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兜铃酸引起肾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泽银;龚慧;丁敬韬;唐志利

    目前马兜铃酸肾病(AA nephropathy, AA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无成熟的防治方法.笔者对33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急性胰腺炎40例治疗体会

    作者:顾文球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根据胰腺的病理改变和致病菌的不同,急性胰腺炎可以有不同的发病过程.其中大部分属于间质性水肿型胰腺炎(70%),少部分为坏死性胰腺炎(18%),其他为10%.对不同类型胰腺炎如何处理,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指征,降低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急性间质性肾炎78例临床分析

    作者:夏静芬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抗生素为主,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特发性的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患者多数有发热及尿量改变,少数可有皮疹、关节痛等;辅助检查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尿异常,还可以通过肾小管功能以及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半年内恢复.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应早期明确诊断及致病因素,及时采取合理治疗,以期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急性 间质性 肾炎
  • 肾脏固有细胞和浸润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杨莉;李晓玫;王海燕

    肾脏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范围是影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并与多种肾脏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作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认为,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在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可通过产生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损伤[1];同时,肾小管和肾间质的固有细胞在病变中亦发生增殖、活化以及表型转化,通过表达细胞因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直接参与急性炎症反应和慢性纤维化过程[2].此外,肾脏固有细胞之间以及固有细胞与浸润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反应的放大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活性维生素D3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巨噬细胞趋化抑制因子及核转录因子κB/P65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珊;马国英;龙艳君;达静静;董蓉;杨霞;袁静;田茂露;查艳

    目的 观察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趋化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探讨1,25 (OH)2VitD3在肾小管间质炎性反应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各组肾病细胞模型;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大鼠梗阻性肾病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1,25 (OH)2VitD3(VD)组(n=10).VD组大鼠于术前2d给予1,25 (OH)2VitD3(6 ng/100 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第2周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MIF、NF-κB/P65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MIF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MIF、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d亚基(IKBoα)及磷酸化IKBα(p-IKBα)蛋白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IF和NF-κB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MIF蛋白的表达和IKBα的活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和肾小管间质病变面积增加(P<0.01);肾组织ED-1及ColⅣ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 0.01);肾组织MIF mRNA及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均P<0.01);NF-κB/P65阳性细胞数增加,肾组织IKBα表达减少,p-IKBα表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F、NF-κB、p-IKBα蛋白表达增加,IKBα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1,25 (OH)2VitD3组以上效应均受抑制(均P<0.05).细胞模型结果与动物模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MIF的表达和NF-κB/P65的活性明显增加,1,25(OH)2VitD3可能通过下调MIF的表达,引起IKBα的磷酸化增加,从而抑制NF-κB/P65的活性,减轻肾小管间质的炎性反应,改善肾脏纤维化.

  • 微小RNA-21持续上调可促进马兜铃酸急性肾损伤后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作者:吴声;梁怡然;焦晓燕;滕杰;丁小强;方艺

    目的 研究微小RNA-21 (miR-21)持续上调在马兜铃酸急性肾损伤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给予C57BL/6J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马兜铃酸(10 mg/kg),构建马兜铃酸急性肾损伤模型.分别在给药后第1、3、7、14、28天处死小鼠,留取血和肾组织标本.实验组小鼠于马兜铃酸给药前1h、给药后第5、10天分别经尾静脉给予anti-miR-21或anti-scramble(10 mg/kg).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miR-2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及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变化. 结果 马兜铃酸给药3d后小鼠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组织学表现为严重肾小管损伤,至给药14 d后出现明显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变.肾组织α-SMA、Vimentin和Collagen Ⅰ在马兜铃酸给药7d后明显上调,第14天达峰值(P< 0.01);E-Cadherin于给药后第14天出现明显下调并持续至第28天(P<0.01).实验组肾组织miR-21表达丰度于给药第7天后明显上调(P<0.05),于第14天达到峰值(P<0.01),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anti-scramble+AA组比较,anti-miR-21+AA组小鼠Scr水平明显下降(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减轻;肾组织α-SMA、Vimentin、CollageⅠ和Collagen Ⅳ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miR-21靶基因PTEN蛋白表达上调,其下游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p-AKT/AKT)比值下降(均P< 0.05).结论 大剂量马兜铃酸1次给药后即导致小鼠发生急性肾损伤,并诱导急性肾损伤后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抑制肾脏miR-21表达可部分逆转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能与上调PTEN/p-AKT信号通路相关.

  •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作者:徐维佳;邵兴华;徐晓萍;姚菊芳;王琴;张敏芳;王玲;田磊;牟姗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内建立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治疗组(AS-Ⅳ,n=10)连续7d给予AS-Ⅳ (20 mg·kg-1 ·d-1)灌胃,假手术组(Sham,n=8)及模型组(UUO,n=10)小鼠同时给予等量溶剂灌胃.分别于术后第7、14天取双侧肾组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及病理改变.体外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10 ng/ml)刺激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S-Ⅳ(0、50、100、200 μg/ml)或SB203580(10 μmol/L)进行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观察p38 MAPK信号蛋白磷酸化的情况.结果 体内实验发现:AS-Ⅳ治疗组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善,肾组织TGF-β1、FN、Col Ⅳ、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HK-2细胞FN、Col Ⅳ、α-SMA的表达较正常组增多(均P<0.05);AS-Ⅳ干预后可致其表达下降(均P< 0.05);其抑制作用与SB203580作用效果相近.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均提示:AS-Ⅳ可抑制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均P<0.05).结论 AS-Ⅳ可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减少TGF-β1分泌,抑制TGF-β1诱导的FN、Col Ⅳ和α-SMA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S-Ⅳ抑制p38 MAPK信号活化有关.

  • 肾淋巴循环障碍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2/3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桃艳;关广聚;陈兵;柳刚;李学刚;侯香华

    目的 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与TGF-β1、Smad2/3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淋巴循环障碍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尿蛋白量(24 h)和Scr.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PCR检测TGF-β1、Smad2/3、Ⅰ型胶原(Col Ⅰ)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Col Ⅰ、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结果 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减退,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肾组织中Col Ⅰ、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结论 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Smad途径,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关.

  • 表面活性蛋白A在大鼠急性肾盂肾炎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田少江;丁国华;王桂荣;桂元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表达变化与肾组织感染、肾间质炎症间的关系.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肾盂肾炎组.利用膀胱内注射菌液的方法制作肾盂肾炎模型.用HE染色评价各组肾组织炎症程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SP-A mRNA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肾组织SP-A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的SP-A的表达部位和强度并分析其表达强度与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肾盂肾炎组肾组织炎症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54.3±11.5比6.4±1.4、8.6±1.9,P<0.05);SP-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各组mRNA水平:2.2±0.58、0.9±0.25、1.1±0.30,蛋白水平:0.45±0.09、0.24±0.05、0.26±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中,SP-A的表达主要见于外髓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集合管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肾盂肾炎模型中,SP-A在内外髓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肾脏组织炎症程度与SP-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急性肾盂肾炎模型肾组织中的SP-A表达显著增加.感染引起的肾间质炎症越重,SP-A的表达越明显.提示SP-A可能在肾盂肾炎的天然免疫及炎症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脏B超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咏红;杨莉;秦卫;屈海云;李晓玫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患者的肾脏B超特征及其对判断肾脏病变慢性化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临床确诊为CAAN的患者资料,对其肾脏B超特点以及与肾功能损害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经肾活检确诊的19例CAAN患者与18例非感染性、非AAN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nAAN-CTI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CAAN患者的肾脏B超特征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厚度变薄(90.3%)、肾脏萎缩(62.9%)和双肾不等大(17.74%);其肾脏长径、体积及实质厚度分别与Scr、eGFR、肾小管功能评分明显相关(P值均<0.05).19例CAAN与18例nAAN-CTIN患者的比较显示,在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肾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CAAN组肾小管细胞脱落和肾小球缺血皱缩更为严重,而肾间质细胞浸润相对较少(P<0.05).与nAAN-CTIN组比较,CAAN组患者的肾脏B超体积缩小及实质厚度变薄更为显著(P<0.05),但肾脏B超各项指标与肾脏病理指标的变化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CAAN患者具有肾脏萎缩、肾实质变薄以及双肾不等大的B超特征,与其它原因CTIN的不同特点在于其肾脏萎缩更为显著,尤其以肾脏实质变薄出现较早.CAAN患者肾脏B超检查与肾脏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尚不肯定,但应可以辅助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以及CAAN的疾病诊断.

  • 肥大细胞与间质性肾炎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谭昭;田雪飞;董鸿瑞;谌贻璞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慢性间质性肾炎(CIN)肾间质中肥大细胞(MCs)浸润与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患者肾穿刺组织作为研究样本,其中AIN组11例,CIN组16例,另选取微小病变病(MM)1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观察MCs、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型胶原(Col Ⅰ)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MM对照组相比,AIN、CIN组肾间质MCs数量明显增加.(2)MCs数量与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和TGF-β1表达面积及肾间质Col Ⅰ表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与TGF-β1表达面积间也呈显著正相关.(3)MCs数量分别与肾间质PAR-2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MCs与肾间质PAR-2或TGF-β1染色阳性细胞存在部分重叠.结论MCs可能参与AIN、CIN细胞外基质蓄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PAR-2,增加TGF-β1表达,促进Col Ⅰ合成.

  • 中药的忧伤——由马兜铃属植物毒性谈起

    作者:姜廷良

    1990年~1992年期间,大约有1,500~2,000名比利时人服食了一种称来自中国的减肥中药,发现有的出现肾脏快速进行性间质性纤维化伴肾萎缩,被称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CHN).到1998年,共约有100人被诊断患肾病,其中,70%左右已进入晚期,需要肾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该药说明书称含有防己科的粉防己.

  • HIV感染窗口期合并间质性肺疾病1例

    作者:王鹭;温中梅;段美娜;彭丽萍

    患者,男,22岁,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10 d,发热3 d 于2015年3月21日入院。既往体健,但近1个月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体格检查:体温38℃,咽后壁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听诊双下肺少许湿啰音。心脏、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IV抗体(胶体金法)阴性。血常规:WBC 8.7×109· L-1, NE%0.84,LY%0.10。肝功、肾功未见异常。过敏原检测:血清IgE>200。痰培养:大量白色念珠菌。肺CT:双肺间质性炎变,不除外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初步诊断为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给予甲泼尼龙40 mg 2次/d静脉滴注调节免疫,左氧氟沙星0.4 g1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氟康唑0.2 g1次/d静脉滴注抗真菌。8d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出院。嘱其出院后口服泼尼松50 mg 1次/d,每隔3 d减5 mg,逐步减量。4月3日患者因呼吸困难再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真菌D 293 pg/mL。痰培养:正常菌群。动脉血气分析PO259 mmHg。入院后给予其甲泼尼龙40 mg 2次/d静脉滴注,伏立康唑50 mg 2次/d口服,抗生素调整为头孢米诺2.0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6 d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次达44次/min,并伴有发热,高体温39℃,储氧面罩8 L/min高流量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PO239 mmHg。复查肺CT双肺弥漫改变,部分肺组织实变,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较前片有所进展加重。患者肺部间质性炎变,足量足疗程应用激素治疗情况下病情进行性加重,且多次复查血常规均提示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给予复查HIV抗体(胶体金法)阳性。于长春市感染控制中心行HIV 抗体筛查试验( ELISA 法)显示阳性;确认试验( Western blot法)阳性。追问病史患者1个月前曾有不洁性行为。预后: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10 d后死亡。

  •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53例的合理治疗

    作者:叶镱;朱志媚;陶炳勋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炎反复发作和间质性肾损害.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剧,临床常选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症状,但此两种药物均可引起或加重肾损害.因此对于合并痛风性肾病的病例,如何选取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值得探讨.我们对此作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分析如下.

  • "肺保护性策略"通气及激素治疗急性间质性肺炎5例

    作者:陈裕胜;王思荣;林材元;程圆圆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疗,及"肺保护策略"通气.方法:结合文献分析5例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特点及其机械通气和激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进展快;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天数为1~5 d(平均2.1 d);所有患者转至ICU后,开始机械通气时间0~1 d,持续8~21 d(平均10.5 d);所有患者均予压力控制模式通气,患者潮气量为6.01~8.23 mL/kg[(平均6.52 mL/kg,使用呼气末正压水平:8~14 cmH2O(平均11 cmH2O)];所有病例均接受经验性抗生素及激素等治疗,4例(80%)存活至出院.结论:早期干预,如积极的诊断方法,"肺保护策略"机械通气及早日使用类固醇药物,可改善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 TINU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俊华;王亚娟

    目的:提高对TINU综合征的认识,了解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TIN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TINU综合征突出表现为急性非少尿性肾衰,肾活检表现为肾间质炎细胞浸润,眼部表现为肾脏损害数周或数月之后出现葡萄膜炎,同时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关节痛、血沉增快,CRP、IgG、γ-球蛋白增高等全身表现.结论:TINU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是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合并眼葡萄膜炎,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本病有效.

  • 肺泡蛋白沉积症继发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许启霞;刘超;陈余清;欧玉荣

    患者男,30岁.因进行性气喘1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9年2月27日入院.1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间断咳嗽、偶有痰中带血.2008年8月22日在厦门某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左肺为重.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予以抗炎、对症治疗,患者痰血渐止,症状无明显好转,3个月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5℃,咳嗽、咳黄脓痰,我院门诊予以头孢他定、丁胺卡那霉索及多索茶碱治疗,咳嗽咳黄痰症状好转,但仍间断发热,体温在38~39.5℃,胸闷、气喘无好转,2009年2月25日胸部HRCT示:两肺弥漫分布囊状、蜂窝状透亮影以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小叶间隙和间隔不规则增厚,边缘欠清楚.与老片相比较病变明显增多.

  • 严重呼吸衰竭合并脓气胸、气漏高频机械通气治疗4例

    作者:陈霞

    重症肺炎患儿常存在广泛的肺实质和间质性病变,导致严重通气和肺氧合功能障碍或并有MODS以及脓气胸、气漏等.我院PICU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病人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但存在脓气胸、气漏等合并症时则采用高频正压通气(HFPPV)治疗.本文总结近来遇到的4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气胸、气漏患儿并行HFPPV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抢救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11例

    作者:丁宏辉;陈纪平

    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病毒感染之后数日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我院收治11例,报告如下.

  • 急性肾功能损伤与衰竭生物标志物

    作者:彭捷;朱科明;邓小明

    急性肾功能损伤(ARI)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加强医疗病房(ICU)的常见疾病,ICU中80%的ARF由急性肾小管损伤所致,而非肾小球或间质性病变引起[1].

608 条记录 27/31 页 « 12...23242526272829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