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苦参注射液增强宫颈癌放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蔡召忠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从中药苦参、白茯苓中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等功效.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其既可通过诱导分化及促进凋亡等方式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杀伤作用,也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抑制肿瘤转移[1].

  • BMSCs的骨向诱导分化及在口腔医学的应用

    作者:穆月;李倩;赵继志

    骨组织细胞是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主要响应细胞,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是这些细胞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细胞,所以其增殖活性和功能状态会影响环境刺激下骨组织重建的状态.近年来,因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BMSCs已成为骨组织工程领域理想的种子细胞,研究主要集中于探寻该类细胞的分化特性及其机制,且已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 改良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郝白露;杨瑞峰;彭祥炽;赵凯;李红钢;胡廉;熊承良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hUCMSCs培养方法培养细胞纯度更高,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改良组织块法所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2-3倍,是传统组织块法的20~30倍,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44、CD105,不表达CD31、CD45、CD34;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证实了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hUCMSCs的培养新方法,证实了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其治疗应用提供支持.

  • 降低/消除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致瘤性的研究进展1

    作者:曾庆坛;阚科佳;齐昊喆;吴圣俊;张岚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即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是指通过基因重新编排方法,对已成熟分化的细胞进行诱导,得到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ESC,Embryonic Stem Cell)的多向分化潜能性细胞。随着iPSCs诱导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为突破疾病的传统疗法提供了无限可能。而iPSC应用到临床基因治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检测,对其稳定性(stability)、均一性(consistency)、致瘤性(tumorigenicity)、毒性(toxicity)和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等指标进行详细的评估。其中,如何有效降低iPSC诱导分化中的致瘤性所产生的风险,提高iPSC的安全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 珠子参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的研究

    作者:陈涛;龚张斌

    目的:观察珠子参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HL-60细胞株体外培养,MTT法观察不同作用时间的直接细胞毒作用;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试剂盒检测酸性磷酸酶(ACP)含量.结果:珠子参血清和珠子参煎液均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72 h时抑制率分别为31.27%、34.2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后,达72.9%、75.22%.作用72 h后ACP活性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6107、16.0122(U/gprot.min)(P<0.01),细胞形态学观察以中幼粒及晚幼粒为主,分别占36.8%、75.8%,向成熟细胞方向分化.结论:珠子参在体外对HL-60细胞株有细胞毒作用,且能提高5-FU的敏感性而与化疗药物起协同作用;珠子参有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功能.

  • 经静脉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实验研究

    作者:尤凤华;杨丽娟;胡雪峰

    目的:观察难治性癫痫模型静脉注射骨髓基质细胞后行为学及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为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模型组(A组)、移植组(B组),每组10只.在大脑立体定向仪上定位大鼠大脑海马CA3区,用微量进样器缓慢注入KA 1μl,制成难治性癫痫模型,然后B组经尾静脉注入Hoeschst33342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1ml.取A组、B组鼠脑做HE切片,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的病理改变表现为海马周围卫星灶形成,腔隙层、辐状层和锥体细胞层有神经元吞噬现象,神经元缺失,其中CA3区表现得为明显,齿状回苔醉状纤维出芽进行性增加.移植组较模型组海马周围卫星灶变小,细胞间隙较移植前减小,细胞增多且排列较整齐.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修复癫痫病灶的能力.

  •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王常勇;吕双红;李贤仁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分离出来的多潜能细胞系.它具有与早期囊胚ICM或PGCs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在体外能够保持正常二倍体核型和未分化状态,并且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在适当条件下,ES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也可以与受体胚胎嵌合,形成嵌合体.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Thomson等[1]率先成功分离、克隆了人胚胎干细胞,并建立了细胞系,这一研究成果立刻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人ES细胞具有其它哺乳动物ES细胞的一般特性,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分化成构成人体的任何一种组织.因此,人ES细胞能够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同时能够在人早期胚胎发生、细胞组织分化以及基因调控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针对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做一简要回顾[1-10].

  • 中国蒲公英中的羽扇豆醇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活性

    作者:

  • 127 蟾蜍毒素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艳荣

    中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蟾蜍毒素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干扰细胞生长周期、抑制细胞膜Na+/K+-ATP酶、降低拓扑异构酶活性、增强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酶活性、改变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等有关。

  • 表皮干细胞培养及中药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作者:田亚宁;周智辉;梁漫;董昌虎;何春玲;仝航斌;李宏

    表皮干细胞在表皮组织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自我更新和诱导分化的能力,可借助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组织工程皮肤,用于组织的创伤修复等方面.体外分离和培养表皮干细胞具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众多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方法,中药也用于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中,本文就表皮干细胞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苦参碱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系Bel-740分化及机制

    作者:王涌;吴育连;刘颖斌;唐喆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系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苦参碱体外作用于Bel.7404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以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黏附试验、运动试验、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0.5-1.0g/L苦参碱作用于Bel-7404细胞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形态向正常转化,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细胞黏附力明显上升,运动力和侵袭力则显著下降.细胞周期分析G1期细胞堆积,G2和S期细胞显著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具有抑制Bel-7404细胞生长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调节有关.

  • 肿瘤微环境及其中医证本质——中医现代化路径之探索

    作者:马萌

    肿瘤微环境是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促进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因此,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干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及其表观遗传机制在肿瘤发生机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探索中医证本质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肿瘤微环境可望成为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有效切入点.而中医现代化的路径绝不是目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作者:陈赐慧;花宝金

    迄今为止,一系列针对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取得某些成果,但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转变策略,不能单靠消灭肿瘤,还应该和肿瘤"和平共处".如Gatenby[1]将肿瘤的治疗模式与进化生态学上治理有害微生物相比较,认为消灭肿瘤实际上会加速癌抵抗和复发的出现,因此,控制肿瘤可能比消灭肿瘤更重要.我国肝癌专家汤钊猷教授亦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中国治癌模式",强调在大限度消灭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治疗)的同时,重视对少量残余肿瘤的调变及肿瘤宿主机体的改造(如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争取使肿瘤细胞"改邪归正",降低侵袭转移潜能,使肿瘤宿主机体不适合肿瘤的生长[2].而改造肿瘤细胞及机体的内环境正是中医防治的优势所在,与现代医学消灭肿瘤的方法相结合,目前临床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思路的转变或许可以成为探索肿瘤治疗途径的一个方向.

  • 川芎嗪诱导HL-60细胞株分化与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者:伍俞霓;徐酉华;顾晓艳;胡艳妮;王翠翠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诱导HL-60细胞分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变化;硝基四氮唑蓝(N BT)还原实验、瑞氏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llb,CD14表达率测定细胞分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Western blot检测c-myc,p27,CDK2和cyclinEl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MP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TMP低质量浓度(200~ 300 mg·L-1)促进HL-60细胞分化;300 mg·L-1 TMP处理HL-60细胞后,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弱;p2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CDK2,cyclinE1 mRNA水平变化并不显著,但其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呈时间依赖性.结论:小剂量TMP能诱导HL-60细胞的分化,其机制可能是c-myc表达的下调,p27表达的增加,在蛋白水平抑制与cyclinE-CDK2复合物的结合,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

  • 朝藿定C诱导C3H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赵岩;高建莉;陈素红;吕圭源

    目的 研究朝藿定C (Epimedin C)诱导C3H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murine embryon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C3H/10T1/2)内皮样分化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C3 H/10 T1/2细胞,MTT法和结晶紫法检测不同浓度下朝藿定C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显微镜下观察朝藿定C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朝藿定C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半定量PCR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CD34、血管内皮细胞锌指1(vascular endothelial zinc finger 1,Vezf1)、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细胞外-5'-核苷酸酶(ecto-5'-nucleotidase,CD73)、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整合素β5(integrin β5)的表达.结果 朝藿定C在浓度1~30μmol/L时,不影响C3H/10T1/2细胞的存活率.30 μm ol/L处理24 h后,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朝藿定C能诱导C3H/10T1/2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使细胞呈明显漩涡状排列.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经诱导5天后的C3H/10T1/2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因子、CD34、Vezf1、Ang1、Ang2 mRNA水平明显增加(P< 0.05,P<0.01);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诱导5天后的C3 H/10T1/2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标志性蛋白CD31、CD73、ESM-1均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朝藿定C能诱导C3 H/10 T1/2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

  • 养阴清热法治疗急性白血病49例

    作者:安丽;陈遂生;岳桂英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许多尖端学科的渗透,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化疗的基础上,骨髓移植、放疗、诱导分化、生物反应调节、支持疗法等手段为白血病的根治增加了新的途径.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初步观察了养阴清热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GM1体外诱导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研究

    作者:马延;郭金耀;刘雷;范春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通过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探索其佳诱导浓度.方法 取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剔除脐动脉和脐静脉,用酶消化法获得MSCs,贴壁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行细胞表型检测.扩增后,取第4代细胞,分为A、B、C、D、E5组,前4组为实验组,E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GM1浓度分别为:A组50μg/mL、B组100μg/mL、C组150μg/mL、D组200μg/mL,诱导液用L-DMEM培养基配制,对照组仅使用L-DMEM培养基.观察5组诱导人脐带血间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每60min观察细胞诱导前后的形态,在第360min时采用免疫细胞染色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s protein H,NF-H)以及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结合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 ①大部分原代细胞在接种9h后贴壁,呈多边形、菱形,之后变为长梭形,细胞开始以漩涡、放射状生长.②P3、P5和P10代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均表达CD105、CD90和CD73,却不表达HLA-DR、CD19、CD11b、CD45以及CD34.③诱导至第360分钟后,实验组各组细胞均有神经样细胞出现,表现为细胞胞体收缩成椭圆形,伸出较长突起,以双极细胞居多.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实验组各组NF-H、MAP-2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为阴性,C组(150μg/mL)细胞NF-H、MAP-2阳性表达率高.对照组细胞诱导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GM1可以诱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150μg/mL为合适诱导剂量.

  • 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实验进展

    作者:银广悦;丁俊丽;张继领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及神经系统细胞等.MSCs存在于成人骨髓、脐血、羊水、胎盘等.其优点:①体外易获得、易分离培养,增殖快;②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1、B7-2,故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将MSCs输入体内之后不会被排斥,可以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③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潜力;④易于基因操作,组织相容性好;⑤不受伦理学限制.因此,MSCs成为近年来细胞治疗和细胞工程中的首选种子细胞.本文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中英文文献286篇(英文189篇,中文97篇).纳入标准①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文章;②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③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由三位作者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后选择了21篇符合标准的文章.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徐虹;马希峰;阮丽荣;杨波;杜英

    目的 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体外培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定向诱导能力. 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分别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获取MSCs,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尼氏体染色;取扩增2、5、7代的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estin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性标记. 结果 诱导扩增后的MSCs尼氏体染色阳性,第2、5、7代MSCs的nes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3.2)%、(34.6±2.7)%、(11.3±3.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原代细胞无表达,而在2、5、7代MS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4±2.3)%、(21.78±3.1)%、(40.7±3.4)%. 结论 人脐血MSCs具有神经干/祖细胞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及分化过程中促酰化蛋白的分泌

    作者:

    目的探讨油酸对SW872前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SW872细胞分化过程中促酰化蛋白的分泌.方法体外培养SW872细胞,0.6 mmol/L油酸作为诱导分化剂刺激SW872前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及脂滴的聚集,化学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总量,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促酰化蛋白的含量.结果SW872细胞分化之前呈成纤维细胞样,胞内无脂滴,甘油三酯的含量较低;加入0.6 mmol/L油酸诱导分化刺激72 h时,SW872细胞已经完全分化,胞浆中脂滴明显增多,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中丰富的脂肪染色,甘油三酯的含量是诱导分化前的14倍(P<0.01).诱导分化之前,SW872细胞分泌ASP的量非常低,几乎不能检测出;诱导分化72 h,ASP的含量增加到1.12 ng/mg细胞总蛋白质.结论油酸能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ASP的分泌与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998 条记录 1/50 页 « 12345678...4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