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7例曲霉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高东田;申爱华;李莉

    目的:探讨济宁地区临床曲霉菌感染情况,指导临床防治曲霉菌感染的发生。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住院符合曲霉菌感染临床特征且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浓度检测试验阳性患者167例,本文从患者性别、年龄、科室、曲霉菌种类和相关疾病方面作临床分析。结果曲霉菌属共42株,其中,烟曲霉31株占73.8%。黄曲霉菌10株、黑曲霉菌1株;男68.3%,女31.7%;5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占76%;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呼吸科、心内科,分别占53.9%、22.7%和6.0%。;呼吸道疾病占46.1%。结论本地区男性患者、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病人、患有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50岁以上老年患者易感染曲霉菌,烟曲霉菌为主要的病原性曲霉菌。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8例分析

    作者:季念英;王建波;钱欣梅;程志强;张淑风;张秀兰

    临床上发现一些以往一直诊断为"鼻窦曲霉菌瘤"或"鼻窦曲霉菌肉芽肿"具有缓慢进展的周围组织(鼻窦粘膜和骨壁)的破坏性.由此提出"慢性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chronicinvasivefungal sinusitis,CIFS)"的初步概念[1].以后,deSha-zo等[2]报道了一组迁延的、复发的、预后差,且不表现为肉芽肿的真菌性鼻窦炎,其临床表现既不同于暴发型,也不同于非侵袭型.由此提出,CIFS包括肉芽肿型和非肉芽肿型两种类型.Stringer[1]根据自己的一组病例,并总结其他报道病例,首次全面地叙述了CIFS的定义、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

  • 原发性曲霉菌肺炎14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红杰

    曲霉菌肺炎是常见深部真菌病,多在慢性病基础上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继发;由于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隐匿,且霉菌培养、鉴定技术要求较高,故曲霉菌肺炎误诊率较高.2005~2009年,我院收治原发性曲霉菌肺炎患者14例,其中误诊7例.现报告如下.

  • 胃癌克星:大蒜·绿茶

    作者:李增烈

    大蒜和绿茶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品,您可能还不知道,它们是预防胃癌的宝贝呢!要弄清它们的功效,先要简单地了解胃癌的发生机理.胃癌的确切病因虽然尚未完全弄清,但已经证实,某些化合物有明显的致胃癌作用,其中亚硝基化合物,特别是亚硝基胺类为重要,它不但可诱发大白鼠的胃癌,而且在胃癌高发区人群和胃癌病人的胃液中,亚硝酸盐含量也高.霉菌,特别是杂色曲霉菌,常常污染粮食和食物,它们本身及其毒素不仅增加胃液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还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和致癌.如果体内胃酸度低,不仅亚硝酸盐易生成,霉菌也易存活,更是火上加油!

  • 静达滴眼液与斯皮仁诺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海敏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等[1].随着眼局部广谱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普遍使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逐年增多.近年来,我们采用静达滴眼液和斯皮仁诺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血液病患者深部曲霉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作者:金欣;陈建魁;于农;尹秀云;宋世平;左向华;黄媛;曾利军;朱晓华

    目的:评价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检测和(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52例血液病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水平,比较BG检测和GM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BG检测对IA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5.0%,PPV为61.5%,NPV为88.2%.GM检测对IA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9.2%,PPV为80.9%,NPV为95.5%.结论:GM和BG检测对于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IA的较好指标.

  • 肺曲霉病诊断方法新进展

    作者:任杰;黄怡

    曲霉为机会致病菌,以孢子形式进入人体,特有的结构形式躲避了正常人体的清除而定植或致病,是否致病、病情轻重与宿主固有免疫及肺部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在非典型免疫抑制宿主中早期诊断相对困难,由于免疫机能和人体状态的不同,曲霉菌感染分为急性侵袭性曲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慢性(和腐生型)曲菌病与过敏性曲菌病,发生侵袭性感染时患者病死率高,早期的诊断及抢先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常规的真菌培养方法能准确诊断及明确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感染类型,但培养时间周期长,阳性率低,涂片查真菌所需时间短但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同属间真菌的鉴别能力,近年来一些新的检测方法诊断,包括抗原、抗体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渐多.

  • 眼部分离曲霉菌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研究

    作者:王智群;黎黎;李然;罗时运;孙旭光

    目的 分析眼部曲霉菌对常用抗真菌药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采用微量稀释法,对眼部分离的43株曲霉菌,针对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奈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进行体外单独及联合药物敏感试验.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判定联合药敏效果.结果 特比奈芬与伊曲康唑联合后.相加作用与协同作用的菌株分别占37.21%和20.93%,而与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联合后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分别占74.42%、67.44%和62.79%;那他霉素与氟康唑联合后,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53.49%);其他各药两两联合后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 特比奈芬和伊曲康唑联合作用时低浓度对曲霉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建议治疗时联合使用;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与特比奈芬联合用药效果较差,不推荐使用.

  • 豚鼠外源性曲霉菌性眼内炎模型建立

    作者:文海荣;赵梅生;王丽;贺丹;朱超;邹天冀

    目的 建立外源性曲霉菌性眼内炎的豚鼠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的豚鼠(体重400~450 g)28只,随即分为7组,右眼为实验眼,分别于玻璃体腔内接种浓度为(1.0~1.5)×103 CFU·mL-1、(10~15)×103 CFU·mL-1、(100~150)×103 CFU·mL-1、(1.0~1.5)×106 CFU·mL-1、(10~15)×106 CFU·mL-1、(100~150)×106 CFU·mL-1、(1.0~1.5)×109 CFU·mL-1的孢子悬液各0.02 mL,左眼为正常对照眼,注射生理盐水0.02 mL.采用直接检眼镜进行自然病程及临床特征观察15 d,处死后取玻璃体腔液、全身主要脏器及血液行真菌培养,进行真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别,并将眼球做组织学检查.选取临床特征典型且无全身感染的实验组浓度进行重复试验.结果 (1.0~1.5)×106 CFU·mL-1组眼部组织的感染症状典型,主要内脏和血液培养阴性,眼部组织浓汁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100%.结论 成功建立了外源性曲霉菌性眼内炎的豚鼠模型.

  • 伊曲康唑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26例体会

    作者:王晓东;程哲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1].两性霉素B对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但由于国产两性霉素B耐受性差,而脂质体两性霉素B价格昂贵,限制了两性霉素B的临床使用.

  • 糖尿病并齿龈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细菌混合性感染病例分析

    作者:索新华;白立炜;海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齿龈及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细菌混合性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 对1例糖尿病并齿龈及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细菌混合性感染患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经抗真菌药物全身及局部治疗,肺部病灶有明显吸收好转,齿龈病灶无吸收,28 d后体温降至正常.于治疗42 d后因突然咳嗽大咯血死亡.结论 侵袭性曲霉菌主要发生在免疫受损的人群,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加重病情和误诊,而遭致混合性感染.早期诊断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加强支持疗法及重要器官的检测有利于病情控制,及时手术清除病灶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 真菌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周志刚;高剑波;张炎;郭华;杨学华;岳松伟

    肺曲菌病是肺部常见的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烟曲菌,在慢性病病人免疫力功能低下时,入侵肺部发生曲菌病,可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后者称肺曲菌球,多为曲霉菌寄生性生长于各种慢性空洞或空腔性疾病,如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囊肿和支气管扩张症等[1],影像学表现复杂,但也有一定的特征.本文收集40例肺曲菌球,就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枕头的科学清洁法

    作者:

    很多人喜欢干净,经常清洗被子、床单、枕套,打扫房间,忙得不亦乐乎,但忽视了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睡眠工具——枕头.难道枕头就不需要清洗吗?其实,睡觉时,枕头处在被褥里污浊气息通过的"咽喉要道",加之睡觉时呼出的不纯净空气大量渗入,以及头皮分泌的汗渍、污垢浸染,枕头可以说是"脏乱差"的典型.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介绍的一份新研究说,枕头里存活着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里面有恶心的虫子,可能还有致命的真菌.研究者说,枕头里常见的真菌是曲霉菌,也是容易引发疾病的一种真菌.事实上,曲霉菌还是白血病患者与骨髓移植患者感染致死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经常定期清洗枕头是非常必要的.

  •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曲霉菌及毛霉菌混合感染致移植物动脉破裂一例

    作者:展翰翔;吕毅;于良;刘昌;丁小明;刘学民;张勇

    真菌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大多数,近年曲霉菌、隐球菌及毛霉菌等感染有上升趋势,感染部位以肺部、脑部、生殖系统以及切口等较多,侵及移植物动脉者罕见,而曲霉菌及毛霉菌混合感染且导致移植肝、肾动脉同时破裂出血,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我科近期出现1例,报告如下.

  • 左侧视神经慢性肉芽肿伴曲霉菌感染1例

    作者:刘红卫;贺世明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条件致病性真菌,一旦感染,一般会在血管周围和软脑膜下聚集,形成多数小囊样病灶,呈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应,甚至形成脑脓肿或肉芽肿,多位于脑室内.我院发现并成功处理了1例曲霉菌感染,肉芽肿位于视神经,病例甚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 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鼻-眶-颅底侵袭性曲霉菌感染5例

    作者:曲秋懿;王星宇;滕梁红;张秋航

    目的:探讨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鼻-眶-颅底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外科干预和全身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鼻-眶-颅底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随访结果.结果:5例均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无明显鼻-鼻窦症状,均首诊于神经内科.其中4例行内镜经鼻鼻窦-眶尖-颅底探查术,3例同时行视神经减压术.病理检查为侵袭性曲霉菌病变.1例术后即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卡泊净芬,术后第4天头疼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由术前1尺指数恢复至0.1,随访65个月症状得到控制.1例术后即开始应用两性霉素B,术后1个月头疼减轻,随访43个月视力无提高,病变无进行性发展.其余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颅内真菌扩散,1例死于脑干出血,1例死于败血症.结论:眶尖综合征常是侵袭性鼻-眶-颅底曲霉菌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对免疫功能低下、以眶尖综合征为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之前应考虑行内镜经鼻探查和活检,术中尽可能清除病变.早期诊断和外科干预有助于提高视力、 缓解症状,该病预后差.

  • 肺曲菌病的CT诊断

    作者:林均海;包小娜

    肺曲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本病的CT表现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CT特征与预后

    作者:陈玉玲;左丽娜;张文辉;卞宏;徐凯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影像学特征及肺部病灶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搜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痰培养曲霉菌阳性住院患者167例,对其中临床诊断为IPA的60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 肺部多发性结节为常见病灶(81.7%,49/60),其次是空洞(61.7%,37/60),肺实变少(11.7%,7/60),“晕轮征”发生率不低(68.3%,41/60).“晕轮征”发生比较早(第1~2周),“新月征”发生晚(第2~3周).血液病和非血液病肺部CT影像特征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肺部病灶在第3周趋于稳定,第4周病灶基本得到控制.恶化组与好转组比较,实变(第4~6周)(x2=4.82,P=0.028;x2=9.0,P=0.003;x2=11.0,P=0.001)空洞(第4周)(x2=4.81,P=0.028)病灶继续进展提示预后较差.结论 IPA的胸部CT多具有诊断性特征病变,CT随访对观察病情演变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溺水后侵袭性肺曲霉病1例

    作者:顾清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9岁, 2008年10月15日溺水后5h送至我院抢救.患者5a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 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成春;于莉莉;李继霞;毕玲玲;徐建江

    目的:对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2种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4种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曲霉菌培养阳性率,用SPSS软件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年中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氟康唑的使用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3( 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5(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8(P<0.05);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r=0.955( P<0.05);其他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强度可能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曲霉菌感染率下降。

273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