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效果观察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作用、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的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临床应用广泛,便同时具有升高血压和颅内压,术中及术后病人易出现精神症状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院在近两年中在小儿(10个月~13岁)各类手术20例中应用异丙酚静脉滴注复合氯胺酮麻醉,并随机选择单纯应用氯胺酮麻醉20例做对照,现总结分析如下.
-
氯胺酮麻醉对小白鼠胸腺及脾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为了研究氯胺酮麻醉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作用,特选择小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在氯胺酮麻醉后检测胸腺及脾脏免疫细胞的功能.
-
氯胺酮麻醉致慢性支气管炎患儿支气管痉挛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18 kg,临床诊断为双眼共同性内斜视,拟在全麻下实施斜视矫正术.术前患儿一般状态良好.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3 mg,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经静脉给安定5 mL,氯胺酮1~2 mg·kg-1,每隔30 min追加氯胺酮1 mg·kg-1.面罩吸氧,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将听诊器置于患儿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间断听诊呼吸音.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左眼以0.5%的利多卡因4 mL局麻后进行手术,术中麻醉效果确切.
-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氯胺酮是一种强镇痛麻醉药,具有诱导快、镇痛作用强、苏醒快、副作用少等优点,是小儿基础麻醉的常用药.但同时也有一过性呼吸暂停,幻觉、眼压、颅内压升高,腺体分泌增多等不良反应,为提高医疗效果,确保麻醉中患儿的安全,减少麻醉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和良好的术后护理工作.
-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护理配合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较强镇静、镇痛作用,对循环呼吸无明显抑制且安全系数较大的静脉全麻药.氯胺酮麻醉是小儿小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好患儿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现将我科实施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
1例小儿连硬辅以安定、氯胺酮麻醉后呼吸暂停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1病历摘要患者,男,9岁,于2008年4月5日2时10分入手术室在连硬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BP14.6/8.8kPa,P92次/分,R20次/分,SaO299%.术中常规输液、给氧、多功能监护.因小儿不合作,即辅以安定3mg(V),患孩入睡,开始手术.分离疝囊时,病孩仍燥动、哭闹,继续辅以氯胺酮25mg(V),继续手术,结扎疝囊时,病孩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99%→84%→64%→30,P165次/分,口唇发绀,呼吸分泌物增多,立即面罩加压给氧,迅速吸尽呼吸分泌物,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暂停手术操作.5分钟后患孩自主呼吸恢复,血氧饱和度回升,继续手术至手术结束.整个手术历时35分钟,术毕病孩BP16/7.6kPa,P130次/分,R20次/分,血氧饱和度99%,病孩清醒后,送回病房交班.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7天后痊愈出院.
-
硬膜外阻滞加氯胺酮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效果分析
小儿单一麻醉很难满足腹部手术的要求.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加氯胺酮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7岁~14岁,体重20kg~35kg.阑尾炎25例,肠梗阻3例,斜疝及其他12例.术前无明显硬膜外及氯胺酮麻醉禁忌.均于入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1mg/kg~0.015mg/kg,苯巴比妥钠2mg/kg.
-
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
氯胺酮具有镇痛效果好,诱导迅速和使用简便等特点,在小儿手术中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氯胺酮可静脉注射,也可肌肉注射.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它麻醉药物联合应用.自1992年~1995年12月,使用氯胺酮麻醉38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54例,女133例,年龄小12天,大13岁.长时间4小时25分,手术时间短20分钟.手术种类,口腔颌面手术94例,腹部手术72例,整形手术65例,骨科手术72例,五官科手术16例,泌尿科手种术68例.
-
氨茶硷用于小儿氯胺酮麻醉后催醒的临床观察
氯胺酮是一种安全速效的麻醉镇痛剂.由于其具有镇静、遗忘、镇痛和麻醉特性,使其成为可单独应用的麻醉药,尤其是术中应用静脉点滴法可更精确地调节给药速度与剂量.但麻醉苏醒期延迟却是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临床上常无特异的拮抗药.我们将氨茶硷应用于小儿氯胺酮麻醉后,观察其催醒效果.
-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
本文将508例小儿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8例中,男性321例,女性187例;年龄小1d,大13岁,以2~7岁者居多.体重3.2~59kg.患儿麻醉前大多数体格健康,个别发育营养欠佳.急诊155例,占总数的30.5%.
-
氯胺酮麻醉60例脑电图的变化
我院2002-01~12用氯胺酮麻醉施行各种手术60例,分为3组,每组20例进行脑电图(EEG)观察比较.
-
氯胺酮麻醉致瞬间性失明1例
病例男,6岁,患儿因与小伙伴玩耍,不慎被人用车撞伤,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检查见上唇软组织撕裂,贯穿骨面,B A 牙龈撕裂,创缘不整,渗血明显,于当日在手术室氯胺酮麻醉下行清创缝合术.术后患儿清醒,诉看不见东西.
-
小剂量氯胺酮对梦境的影响尚需更多的研究
氯胺酮自1965年由Corssen和Domino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镇痛效果好,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对呼吸抑制轻微的特点,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由于在氯胺酮麻醉中唾液及呼吸道分泌增多,血压、颅压及眼压升高,以及麻醉恢复期的幻觉、躁动不安、恶梦和谵语等精神症状,近年来随着新型麻醉药的应用,氯胺酮已经甚少单独用于成人患者的麻醉.
-
氯胺酮麻醉致喉痉挛一例
患儿男,8岁,26 kg,诊断为左肱骨髁上骨折(陈旧性),拟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3 mg、苯巴比妥钠0.04 g.入手术室后选取左侧肌间沟入路进针,注入局麻药(2%利多卡因4 ml+0.5%布比卡因4 ml+注射用水7 ml+1:20万单位肾上腺素)14 ml.20min后麻醉效果欠佳,手术时感觉疼痛难忍,随后静注氯胺酮50mg.注射后约2min发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由注射前的99%下降至94%,心率由注射前的105次/分上升至126次/分,经托下颌、加大氧流量吸入后上述症状无好转,SpO2继续下降至83%,心率增至148次/分.
-
氯胺酮麻醉致严重类过敏反应一例
我院于1990~1999年初行氯胺酮麻醉842例,发生类过敏反应1例,现报道如下.
-
唇裂整复术中应用氯胺酮麻醉的呼吸意外情况及防治
氯胺酮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因其操作简便,作用迅速,镇痛效能强,安全范围大,效果确切,易维持及苏醒快等特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唇裂整复术.我院对6岁以下小儿唇裂整复术283例,术中出现各种呼吸道意外18例.本文就其发生原因、主要临床表现、抢救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
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两种麻醉方法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为了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时硬膜外与局麻辅以静脉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后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作者对6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采用两种不同麻醉剖宫产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了分析.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异丙酚配伍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已广泛用于小儿各种麻醉(1),而与氯胺酮配伍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很少报道.笔者应用异丙酚与γ羟丁酸钠分别配伍氯胺酮,对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疗效进行比较.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
近年来,妇科宫腔镜手术因其确切的疗效加上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但是宫腔镜手术时宫颈扩张、内膜电切等机械件刺激常常使患者难以忍受,单用丙泊酚麻醉效果难以达到手术要求,且用药量大.我们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的氯胺酮麻醉,效果满意,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
七氟醚与氯胺酮在婴幼儿脐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脐茸(又称脐息肉)是发生于新生儿的相对少见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管闭锁不全所致,手术切除为脐茸的主要治疗方法。以往小儿脐茸手术都采用氯胺酮麻醉,现使用吸入七氟醚麻醉,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术中无躁动,管理方便,苏醒迅速,安全可靠。作者采用此法与氯胺酮全麻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