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肘关节后脱位并尺骨冠状突骨折17例分析
急性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外伤类型,单纯急诊闭合复位往往因肘关节不稳定而再脱位.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对17例不稳定的急性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60例,分析患者出现再脱位的原因并针对性选择二次手术方式。结果:6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经过二次手术后均实现了完全复位,并且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时间内,没有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的再脱位原因有多种,具体可总结为对导致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分析不够全面、手术方法的选择不够恰当、手术操作规范与熟练性的欠缺、植骨量不够及植骨位置不当等原因。因此,在手术前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理改变,结合患者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等对病理改变进行正确恰当处理。
-
克氏针钢丝带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我院从1996年1月至1998年6月应用克氏针钢丝带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6例,随访0.5~1年,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9~45岁;左侧5例,右侧11例;伤后就诊时间:2周至6个月.16例中11例为保守治疗失败,2例作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术后螺丝钉松动再脱位,3例作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克氏针滑出再脱位.本组16例中根据Allman[1]氏分型全部属于Ⅲ度损伤.
-
张力带固定加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陈旧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6例,女2例;年龄18~42岁;左侧7例,右侧11例;伤后就诊时间3周~3月;造成原因:保守治疗失败10例,严重脑挫裂伤延误治疗4例,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术后螺丝钉松动再脱位1例,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克氏针脱出再脱位3例.
-
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我院骨科自1985年至1995年应用骨牵引复位,亚急诊行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21~58岁,平均33.2岁。右侧13例,左侧6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7例,合并失血性休克6例,合并尿道损伤1例。受伤距手术时间5~43天,平均20.8天。根据孙锡孚等[1]的分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4例。Ⅱ型:Ⅰ型伴有骶骨翼骨折,6例。Ⅲ型:Ⅰ型伴有髂后上棘骨折,4例。Ⅳ型:Ⅰ型伴有Ⅱ和Ⅲ型骨折,5例,其中2例为陈旧性脱位,1例在我院行骨牵引治疗6周,负重后2个月复查发现再脱位。1例在外院行骨牵引治疗1个月,负重后5个月发现再脱位。得到随访的18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1年8个月。X线片显示,18例骶髂关节均骨性融合,下肢无短缩移位。
-
关节囊修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
术后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7年7月-2002年10月共进行全髋关节置换302例,发生脱位12例,其中5例行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7例因再次脱位或复位失败而行关节囊修补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环形和半环形骨盆外固定器
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或脱位,特别是严重的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骨折与脱位,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卧床时间长,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再脱位.自1990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环形或半环形骨盆外固定器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
-
治疗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伸直型)的方法和体会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伸卣型)是损伤比较严重的骨科疾病.发病机理复杂,尤其是骨折断端呈"鸭嘴型",整复更是困难.复位顺利成功的病人极少.此类型骨折复位后,按传统方法要用四块夹板来同定,在其掌侧和背侧要加放分骨垫、小方垫控制成角,并用葫芦垫放在桡骨头外防止再脱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的心理干预及对策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患者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0年- 2007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例再脱位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及采取对应措施,使脱位患者得到良好康复.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患者在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同时,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给予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避免了医疗纠纷.
-
孟氏骨折保守治疗桡骨头再脱位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孟氏骨折保守治疗后桡骨头再脱位的原因.方法:回顾自2006~2010年间手法整复失败后经手术治疗此损伤25例,通过分析受伤机制,观察X线表现和术中所见,结合局部解剖,对孟氏骨折手法复位后桡骨头出现再脱位的原因做分析探讨.结果:均获得随访,5~42个月,平均18个月.优22例,占88.0%;良3例,占12.0%.结论:滑脱和(或)撕裂的环状韧带坎墩于上尺桡关节之间、前臂骨间膜的撕裂等为影响复位后桡骨头稳定的重要因素.此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Monteggia骨折 治疗 桡骨头 再脱位 -
钢丝张力带加可吸收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在肩部损伤中较为常见,约占所有关节脱位的2%~16%[1],而整复后再脱位发生率也较高,使肩部功能的恢复受损.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1月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加可吸收线修复肩锁、喙锁韧带治疗三度肩锁关节脱位14例,无1例复发,疗效满意.
-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儿童常见畸形,早期诊治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术后再脱位,需二次手术治疗。本文重点阐述 DDH 患儿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
关节镜下Remplissage技术治疗 Hill-Sachs损伤的研究进展
1890年Broca首先报道了肩关节前脱位后,肱骨头后上侧因撞击关节盂前缘,发生压缩性骨折,形成骨缺损。而后,1940年 Hill 和 Sachs 对这种损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在肩关节的前后位 X 线片上发现了该损伤的存在。因此,该损伤被命名为“Hill-Sachs 损伤”。此后,Hill-Sachs 损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多项研究显示,Hill-Sachs 损伤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对于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发生率高达90%~100%[1-3]。Hill-Sachs 损伤是造成的肩关节不稳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忽略 Hill-Sachs 损伤,而仅依靠单纯地修复关节盂唇的前缘来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术后的复发率高[4]。Palmer 等[5]认为当肩关节外旋、外展时重度的Hill-Sachs损伤会与关节盂前缘发生啮合而产生杠杆作用,致使肩关节再脱位,这是肩关节前脱位行单纯 Bankart修复术后复发率高的原因之一。Burkhart 等[6]将此现象进一步描述,提出了“啮合性 Hill-Sachs 损伤(emgaging Hill-Sachs lesion)”的概念,通过研究发现,关节盂前缘骨缺损合并有啮合性 Hill-Sachs 损伤的患者,如不行 Hill-Sachs 损伤的修复,其术后复发率高达100%。因此,他们建议对于啮合性Hill-Sachs损伤需行手术治疗。
-
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稳定性重建
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经治疗后仍有再脱位倾向,造成关节不稳,关节吻合欠佳,发生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因此,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在治疗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中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至2005年间,收治137例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治疗和手术复位治疗两种方法.但无论那种治疗,都可能出现髋关节再脱位、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分析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是儿童常见的髋部畸形,其发育异常包括骨骼异常(髋臼、股骨头、股骨颈)和软组织异常(关节囊、股骨头圆韧带、关节周围肌肉),本病是导致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其的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小于3岁的患儿,手术治疗用于早期治疗失败或错过早期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多样,但没有一种手术适用于所有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由于病变的复杂多样、各种术式的局限性及术者技术等原因,术后再脱位时有发生,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笔者1995年5月至2009年7月采用不同术式治疗143髋DDH,术后再脱位27例,其中22例再脱位病例在我院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
肩锁关节与喙突锁骨间双重内固定在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自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用肩锁关节、喙突锁骨间双重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9例,均为新鲜脱位由外伤导致,随诊6个月以上43例,脱位均解剖复位,无再脱位,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年长儿(7~14岁)先天性髋脱位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年龄越小其治疗方法越简单,疗效也愈满意,但对于年长儿先天性髋脱位,因髋关节受非生理刺激,其臼、头及周围软组织都发生相应严重病理改变,手术后易发生再脱位、关节僵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如果术式选择得当,手术准确也可收到较好疗效.
-
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评估及功能训练
儿童髋关节的正常发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至8岁时髋臼发育基本成熟,髋臼指数已接近成人水平,发育潜能明显下降[1].因此,通常把8岁以上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称之为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这一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手术后髋关节再脱位、髋关节僵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何降低并发症,以期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一直为临床所关注.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共手术治疗8岁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9例48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外伤性髌骨脱位2例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栾某,男,53岁.于1999-04-30打乒乓球时,致右膝遭受旋转外力损伤,约30min后来诊.查体:右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轻度膝外翻、伸屈活动障碍, 膝部软组织肿胀,右髌骨外移,偏于膝部外侧,失去膝关节正常外部形态.X线检查:右髌骨向外移位.脱至股骨外髁前外侧,右股骨外髁扁平.诊断:外伤性右髌骨脱位.治疗:①手法复位:牵引下伸直膝关节,同时将外移髌骨向内后侧推挤,使其复位.②伸膝位石膏托固定,防止再脱位.③口服中药七厘散,早晚各1管,小活络丹,早晚各1丸,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预后:经治疗3周后解除固定,嘱以膝关节功能练习,加强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同时配合按摩、理疗,5周后痊愈.随访:经半年随访,膝关节功能正常,未发生再脱位.例2:患者张某,女,22岁.于2000-06-18溜旱冰时,被人迎面撞于身体左侧,致后膝关节扭转损伤,约1h后,抬来求治.查体:右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右膝软组织肿胀,膝关节伸屈功能障碍,右髌骨向外侧移位失去膝部正常外观.X线检查:右髌骨向外侧移位,脱于股骨外髁前外方,髌骨后中嵴低平.诊断:外伤性右髌骨脱位.治疗同例1 .预后:经治疗,2周后解除固定,嘱以加强膝关节伸屈功能练习,锻炼股四头肌增加肌力 ,配合按摩、理疗.4周后痊愈.随访半年,膝关节功能正常,股四头肌强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