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孔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作者:龙雪峰;李强辉;周维模;郭鹏;蒙家栋

    目的 探讨两孔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利用两孔、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30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用本术式治疗.对内环口横径臆0.5 cm 者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口横径跃0.5 cm 者行内环口修补+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单侧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0 耀25 min,平均20 min,双侧平均35 min ;单侧内环口修补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30 耀50 min,平均40 min.双侧平均60 min.术后复发13 例( 1.1 % ),阴囊肿胀积气29 例,腹膜后局部血肿10 例,无肠粘连、戳孔疝、脐疝等发生.结论 两孔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可靠,具有修补确切、复发率低、损伤小、恢复快、无皮下异物感及瘘形成等特点,对巨大疝的修补尤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内环口缝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36例

    作者:段文强;席红卫;崔强强;张晓林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内环口缝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内环口缝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3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2例,女34例,平均年龄3.76岁.术前单侧308例(其中3例为传统切开手术后复发病例),双侧疝28例,110例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传统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 ~30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肠管、输精管及精索损伤.术后第1天出院,无阴囊血肿、水肿发生.随访1~12个月,2例患儿复发,均行开放手术.结论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内环口缝合术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切口外观美观.

  • 经脐入路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内环修补术234例

    作者:张良;杨健;张文元;谢文虎;杨幸达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内环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采用经脐入路行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内环修补术的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34例.于脐缘左右侧皱褶处分别戮孔置入微型腹腔镜和操作钳,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剌入带线雪撬针,在器械钳配合下超高位缝合关闭疝囊;同一孔再次剌入带线疝针缝合腹横筋膜和脐内侧皱襞修补内环;各自体外打结,线结埋在皮下.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10~20 min,平均15 min,双侧疝22 min.患者术后12~18 h 肛门排气,2~4 d 出院,住院时间平均2.5 d.除9例出现阴囊小气肿(24 h 后消失)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术后门诊随访2周~19 个月,无疝复发、肠粘连、医源性隐睾和其他并发症发生,脐缘皱褶内瘢痕线状很难辨出.结论 经脐入路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内环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疗效确切,更加微创、美观,特别适合年长儿、婴幼儿巨大型和反复发作的普通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分析2532例

    作者:尹强;周小渔;张甜;陈立健;唐湘莲;文海韬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实施.方法 2532例患儿,男2353例,女179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1.1岁),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2532例斜疝患儿进入日间手术程序,2371例顺利实施,住院时间在24 h之内.161例因未达出院评估标准,退出日间手术程序.结论 日间手术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实施过程需要各相关部门优化流程、有组织地配合,同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准入、评估及随访制度,以保证日间手术安全有效实施.

  • 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治疗缺损较大儿童腹股沟斜疝

    作者:陈荣海;周明德;李富生;邹国杰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对治疗缺损较大的儿童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腹腔镜下对缺损较大儿童腹股沟斜疝施行腹横筋膜织网修补+高位结扎术(观察组)92例,同期施行腹腔镜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对照(对照组)89例,比较二者在手术时间、镇痛药使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在镇痛药使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稍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P<0.001);住院费用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 <0.01);术后复发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缺损较大的儿童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织网修补+疝囊高位结扎术在预防手术后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 新法腹腔镜体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作者:王城;王崇树;彭祥玉;肖江卫

    目的 探讨改进的腹腔镜体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腹腔镜下,采用旧法与新法分别完成腹腔镜体内外结合治疗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102例与106例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旧法平均手术时间15~25 min,新法平均手术时间10~15 min.随访12~60个月,旧法组复发3例,新法组无复发,两组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均2~3 d出院,也无睾丸萎缩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新法腹腔镜体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降低了复发率,减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应成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新的标准手术方式.

  • 疝囊剥离与横断在男性腹股沟斜疝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国忠;翁山耕;张建斌

    目的 前瞻性比较前入路Kugel修补术中疝囊完全剥离与疝囊横断远端旷置2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原发性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疝囊完全剥离组和疝囊横断旷置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血肿、血清肿、切口感染、异物感、复发率发生情况.结果 疝囊完全剥离组在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2.4±0.7)、血清肿(1例)、术后2周恢复活动人数(57例)及异物感(4例)方面明显优于疝囊横断旷置组(2.7±0.9、7例、50例、1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肿、尿潴留、阴囊积液、切口感染、术后4周恢复活动人数、慢性疼痛、精索和睾丸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术中疝囊完全剥离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疼痛及血清肿发生,有利患者早期恢复.

  • 腹壁疝修补术中引流应用的探讨

    作者:陈军;曾国祥

    补片修补因其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势,已经取代了传统疝修补术,成为腹壁疝修补的主流,但在临床实践中,对补片修补是否放置引流,仍存在争议,对此,我们回顾分析近2年来在我院所作的腹股沟斜疝、腹白线疝、切口疝、脐疝患者的资料,一组术中放置引流,另一组未放置引流,进行观察对比,以期明确引流在腹壁疝修补术中的作用.

  • 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马鞍疝的临床体会

    作者:喻航;刑岩伟;李金松;吴非

    马鞍疝是指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位于同侧,二种疝的疝囊分别位于腹壁下动脉内、外侧,形如“马鞍”故称马鞍疝。常见于年老体弱等腹壁薄弱的患者,这类患者具有疝环及疝囊较大导致腹壁缺损严重的特点,术前往往只表现为一种疝,较难做出明确诊断,一般均在手术中发现[1]。选择何种疝修补方式及术中如何选择补片成为减少马鞍疝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的主要因素。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应用 Modified Kudel补片修补的马鞍疝患者2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耻骨联合上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斜疝及鞘膜积液分析

    作者: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依木;卡热也木;李水学;克力木

    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治疗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采用耻骨联合上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92例小儿双侧斜疝及鞘膜积液,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瑶

    儿童疝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保守治疗治愈率低,同时很容易出现疝嵌顿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近年来,在临床中治疗儿童疝有小切口手术方法及常规切口手术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哈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切口手术治疗儿童疝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 普理灵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

    作者:侯杰;刘伟新;焦成斌

    我院2005至2006年施行的普理灵疝装置(PHS)无张力疝修补术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男62例,女18例,年龄21~86岁,平均64.6岁,腹股沟斜疝52例(其中复发性斜疝16例),腹股沟直疝21例,直疝合并斜疝3例.双侧腹股沟疝4例,占5%.

  • 疝囊转移癌一例

    作者:战学雷;吴非

    患者男,57岁,因“左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半年”于2013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半年来自觉腹股沟区肿块,偶有胀痛感。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结膜未见明显苍白,巩膜未见明显黄染。心肺无显著变化。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左腹股沟区肿块可降入阴囊,用手按肿块并嘱患者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肿块还纳回腹腔后,以手指通过阴囊处皮肤伸入浅环,可感浅环明显扩大、腹壁软弱。用手指按压腹股沟深环,让患者起立并咳嗽,肿块不复脱出。双侧睾丸对称,大小正常。术前拟诊:左腹股沟斜疝。常规行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后,于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2]。术中见疝囊与精索关系密切,近心端粘连尤为紧密。疝囊壁厚,质地韧,触之有结节感。游离精索与疝囊,探查见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剖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组织,疝囊体、疝囊颈部见散在多个粘液胶冻样肿物,直径0.5~0.8 cm。疝囊切面增厚,部分呈鱼肉样改变。术中诊断:左腹股沟斜疝、疝囊转移癌。向患者家属告知并获得同意后,决定高位结扎疝囊、切除远端疝囊并送病理;缝合腹横筋膜修补内环。术后病理回报:粘液腺癌腹膜种植。术后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距齿线约7 cm 直肠占位,经活检病理证实为直肠粘液腺癌。

  •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补片侵蚀引起肠梗阻一例

    作者:薛同敏;张培建;刘新颜;张杰

    患者男性,87岁,因“左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于2013年9月3日收住入院。患者于1年前左侧腹股沟区出现一约鸡蛋大小包块。体格检查:左侧腹股沟区有6 cm ×4 cm大小的包块突出,平卧或用手按压包块能回纳消失,站立、用力咳嗽后包块自行突出。质软,未坠入阴囊,平卧时能回纳,局部无压痛,皮肤无红肿破溃,双侧睾丸在位。患者入院时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有右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修补术史,患者行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疼痛等症状。腹部B 超: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左侧睾丸内钙化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41×109/L。诊断:左侧腹股沟疝。行左侧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顺利,患者安返病房。患者在术后3d腹胀逐渐加重。腹部CT提示:小肠梗阻;左侧腹股沟区前方腹壁下多发气体影,局部脂肪间隙模糊。拟行剖腹探查术。取左侧腹直肌切口,长约15 cm,逐层切开进腹,探查腹腔内有少量积液,小肠血运尚可,左侧腹股沟区疝囊向盆腔内突起,未见肠管嵌顿。右下腹见肠管与腹壁粘连成角,近端肠管扩张明显远端肠管及盲肠、结肠空虚。小心分离肠管,发现右侧肠管与疝补片形成致密粘连,补片移至腹腔内,部分补片已融入肠管肌层中(图1)。在距回盲部40 cm处,约15 cm小肠与补片粘连,切除肌层损毁较严重的小肠约13 cm,行小肠端端吻合,并行肌层间断加强。放置引流,逐层关腹。取出大小约10 cm ×5 cm补片(图2)。术后切口加压包扎,予抗感染、补液支持等治疗。患者沟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0 d拆线后出院。

  • 肝硬化腹水合并巨大脐疝与右腹股沟疝手术一例

    作者:刘增亮;李扬;白金宝;杨兴东

    患者男,34岁,因发现脐部和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余于2010年8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腹膨隆,呈蛙状腹,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站立位,脐部可见肿物突出,约12 cm×12 cm大小,表面有破溃,局部皮肤呈暗紫色,有腹水渗出,平卧手推肿物可部分还纳,似有肠管与脐下皮肤粘连,可探及脐环容纳一指;右腹股沟区可见一约40 cm×20 cm大小包块,椭圆形,质软,边界清,表面光滑,坠入阴囊.阴囊透光试验:肿物透光.平卧或手推可还纳入腹.皮下环扩大,可纳两指通过.指尖伸入内环做冲击试验阳性.压迫内环试验:肿物还纳后,站立位,压迫内环增加腹压后,肿物不再突出(图1).胸腹透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化验示:谷草转氨酶(AST)68 U/L,白蛋白(ALB)21.5 g/L,总胆红素(TBIL)113.6 umol/L,直接胆红素(DBIL)44.38 umol/L,尿素氮(UREA)15.37 mmol/L,钠(NA)126 mmol /L,氯(CL)88 mmol/L.入院诊断:脐疝,右腹股沟斜疝,肝炎性肝硬化伴腹水,低钠低氯血症,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不完全性肠梗阻.

  • 老年人腹股沟疝反复发作致小肠广泛粘连二例

    作者:李进;孟庆良;谢光伟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1]。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症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疝出腹壁外,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2]。包块突出时,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患者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如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则出现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若疝内容物能很容易地完全回纳腹腔,并反复发作称易复性疝。小肠疝反复发作,容易引起小肠广泛粘连。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并小肠广泛粘连老年患者2例,经及时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现通过文献复习,分析老年人腹股沟斜疝并小肠广泛粘连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总结报道如下。

  • 腹股沟斜疝合并输卵管妊娠一例

    作者:储宪群;王静

    患者女,25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25年,右下腹部疼痛1周”于2014年6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有性生活史,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2014年5月20日,量较前减少;体格检查:血压104/68 mmHg (1 mmHg =0.133 kPa),腹平软,右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大小约3 cm ×3 cm ×2 cm 包块,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平卧后包块还纳入腹腔,外环口扩大,指压内环嘱患者咳嗽可有冲击感;左侧腹沟区未触及异常;辅助检查:腹股沟区 B 超提示:可考虑腹股沟疝;血常规提示:红细胞:3.85×1012/L,血红蛋白:112 g/L;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并于2014年6 月 13 日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打开疝囊,见暗红色血性液体流出,量约200 ml,自内环口将右侧附件提出,见右侧输卵管伞部约3 cm ×2 cm ×2 cm的暗红色肿物,输卵管伞部有活动性渗血,术中急查血HCG-β1567 IU /L,考虑输卵管异位妊娠,给予行输卵管孕囊剔除术+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病理:灰褐色组织一块,查见典型绒毛,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图1)。

  • 腹股沟疝合并股血管损伤一例

    作者:周峰;王会敏

    患者男,40岁,主诉以“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3年”于2013年10月8日收住入院。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无高血压病、心脏病及糖尿病史。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干湿性音。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情况:站立位时在右侧腹股沟区可见皮肤隆起高于左侧,触及约有3 cm ×4 cm大小包块,质软,界清,按压时可还纳消失。平卧位时包块消失,按压内环口时嘱患者站立,包块未出现,移去手指再现。腹股沟韧带下方及卵圆窝未及包块。B超示:右侧腹股沟区可见蠕动样肠管。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完善术前准备,于当日14:00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发现疝囊约2 cm ×4 cm大小,位于腹壁下动静脉外侧,证实为斜疝。根据Gilbert分型为Ⅱ型,随后行Lichtenstein术式修补。在组织和疝囊分离过程中顺利进行,当补片与腹股沟韧带部分固定第3针时,穿过的Prolene线与腹股沟韧带的连接处可见少量血性液体渗出,待干纱布粘净后仍有渗出,手指触及此处动脉搏动,考虑血管有可能损伤,将缝线针剪断,缝线抽出,再用纱布按压3 min再观察时仍有血液渗出,但有所减少,腹股沟韧带周围2 cm内呈“蓝色”改变,避开腹壁下血管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并小心建立此间隙,发现入股环处外侧的股静脉被针穿破,其周围可见有1 cm ×2 cm大小的血肿,再次以纱布在股静脉周围按压10 min后观察出血停止。连续缝合腹横筋膜,重建内环口,完成Lichtenstein术式。术后患者平卧推入病房,术后制动24 h,冰袋压迫切口处6 h,3 d内未见腹股沟区血肿,未出现右下肢肿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1~6个月恢复良好。

  • 睾丸鞘膜积液并结石误诊为腹股沟斜疝一例

    作者:宋淮;周立强;徐开鹏;张银;杨建萍

    患者男,6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阴囊右侧肿大,伴下腹部续性隐痛不适,平卧时肿块不缩小,但疼痛可以减轻,触痛明显,局部有波动感,右侧睾丸肿大于2011年11月2日入院.门诊B型超声检查提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斜疝,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痰,无胸闷、心悸,无停止肛门排便排气,睡眠好,二便正常.

  • 腹股沟斜疝合并股疝一例

    作者:王忠锐;姜双;张斌蓉;杨卫国

    患者男,80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周于2012年8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5 cm×4 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清,不入阴囊,平卧可回纳,回纳后压住内环体表投影处包块不再突出,外环口扩大明显.右侧腹股沟韧带外下方可触及3 cm×3 cm大小包块,质软,无压痛,平卧后不能完全回纳.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右侧股疝.完善术前准备,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腹股沟疝之疝囊突出部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斜疝,疝囊约5 cm×3 cm,内环口直径约2 cm.腹股沟韧带外下方包块为腹内脏器经股环向股管内突入形成之股疝.

1384 条记录 9/70 页 « 12...6789101112...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