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标测技术
1969年Scherlag首次经导管成功记录到希氏束电图,标志着心腔内电图记录技术的诞生[1].70年代,开始应用多极导管进行心脏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对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进行标测.
-
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5月~2000年2月应用美国AGA公司的双盘片形镍钛合金封堵器成功封堵了房间隔缺损(房缺)直径15~36 mm的患者11例,随访1~21个月,无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46 (平均25.3) 岁。术前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中1例于5年前曾在外院行直视下手术修补术。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的房缺孔直径为12~28(18.5±6.1) mm,伴右心室、右心房增大5例。心电图大致正常9例,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各1例,心功能Ⅲ级2例, I级9例。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2)操作方法: 1例4岁小儿应用静脉复合麻醉,其他患者采用1%普鲁卡因局麻。穿刺右侧股静脉,通过球囊导管测量房缺的伸展直径,在X线和超声指引下植入封堵器。(3)术后处理:术后卧床12 h,静脉给予抗生素 3~5 d,静脉注射肝素50 mg(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 )每天2次,3~5 d。口服阿司匹林10 mg*kg-1*d-1,疗程3个月。 2.结果:球囊测量的伸展直径15~36 (25.2±8.3) mm,选用封堵器直径为15~36(25.4±7.7)mm,全部病例1次成功。2例术中发现微量左向右分流,其余9例无残存分流。术后24 h可下床行走,术后7 d超声复查均无残存分流。术后7d出院,无并发症。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超声心动图监测
以往采用开胸、开心关闭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损伤重、恢复慢,胸壁瘢痕影响美观.我院在多年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基础上,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开展了经导管VSD封堵术,现报告如下:
-
经导管闭合室间隔缺损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体会
-
经导管闭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未行外科手术治疗者,第一周的存活率仅50%,1个月存活率不到20%.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死亡率也高达10%~60%[1].
-
巨大冠状动脉-心室瘘外科手术后再通经导管封堵治疗一例
患者,男性,52岁.因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术后12年,活动后胸闷、心悸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年于2006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因发现心脏杂音入我院胸心外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室瘘".1994年11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手术矫正术.术中发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室瘘口位于三尖瓣隔瓣与后瓣交界处,直径约18 mm.用聚酯纤维补片修补漏口,加压试验无残余漏,术后恢复顺利.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堵闭后封堵器非常规脱落二例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PDA)属婴幼儿常见先心病,近年介入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PDA也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近期我院有2例合并PAH的PDA患者在封堵后第2天封堵器意外脱落,经努力2例均经导管将脱落封堵器取出,现就其经验教训做一报道.
-
室间隔缺损伴下腔静脉畸形的经颈内静脉导管封堵治疗一例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心脏畸形,经导管封堵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VSD封堵通常要建立股静脉轨道,但下腔静脉中断或阻塞时,通过股静脉轨道则无法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路径.我们对1例VSD并下腔静脉畸形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途径的导管封堵术.
-
经导管介入法封堵外伤性肌部室间隔破裂三例
肌部室间隔缺损(muscular ventrieular septal defect,MVSD)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VSD,后者主要为外伤引起的室间隔破裂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室间隔穿孔等[1].外伤性MVSD由于发生的特殊性和极低的发病率,以及伴发的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目前介入治疗缺乏足够的经验.
-
经导管冷冻消融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
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法治疗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先心房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与外科手术治疗心室间隔缺损对比研究
-
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包括主动脉瓣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stenosis,CAS)两种类型.近年来,AVC及CAS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一方面,这两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年化,两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另一方面,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的研发、改进和推广,CAS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们也因此对CAS产生更多的兴趣.本文对AVC及CAS做一介绍,并对两者近年来在基础、临床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CT血管成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风险的评估
瓣膜老化、组织变性或者先天性发育异常(如二瓣化)等病因可以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并且是中老年人发生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因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若不行外科换瓣手术,1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但许多老年患者因高龄、合并症多,而无法行外科手术,或者手术风险极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alcement ,TAVR)通过导管置入主动脉瓣,无需开胸,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
经导管心血管治疗2009学术年会热点报道
第21届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年会(TCT 2009)于9月21-25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TCT是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年会之一,由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主办,今年会议主题为"教育、创新、循证和关注患者",开幕式上,TCT会议主席Gregg Stone和MartinLeon分别就上述主题进行了演讲.
-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现状和进展
医疗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善使得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老年人群中的重要心血管疾病.80岁以上的老人中近40%会出现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其生存率急剧下降.
-
应用自制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其中膜部缺损占70%左右[1].我们根据膜部室缺的解剖特点制作了双盘形封堵器,并成功治疗了10例患者,报告如下.
-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胆相关并发症探讨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肝癌的治疗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既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姑息性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又可以作为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术前减少肿瘤大小及血运的辅助治疗方案[1].
-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介人化疗栓塞术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一般状态改善,肿瘤缩小坏死,生命延长.我院自2004~2007年对37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