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奇静脉断流术对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红旭;吴硕东;张雪峰;陈宪英;张国旭

    目的:利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即Hassab手术时切断迷走神经,脾切除、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时保留迷走神经这一特点,应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的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术式术前术后胆囊运动功能,为进一步阐明人迷走神经在胆囊运动中的作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明确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3例,其中Hassab手术组18例,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栓塞术组5例,行脾切除后结扎胃冠状静脉并穿刺注射TH胶.全组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第10 d空腹静脉注射99mTc-EHIDA(二乙基乙酰替苯胺亚氨二醋酸)动态显像,0.25分/帧.连续30 min后食标准脂餐,再连续动态显像60 min.画出胆囊感兴趣区(ROI),建立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注射90mTcEHIDA 30 min后胆囊的放射性计数(GBRC30 min)、排胆分数(GBEF)、排胆期(GBEP)、排胆率(GBER)、潜伏期(GBLP)、潜伏期放射性计数的增量(GBLI)、潜伏期放射性计数的增加率(GBLR)等指标.结果:Hassab手术组术后GBRC30 min较术前明显减少(74.8±66.9 vs 155.7±72.9,P<0.05);术前的GBLP很短,术后的GBLP却明显延长(13.36±5.92vs 2.24±1.48,P<0.01).在GBLP内胆囊的放射性计数逐渐增加,但术前的GBLI及GBLR很小,而术后的GBLI及GBLR明显增加(79.5±56.3vs9.2±11.7,113.4±49.5vs7.6±10.8,P<0.01);术后GBEP明显缩短(18.5±6.3vs24.1±6.4,P<0.05),GBEF和GBER明显降低(13.1±5.4vs32.3±16.3,0.7±0.3vs1.4±0.8,P<0.01).栓塞术组各指标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切断迷走神经后消化间期胆囊的张力明显减低,餐后的胆囊收缩延迟、运动功能明显减弱.

  • 99Tcm-MDP骨显像对肾功能判断价值分析

    作者:李蕾;沈召红;张秀丽;霍宗伟;张鹏;王晓慧;杨国仁

    目的:探讨99Tcm-MDP骨显像对分肾功能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12-01-2013-06-01山东省肿瘤医院1周内进行99Tcm-MDP骨显像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的65例肿瘤患者,共130个肾,按肾功能异常类型分为A、B、C、D和E5组,每组肾个数分别为62、25、20、10和13.A~D组为肾实质不同程度受损组,E组为肾排泄受损组.在全身骨显像图像上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vest,ROD技术勾画得出每个肾的总放射性计数(K)、平均计数(aK),全身骨显像图总计数(W)及平均计数(aW).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aK、K/W及aK/aW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GF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D 4组间GFR、K、aK、K/W、aK/aW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K、K/W和aK/aW值D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K/aW值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而K、aK、K/W值A组与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GFR与K、aK、K/W、aK/aW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E组13个肾中1个GFR<35 mL/min,12个均>35 mL/min,GFR为(42.04±9.84) mL/min,K、aK、K/W和aK/aW分别为42 195.31±23 210.54、32.67±15.49、0.030±0.0122和4.283±1.539,与A、B、C、D组相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E组GFR与aK/aW存在负相关,r=-0.533,P=0.030,与K、aK、K/W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99Tcm-MDP通过分析其肾脏影像对分肾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而作为定量指标,aK/aW值对肾实质中度及以上受损与肾排泄功能受损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甲状腺癌患者131I全身显像相关参数与Tg相关性分析

    作者:岳宁;赵伟;霍宗伟;王晓慧;任佳忠;杨国仁

    目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术后131I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本研究探讨DTC术后患者131 I治疗后全身显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相关参数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1-11-2015-04-13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接受多次131I治疗的117例DTC术后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口服Na131I剂量3.7~5.6 GBq/次,5~7 d后行131I-WBS.在131 I-WBS图像上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勾画得出病灶放射性计数(L)、131 I-WBS总放射性计数(T)、生理性摄取(P)、膀胱(B)及污染(C)的放射性计数,计算病灶的放射性计数比值(R).按131I治疗次数将患者分为A~G 7组,A组为治疗1次,B组为治疗2次,余类推.结果 117例DTC术后患者共193次131I治疗,R与Tg呈正相关,rs=0.214,P<0.05;A组(r1 =0.303,P<0.05)和B组(r2=0.388,P<0.05)患者R与Tg均呈正相关;C~G组患者,R与Tg不相关,P值均>0.05.193次131I治疗中去除Tg(+)R(-)和Tg(-)R(+)的47次治疗,剩余的146次治疗R与Tg仍呈正相关,rs'=0.328,P<0.001;A组(r1'=0.327,P<0.05)和B组(r2'=0.694,P<0.05)患者R与Tg仍均呈正相关;C~G组患者R与Tg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血清Tg值与病灶的放射性计数比值R在治疗早期呈正相关,两者可相互借鉴;多次治疗后Tg与R无相关性,临床单项参考价值下降;对于Tg与R值不相符的病例,应根据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 新型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与传统单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的放射性计数比较及其对甲状腺摄131|率的影响

    作者:吕沐天;李雪娜;李亚明

    目的 传统单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与人体正常甲状腺相似程度低,新型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能更好模拟人体甲状腺双叶结构.比较2种标准源承载模型的放射性计数及其对甲状腺摄131I率的影响.方法制作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与单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比较,分析2种模型对受试者甲状腺摄131I率的影响;应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测量相对探头不同位移时单、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的放射性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受试者2、4、24h甲状腺摄131率均低于单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受试者的甲状腺摄131I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位移时,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的放射性计数均高于单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沿水平方向距探头10、12、14、16、18cm及沿垂直方向距探头0、1、2、3 cm时,放射性计数均随位移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双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受试者的甲状腺摄l31率低于单试管标准源承载模型受试者.

  • 用99mTC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DMP-444识别犬实验性冠状动脉内血栓

    作者: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浸润和血小板形成导致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常贻误治疗。本实验在犬冠状动脉狭窄和内皮损伤实验模型中,通过识别病变部位激活血小板放射性核素扫描,以明确99mTC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DMP-444的图像特征。  对象与方法 20只健康犬,麻醉、开胸插管、监测心电图和动脉血压。经右颈动脉插入7F左冠状动脉导管(Cordis),每隔1~2cm分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超声探头持续监测血流。阻塞动脉,致血流下降30%,做冠脉造影明确狭窄。将与9V直流电源连接的0.014英寸钢丝插入狭窄部位,在内皮处用150μA电流刺激0、5、10和15min。根据有无狭窄和电刺激0~15min将犬分为6组。以1mCi/kg剂量静脉注射99mTCDMP-444,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体层摄术,2h之内每5~10min扫描图像。重复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电刺激和核素扫描后分别抽血,用光射细胞集合度计测量血小板聚集。实验完毕,切除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对照)各3cm,测量其中血栓大小和重量。切除动脉和血栓用戊二醛固定,环氧包埋,做成60nm切片,用透视电镜EM10CR检查有无血栓形成。  结果 1、2组9只犬动脉狭窄和电激10min和15min,注射99mTCDMP-444 20min~60min后,显像呈强阳性。核素浓聚、放射性计数高、电镜证实有大量血小板和富含血小板血栓形成。5、6组5只犬无动脉狭窄,4组3只动脉狭窄但无内皮损伤,核素显像均呈阴性。3组3只犬有动脉狭窄,电刺激5min,仅1例图像呈阳性。所有犬,两心室都有血池活性但并不影响图像。血栓活性增加,血池活性下降。核素显像阳性与电镜证实富含血小板相一致。10只犬核素显像阳性与10只犬核素显像阴性相比,每分钟放射性核素计数和血栓重量,前者均高于后者。所有犬血小板聚集曲线没有变化。  讨论 本研究表明,狗实验模型中,99mTC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可识别急性富含血小板血栓形成。阳性核素显像与高放射性计数、肉眼血栓和电镜检查丰富血小板相一致。99mTCDMP-444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核素扫描具有特征性意义。  (胡小玲摘)

  • 42例单纯HBsAg弱阳性患者的随访体会

    作者:张淑华;十月;白冰;张春燕;余月华

    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19236名日常门诊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受检者中,检出了单纯HBsAg弱阳性(以卫生部弱阳性血清为参照)患者42例,占受检者人数的0.21%,这42例患者以后每隔半年随访复查一次,连续2年.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42例(男19,女23)患者,年龄17~47岁,均首次检出HBsAg弱阳性,其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与弱阳性血清cpm一致,其中cpm>cut off值1倍的12例,1~2倍的17例,2~3倍的13例.同时检测的其他HBV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测正常.

  • 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的研究

    作者:丁宏岩;董强;史朗峰;韩翔;刘从进;刘兴党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及其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技术检查15例急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根据中国卒中评分分型,轻型组10例,中型组5例,发病后3 d和16 d各做1次SP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分别于rCBF减低区的中心和其周边区的额顶叶、小脑中心区及上述区域的对侧镜像区做放射性摄取计数,并计算病变侧与对侧放射性计数的摄取比(R).结果轻型组患者第2次检查时血肿周边区和对侧镜像区放射性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型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变对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低于病侧小脑(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及其周边区的rCBF下降;血肿对侧小脑的血流量亦有下降.

  • 99 Tcm-DTPA肺吸入显像检测肺泡上皮的通透性

    作者:杨敏福;何作祥;王士雯

    测定肺泡上皮通透性的常用方法是99Tcm-DTPA肺吸入显像.应用雾化装置,将约1.11 GBq 99 Tcm-DTPA充分雾化,患者平静呼吸吸入3 min左右,用γ相机测肺野放射性计数30 min,制成时间-放射性曲线,计算99Tcm-DTPA的清除率及半清除时间(T1/2)等[1-4],可早期发现引起肺泡上皮通透性变化的疾病,但99Tcm-DTPA清除率的影响因素较多,现归纳综述如下.

  •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中的放射性计数"溢出"

    作者:史育红;谭天秩;颜兵;董延武;刘瑞敏;林枫

    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中99Tcm-DTPA注射剂量为111~185 MBq,体积为0.5~1.0 ml,客观造成高放射性浓度的小体积,在注射前满针采集时易出现"溢出",致计算的GFR与患者临床表现不吻合.

  • 静脉硝酸甘油介入前后心肌显像判断存活心肌

    作者:刘晚霞;刘建滨;王正忠

    笔者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静息及微量静脉泵输入硝酸甘油(NTG)介入心肌显像,测算介入显像较静息显像有明显填充区域的面积及平均放射性计数,并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静息心肌显像为标准进行比较,以探讨判断存活心肌的可靠方法.

  • 192Ir颗粒源的制造和辐射剂量检测

    作者:张旭光;山常起;马旺扣;吴翼伟;王栋梁

    192Ir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组织间后装治疗源.笔者制作了192Ir种子源,并研究了其用于内照射治疗时不同放射性浓度下的平均放射性计数,现报道如下.

  • 体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张厚德;马永健

    笔者采用微量胃液采集胶囊收集胃液标本,探讨体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54例年龄8~21岁因上消化道症状作胃镜检查患者中Hp阳性34例,阴性20例。Hp感染根据胃镜活检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病理染色诊断。 受检者清晨空腹,以60 mL凉开水送服微量胃液采集胶囊1粒,拉线固定于峡部,静坐30 min后轻轻拉出棉团,剪去拉线,置棉团于10 mL无菌试管中,滴加无菌生理盐水0.5 mL, 投入18.5 kBq 14C-尿素试纸1片,立即加橡皮塞密封试管,室温垂直放置3 h,若标本内有Hp存在,其尿素酶将催化14C-尿素水解成NH+3和H14CO-3。注射器经橡皮塞注入2 mol/L H2SO4 1 mL,并立即回抽气体,于试管内呈负压时拔针,立即将注射器针头垂直插入预先开启的盛有6.5 mL(吸收能力为0.5 mol/L)14CO2收集闪烁剂的液闪瓶底部,缓缓排气。一次抽气即可。抽气前注入H2SO4,使H14CO-3转化为14CO2释放。液闪瓶加盖后在液体闪烁计数仪上作14C放射性测定2 min,得放射性计数。测量本底用一微量胃液采集胶囊经生理盐水浸泡30 min后作完全相同处理。

  • 99Tcm-octreotide体外受体结合法及其结合特性研究

    作者:武鸿文;管昌田

    直接标记法制备99Tcm-octreotide 已获得成功[1],但标记过程的化学处理有可能影响受体结合特性,因此,笔者进行了体外细胞膜放射受体分析研究,以便为临床受体显像提供实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膜受体结合方法学研究。99Tcm-octreotide纯化后放化纯为93.8%,放射性比活度649 TBq/mol[1],采用Wistar大鼠脑皮质细胞膜进行体外受体结合分析,其制备方法参照文献[2],有改进。细胞膜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32 g/L。按照体外放射受体分析的一般流程,首先进行大结合活性测定,取定量99Tcm-octreotide 5×10-7 mol/L,细胞膜量逐级增加,直到过量,进行结合反应,以滤膜放射性总结合TB(放射性计数)与加入99 Tcm-octreotide量T(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得大结合率,即为99Tcm-octreotide的大结合活性。其次以大结合率为标准,分别改变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温时间、细胞膜和标记肽用量、分离条件等相关因素,按照受体分析流程进行分离和测定,以确定细胞膜受体结合反应的佳条件。后通过观察同一细胞膜在同一次结合实验中的变异系数CV1(n=5组)和同一细胞膜在不同天进行结合实验的变异系数CV2(n=5次),研究佳结合反应条件的可重复性。非特异性结合(NSB)包括细胞膜组织本身的NSB(采用竞争抑制曲线法)和实验材料(滤膜、试管等)的NSB。  2.受体结合特性研究。①饱和实验:TB组测定,在系列试管中依次加入细胞膜60 μL,标记肽(1~10)×10-7 mol/L,级差1×10-7 mol/L。NSB组测定,在系列试管中除上述试剂外,每管还须加入octreotide 2 μg,使细胞膜受体特异性结合受到充分抑制。两组试管均用含0.5% BSA Tris缓冲液补足至200 μL,25 ℃保温90 min,快速通过滤膜终止结合反应,测滤膜放射性即为TB或NSB,后求得亲和常数KD和受体大结合容量Bmax。②竞争抑制实验:在系列试管中依次加入细胞膜60 μL,标记肽5×10-7 mol/L, 非标记肽量10-12~10-5mol/L,级差10-1 mol/L,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结合并终止反应。③对照物99Tcm-oxytocin体外结合实验: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 核素动态显像评价早期胆囊炎

    作者:赵雪生;吴硕东;裴著果;张彩霞;徐微娜

    笔者采用核素动态显像定量评价胆囊功能,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0.4(25~70)岁;早期胆囊炎患者组(胆囊壁厚度<0.2 cm,排胆分数正常)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4(18 ~62)岁,临床检查无明显黄疸,直接胆红素<13.6 mol/L。均排除糖尿病,无激素用药史,无腹部手术史。患者组除3例外,余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  2.实验方法。所有受试者禁食至少4 h,仰卧位,探头范围上方包括心脏,下方包括盆腔。肘静脉“弹丸"注射99Tcm(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分装)-亚氨基二乙酸(EHIDA,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生产)370~555 MBq后,立即用Toshiba GCA 7200A/DI SPECT仪以1帧/ min采集图像。采集矩阵128×128,放大倍数1.75,采集30 min,至胆囊清晰显影时,嘱患者在2 min内食用脂餐(2个油煎鸡蛋),再以1帧/ min采集30 min。  3.数据分析。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在胆囊及肠道处设立ROI。腹腔右下方设立本底区,以扣除相应面积的胆囊及肠道计数,作时间-放射性曲线,得出①胆囊排空分数(GBEF)=(30 min胆囊区放射性计数-60 min胆囊区放射性计数)/30 min胆囊区放射性计数;②胆肠分配比:以注入核素99Tcm-EHIDA 30 min为标准,计算胆汁流入胆囊和肠道的百分比,Fgb=Agb/Agb+Asi,Fsi=Asi/Agb+Asi(Agb:30 min时胆囊区放射性计数,Asi:30 min时肠道区放射性计数)。各组数据行t检验。

  • 聊城市1997~2000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分析

    作者:姜建康;乔德超;安宪彤

    为搞好医疗单位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1997~2000年对聊城市辖区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监测.1 对象与方法对聊城市辖区内市直综合性医院7所和县级医疗机构21所为监测对象,每年检测1次.不同年度检测单位、采样点(科室)、检测项目均不变.在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烧伤病房、口腔科、儿科病房等,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灭菌后的医疗器械检测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医疗器械、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按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与评价.检测HBsAg用放射免疫法,按说明书操作,样本放射性计数cpm值≥临界值时判定为阳性.

  • 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用于观察骨质代谢异常探讨

    作者:白永利;迟达超;阎立昆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中的价值.方法:63例乳腺癌患者按化疗方案分为ET(表阿霉素、艾素)组和ECT(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艾素)组.在治疗前、化疗3疗程、6疗程后,分别进行骨显像和骨密度(BMD)值测量.利用感兴区技术获取骨显像的腰椎、股骨计数并和全身计数进行对比(LRC/WRC、FRC/WRC),以及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和骨密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ET组治疗前、化疗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腰椎、股骨放射性计数比值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ECT组治疗前、3个疗程、6个疗程后患者腰椎、股骨BMD值、放射性计数比值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法在发现骨代谢异常方面要早于骨密度法.该方法对存在高风险因素患者可能引发的骨代谢异常的早期发现有临床应用价值,是骨密度法的有益补充.

  • 坐骨神经损伤对神经生长因子通透性的研究

    作者:

    目的 探讨在损伤的坐骨神经局部给以放射性碘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观察不同时间段损伤局部的通透性.方法 SD大鼠10只,将其坐骨神经在锐性切断,局部置管给以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0.1ml,比活度为1007uci/mg、放化纯 >95%,分别在术后30min、12h、24h取静脉血液测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结果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30min、12h、24h局部吻合口通透性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的通透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54,P<0.001).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局部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在损伤早期局部给药可以吸收,24h后局部给药通过吻合口吸收治疗意义不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