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肠阴道瘘行生物补片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直肠阴道瘘是直肠与阴道之间的病理性通道,表现为粪便不断从阴道流出及阴道不能控制的排气[1].该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形成原因复杂,有先天性因素,也可继发于感染、创伤、肿瘤等.如处理不当,容易复发,给患者造成较大的身心伤害.本文对直肠阴道瘘患者经阴道应用生物补片进行修补,疗效满意,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延伸至腹腔1例
资料
患者男性,37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出现肿块10年余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右腹股沟区触及大小约15 cm×15 cm肿块,呈梨形,在腹股沟之上,坠入阴囊。拟诊为“右侧腹股沟疝”,为进一步诊治而收入病房。入院后行超声检查:右睾丸外周见无回声区,较大前后径6 cm,向上沿腹股沟区延伸至下腹部,在腹腔内范围约13.8 cm×9.3 cm,上端有包膜,腹股沟区通道宽约3.3 cm。超声提示:右侧睾丸外周积液延伸至下腹部,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延伸至腹腔(图1)。盆腔CT提示:右阴囊囊性占位,疝入腹腔,考虑囊肿,精索鞘膜积液(图2)。术中见右侧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大小约13 cm×13 cm,同时自右侧腹股沟区内环口延伸至腹腔,形成约15 cm×14 cm的囊肿,其中右侧腹股沟区内环口宽处约4 cm,遂行右侧腹股沟腹壁缺损补片修补术+睾丸鞘膜翻转术。病理诊断:睾丸鞘膜囊壁组织中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图3)。出院诊断:右侧腹股沟腹壁缺损,精索睾丸鞘膜积液。 -
我国腹腔镜与开放式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现状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到3%~20%[1].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0~50万的腹壁切口疝患者出现,就诊的患者大约在10万左右[2];在德国,每年大约也有5万例左右的切口疝病例;而在我国,尽管尚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但是依照国外腹部手术的发生率,可以想象的是,中国每年的腹壁切口疝患者可能数以百万计的.
-
腹股沟斜疝患者腰麻术后右下肢股神经损伤一例
患者,男,65岁,因右侧腹股沟嵌顿疝,拟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嵌顿疝松解加无张力补片修补术。麻醉方式为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患者取右侧卧位,于 L3~4椎间隙垂直进针穿刺,一次成功,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盐酸布比卡因1.8 ml,穿刺过程顺利,患者未见任何异常反应,麻醉过程平稳,术毕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术后第2天,患者自述右下肢无力并皮肤感觉障碍,检查示患者右侧大腿前、小腿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运动障碍,肌力1级,膝反射未检出,其余部位感觉、运动均正常,考虑股神经损伤的可能,不排除局部水肿、出血等其它情况压迫导致。及时地塞米松10 mg 静注及维生素 B150 mg、维生素 B1250μg 肌注,1次/天。第3天,患者右下肢感觉及运动无缓解或恢复迹象,为排除麻醉原因导致神经损伤的可能,外科医师为患者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部位探查术,探查结果证实,患者右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为置入的锥形网塞补片压迫、刺激股神经所致,取出补片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右下肢感觉逐渐恢复,肌力也逐渐恢复正常。
-
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 例,女性2 例.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94 min;疝环直径5~9 cm,平均6.5 cm.术后浆液肿1例,经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无其他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病例.结论 相对于开放术式而言,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
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的并发症护理
总结5例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采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的并发症护理.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修补区疼痛、肠梗阻,按医嘱对并发症进行药物治疗,并予针对性护理.经治疗和护理,5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术后住院5~10 d出院.
-
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脾手术日益受到重视.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科根据病情选择性地对1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施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补片修补术,报道如下.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19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第1天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多在1~2 d内消失,术后阴囊血肿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排斥反应,术后随访578例病例3个月至4年,无一复发,失访41例,随访率93.38%。结论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低复发率等优点。
-
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应用
造口旁疝是各种腹部造口手术后常见的后期并发症之一,术后两年内其发生率高达48%[1],多数造口旁疝患者会出现皮肤刺激感、局部钝痛等症状,同时由于疝囊及其内容物不断增大,不仅会影响造口装置的密封性,而且常出现阵发性腹痛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甚至发生完全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均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造口旁疝的治疗一直较为棘手,由于常用的造口缺损区域直接缝合修补术有较高的复发率,造口移位加缺损区域缝合修补,不仅有较高的切口疝发生率,而且可能发生新的造口旁疝,另外对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均有不利影响,而剖腹补片修补术虽可降低一定的复发率,却有因污染而致手术失败的可能.因此,对于造口旁疝,多主张保守治疗[2],除非有疝嵌顿而必须急诊手术.
-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治疗体会
1992年6月~2000年2月,我院对16例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实施了带活瓣补片修补术,近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腹壁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感染14例分析
目的:探讨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使用补片修补腹壁疝术后补片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平片修补1例,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11例,切口疝1例,使用巴德Composix补片开放式腹腔内补片修补;造口疝1例,腹壁肌肉前置入补片修补。根据感染程度、材料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4例去除补片,10例开放换药。结果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过程中无大出血和膀胱损伤。随访时间8~64个月,1例切口疝术后复发。结论产生补片感染的原因很多,预防感染为重要。一旦发生补片感染,治疗方法应个体化,有效引流及合理运用抗生素可解决多数聚丙烯(PPM)补片感染,唯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补片需完全去除。
-
心-手综合征二例报告
病例1,男性,3岁9个月,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并频发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听诊区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左手拇指短小并六指畸形.心电图:电轴右偏,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胸部X片:右房增大,肺部充血,心胸比约0.56.超声心动图:继发性房缺(artial septal defects,ASD),约11mm.行ASD补片修补并同期行左手六指畸形矫治术,术后7d顺利出院.病例2,女性,6岁3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余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听诊区心音稍亢进;左手正常无畸形,右手较左手小,且中指、环指并指畸形,向尺侧弯曲,指骨间无融合.心电图:左室增大.胸部X片:肺部充血,左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约0.59.超声心动图:轻度肺动脉高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约10 mm.行VSD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术后8d顺利出院.因经济原因未能行手部畸形矫治术.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护理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应鼓励患者采取平卧屈膝位或半卧位,膝下软枕,髋、膝关节略屈曲,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减小腹腔内压力,从而减轻患者切口疼痛,并防止疝修补处组织裂开.患者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进流质饮食,次日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的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卧床时间的长短依据疝的部位、大小、腹壁缺损程度及手术方式而定,一般疝修补术后3~5天下床活动.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术的患者,卧床24小时后下床活动,但对年老体弱、复发性疝、巨大疝患者,卧床时间可适当延长,以免疝复发嘱患者尽量避免咳嗽及用力排便,否则会使腹内压增高,不利于切口愈合,且易导致术后疝复发.
-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52例腹壁切口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行单纯缝合修补20例,复发2例(10%);行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32例,复发1例(3.12%).结论:腹壁切口疝一旦形成,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腹壁切口疝治疗的关键.
-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附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4年4月~2002年8月5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在年龄、手术方法、引流放置,抗生素应用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采用人工合成材料或直接缝合修补.术后切口积液3例,无切口感染.随访时间3月~5年,治愈46例,复发7例.结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及直接缝合修补法适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腹腔镜下腹壁复发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共完成11例腹腔镜下腹壁复发切口疝的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40 ~78岁,平均57.2岁.前次腹壁切口疝手术方式:肌间补片修补术(Inlay)5例,肌前补片修补术(Onlay)为3例,肌后腹膜前修补术(Sublay)2例,腹腔内修补术(Underlay)1例.
-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应用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操作要点及其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治疗3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20"60分钟.平均4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3~6天,平均4.5天.15例患者有腹壁疼痛感觉,发生率46.9%,予镇痛治疗,多于术后3天明显减轻,2~3周后缓解;三例出现血清肿,发生率9.4%,一例予加压包扎后吸收,两例予穿刺抽吸后消失.随访3月~50月.临床症状缓解.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做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优势明显.
-
成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79例报告
腹股沟斜疝是多见的腹外疝,占腹股沟疝的85%~95%,为外科常见病[1].手术治疗是成人斜疝唯一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张力修补,因其扰乱了腹壁局部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患者易出现术后伤口疼痛、有牵扯感,恢复慢,且复发率高.如何克服传统疝修补方法存在的这些不足,成为了外科医学界亟须攻克的问题.1989年美国外科医生Lichtenstein提出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11年8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79例,报告如下.
-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肺动脉栓塞一例
患者男,45岁.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后18个月.咳嗽,咯血伴胸痛10 d.入院前18个月因巨大房间隔缺损(直径为4 cm)在我院施行房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8 d后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心功能良好,补片完整,随访期间多次门诊复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入院前20 d出现乏力,气促伴咳嗽,咯血伴胸痛10 d.查体:口唇无紫绀,颈静脉轻度怒张,右肺底可闻及湿哕音,心前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肺动脉瓣第2音明显亢进,肝脏肋下1指,下肢无水肿.
-
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补片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全部给予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住院时间9~16d,平均(12.3±2.1)d,且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如切口感染、补片排异反应以及肠梗塞等并发症现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并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佳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