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小鼠内耳发育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玉林;李晓萍;董明敏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昆明种小白鼠内耳发育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TGF-β1蛋白产物在昆明种小白鼠内耳发育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的第15天~19天,TGF-β1在耳蜗的感觉上皮、支持细胞、血管纹、前庭膜、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及前庭感觉器官椭圆囊斑及球囊斑的上皮有阳性表达,而于此期间内耳上皮正处于分化发育阶段,螺旋神经节也处于分化发育阶段.结论:TGF-β1参与了小鼠内耳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其对内耳上皮的发育主要起促进分化作用.TGF-β1在内耳毛细胞再生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小鼠前庭感觉器官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赵玉林;李晓萍;董明敏

    目的:探讨小鼠前庭感觉器官发育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应用光镜对昆明种小白鼠的前庭感觉器官从胚胎第10天(ED10)至出生后第14天(P14)的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小鼠前庭感觉器官的形态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1)耳泡发育期;2)前庭感觉器官上皮增殖期;3)前庭感觉器官上皮分化期;4)前庭感觉器官发育成熟期.结论:小鼠在出生时,前庭感觉器官的上皮已充分分化发育,出生后2周时已完全发育成熟.

  • c-fos原癌基因在小鼠内耳发育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玉林;李晓萍;董明敏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昆明种小白鼠内耳发育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原癌基因c-fos蛋白产物在昆明种小白鼠内耳发育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的第15天至第17天,c-fos蛋白产物在耳蜗的感觉上皮、支持细胞、血管纹、前庭膜、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及前庭感觉器官椭圆囊斑及球囊斑的上皮有阳性表达,而于此期间内耳上皮正处于分化发 育阶段,螺旋神经节也处于分化发育阶段.结论:c-fos参与了小鼠内耳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其对内耳上皮的发育主要起促进分化作用.c-fos在内耳毛细胞再生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212Notch信号途径与哺乳动物的内耳感觉上皮发育

    作者:刘少锋;周梁;李华伟

    Notch途径作为动物发育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胚胎发育中多种细胞系定向分化的调控.近研究认为Notch信号传导途径参与哺乳动物内耳感觉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及嵌合体形成.本文就Notch信号途径在哺乳动物内耳感觉上皮发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在豚鼠耳蜗中磷脂酶C的不均匀性

    作者:孙广滨;李兆基

    通过印迹分析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研究了在豚鼠耳蜗存在的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LC)异构体。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在耳蜗感觉上皮(CSE)中存在着PLCβ1和δ1表达,而在耳蜗侧壁中则存在着PLCβ1、γ1和δ1表达。通过CSE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PLCβ1样的免疫反应主要表达在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s)中,而在内毛细胞中(IHCs)则无此反……

  • 哺乳类内耳毛细胞的发育和再生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高维强;翟所强

    哺乳类内耳的形态生成和毛细胞的产生是由局部的细胞间相互影响及特异的基因所调控.尤其是特别的"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基因转录调控因子对于毛细胞的分化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果蝇atonal的鼠类同源基因Math1已被证明是毛细胞分化的一个正向调控因子,而Hes1和Hes5 则起着负向调控的作用.这些bHLH基因转录调节因子在毛细胞分化时的内耳上皮区域表达.当Math1基因被敲除后,毛细胞分化全被阻断,而Math1过表达则会诱导多余的毛细胞产生.与之相反,敲除Hes1基因则会产生多余的毛细胞.同步转染Hes1与Math1基因进入新生大鼠的耳蜗组织则会抑制Math1诱导毛细胞分化的作用.此外,特殊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分裂的调控基因也能影响内耳感觉上皮前体细胞的分裂和毛细胞分化过程.人们对于毛细胞分化机理的理解将为日后成体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提供非常有用的线索,并终将有助于毛细胞损毁而引起的听觉和平衡觉障碍的修复.

  • 大鼠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意义

    作者:刘俊;孔维佳;张丹;张亚民

    目的建立大鼠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tricular sensory epithelial cell,USEC)的原代培养体系,为研究毛细胞再生机制提供大量来源一致的细胞.方法取出生1天(postnatal day 1,P1)大鼠的椭圆囊感觉上皮,嗜热菌蛋白酶(thermolysin)消化处理,获得纯椭圆囊感觉上皮,再采用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培养基为DMEM.从第2天开始每日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照相,对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进行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应用细胞角蛋白18及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USEC来源;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分别检测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calretinin、Brn3.a和AChR α9、myosin Ⅶa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由成百个USEC包绕液体而成的dome.原代USEC表达细胞角蛋白,不表达波形蛋白,微绒毛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提示其上皮起源;表达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 α9、myosin Ⅶa mRNA,表明培养USEC具有毛细胞前体细胞的特征.结论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具有毛细胞前体细胞的特征.USEC原代培养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探讨毛细胞再生的机制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 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损伤再生性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娄向新;袁崇刚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顽疾之一,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各种疾病、噪声、药物等所致感音性耳聋,其实质均在于内耳毛细胞的变性和坏死.鱼类和两栖动物内耳毛细胞因噪声、外伤等因素损伤丢失后,在听觉和前庭器官能自发生成新的毛细胞,从结构和功能上修复受损的感觉上皮[1].

  • 大上皮嵴与哺乳类耳蜗毛细胞的分化和再生

    作者:汪学勇;翟所强

    位于感觉上皮外的大上皮嵴细胞经诱导能产生大量异位毛细胞,这是毛细胞再生的一条新的途径,将来也许有助于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本文概述了大上皮嵴中异位毛细胞的产生及其分子水平机制,后介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 小鼠耳蜗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赵玉林;董明敏;李晓萍;董民声

    目的:探讨小鼠耳蜗发育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应用光镜对昆明种小白鼠耳蜗从胚胎第10天至出生后第14天的整个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小鼠耳蜗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听泡发育期:(2)蜗管上皮增殖期;(3)耳蜗各部分结构的分化期和发育成熟期.结论:小鼠在出生时,其耳蜗膜迷路的大部分结构成份已经形成,出生后则需进一步的分化发育,至出生后2周时才完全发育成熟.小鼠耳蜗管上皮的分化是从底周经蜗管中部逐渐向顶周进行.

  • 嗅神经母细胞瘤6例报告

    作者:叶燕芬;胡原;王士礼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来源于嗅感觉上皮的恶性肿瘤.肿瘤由神经细胞和母细胞组成,兼具神经上皮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两者的特点,故又称感觉性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我科自1984年迄今共收治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 哺乳动物内耳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来源研究

    作者:刘俊;孔维佳;赵荣祥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内耳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能来源.方法 取出生1d大鼠的椭圆囊,嗜热菌蛋白酶处理,消化法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对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进行观察;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法及RT-PCR检测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Bm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Vlla mRNA的表达,进而鉴定USEC上皮细胞来源.结果 原代培养的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dome"结构;表达细胞角蛋白,但不表达波形蛋白,细胞微绒毛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m3a、Calretinin及AchRa9、Mvosin Vlla mRNA.结论 原代培养的USEC可以产生毛细胞样细胞,而且能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表明其来源为支持细胞.椭圆囊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可能是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之一.

  • 大鼠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长期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毛细胞标记物表达的意义

    作者:刘俊;孔维佳

    目的:建立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SEC)长期培养体系,为內耳毛细胞再生研究提供稳定的活性细胞.方法:取1 d龄wistar大鼠,在显微镜下取出椭圆囊上皮,嗜热菌蛋白酶处理,获得具活性的纯椭圆囊感觉上皮,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培养传代,传25代.取第25代USEC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下对USEC的生长特征、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Brn3.a 及Calretinin的表达.RT-PCR检测毛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AchRa9、Myosin Ⅶa mRNA的表达.结果:USEC细胞培养达6个月传25代,第25代USEC均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均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dome结构.该细胞表达角蛋白18和不表达波形蛋白,微绒毛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提示其上皮起源.第25代USEC表达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rn3.a 、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Ⅶa mRNA,表明长期培养USEC仍具有毛细胞的前体细胞的特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USEC长期培养体系.长期培养的USEC性状未发生明显改变,表达上皮细胞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具有毛细胞前体细胞的特征.这为毛细胞再生的机制及内耳分子、基因研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来源.

  • 大鼠椭圆囊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来源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俊;孔维佳;赵荣祥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椭圆囊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能来源.方法 取出生1天的大鼠的椭圆囊,经嗜热菌蛋白酶(thermolysin)处理,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tricular sensory epichelial cell,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皮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等鉴定USEC上皮细胞来源.免疫细胞化学法、RT-PCR技术检测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1pl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Ⅶ a mRNA的表达.结果 原代培养的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由数百个USEC包绕液体而成的dome(穹窿样)结构,表达细胞角蛋白,不表达波形蛋白,微绒毛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提示其上皮来源.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1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Ⅶa mRNA,表明培养的USEC可能来源于支持细胞并具有毛细胞的特性.结论 原代培养的USEC能产生毛细胞样细胞且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表明其来源为支持细胞.椭圆囊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可能为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之一.

  • 应用嗜热菌蛋白酶快速分离活性纯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及其意义

    作者:刘俊;孔维佳;张亚民;张丹

    目的 建立纯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pure utricular sensory epithelial cell,PUSEC)的快速分离方法,为内耳细胞培养及毛细胞再生等机制研究提供大量的活性细胞.方法 通过对出生5天大鼠P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的观察,采用透射电镜,紧密联接蛋白(ZO-1)、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免疫荧光细胞化学、RT-PCR检测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Calretinin、Brn3.a mRNA的表达等方法鉴定PUSEC来源.结果 P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由成百个PUSEC包绕液体而成的dome.PUSEC表达ZO-1和细胞角蛋白,不表达波形蛋白,表达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Calretinin、Brn3.a的mRNA.结论 PUSEC来源于椭圆囊感觉上皮;纯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成功分离为内耳细胞培养及毛细胞再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活性细胞;成功分离的关键成份是嗜热菌蛋白酶.

  • BMP/Smad信号通路对内耳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安春;杨仕明;黄德亮

    哺乳动物内耳结构相当复杂,包含壶腹嵴、囊斑和Corti器三类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感受器,壶腹嵴和囊斑分别感受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Corti器感受声音.其精细的三维结构是如何发育形成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目前不完全清楚.从听板到听囊到内耳发育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外形的形成,感觉上皮的分化等.在发育过程中,有多达几十种基因参与,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精细、准确地差异表达,并以此决定各感觉器官、感觉上皮的分化发育方向.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成员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及其下游调节基因Smads就是这样的基因.BMPs在内耳发育的相当早的时期--听板即有表达,参与内耳发育的调控.现就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小鼠内耳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宇雅苹;杨仕明

    听基板至听泡再发育成成熟内耳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外胚层上皮的引导,听囊的初步形成和改建,感觉上皮、非感觉上皮及神经元细胞的分化等过程,终形成精细的迷路.其间多种基因的时间、空间表达精细、准确地控制调节着这一过程.这些基因通过编码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分泌因子或受体蛋白等重要的生物分子,以不同的机制对内耳发育起重要作用.

  • 哺乳动物毛细胞的再生机制

    作者:宋巍;翟所强

    噪声、耳毒性药物和老化引起的毛细胞的变性、缺失是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毛细胞是位于内耳感觉上皮的终末分化细胞,以往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损伤后是不能再生的,所以由于毛细胞损伤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是无法治愈的,临床上缺乏有效地治疗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讨毛细胞再生的机制而在不懈的努力,刺激毛细胞的再生从而修复受损的听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内耳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熊敏;翟所强;姜泗长;顾瑞;杨伟炎;张素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由15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很多文献表明bFGF能刺激多种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且对多种组织细胞的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bFGF对全身脏器的影响如: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研究较多,近来bFGF在内耳发育、内耳感觉上皮损伤后修复、再生及其在临床上对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均有报道,表明bFGF在内耳生物学作用中起重要角色.以下就bFGF在内耳发育、内耳感觉上皮损伤后修复再生等方面作用进行综述.

  • 豚鼠发育过程前庭上皮ERK 1/2的表达

    作者:胡金玮;王锦玲;黄维国;邱建华;姜鸿彦;乔莉

    目的检测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1/2)在豚鼠发育过程前庭上皮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以ERK1,ERK2抗体为标记物,检测发育期豚鼠前庭器中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的活性变化. 结果 ERK1/2可在豚鼠前庭上皮细胞中表达,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ERK1/2的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且ERK2的活性高于ERK1. 结论正常豚鼠前庭上皮中有ERK1/2表达,其表达量及活性与细胞增殖、分化相一致,随发育过程而减少.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