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根据其作用部位可分为:利尿降压药、中枢性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等.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耳鼻喉科主要治疗OSAS.
-
貌似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桥脑梗死,而临床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痪的31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1例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50~71岁,平均64岁,60岁以上23例.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21例,冠心病7例,有一过性缺血(TIA)发作的3例.
-
金甲散结丸对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性激素LH、FSH、E2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甲散结丸在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6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分为两组,其中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治疗为对照组,患儿76例,以接受金甲散结丸治疗者为治疗组,患儿80例.分析两组LH、FSH及E2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间LH、FSH及E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完成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LH、FSH及E2低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GnRHa治疗,金甲散结丸不仅可有效的改善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水平,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老人临睡前慎用“中枢性止咳药”
一、老人如伺止咳、祛痰大有讲究咳嗽是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老人咳嗽常常伴有大量的痰液(且多数是浓痰).而西药中“止咳药”和“祛痰药”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和不同用法的药物.
-
针灸配合药液透皮吸收治疗面瘫210例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药液按摩面部肌肉,达到透皮吸收治疗面瘫,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小儿脑性瘫痪的针灸进展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ies,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婴幼儿阶段内,因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兼有智力低下及视、听或言语功能异常等.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痿证”、"痴呆”等范畴,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8‰~4‰[1]
-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72例疗效分析
颜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症,有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现将采用针刺治疗为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172例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
中风(中经络)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眼歪斜为主症.病位在心、脑、肝、肾.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西医学脑出血、颅内血栓形成、颅内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痉挛及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属中风范畴.中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病后多留后遗症.因此,良好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中风(中经络)的中医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项针结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46例
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两次以上中风,或脑干一次性脑卒中,由于影响了双侧皮质延髓束,致使支配咽喉部肌群运动及支配舌肌功能的神经核受到损害,出现以舌、咽喉为主的一组证候群,表现为舌、软腭、咽喉、颜面和咀嚼肌的中枢性麻痹.近年来,我们以项针结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针刺风府穴治疗假性球麻痹30例
假性球麻痹亦称假性延髓麻痹或中枢性延髓麻痹,是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多见于脑卒中后,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情感异常等症.名老中医黄鼎坚教授治疗本病常在常规取穴基础上加刺风府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症状、脑电图、脑CT可资鉴别.这里所说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口呙)斜"、"吊线风"、"卒口僻"范畴.
-
磷酸化、乙酰化修饰对p53功能的影响
在人类基因组解码之后,将是对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研究.蛋白质在成熟的过程中乃至成熟之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如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等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一定的变化,方可执行特定的功能.如组蛋白的乙酰化、一些转录因子的磷酸化或乙酰化等[1].因此,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并预测蛋白质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 p53是参与细胞周期调节、控制细胞增生、凋亡的一个中枢性调节分子,一直深受细胞生物学家和肿瘤生物学家的关注.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类肿瘤半数以上存在p53基因突变,认为p53基因突变失活是导致这些细胞癌变的根本所在.但是实验发现,尚有众多人类肿瘤中没有p53基因突变,却有p53功能性灭活.研究还发现:转录因子p53同其他蛋白质一样,翻译后有极为丰富的加工与修饰,p53的这种修饰是调节p53活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机制[2].可见,翻译后修饰对p53功能至关重要,更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p53翻译后修饰与功能的关系作一综述.
-
迟发性中枢性肺通气不全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19岁,因睡眠中出现发绀、昏迷、呼吸停止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治,急诊检查发现其心率124次/min,呼吸10次/min,BP 113/74 mmHg(1 mmHg=0.133 kPa),SPO240%.即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收住ICU.患者既往健康情况尚可,但经常发生活动后肌力下降情况,生活尚能自理.此次发病前1个月内患者连续出现倦怠乏力、睡眠中口唇发绀等情况,曾到其他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抗毒剂的合理使用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抗毒药有两大类,生理拮抗剂(抗胆碱能药)与中毒酶重活化剂(又称复能剂).生理拮抗剂主要有两类:(1)外周性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主要作用于外周M受体,对中枢作用小.(2)中枢性抗胆碱能药,如东莨菪碱、苯那辛、苄托品、丙环定等,对中枢M、N受体作用大,对外周M受体作用小.此外,尚有神经节阻断剂(作用于外周N1受体,如六烃溴铵)和神经肌肉阻断剂(肌松剂作用于外周N2受体,如箭毒碱),但因毒副作用较大,临床上很少应用.
-
纳络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纳络酮1960年合成并于1963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它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用于清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现广泛应用于治疗颅脑损伤、脑动脉梗死、新生儿的昏迷、休克、窒息,预防中枢性溃疡性出血,常见中毒的解救等方面.
-
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及在妇产科的应用
地西泮(又名安定),它具有抗焦虑、镇静、抗惊厥和中枢性肌松作用,为一种相当安全的药物.安定在妇产科中应用已相当广泛,尤其产科多用.
-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因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常导致低氧血症,气管切开不仅能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维持呼吸道通畅,而且可减少60%~70%呼吸道死腔[1],使有效交换量显著增加,同时便于气管分泌物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脑缺血,促进脑的氧代谢.现将我科53例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
中枢性低钠血症是神经系统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低钠血症会导致脑水肿或其他神经功能紊乱,若处理不及时可发生致命的昏迷和癫痫[1].
关键词: 中枢性 低钠血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护理 -
局部药物治疗中枢性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局部药物治疗肌痉挛,即使用破坏神经的药物作用于混合运动神经或运动点,使目标肌肉化学性失神经支配,缓解靶肌肉痉挛,能够避免口服药物的全身副作用,方法简单,使肌肉放松,适时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较容易获得良好效果,为研究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