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脾亢患者脾切除前后血液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继广;任更朴;张德;魏明

    脾亢行脾切除术后,血栓的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极易引起门静脉血栓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术后血小板数量剧增,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即血流变学明显异常,被认为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4.了解脾切除术后患者体内血液的凝血状态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现以证实D一二聚体在血液高凝状态下,对血栓高度敏感,对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5-7].为此我们对34例脾亢行脾切除患者术前、术后检测其血浆D一二聚体,并进行了动态观察,报道如下.

  • 应重视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

    作者:马秀丽;李晓静

    脑血管病有日趋增长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十五、六岁的青少儿有肢体麻木的病症,更有甚者,出现脑梗塞的现象发生.有的中学生、青年人有经常性头痛,经过血流变学检验发现,RBC压积明显增高,继而血流的粘滞性增高,经脑电图检查,脑血流受阻,血流不畅,导致头痛.

  • 关于氧透射治疗52例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齐清燕;高成森;宋学英

    光子氧透射治疗是利用光量子的生物学效应和氧、臭氧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人体一系列有益变化.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1月共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并与54例作对照.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改变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 眼底动脉硬化患者血流变学检测观察

    作者:甘旭

    本文对21例健康人与20例眼底动脉硬化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等10项指标的测定与比较.1对象均为老年男牲,健康疗养者21例,年龄50~70岁,眼底动脉硬化患者20例,年龄50~79岁.

  • 甲壳素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及TC、LDC-C、血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

    作者:苑斌;宋成忠;桑艳芳;葛付超;马建敏;陈劼

    目的 探讨甲壳素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血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126例,随机分为两租,观察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壳素.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两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应用SPSS 17.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的比较,P<0.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的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的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变化比较,P<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变化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比较,P<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水平变化比较,P<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水平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水平变化比较,P<0.0005.结论 甲壳素能显著降低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具有稳定、缩小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 四联疗法对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

    作者:高阳;白艳红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复发性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治疗,6周后检测幽门螺杆菌.应用SPSS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黏膜炎症阳性率及Hp检测的比较:疗效对照组显效54例,有效19例,有效率73.00%.观察组显效77例,有效10例,有效率87.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黏膜炎症阳性51例,对照组26例,两组比较,P<0.005.观察组Hp检测阳性31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P<0.05.疗效、黏膜炎症阳性率及Hp检测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HCY、SOD、GSH-Px及MDA两组比较,P均>0.05.治疗前后HCY、SOD、GSH-Px及MDA同组比较,对照组P均<0.0005;观察组P均<0.0005.治疗后HCY、SOD、GSH-Px及MDA两组比较,P均<0.0005.治疗前ALT、AST、TG、TC、HDL及LCL两组比较,P均>0.05.治疗前后ALT、AST、TG、TC、HDL及LCL同组比较,对照组ALT、AST、TG,P均>0.05;TC、HDL及LCL,P均<0.001.观察组ALT、AST、TG,P均<0.05;TC、HDL及LC,P均<0.0005.治疗后ALT、AST、TG、TC、HDL及LCL两组比较,治疗后AST、TG、TC两组比较,P均>0.05;HDL两组比较,P<0.005;ALT及LCL两组比较,P<0.0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比较,P均>0.05;血浆度和聚集指数,P均<0.05.治疗前后同组比较,对照组血浆黏度,P>0.05;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及聚集指数,P均<0.0001.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血浆度及聚集指数比较,P均<0.0005.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6例;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比较,P<0.005.结论 雷贝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Hp根除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值得推广.

  • 地奥心血康与丹参多酚联合治疗冠心病前后血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指标的改变研究

    作者:王洲平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与丹参多酚治疗冠心病前后血流变学改变及炎性因子情况。方法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冠心病患者96例用地奥心血康联合丹参多酚治疗前后测定血脂、血流变学及致炎因子进行测定。治疗地奥心血康胶囊,100 mg~200 mg日三次连服3个月。自开始治疗时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丹参乙酸镁)100 mg于25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连用14天。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学及致炎因子比较P<0.01~<<0.001,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地奥心血康与丹参多酚联合治疗冠心病效果理想,冠心病患者测定血脂、血流变学及致炎因子对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作者:季鲁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与血液黏稠度的变化。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学、脂质变化。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5.0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血脂及血流变学均有显著的恢复P均<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在治疗前后应常规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流变学指标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血流变学、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

    作者:张霞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血流变学、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80例,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采用常规护理,特色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体穴针刺中医特色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7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Ridit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12 h疼痛指数、术后膀胱痉挛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P<0.05~0.0005.同组及两组术前、后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7天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同组术前、术后第7天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P均<0.0005.两组术后第7天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P均<0.0005~0.001.常规组术前、术后7天CD3+、CD4+、CD8+、CD4+/CD8+、CD4+CD25+、CD4+CD25-水平变化,P均<0.05~0.0005.特色组术前、术后7天CD3+、CD4+、CD8+、CD4+/CD8+、CD4+CD25+、CD4+CD25-水平变化,P均<0.05~0.0005;特色组术前、术后7天CD4+/CD8+水平变化,P>0.05.两组术后7天CD3+、CD8+·、CD4+CD25+、水平变化,P均<0.05~0.0005;两组术后7天CD3+、CD8+、CD4+CD25-水平变化,P均>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应用耳穴压豆、体穴针刺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对血流变学影响不大,对炎性因子影响较明显,对T细胞亚群有一定的影响.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肢本运动功能、血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贾美莲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肢体运动功能、血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9例,男86例,女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观察组7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同伴群体论”的原则安排床位,梳理经络并配以头项针灸.两组患者于护理前、护理30天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抑郁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和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价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价运动功能,SF-36量表评价生命质量,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评价生存质量等.两组护理前、护理30天后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所获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SAS、PSQI、Barthel、Fugl-Meyer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SAS、PSQI、Barthel、Fugl-Meyer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护理干预后HAMD、PSQI、SAS、Barthel、Fugl-Meyer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PF、RP、SF、RE评分变化比较,P均<0.05;BP、VT、MH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GH评分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PF、RP、BP、GH、VT、SF、RE、MH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护理干预后PF、RP、BP、GH、VT、SF、RE、MH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浆黏度、低切血黏度、Fib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高切血黏度水平变化比较,P<0.001.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浆黏度、低切血黏度、高切血黏度、Fib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护理干预后血浆黏度、低切血黏度、高切血黏度、Fib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6、IL-10、IL-18、TNF-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L-6、IL-10、IL-18、TNF-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IL-6、IL-18、TNF-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IL-10水平变化比较,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肢体运动功能、血流变学及炎性因子均有较好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尹秀玲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血流变学、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6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选择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基本治疗加熊去氧胆酸,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保肝利胆、活血化瘀中草药,日一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抽取晨起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血流变学、凝血功能、D-二聚体、炎性因子等.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变学变化比较,P均<0.00005.两组治疗前血流变学变化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血沉变化比较,P均<0.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变化比较,P均<0.01;两组治疗后血沉变化比较,P<0.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P均<0.01~0.0005.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LT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IB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TT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LT、FIB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T变化比较,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APTT变化比较,P<0.005.两组治疗后PLT变化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FIB、PT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APTT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P<0.05.对照组痊愈4例,占12.90%;显效9例,占29.03%;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痊愈20例,占30.77%;显效26例,占40.00%;总有效率98.4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能更大程度的减轻症状和体征、保护胎儿降低早产率、窒息率、死亡率,对母婴无明显的副作用.

  • 护理干预对青光眼血流变学、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洪英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血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青光眼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血流变学、炎性因子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应用SPSS 21.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后6个月后生活方式、情绪管理、自我按摩眼球、随访、自我管理总分,P均<0.0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用药比较,P<0.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生活质量总分比较,P均<0.0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社会活动,P<0.005;两组治疗前低切、高切、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低切、高切、血浆比黏度比较,P均<0.0005;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低切、高切、血浆比黏度比较,P均<0.0005;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低切比较,P<0.01;高切比较,P<0.0005;血浆比黏度比较,P<0.005;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两组干预前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比较,P均>0.05;同组干预前后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比较: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P均<0.0005;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肿瘤坏死因子,P均<0.0005白介素-6,P<0.05;两组干预后同型半胱氨酸,P<0.001;白介素-6,P<0.005;肿瘤坏死因子,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血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炎性因子均有降低作用.

  • 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对脑栓塞后抑郁、运动功能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贾美莲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入院后第1天及治疗护理后90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血黏度、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采用运动功能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抑郁、神经和运动功能.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对照组NFA、HAMD评分比较,P均<0.0005;FMA评分比较,P<0.01;观察组NFA、HAMD、FMA评分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NFA、HAMD、FMA评分情况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比较,P均>0.05;同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对照组治疗后IL-6、IL-8、CRP比较,P均>0.05;TNF-α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L-6比较,P>0.05;IL-8、CRP、TNF-α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IL-8、CRP、TNF-α比较,P>0.05.对照组显效率82.98%.观察组显效率95.08%.两组比较,P<0.05.结论 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对脑栓塞后抑郁、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血流变学、炎性因子均有显著性影响.

  •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作者:刘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患者99例,均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采用西药统一方案治疗,降颅压、依达拉奉、血栓通、丹参酮Ⅱa、刺五加及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半白天麻汤辨证加减.日一剂,水煎200ml,分两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针、体针联合针灸治疗.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60min,20 min行针1次,每日一次.4周后评价结果.中医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E、L、P)、白介素(IL-6、10、18)、肿瘤坏死因子及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检测值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高)检测值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低)检测值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黏附分子1、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黏附分子1、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比较,P<0.005.两组治疗后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E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白介素-10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14、28天神经缺损分比较,P均<0.0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均有一定的影响,观察组效果更明显.另外,还证明疗效与针灸刺激强度有关,强度越大抑制炎症、降低血黏度、挽救半暗细胞效果越好.

  • 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作者:刘雁

    目的 探讨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78例.两组均采用西药统一方案治疗15天.对照组在治疗7天后服用半白天麻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恢复情况.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流变学指标比较,P均>0.05;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检测值比较,P均>0.05;全血比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检测值比较,P均<0.0005;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变化比较,P<0.001;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白介素-10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缺损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缺损评分比较,P均<0.0005.结论 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对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影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86例疗效及相关指标的研究

    作者:吴效普;张勇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无菌性股骨都坏死患者186例,193个髋关节.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给予654-2、CO丹参、刺五加、维生素E、左旋咪唑、丹参酮.中草药日一剂.绝对制动.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血流变学及瘦素变化.所荻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经过3个月的规范治疗,治愈127髋,占65.80%.显效63髋,占32.64%.有效3髋,占1.55%.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t=21.52 ~ 102.56,P均<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全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治疗前后比较,t=8.68~40.306,P均<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及整体瘦素治疗前后比较,t=4.1936~ 12.736,P均<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服药后有腹泻149例,占80.11%.多在1个月内自行终止,有4例服药后3个月还有腹泻.结论 股骨头坏死中早期不要急于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从分子水平到临床多层面、多靶点发挥作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剂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进.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前后血脂、血流变学及血小板凝聚率比较研究

    作者:吴效普;刘胜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前后血脂、血流变学、血小板凝聚率变化,借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激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和激素联合中草药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检测血清脂类和脂蛋白;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统计学处理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后检测血清脂类比较P<0.01;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比较P<0.01,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理血、调节免疫治疗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在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明显优于六味地黄丸组,值得推广、但药物的剂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 骨盆骨折手术患者自体血液回输血流变学、凝血功能、乳酸、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

    作者:张明勋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手术患者自体血液回输血流变学、凝血功能、乳酸、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骨盆骨折手术患者103例,常规诱导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手术前开始链接自血回收装置,抗凝液为肝素盐水.置抗凝液25 ml于储血罐,控制滴速为抗凝液与术中血液收集比1∶(5~7),负压吸引调整为150 ~ 200mmHg.自动回收,回收血液4h内回输.检测不同时间阶段血红蛋白、红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自细胞、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流变学、乳酸、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血红蛋白:T1与T2~5比及术后各段比较,P均<0.0005.HCT:T1与T2~5比和T2与T3-5比,P<均0.0005.白细胞:T1与T2~3比较、T2与T3~5、T3与T4~5比较,P均<0.0005;T1与T5比较,P<0.05;T4与T5比较,,P<0.005.血小板:T1与T2~5比较、T2与T3比较、T3与T4~5比较,P均<0.0005.心率:T1与T2比较,P<0.05;T1与T3~5和T2与T3比较,P均<0.0005;T2与T4比较,P<0.005;T2与T5、T3与T4-5比较,P均<0.01.中心静脉压:T1与T2~5比较,P均<0.0005;T2与T3~5比较,P均<0.005.平均动脉压:T1与T2、T1与T3、T4与T5比较,P>0.05;T1与T4~5、T2与T3~5、T3与T4~5比较,P均<0.0005.凝血酶原时间:T1与T2-5、T2与T4、T3与T4比较,P均<0.0005;T4与T5比较,P<0.005.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1与T2~4、T2与T4~5、T3与T4~5比较,P均<0.0005;T4与T5比较,P均<0.05.纤维蛋白原:T1与T2~3、T2与T4~5、T3与T4~5比较,P均<0.0005;T2与T3比较,P<0.05.手术前后全血黏度(低切)比较,P<0.0005.乳酸:T1与T2、T2与T3比较,P均<0.01;T1与T3~5、T2与T5比较,P均<0.0005;T2与T3、T与T5比较,P<0.05;白介素-6:T1与T2~5、T2与T4~5、T3与T4~5、T4与T5比较,P均<0.0005;T2与T3比较,P<0.05.肿瘤坏死因子:T1与T2-5、T2与T3~5、T3与T4~5,T4与T5比较,P均<0.0005.结论 骨盆骨折手术患者检测血液相关指标对自体血回输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

  • 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高粘滞血症60例报告(摘要)

    作者:商美荣

    本组资料系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期间的就诊病人。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血流变学检验,血粘度高者人选,所有病例均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

  • 血脂、血流变在防治高脂血症实验中的相关变化

    作者:赵仁宏;贺圣文;周遵伟;崔群;王珉鑫

    目的观察高脂模型鼠血脂、血流变的变化及不同剂量复方马齿苋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预防和治疗试验,进行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的测定及肝脏病理学检测.结果预防试验:阻抗高脂饮食诱发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流变8项指标升高及脂肪肝形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作用,复方马齿苋Ⅰ>单一马齿苋≥复方马齿苋Ⅱ(P<0.01或0.05),血脂及血流变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或0.05).治疗试验:复方马齿苋降低TC、TG、LDL-C,升高HDL-C(P<0.05),治疗组脂肪肝明显低于恢复组(P<0.01).结论高脂喂饲导致大鼠血脂、血流变指标异常,单及复方马齿苋能够调节血脂,纠正血流变异常,抑制或消退脂肪肝;马齿苋与其它药物按适宜剂量配合,发挥协同作用,作用增强.

335 条记录 11/17 页 « 12...891011121314...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