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在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四种支原体的分离与核酸检测
国外学者曾认为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4种支原体可能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协同因子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的诱发因素[1].为证实我国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是否存在这4种支原体感染,我们对292例STD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做了分离和核酸检测,报道如下.
-
构建荧光表达克隆Rc/42CMV-GFP
1992年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1](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至今为止佳的活体分子标记物。它具有分子量小,对细胞无毒,使用方便,不需要任何外源底物或协同因子,就能在长波紫外激发下发出性质稳定的荧光,容易检测等优点[2],使GFP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标记口腔病原微生物或肿瘤并研究其致病机制。特构建一种能在原、真核细胞内均能表达的绿色荧光克隆。 1. 材料与方法:(1)材料:菌株(DH5α和JM109)和质粒(pBluescript Ⅱ KS+、GFPmut2和Rc/CMV,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实验室保存)。
-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研究新进展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占STD的首位,可引起盆腔炎、不孕、异位妊娠、眼盲、反应性关节炎等并发症[1],CT感染还是人类乳头瘤病毒致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协同因子[2],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血清免疫学、药物治疗及耐药试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
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PV主要型别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致癌机制、协同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宫颈癌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
-
子宫内膜癌p72、AIB1、erbB-2的表达及其对雌激素受体活性的协同作用
为探讨p72、AIB1、erbB-2与雌激素受体(ERα)活性关系及意义,采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a及其协同因子p72、AIB1、erbB-2的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荧光素酶检测分析ERα活性与p72、AIB1、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p72、AIB1和erbB-2的共同表达,促使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呈叠加增长.推测p72、AIB1与erbB-2对雌激素受体激活有相互促进作用.
-
自动分析方法测定血浆维生素C
维生素C (Vitamin C,Vc)是人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氧化剂,其作用是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及降低致病基因的突变,减少生物协同因子和基质的作用[1-3].
-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现已确认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Hp亦可能是胃癌的重要协同因子,并可能参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ALT)的发病机制,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Hp感染率明显不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Hp感染也存在差异,为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群的Hp感染状况及与感染有关的相关因素,我们于2000年对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的老年自然人群进行了Hp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探讨老年人群的Hp感染特征和影响因素.
-
舟山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hlveri,Hp)自发现以来,其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现己确认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Hp亦可能是致胃癌的重要协同因子.
-
宝宝维生素D需理性进补
关于维生素D,不少宝爸宝妈存有疑问: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孩子究竟需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以食补吗?缺乏维生素D为害大1913年,英国一位医生发现,喂了鱼肝油的狗不会得佝镂病(当时鱼肝油被认知是维生素(A),于是他就得出维生素A或者其协同因子可以预防佝偻病的结论.但在1921年又有医生发现,即使把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破坏掉,同样也可以抗佝偻病.弛将剩下的这个维生素称为第四种维生索,即维生素D.
-
Fe元素在瘢痕疙瘩中含量分析
由于铁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铁可作为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或许多酶的金属协同因子,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游离铁产生短寿命自由基,导致氧自由基性损害.在炎症情况下,铁贮存减少,铁的减少导致巨筮细胞活力变化,免疫反应增强.近几年,对瘢痕疙瘩病因形成有一种新的概念,认为是包括免疫球蛋白在内的特殊的免疫反应.目前,有关病理性瘢痕中Fe元素的研究不多,本实验就病理性瘢痕和Fe元素之间的联系作一探讨,为病理性瘢痕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
核受体协同因子与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激素在一些器官的生长和分化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受体(TR)调控基因表达,TR是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与配体的结合状态有关,无配体存在时,TR与核受体抑制因子相互作用,激活一系列蛋白质的活性(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使染色质结构变紧,阻止关键转录因子的进入,引起转录抑制.T3与TR结合后可以改变TR的结构,造成抑制因子的分离并且恢复激活因子的功能.核受体激活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功能相反,激活因子激活组蛋白乙酰化酶或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使染色质结构变松弛,便于关键转录因子的进入从而激活转录.
-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PV主要型别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致癌机制、协同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宫颈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