和胃癌是否远处脏器转移(x2=8.300,P<0.05)相关;胃癌远处脏器转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1.39±0.73) mg/L,胃癌非远处脏器转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0.97 ±0.83)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3),手术后5年内死亡的胃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1.22±0.92) mg/L,在手术后5年存活的胃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0.78±0.58)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高D-二聚体组的胃癌患者总生存率远低于低D-二聚体组(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D-二聚体、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均P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D-二聚体可能对判断胃癌患者是否转移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比卡鲁胺联合标准化治疗对中国局部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海洋;林贵亭;宁红秀

    目的 比较比卡鲁胺联合标准化治疗和单独标准化治疗对治疗中国局部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431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单独标准化治疗组(前列腺癌根治术、放疗或等待观察)和联合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3年.两组的总体生存率(hazard ratio 0.87;95% CI 0.58 ~ 1.3;P=0.53)和临床无进展生存率(hazard ratio 0.78;95% CI 0.5~ 1.22;P=0.28)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联合治疗组的前列腺特异抗原无进展生存率较单独治疗组明显升高(hazard rati0 0.36;95%CI 0.19~0.71;P=0.002).结论 与单独标准化治疗相比,比卡鲁胺联合标准化治疗对于治疗中国局部前列腺癌患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 干扰素辅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患者的Meta分析

    作者:徐建波;祁付珍;许刚;陈国锋;张建淮

    目的 探索辅助性干扰素治疗对根治性切除术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2000年1至月2013年1月网络数据库中有关干扰素对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试验.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5项临床试验、694例患者纳入分析.干扰素组和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2、3、5年总生存率的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3.37(1.18 ~6.27,P =0.000)、2.36(1.45 ~3.83,P=0.001)、1.81(1.21~2.72,P=0.004)和1.93(1.35~2.75,P=0.000);术后第1、2、3、5年复发率的比值比(95% CI)为:0.63(0.44~ 0.91,P=0.014)、0.84(0.60 ~ 1.18,P=0.322)、0.88(0.63 ~ 1.22,P=0.431)和0.78(0.56 ~1.07,P=0.120).结论 辅助性干扰素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但对肝癌术后复发率无明显作用.

  • 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海涛;孙光

    随着膀胱癌异质性研究的不断深入,TNM分期系统对预后的评价作用受到人们重视.对于当前预后评价系统,病理组织学、数据分类图、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一、病理学预测因子分期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以及总体生存率(OS)非常重要的预测因子.

  • 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作者:宋延强;李扬;庞新建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病率下降,但病死率下降不显著,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在国内胃癌病死率仍居首位.病死率居高不降是由于早期诊断率低(1期仅占10%),手术切除率低(根治切除率占50%~65%),5年生存率低(总体生存率仅40%)[1].

  • 胰腺癌治疗的循证医学

    作者:余壮明;孙早喜

    近年来,在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排行榜上,胰腺癌上升为"癌中之王".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而我国外科研究报告显示,5年总体生存率在1%以下,预后极差.

  •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与开放手术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李京沛;谭黎杰;王群;汪灏;冯明祥;范虹;徐松涛;蒋伟;钱成

    目的 比较胸腔镜和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827例接受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腔镜482例和常规开胸345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中期生存情况.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更多[(28.3±5.1)个对(27.4±5.6)个,P=0.017],术后住院时间短[(14.6±5.6)天对(16.9±9.3)天,P=0.000],再入ICU率低(5.6%对10.1%,P=0.014),围手术期病死率低(1.0%对3.2%,P=0.027),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少(37.6%对44.9%,P=0.033),呼吸系统并发症少(9.3%对13.9%,P=0.040).胸腔镜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略优于开胸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与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围手术期疗效优势比较明显,中期疗效的优势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附358例报告

    作者:徐珍;彭芝兰;曾俐琴;罗喜平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为 EC 的35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其初治为系统分期手术,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计数。对本组E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进行随访,对EC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58例 EC 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0~78岁)。对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7~43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90.1%(323/358)。本组盆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呈阴性患者的3年 OS率分别为76.2%(16/21),97.3%(327/3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3,P<0.01)。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3年 OS率分别为:96.2%(306/318)与95.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同患者的3年 OS 率分别为:Ⅰ期为97.1%(304/313),而Ⅱ期为91.7%(11/12);Ⅲ期为85.2%(23/27)。本组患者随访期内 EC 的相关复发率为3.9%(14/358),死亡率为3.1%(11/35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21/357)。对导致21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 分期[OR=4.169,95%CI(2.693~6.454),P=0.000],肿瘤体积(肿瘤直径>2 cm)[OR=7.175,95%CI(2.590~19.876),P=0.00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OR=6.277,95%CI(2.410~16.348),P=0.000],宫体肌层浸润深度[OR=3.598,95%CI(1.651~7.841),P=0.001]和宫旁浸润[OR=9.382,95%CI(3.349~26.284),P=0.000]是导致 EC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以上单因素 logical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盆腔淋巴转移有影响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 分期[OR=3.787,95%CI (2.113~6.786),P=0.00]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IGO 分期晚、肿瘤体积大(直径>2 cm)、LVSI呈阳性、宫体深肌层浸润及宫旁浸润是导致 EC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其中, FIGO分期,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化疗疗效分析

    作者:陆寓非;孙亚楠;郑晓丽;叶柯;杨成梁;葛红

    目的 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01-01-2012-12-31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的192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化疗共2个周期,方案为顺铂20 mg/(m2·d)和氟尿嘧啶400 mg/(m2·d)持续静脉滴入5d,同步放疗剂量为40 Gy/20次,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患者分组依据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程度,出现2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的122例患者术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即单纯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A组);未出现2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的70例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即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结合术后化疗(B组).B组患者术后接受1~4个周期的化疗,方案同术前化疗.结果 A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51.9%和43.5%,B组分别为93.0% 、58.5%和48.8%,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0,P=0.238.A组和B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0%和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83,P=0.049. 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完全缓解(HR=1.420,95%CI为1.074~1.878,P=0.014,及淋巴结病理阴性(HR=1.979,95%CI为1.221~3.209,P=0.006)与较高的总体生存率相关,而且病理完全缓解(HR=1.273,95%CI为0.994~1.631,P=0.056,及淋巴结病理阴性(HR=1.753,95%CI为1.121~2.742,P=0.004)与较高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亦相关.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和未完全病理缓解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从术后化疗中获益较多.结论 术后化疗不能提高新辅助放化疗后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总体生存率,但可以提高该部分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尤其是男性及新辅助放化疗后未完全病理缓解的患者.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干扰素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辛梦;冯东峰;殷蓓蓓;李岩

    目的 肝内复发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tation,TACE)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报道了几种方法 可以降低TACE术后复发率,TACE术后辅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IFN对HBV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5-01-2015-10-31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epatocenular carcinoma,HCC)患者13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仅行TACE术)68例和观察组(TACE+IFN)70例.监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 、肝功能 、肝纤维化指标 、HBV DNA载量 、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等临床指标,疗效判定采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分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比较两组患者近期 、中远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TACE术后CD3+、CD4+、NK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下降(P<0.001),观察组则升高(P<0.001);治疗后4周,观察组CD3+、CD4+、NK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ALT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4、48周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8周,观察组HBV DNA载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283,P<0.001),HBV DNA转阴率达59.8%;而对照组HBV DNA载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8,P=0.045),有14例患者HBV DNA升高较基线水平>10倍,HBV激活率达20.6%(14/68);两组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HBeAg阴转率45.0%,HBeAg转换率35.0%,对照组未出现HBeAg阴转或转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01.观察组透明质酸(hyaluronidase,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 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和 Ⅳ 型胶原(collagenⅣ,C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7.1%,较对照组的39.7% 升高,χ2=4.199,P=0.040;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χ2=9.932,P=0.001.随访24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5.7%,低于对照组的69.1.%,χ2=4.503,P=0.034;观察组死亡率为38.6%,低于对照组的64.7%,χ2=9.431,P=0.00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观察组23.6个月(95%CI:21.4~25.8),对照组20.3个月(95%CI:15.8~2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26;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观察组29个月(95%CI:27.5~32.1),对照组26个月(95%CI:20.1~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结节数目(P=0.012)和TACE-IFN治疗(P=0.008)是降低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BV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给予IFN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炎性改变及肝纤维化,降低肝内复发,提高近期疗效和OS.IFN治疗安全有效.

  • 乳腺癌组织Leptin与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想厚;尹文娟;谷俊朝

    目的 探讨Lep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Leptin和VEGF对乳腺癌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包含生存资料的159点乳腺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芯片中Leptin和VEGF的表达.统计分析Leptin与VEGF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Leptin与VEGF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和对乳腺癌总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组织Leptin(x2=7.564,P=0.006)与VEGF(x2=9.685,P=0.002)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eptin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P值均<0.05;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P值均<0.05.Leptin高表达组和Leptin-VEGF同时高表达组乳腺癌病例的总体生存率分别较Leptin低表达组和Leptin-VEGF非同时高表达组明显降低.结论 Leptin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VEGF可能在Leptin介导的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辐射诱发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刘美莲

    放疗常单独或与手术联合应用于颅内及头颈都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肿瘤综合治疗和放疗技术的日益发展,患者总体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患者放疗相关并发症亦更为多见,其中辐射诱发视神经病变(RION)由于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更应引起重视.RION作为放疗晚期并发症.是指接受过放疗患者出现不可逆视神经及视交叉的功能障碍(视力减退至丧失,视野缺损).现主要阐述当前关于RION临床表现、病理学以及预防、治疗进展.

  •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应可明;陈峥;燕归如;阚炳华;孙民昌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与肿瘤相关生存率,评估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49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143例(腹腔镜组),TNM分期Ⅰ期30例,Ⅱ期59例,Ⅲ期54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106例(开腹组),TNM分期Ⅰ期26例,Ⅱ期47例,Ⅲ期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总体生存率、肿瘤相关生存率以及各TNM分期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手术部位、近端切缘长度、远端切缘长度、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切除淋巴结数量、神经侵犯率和术后化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90(145 ~ 218) min比140(105~ 169) min],失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开腹组[100(50~ 250) ml比150(100~ 430) ml、17.5%(25/143)比35.8%(38/106)、5.6%(8/143)比15.1%(16/106)、3(2~6)d比5(2 ~13)d、11(8 ~ 14)d比15(13 ~ 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两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明显高于开腹组(77.2%比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期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Ⅱ期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开腹组(75.6%比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Ⅲ期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4%比37.1%,P> 0.05),但是腹腔镜组患者具有更好的生存趋势.结论 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仅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而且具有更好的总体生存率与肿瘤相关生存率.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宋美艳;王意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生导致的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常见的类型.近30年来AML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60岁以下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总体生存率稳步提高,但难治、复发、老年AML仍是当前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白血病有了深入了解,一系列针对靶点治疗的新药运用而生,为AML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将就AML近年来的治疗进展及新药应用做一综述.

  •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二次清扫的治疗经验

    作者:朱一鸣;蔺晨;王健;倪松;刘绍严;徐震纲

    目的:探讨侧颈部二次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原因和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颈部淋巴结二次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病例共68例,统计临床资料并分析治疗结果和生存率。结果再次手术单纯清扫颈部淋巴结者50例,颈淋巴结清扫+补充切除甲状腺的18例。单侧颈清扫62例,双侧颈清扫6例。除1例仅处理中央区淋巴结外,有50例行包括Ⅱ~Ⅴ区的淋巴结清扫,其余17例为择区性清扫。侧颈部清扫中,根治性清扫7例,改良性清扫的60例。术后病理阳性55例,分化差的癌2例,阴性11例。术后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6例。Ⅰ期和Ⅳ期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1%和63.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Ⅰ期和Ⅳ期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7%和41.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二次清扫的主要原因是切除范围不够或术前诊断评估不足。侧颈淋巴结清扫范围至少应该包括Ⅱ、Ⅲ、Ⅳ区,原发灶有被膜外侵犯、颈静脉链多个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应增加Ⅴ区。再次颈清扫术后患者10年生存率较高。颈部淋巴结二次清扫中应尤其注意对甲状旁腺的保护。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研究进展

    作者:周励;沈志祥

    伊马替尼通过选择性地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高酪氨酸激酶活性,成为第一个瞄准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致病原因的小分子靶向药物[1-2].新伊马替尼国际随机研究(IRIS)[3]显示伊马替尼应用于CML慢性期患者,8年总体生存率已达到85%,无事件生存率达81%.然而仍有15% ~25%的患者发生伊马替尼原发或继发耐药[4-5].引起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差异,bcr-abl基因的突变、扩增,肿瘤细胞的药物转运和外排系统,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以及干细胞的休眠等[6].近年来,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对其临床疗效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就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