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扁平苔藓皮损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蛋白激酶B的表达

    作者:冯珺;白莉;张学良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与血管形成及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32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和20例脂肪瘤皮肤石蜡标本HIF?1α、VEGF和P?Akt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VEGF和P?Akt在32例扁平苔藓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IF?1α表达部位为细胞核,VEGF和P?Akt表达部位为细胞质,高于对照组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扁平苔藓组皮损处MVD为(21.27±6.54)个/高倍视野(×200),对照组MVD为(10.26±1.10)个/高倍视野(×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7,P<0.01)。扁平苔藓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指数(72.81%±9.234%)显著高于对照组(28.16%±3.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1)。扁平苔藓皮损中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水平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0.453,0.455,均P<0.01)。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1,0.646,0.671,均P<0.01)。结论 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VEGF、P?Akt在扁平苔藓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磷酸化Stat3和磷酸化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血管肉瘤中的表达

    作者:林能兴;连昕;占部和敬;古江增隆;涂亚庭

    目的 探讨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磷酸化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血管肉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的方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磷酸化Akt(p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1在21例血管肉瘤和15例毛细血管瘤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结果 在21例血管肉瘤石蜡包埋切片中,有15例p-Stat3表达阳性,11例p-Akt表达阳性,16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阳性;而在15例毛细血管瘤中仅有4例p-Stat3表达阳性,2例p-Akt表达阳性,4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阳性,两组各阳性表达率分别经卡方检验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肉瘤中,p-Stat3阳性表达与细胞周期蛋白D1的阳性表达有相关性(r=0.62,P=0.003),而p-Akt阳性表达与细胞周期蛋白D1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09,P=0.700).结论 p-Stat3、p-Akt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血管肉瘤的形成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紫外线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反应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莉;陈旭;顾恒

    紫外线(UV)是一种可以导致皮炎、光老化和癌变的重要的环境因子,UV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的生成是上述疾病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UV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炎症涉及多种受体、细胞内信号传导相关调控分子和核转录因子的参与,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芳香烃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蛋白激酶C家族、蛋白激酶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核转录因子κB和转录因子激活蛋白等,构成了复杂的炎症信号传导网络.

  • 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跃广;余志贤;朱军华;吕海鸥;张小华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双靶向抑制剂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PP242组(PP242灌胃10 mg/kg,1天1次)、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灌胃1 mg/kg,1天1次)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天1次),用药2周,期间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变化.给药结束后,切取肿瘤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给药结束后,PP242组的移植瘤体积为(893.01±31.22) mm3,雷帕霉素组为(1 519.01±32.61) mm3,对照组为(2 341.98 ±23.07)mm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结果表明,PP242组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P242组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低于雷帕霉素组,而雷帕霉素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ORC1/C2复合体双靶向抑制剂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有效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其作用强于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

  • EGF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APK通路及c-fos的活化作用

    作者:万芳;钟刚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GF)对ER(+)和ER(-)乳腺癌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活化作用,探讨ER(-)的乳腺癌细胞激素非依赖性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 EGF和MAPK抑制剂(PD98059)分别和(或)联合作用于ER(+)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ER(-)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种细胞中磷酸化MAPK蛋白(p-MAPK)及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对ER阳性和阴性的两种细胞株p-MAPK和c-fos蛋白的表达均有上调作用,但MDA-MB-435s细胞中两种蛋白的激活明显高于MCF-7细胞,且c-fos蛋白表达与p-MAPK蛋白表达一致.结论 EGF通过激活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原癌基因c-fos来刺激细胞恶性增殖可能是引起ER(-)乳腺癌细胞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 15例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杜幸军;杨华;王光彦;张振会;梅舜喜;刘玉峰

    回顾性分析15例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为1.5∶1.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均以联合化疗为主,配合局部病灶野放疗3例.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CVAD和BACOP,以CHOP方案为主.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者分别为60.0% (9/15)、73.3% (11/15)和60.0% (9/15);乳酸脱氢酶升高者为46.7% (7/1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9例(60.0%),阴性6例(40.0%).CR 11例(73.3%),PR 1例(6.7%),SD+ PD 3例(20.0%).

  • MK-2206联合顺铂对乳腺癌4 T1/DDP移植瘤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盛佳钰;陈红风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抑制剂MK-2206联合顺铂对三阴性乳腺癌4T1顺铂耐药(4T1/cisplatin,4T1/DDP)移植瘤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顺铂(cisplatin,DDP)低剂量诱导及体内外交叉致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阴性乳腺癌4T1/DDP耐药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DDP腹腔注射(0.3 g/L,1次/d)单独或联合MK-2206灌胃(12 g/L,1次/周)治疗。给药28 d后处死小鼠,小动物成像检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表达差异。结果建立的三阴性乳腺癌耐药小鼠模型达中等耐药程度。建立非耐药小鼠与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区别(P>0.05)。分别给予这两种模型小鼠相同剂量(0.3 g/L)的DDP治疗后,耐药小鼠对DDP的敏感性低于非耐药小鼠(P<0.01)。将MK-2206(12 g/L)与DDP (0.3 g/L)联合应用后小鼠肿瘤较单独应用DDP缩小,且可降低P-gp、BCRP、MMP7蛋白的表达(均P<0.05),并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MK-2206联合顺铂能够逆转4T1/DDP移植瘤耐药性,且与抑制Akt蛋白磷酸化相关。

  • DMAS联合PERK抑制剂对人NSCLC PC9/GR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作者:余玉;陈喆;阮善明

    目的 观察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 shikonin,DMAS)联合PKR样ER激酶(PKR-like ER kinase,PERK)抑制剂协同促吉非替尼耐药的人非小细胞肺癌PC9/GR细胞凋亡的作用效应,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DMAS单独作用PC9/GR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及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相关信号通路中蛋白的变化.PERK抑制剂GSK2606414干预后,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剪切活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DMAS呈浓度依赖性(0、5、10、15 μmol/L)抑制PC9/GR细胞的增殖活力(P<0.05).DMAS呈浓度依赖性诱导PC9/GR细胞凋亡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PARP的剪切活化水平(均P<0.05);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0、2、4、8小时)上调(均P<0.05),PERK和真核起始因子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eIF2α)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的信号分子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ATF4)表达水平增加(均P <0.05),但其他UPR相关的蛋白:肌醇需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 spliced,XBP1s)、ATF6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与DMAS或GSK2606414单一作用组比较,二者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增加(P<0.05),PER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PARP的剪切活化水平增加(均P<0.05).结论 PERK-eIF2α信号通路在DMAS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PC9/GR凋亡中起保护作用.

  •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杨新苗;洪小南

    文章综述近几年来抗肿瘤药物新进展,包括新的细胞毒性抗肿瘤药,针对关键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以及基因疗法等.

  • PP60c-Src在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信息转导中的作用

    作者:项美香;刘东;陈鹏;吕俊升

    目的:通过观察c-Src在Ang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活性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AngⅡ促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息转导机制.方法:原代和传代培养SD大鼠主动脉VSMC,以脂质体包裹反义c-Src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 ODNs)转染培养的VSMC以抑制c-Src蛋白表达和激酶活性.以未转染的VSMC为对照,观察10-7mol/L AngⅡ刺激对转染的VSMC的MAPK活性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沉淀和酶自身磷酸化率测定c-Src激酶活性;髓鞘碱性蛋白(MBP)底物磷酸化率测定MAPK激酶活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测定c-Src和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不同浓度反义c-Src ODNs的VSMC c-Src蛋白含量呈浓度依赖性降低,0.2 μmol/L、0.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分别为对照的68.2%、34.7%、30.3%和15.8%,经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c-Src激酶活性也显著抑制;以AngⅡ刺激经转染反义c-Src ODNs的VSMC,c-Src激酶活性增幅仅为对照组的8.7%;MAPK活性仅为对照的1.6%;c-fos蛋白表达的增幅为对照组的30.0%.结论:AngⅡ可诱导VSMC c-Src激活和细胞内信息转导,且AngⅡ引起的MAPK和c-fos的激活依赖于c-Src的激活,提示c-Src是AngⅡ促血管平滑细胞增殖的重要信息分子.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家族在炎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丁京京;卢韵碧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家族是一组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具有相对保守的激酶结构域和不同的非激酶结构域,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炎症等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RIP家族通过参与坏死复合物的形成介导细胞坏死、触发炎症反应,其中RIP1和RIP3与细胞坏死的关系尤为密切.细胞坏死是一种精密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通过TNF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传递的死亡信号可招募并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终导致细胞崩解死亡,而细胞崩解后释放的胞内物质可触发炎症反应.本文着重阐述RIP家族介导细胞坏死和炎症发生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简述了RIP家族在相关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对RIP作为炎症性疾病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基因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郑永霞;张成文;惠斌;丁宝月;敖雷;董波;周新妹

    目的:初步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IK3R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85α(PIK3R1所编码的蛋白)在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接着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IK3R1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含有PIK3R1 cDNA的重组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中,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干扰效率和过表达效率;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IK3R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IK3R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p85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K3R1被干扰后,HepG2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集落形成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IK3R1过表达后,HepG2细胞增殖速度加快,集落形成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K3R1提高了HepG2细胞中S期细胞的比例(P<0.01);且PIK3R1可提高PI3 K/A KT通路下游效应分子p-AKT的水平,并降低p53的水平.结论:PIK3R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IK3R1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

  • Wnk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分析

    作者:蔡坚;郝晨光;罗东辉;杜磊;张向阳

    目的:探索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5所医院294例汉族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外科系统住院治疗的其他无脑梗死疾病的汉族患者314例(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标签SNP(tSNP)策略选择Wnk1基因10个SNP位点(rs3858703、rs11611246、rs7305065、rs1990021、rs34408667、rs12309274、rs1012729、rs956868、rs12828016、rs953361).SNP基因分型检测采用多重SNaPshot平台.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病例组饮酒(37.1%)、高血压病(62.9%)、糖尿病(18.0%)、高脂血症(36 4%)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吸烟者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位点基因分型缺失率均在1%以下.除rs34408667位点外,其余tSNP均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位点与汉族缺血性卒中相关.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30 3%与35 7%,P=0.046).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rs11611246 T等位基因是汉族男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保护因子.GT基因型及TT基因型在病例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3%及7.2%,而在对照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1%及15.2% (P=0.038).加性遗传模型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702倍(95%CI:0.517~0.953,P=0.023).调整年龄后差异仍然存在(P=0.022),进一步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混杂因素后,差异仍然存在(P=0.008).未发现Wnk1基因其余9个SNP位点与汉族人脑梗死相关.结论: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多态性影响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男性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

  • PMA和PD98059对全反式维甲酸抑制HepG2细胞表达OPN的影响

    作者:何苇;谢斌;张玲;左莉;胡若磊;张素梅;朱华庆;程筱雯;周青;桂淑玉;汪渊

    目的 研究佛波醇酯(PMA)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抑制剂PD98059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表达骨桥蛋白(OPN)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 PMA、PD98059分别处理经ATRA处理的肝癌细胞HepG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骨桥蛋白(OPN)、ERK1/2表达及其磷酸化变化,Image Pro软件分析各条带灰度值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ATRA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表达OPN并诱导细胞分化的基础上,PMA可刺激OPN表达,这种作用可被PD98059明显抑制.结论 激活ERK1/2通路可逆转ATRA抑制HepG2表达OPN的作用.

  • 蛋白激酶CK2B的相互作用蛋白筛选

    作者:陈慧;储著朗;金超智;王建;杨晓明;汪思应

    目的 研究与蛋白激酶CK2B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蛋白激酶CK2B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等提供的信息,筛除假阳性.结果 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211个克隆,经过验证分析,终确定12个相互作用蛋白,其中3个是已知的,9个是新发现的相互作用.结论 获得的9个新的相互作用蛋白可能揭示CK2新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蛋白激酶类
  • 褪黑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作者:查正伟;宋育林;潘敏;许建明;甘惠中;胡乃中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蛋白激酶B(PK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褪黑素组给予高脂饮食.褪黑素组分别给予褪黑素2.5、5.0 mg、10.0 mg/(kg·d)剂量腹腔注射.12周后处死,观察肝脏指数、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匀浆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KB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褪黑素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各褪黑素组肝指数、肝内Tch和TG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P<0.01),以中高剂量组明显.模型组PKB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褪黑素组PKB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存在PKB表达异常.褪黑素能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上调大鼠肝内PKB的表达.

  • 分子开关蛋白激酶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包庆;赵勇;闫郡琴;林文松;刘巍

    目的 观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蛋白激酶(SGK)的表达及其在介导细胞凋亡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RSA患者组50例(流产组)和30例人工流产(对照组)蜕膜组织中SGK的表达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流产组中SGK的阳性表达率(24.0%)显著低于对照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P <0.05).流产组的平均细胞凋亡指数[(8.19±3.58)%]高于对照组[(2.8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结论 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SGK表达降低可能在URSA中具有重要作用.

  •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心脏病中的作用

    作者:孙堂娜;张烁;白景玉;卢少玲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一种细胞内外生物信号转导的效应器,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形成,在心肌肥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多种心脏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胰岛素对心肌离子通道的调控

    作者:李德隆;李卫华;黄峥嵘

    胰岛素除调节糖脂代谢、血压、血管收缩反应,还显著影响着心肌细胞电生理.胰岛素可调控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调节途径包括细胞骨架、氧化还原系统、蛋白磷酸酶;缩短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原因为:增强L型钙离子电流、非选择性阳离子电流、瞬时外向钾电流等.

  • 粘附斑激酶家族新成员Pyk2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嘉;严俊;肖颖彬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2,Pyk2),又称细胞粘附激酶β(CAKβ)、相关粘附聚焦酪氨酸激酶(RAFTK),是粘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家族的新成员,与FAK具有高度同源性.Pyk2活化可催化多种含SH2结构域的底物蛋白磷酸化,涉及到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包括离子通道的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等,但其功能机制至今尚不清楚.

328 条记录 11/17 页 « 12...891011121314...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