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肥达试验及Tubex法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作者:曹阳;闫梅英

    目的 评估肥达试验、Tubex法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中的确诊病例血清,运用肥达试验及Tubex-TF、Tubex-PA进行伤寒及甲型副伤寒血清抗体检测,分别计算这3种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Kappa值等指标,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以血培养为金标准,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TF方法的灵敏度为82.61%,特异度为61.64%,阳性预测值为0.404,阴性预测值为0.918;Tubex-PA对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阳性检出率为91.30%.71例血培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检测结果显示,Tubex-PA方法的灵敏度为74.65%,特异度为16.00%,阳性预测值为0.716,阴性预测值为0.182;Tubex-TF对甲型副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检测阳性率为39.44%.Tubex-TF/PA联合对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的总检出率为80.21%.在不同病程中,血培养阳性的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血清进行肥达试验,阳性率均低于6.00%,明显低于Tubex法的检出率(x2 =75.165,P =0.000).结论 疾病暴发流行时,除了肥达试验,Tubex-TF方法可用以辅助诊断伤寒,有利于该疾病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而对于甲型副伤寒的辅助诊断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江鹏;周小虎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初期知识用酶来代替在生物组织中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对其中的抗原进行鉴定和定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也逐渐的在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板的沉淀线做鉴定.1971年期间, Engvall等人利用碱性的磷酸酶标记了抗原或者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系统,这一技术的建立成为了血清学实验历史中的一场革命,是十分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也是固相酶免疫测定技术中的一种.

  • 蛋白芯片技术筛选肝癌血清标志蛋白的初步研究

    作者:郑燕华;邹德威;冯凯;崔彦;张铭;许洋;李宁;张建中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从肝癌患者血清中筛选标志蛋白,找出佳的标志蛋白组合模式作为临床诊断指标.方法采用WCX2芯片及SELDI-TOF-MS技术对34例肝癌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进行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分析,所得到的结果采用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软件分析.结果发现肝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之间有17个稳定的标志蛋白,其中有6个标志蛋白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11个标志蛋白在肝癌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分析系统筛选出13 752Da及11 472Da标志蛋白建立起一个肝癌的诊断模型,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为97.06%,敏感度为91.18%,及阳性预测率为96.88%.结论 SELDI-TOF-MS技术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远远高于目前所采用的某一单独的标志物的血清学诊断,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肝癌的蛋白质组学改变及其临床应用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

    关键词:
  •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作者:赵娟;于柏峰

    我们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梅毒密螺旋体血凝实验(TPH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50例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以探讨这三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 白血病引起血型抗原表达改变1例报告

    作者:王桂君;梁晓林;陈燕

    患者 女,43岁,于2004年6月7日因月经过多来本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WBC 4.0×109/L,RBC 2.03×109/L,HCT24.1%,PLT 290×109/L,经骨髓穿刺涂片、细菌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等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BO血型为O型;申请输血后ABO血型检查,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患者自述患病前血型为A型.因血型正反定型不符,需通过血型血清学实验(血型正反定型、唾液血型物质测定、吸收放散实验等)及Coombs直接试验进一步鉴定.

  • 肝病诊断中八项生化指标的意义及临床评价

    作者:秦克芝;周华实

    目的:肝病诊断中的八项指标,包括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谷酰转肽酶(γ-GT)、前清蛋白(PA),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找出八项指标在肝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8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60例正常人,使用东芝TBA-120 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中的八项生化指标和常规肝功能项目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IP、5'-NT、AFU、ADA、γ-GT显著增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显著增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IP、AFU、ADA、γ-CT升高,肝癌时TBA、5'-NT、AFU、ADA、γ-GT升高,各种肝病患者中CHE和PA都有所降低.结论: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FU、ADA诊断价值较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诊断价值较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DA、CHE、PA诊断价值较高;肝癌患者中5'-NT、AFU、γ-GT诊断价值较高.

  • B(A)血型1例

    作者:鞠瑞;青杨帆;韩瑜;焦立新

    1 病例简介 献血者,女,25岁,汉族,街头无偿献血者,采血后复检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定AB型,反定型B型.笔者对此样本进行了血型血清学实验,鉴定为B(A). 2血型血清学检查 2.1试剂单克隆抗一A,抗-B,抗一AB,抗.A,标准血清,ABO、A1、A2试剂红细胞(上海市血液中心);人源抗血清(本室自制).

  • 三种梅毒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的比较

    作者:刘亚普;许银怀

    我市性病门诊自1998~2001年,对收治的62例生殖器溃疡或糜烂患者同时进行三种方法的血清学检测,即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并对它们在临床诊断中的阳性率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

    作者:李永玲

    目的 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4年6月~2006年7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住院及门诊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保肝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保肝治疗基础上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苦参碱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1次/d,4周为一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腹部B超、肝功能及HBV-M、HBv-DNA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1%,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及HBV-DNA阴转率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苦参碱具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消退黄疽,回缩肝脾,降低转氨酶.

  • 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天官

    目的 分析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2016年于益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志愿者42540例,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筛查血液,并应用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和补充血清学实验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二次检测,部分标本进行追踪检测,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本地区的核酸检出率与酶免阴性核酸阳性标本感染特征.结果 经核酸检测技术显示,HBV-DNA阳性45例,阳性确认率为56.25%.追踪检测HBV-DNA阳性的献血志愿者得知,HBV感染32例,感染率为91.43%.结论 在基层血站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可提高对血液疾病的筛选水平.

  • 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报告分析

    作者:马竟;贺帅

    目的:讨论3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可靠性.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筛查5952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阳性血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分析.结果:用TP-ELISA检测5952例低危住院患者血清样本,阳性118例,检出率为1.98%,其中TRUST试验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30例.TP-PA复检112例阳性,与TP-ELISA-致率为94.92%.TP-ELISA阳性、TP-PA阴性患者6例,均来自70岁以上老人、自身免疫疾病等患者.71~82岁老年组中TP-PA阳性比例偏高(2.82%),结论:TP-PA是住院病人确诊梅毒较为可靠的方法,但在老年患者中存在假阳性,我院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ELISA法检测结合临床确诊来作为疫情报告的依据.

  • 139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蔡杰;胡俊妍;黄慧华;李涛

    目的 探讨对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溶血3项检测试验的重要性.方法 对13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ABO以外抗体筛查.结果 139例患儿中被确诊为ABO溶血137例,Rh溶血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84%,血清游离抗体阳性率62.6%,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98.6%.血液标本在1~7 d内采集检测阳性率明显较>7d采集高.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3项检测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明确诊断,及早治疗预防提供可靠依据.尽早采集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减少漏检和误检.

  • 重症监护室内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调查*

    作者:王豪;刘丁;陈萍;成瑶;王政

    目的 对真菌感染快速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血培养同时,用动态显色LAL法(KCA-LAL法)检测(1-3)-β-D葡聚糖(BG).对比同类型试剂的专一性,再测试干扰物的影响.结果 15例血培养真菌阳性患者中,12例(80.0%)为阳性,阴性2例(13.3%),不确定1例(6.7%),BG检测平均值为(475.9±51.7)pg/ml;敏感性为63.83%,特异性为84.62%,阳性预测值为96.26%.阴性预测值为39.29%.结论 BG实验快速且特异性好,但由于影响因素多,敏感性还有待提高.

  • 梅毒血清学检测质量亟待提高

    作者:顾伟呜;杨阳;金月兰;吴磊;胡伟忠;章楚光;高志琴;张皓;王学民

    血清学实验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一类以快速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为代表的非梅毒螺旋体实验,通常称筛查试验;一类是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为代表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称确诊试验.由于实验原理易懂、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是医疗机构中普遍开展的检测项目.我们针对本市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质量的基线调查.现报道如下.

  • 人偏肺病毒表面糖蛋白G的原核表达及哈尔滨某医院非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血清学检测

    作者:喻欢;赵景波;武旭芳;马玲;王永

    目的 构建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两种基因型的表面糖蛋白G基因原核表达体系,以成功表达的hMPV表面糖蛋白为基础,建立稳定有效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分别以hMPV两种基因型的G基因质粒为模版扩增目的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ⅡPhagemid载体,测序后,将目的片段经双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32-a-(c+),诱导表达目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ELISA方法对106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表达了hMPV两种基因型的表面糖蛋白G,并用此检测哈尔滨地区因非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血清样品106份,在不同年龄组中,抗hMPV-A型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岁6.25%、10~20岁6.67%、20~40岁12.50%、40~60岁16.67%、>60岁21.74%;抗hMPV-B型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岁12.50%、10~ 20岁6.67%、20~ 40岁18.75%、40 ~60岁22.22%、>60岁30.43%.结论 成功表达了两种基因型hMPV的表面糖蛋白G,并建立了检测人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MPV感染在哈尔滨地区人群中不少见,整体上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抗体阳性率也是增高的.

  • 三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实验在输血安全中的运用

    作者:吴辉云;曹月萍;刘隆萍;程译;王群英

    为了探讨不同的梅毒血清学实验在输血安全中的运用,我们比较了甲苯胺红实验(TRUST)、酶联免疫实验(ELISA)、明胶凝集实验(TPPA)三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假阳性率,并对三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 血液病患者深部曲霉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作者:金欣;陈建魁;于农;尹秀云;宋世平;左向华;黄媛;曾利军;朱晓华

    目的:评价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检测和(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52例血液病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水平,比较BG检测和GM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BG检测对IA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5.0%,PPV为61.5%,NPV为88.2%.GM检测对IA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9.2%,PPV为80.9%,NPV为95.5%.结论:GM和BG检测对于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IA的较好指标.

  • 2014年云南省梅毒血清学实验室质量考核分析

    作者:董莉娟;陈敏;陈会超;戴洁;马艳玲;杨莉

    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可侵犯人体全身器官,既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又可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1].近年来,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2014年梅毒发病人数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的第3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高的性传播疾病[2-4].早期准确诊断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5].梅毒血清学实验是梅毒诊断的主要方法[6].为进一步规范梅毒诊疗工作,提高梅毒血清学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中心实验室于2014年,组织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和性病防治机构梅毒血清学实验室的质量考核.

  • 一株与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及H7血清交叉凝集的布氏枸橼酸杆菌

    作者:杨毓环;郑友限;陈宏靖

    O157:H7大肠杆菌的血清学实验和针对O157:H7抗原而发展的其他检测方法,在O157:H7大肠杆菌的监测和实验室研究中,仍是判定菌种和测定菌型的主要依据.但在监测中,国内外均发现部分肠道菌与O157抗血清发生交叉凝集.我们在2000年12月根据卫生部食检所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课题的要求对福建省食品中O157:H7大肠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从龙岩韭菜园市场采集的一份带皮生猪肉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能与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及H7血清交叉凝集的布氏枸橼谮酸杆菌,国内未见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