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头溢液49例手术治疗体会
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病变的乳管及所属小叶系统为主.既往手术方法是将亚甲蓝注射液注入到溢液的乳管,切开皮肤,找到蓝染的乳管,再将蓝染的乳管、小叶切除,我们称为染色定位法;我们根据溢液乳管的开口位置,挤压乳晕区域,找到溢液的乳管,就近做切口,将病变的乳管、小叶切除,称为指压法.现报告如下.
-
B超诊断肾旋转不良合并输尿管结石1例
患者男,35岁.因右腰部疼痛不适2个月前来就诊.B超示:右肾长9.9 cm,厚3.5 cm,宽4.8 cm.肾门位于肾脏的内前方,右肾集合部分离,肾盂大部分位于肾门以外,内充满液性暗区,前后径2.0 cm(图1、2).右输尿管上段内径1.1 cm,中段内径0.8 cm,在跨越髂血管处下方管腔内探及一强光团,大小为0.7 cm×0.5 cm,后伴声影,其下方的输尿管不扩张,输尿管膀胱壁开口位置正常.左肾长11.0 cm,厚4.0 cm,宽5.1 cm,测值及外形正常,皮髓质分界清楚,集合部未见异常回声,左输尿管不扩张.超声诊断:1.右肾旋转不良合并肾外肾盂;2.右输尿管中段结石并右肾积水.后经静脉肾盂造影证实.
-
右冠状动脉大距离双开口畸形一例分析
患者男性,46岁.因胸痛,气短半年,加重5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查体:BP:120/80 mmHg(1 mmHg=0.133 kPa)p68次/分,心界不大,心率68次/min,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正常.化验:CK 1196 U/L,CK-MB 35 U/L,LDH 1?108 U/L,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QR形,T波倒置,V1-3,R/S>1,T波高尖,V7-9呈QR形,Q>2/1R,T波倒置.入院当天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回旋支中段100%关闭,行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一枚后,残余狭窄为零.术中在左前斜30°(LAO 30°)头倾3°(CAUD 3°)时,以6FJR4导管行常规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一走行分布在右心室前胸隔面的动脉,从影象学上判断,其开口位置相当于第6肋骨上缘,因其走行不同于正常RCA且分支细小,故判定此动脉非RCA主干,于是更换导管尖端位置,在此动脉附近反复寻找RCA主干开口均失败,再在主动脉根部推注少量造影剂,后在右第6肋骨下缘发现另一动脉开口,送入6FJR4导管,可见一走行于房室沟内,通过心脏右缘分布至心脏隔面的动脉,其分支较正常的RCA为少,判断其为RCA主干,从影象上判断两条动脉开口距离为一肋骨横径,约1.5cm,以上两条动脉均为无狭窄.术后予急性心梗常规治疗9天,病情好转出院.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4例报告
状动脉畸形的临床意义多与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和走行有关[1,2].严重的冠状动脉畸形将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晕厥和心肌梗死甚至猝死[3-6].
-
肝脏右后静脉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引流肝脏的静脉血液除三支肝大静脉或称主肝静脉(major hepatic veins)外,还有一些直径相对较小的肝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这些静脉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尾状叶肝静脉,二是引流肝右后叶血液的静脉,即肝后静脉,亦称肝右后下静脉(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s,IRHV)或肝右后静脉.这些肝小静脉变异较大,其中肝右后静脉直径常较粗大,位于肝的脏面肾压迹处,开口位置较低,常有1~2cm的肝外行程,构成肝静脉的下大口,亦即夏穗生教授早年所提出的第三肝门.此静脉有其引流的肝段和区域,若手术时忽视IRHV的存在,不熟悉其解剖位置和引流范围,常会导致静脉撕裂而发生手术中大出血,或手术中的误伤引起引流区域的肝段萎缩甚至坏死,尤其在肝外伤时,IRHV若发生撕裂,则显露困难,不易进行处理[1~4].
-
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类型与外科治疗
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因其开口位置不定,类型较多,给手术带来困难.我院1981年4月~2000年4月共收治TAPVC 11例,其中心内型7例,均经手术治愈.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手术治愈 开口位置 中心 -
额钻在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中的应用
由于额窦开口位置隐蔽难辨,额隐窝区域解剖复杂且有很大变异,因此额窦开放手术一直是鼻外科的难点.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易留面部瘢痕,且难以保证手术疗效.对于部分手术医师来说,鼻内径路手术辨认额窦开口不仅困难,且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即使在鼻内镜帮助下,额窦开放手术依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近年来我们采用额钻来定位难辨性额窦开口,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排便或排尿时流泪一家系
先证者女,48岁。自幼在排便或排尿同时双眼流泪,并随其时间的延长流泪增多,当排便或排尿结束直立后流泪停止;进食或下蹲行排便或排尿动作时双眼均无流泪现象。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双眼泪腺无肿大,双眼睑裂等大,无眼睑下垂,睫毛排列整齐,无倒睫及双行睫,双眼上、下泪小点开口位置均正常,泪道冲洗通畅;眼睑、球结膜、角膜、眼外肌及眼底均未见异常。Schirmer试验:将宽5 mm、长35 mm的滤纸条一端在5 mm处做折痕后放入下穹窿内,其余部分绕睑缘垂下,5 min后自折叠处测量滤纸浸湿长度。在非排便或排尿时,右眼泪液浸湿19 mm,左眼18 mm;排便或排尿时双眼泪液滤纸浸湿均>30 mm;随排便或排尿时间的延长,双眼泪液持续外流。 先证者之女,20岁。自幼排便或排尿时双眼流泪。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2。双眼泪腺无肿大,双眼无倒睫及双行睫,双眼上、下泪小点开口及位置均正常,泪道冲洗通畅,睑、球结膜、角膜、眼外肌及眼底均未见异常。Schirmer试验:非排便或排尿时右眼泪液浸湿18 mm,左眼泪液浸湿19 mm;当排便或排尿时双眼泪液浸湿均>30 mm;排便或排尿停止直立后流泪即停止。
-
泄殖腔畸形围手术期护理
泄殖腔畸形又称一穴肛,是较罕见且仅见于女性的畸形,发病率仅为二十万分之一.人在胚胎早期相当于胚胎第三周末,会形成泄殖腔,但在胚胎七、八周时,随着中间隔膜发育,形成正常的直肠和肛管、尿道,若为女性,阴道及女性外阴也将产生.如果因发育异常,还停留在泄殖腔阶段,就会形成尿道、阴道、直肠共同开口一个腔孔的泄殖腔畸形.其畸形严重程度主要视泌尿道、生殖道与直肠在腔内开口位置的高低而定.
-
尿道下裂患儿的护理体会
男性尿道下裂是泌尿科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尿道疾病,由于前尿道发育畸形引起尿道外口远端的尿道周围组织发育不全,形成纤维索,牵扯阴茎使阴茎弯向腹侧[1].根据尿道开口位置分为四型.Ⅰ型:冠状沟型(约44%);Ⅱ型:阴茎体型(约占34%); Ⅲ型:阴茎阴囊型(约占9%);Ⅳ型:会阴型(约占2%);还有1%为单纯阴茎下屈畸形,尿道口开口于舟状窝.该病不仅造成患儿排尿和生殖功能障碍,而且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细心的观察及适当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10年7月-2010年12月,共收治8例尿道下裂患儿,手术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Snodgrass术式治疗尿道下裂及护理研究
尿道下裂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畸形,新生儿发病率0.06%~0.3%,有遗传性和家族性,根据尿道口开口位置可分为:阴茎头型、阴茎型、阴茎阴囊型、会阴型四种.临床表现:(1)生后即可发现阴茎弯曲;(2)尿道开口异常,但排尿正常;(3)有的外生殖器不能区分性别.患儿因阴茎下弯及尿道口异常,不能站立排尿,或伴有痛性勃起及成年后不能生育,故必须手术治疗.为达到上述目的,手术应使阴茎伸直,尿道口移至正常位置,由于手术效果常不能令人十分满意,至今已报道的手术方法在200种以上.总的说来手术分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目前多趋向于一期手术.
-
肾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肾性高血压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女,20岁.血压200/110mmHg,CT示右肾萎缩,MRI血管成像示右肾动脉狭窄,诊断为肾性高血压.治疗方法:1%利多卡因局麻,用seldinger技术右股动脉穿刺,引入5F猪尾导管至腰1.2水平造影,显示肾动脉开口位置,退出猪尾导管,引入5Fcobro导管,将导管头插至右肾动脉开口处造影,狭窄段位于右肾动脉开口处,长约18mm,狭窄率50%,实质期肾脏变小.经导管送入180cm超滑导丝,头端置于右肾动脉分支内,不易弹出为宜.撤出导管,沿交换导丝缓慢送入球囊导管,球囊置于狭窄段,用10ml注射器抽取造影剂注入充盈球囊,并逐渐加压,球囊压迹变小并保持20~30s,重复操作,直至狭窄得到有效改善,抽净球囊内造影剂并撤出导管,沿导丝缓慢送入支架系统,选择25mm×6mm支架至狭窄段后缓慢释放,两侧均需超过狭窄段2mm,造影检查位置准确.撤出放送系统.经导管注入尿激酶20万U,以溶解扩张和释放支架过程中可能形成的血栓.
-
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一例
患者男,66岁,因反复胸闷、胸痛一年,2001年2月8日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功能Ⅲ级.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左主干正常,左前降支(LAD)近端开口部完全闭塞,无法分辨开口位置;左回旋支(LC X)中段3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近端90%偏心性狭窄,有两个较粗大侧支;
-
尿道开口位置的异常·男孩性发育专题讲座之二十
男孩的尿道开口在阴茎的顶端,这本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也确实有许多人,其尿道开口不在正常位置,却在阴茎的中段,甚至开口会阴部,致使他们无法像正常男孩那样站着排尿,而不得不蹲着排尿.这就是医学上称之为尿道下裂或尿道上裂的先天性畸形,而以前者较多见.
-
不同投照角度对髂内动脉造影时子宫动脉开口位置的比较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血管介入髂内动脉造影时,如何更好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位置,以方便医生超选子宫动脉.方法: 通过分析116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采用正位、对侧斜位和同侧斜位造影,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对侧斜位造影(将斜位造影分为20°~30°、31°~45°、46°~60°三组)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选择出显示子宫开口的佳位置与角度.结果:(1) 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10.1%、15.4%、64.7%,对侧斜位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2)对侧斜位20°~30°、31°~45°和46°~6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28.6%)、(89.5%)和(37.5%).结论:髂内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佳位置为对侧斜位摄影;佳倾斜角度为31°~45°.
-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保留导管内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4d前女性,43岁,外伤后右股骨骨折卧床1月,逐渐出现下肢、外阴肿胀,进行性加重.B超示左股静脉、左骼静脉血栓形成.人院时左下肢皮肤瘀紫,凹陷性水肿,活动受限,外阴部水肿.人院后行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右股静脉穿刺送入5FCobra导管行左股静脉、左髂静脉及下腔静脉逆行造影.确认双肾静脉开口,肝静脉开口位置,及下腔血栓静脉近心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于血栓近心端上方.导管分段逐部向血栓远端送人,保留导管内溶栓72h,造影.溶栓前造影显示患者左下肢静脉完全闭塞,左股静脉、左骼静脉严重狭窄内有大量血栓,下腔静脉血流滞缓,管腔内充满大量血栓一直延续至L1水平.肾静脉开口于L1水平以下0.5cm,肝静脉开口于T9水平.
-
右室双部位双腔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一例
患者男性,64岁,因间断性胸闷、气促5年,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伴乏力、食欲不振2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因反复胸闷、气促经检查发现心脏扩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级.给予地高辛等药物治疗,但症状控制不满意.一年前出现双下肢浮肿,活动明显受限.2个月前症状加重,不能平卧伴有纳差、乏力,为进一步治疗住院.入院后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Ⅰ度房室阻滞、室内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80 ms,附图A).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四腔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81 mm)、左室射血分数(EF)0.26、二尖瓣返流面积8.59 cm 2、连续多谱勒示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期呈单峰状.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经患者同意后拟行三腔起搏治疗.手术过程:在2%奴夫卡因局部麻醉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入冠状窦标测电极至右房,反复寻找冠状窦未能成功,认为冠状窦开口位置变异, 遂将冠状窦标测电极送入右室流出道,再经左锁骨下静脉送入心室标测电极至右心室近心尖部,同时起搏,发现心电图QRS变窄约40 ms(附图B),征得患者及家人同意后,于右心室流出道置入CapSureFix 4067的螺旋电极(Medtronic公司),测得参数:阈值0.8 V、波幅14.6 mV.于右室置入CapSureSP 4023的心室电极(Medtronic公司),测得参数:阈值0.6V、波幅 9 .0 mV.再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CapSureSP 4523的心房电极,测得参数:阈值1.0V、波幅4.4 mV.后将三根电极连接至InSyncTM脉冲发生器(Medtronic公司),并埋入左前胸皮下囊袋内,DDD方式起搏.起搏器置入后患者X线胸片示电极位置良好.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起搏后左室EF 0.35、二尖瓣返流面积5.18 cm2、连续多谱勒示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期呈双峰状.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体重增加5 kg ,可以步行100 m或上一层楼.附图右室双部位起搏前后心电图改变讨论双心室右心房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已有临床报道并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它要求医师熟悉冠状窦的解剖特点和X影像特征,掌握冠状窦电极导线的导入技术 .但对冠状窦开口位置变异或无法导入冠状窦的情况下,是及时终止手术还是置入双腔起搏器,本例结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般认为左束支传导阻滞适合双室起搏,它能将延迟兴奋的左室提前至与右室同步,从而提高心肌的工作效能.本例患者心电图提示心室内传导阻滞 ,且右室双部位起搏时QRS变窄,认为效果较好.终超声结果及患者症状改善均证实了疗效较好.由于病例数有限,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本例经验提示对严重心力衰竭伴有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建议先按双室起搏治疗,若有冠状窦变异或放置左室电极不成功的情况下 ,经右室流出道及右室近心尖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波变窄,可考虑右室双部位双腔起搏治疗.
-
经导管消融肺静脉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肺静脉消融治疗是近年房颤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虽然目前还只是在少数中心开展,但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消融靶点和终点的改变、新型标测系统的应用以及新型消融器械的问世使其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进展作一综述。1 肺静脉消融的新靶点--肺静脉开口1.1 肺静脉点状消融的局限性[1]虽然点状消融肺静脉内的异位灶或环状消融肺静脉开口部(或近端)均能治疗肺静脉起源的局灶性房颤,但在2000年之前绝大多数中心采用前一种方法,其原因可能与此前肺静脉环状消融的方法学和安全性尚未得以确立有关。由于肺静脉是一个三维、远端有分支的烟囱管样结构,异位灶可位于具有心肌袖的管壁的任何一个部位,所以仅依靠X线影像和传统的标测系统常难以精确定位靶点,尽管有时可能由于异位灶受到损伤而达到术中终点,但术后复发率会很高。此外,在肺静脉深部(特别是近分叉部位)进行点状消融时还容易出现肺静脉狭窄。鉴于点状消融存在上述不足,加之一些新型标测/消融工具的应用以及肺静脉消融可靠方法学的建立,故近1年多来肺静脉消融的靶点开始以开口部(或近端)为主。1.2 肺静脉开口部消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早期的肺静脉开口部环状消融多是在X线透视下,参照选择性肺静脉造影显示的肺静脉开口位置进行的。这一方法的主要不足是难以实现环状消融径线的连续性,虽然增加放电次数有望达此目标,但无疑发生肺静脉狭窄的风险也增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肺静脉开口部(或近端)环状消融的效率,改善其可行性。在标测工具方面,近有几种新型工具开始应用于肺静脉开口部的消融,如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和CARTO标测系统[2,3]。初步的研究显示,和早期的方法比较,这些工具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融的有效性;在消融器械方面,肺静脉超声球囊已初步显示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4,5]。
-
外伤性血管内金属异物游走一例
患者男,22岁.因汽枪击中右颈部10min就诊.查体:见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有一枪眼,出血较多.颈部正侧位X线片显示右颈部软组织内一金属异物影(图1).拟行急诊颈部软组织异物取出术,局部麻醉,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夹取异物时异物滑脱,再次探查未及异物.随即来放射科行颈部、胸部和腹部透视,见金属异物位于平T12右侧脊柱旁开1.5cm与右侧第12肋骨重叠(与肝静脉开口位置相当)(图2);在透视监视下行左前斜位定位过程中,见金属异物向左游走下移,位于L2右侧脊柱旁开2cm处(与右肾静脉开口位置相当),行平卧照片时见金属异物迅速上行;透视追踪观察见异物影游走至左肺门下方(与左下肺动脉位置相当)固定(图3、4).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多层CT研究
冠状动脉先天异常(Congenital Anomalous of Coronary Artery, CACA)是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或发育不完全形成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临床上较少见,人群的发生率为1%左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AOCA)是CACA的一种,是指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走形或终止异常。大多数AOCA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在心脏负荷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冠状动脉受到挤压引起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脏供血明显减少或中断,是青壮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