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定义为保留有左室射血分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以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心室重构、运动能力减弱为特征,由于左室射血分数的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常常被忽略.现有的研究证实,在众多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占有40%~50%,也是器质性心脏病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1,2].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与循证依据相当充分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却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导致药物疗效欠佳.因此HF-PEF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3].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类多效性的药物,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及获益,发挥着超越降脂之外的作用.已有动物及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尽管他汀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特别是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作用,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因此我们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使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治疗HF-PEF患者18例,现将其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
山西省1990~1999年疾病监测点老年人群死亡特征
研究老年病死率及病死原因,探讨老年疾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动老年卫生服务全面开展,适应本世纪老年化社会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难点的关键.
-
清热解毒法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中的探讨
中风病是人类三大主要病死原因之一,具有发病、死亡、致残、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加强中风病的防治是当今医学界的重点攻关课题.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把目光移向探索中风病发生学规律方面,旨在发现造成疾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继而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与肺损害研究进展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和功能紊乱,其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iury,ALI)是sTBI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
-
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仍然是当前食管癌的首选方案及治疗原则,而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其中肺部感染、肺不张、继发呼吸衰竭是常见的病死原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患者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2],可有效防范术后风险的产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对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共25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老年痴呆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4%~6%,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以上老年的患病率为20%左右。老年痴呆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4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痴呆病人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还给直接照料者带来身心压力[2]。本文从老年痴呆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入手,结合我们临床护理体会,对老年痴呆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探讨。阿尔茨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痴呆常见的原因,女性多于男性,2:1[1],老年痴呆的病人可以AD形式存在,也可伴有其他形式的痴呆。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早期健忘,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相反,这种病人仅靠服药治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调养[3]。
-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解读
心血管疾病(CV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病死原因,脂质代谢紊乱是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早期有效干预是防治的重要措施[1-2].
-
漳州市医院近10年住院患儿病死率及病死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近10年本院住院患儿死亡原因.方法 分析本院儿科2002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儿童死亡病例资料.结果 住院患儿死亡率由2002年的0.94%下降至2011年的0.24%;新生儿死亡前5位疾病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出血症;29 d~4岁住院患儿死亡前5位疾病为重症肺炎、败血症、颅内疾病、心脏疾病、肠道感染;5~14岁住院患儿死亡前3位疾病为肿瘤、败血症、颅内感染.结论 10年期间住院患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中感染性疾病均占较大比例.
-
提高胃肠癌前病变的癌变检测与防治水平
《全球肿瘤统计报告》[1]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胃癌98.9万人,结肠癌123.37万人;其中约73.8万人和60.87万人分别死于胃癌和大肠癌。我国胃肠癌发病率分别居第2、3位,肿瘤相关病死原因分别居第3、5位[2];胃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大肠癌患者中能手术切除的超过70%存在远处器官或区域淋巴结转移[3]。进展期胃肠癌患者的疗效差,预后不良。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胃肠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积极有效的高危人群监测和防治。现对胃肠癌前病变的癌变检测与防治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
狼疮肾炎的治疗进展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并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40%-80%SLE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根据有关肾活检的报告统计,SLE患者的肾脏受累率几乎为100%.LN作为常见的继发性肾炎,由其导致的终末期肾衰则是SLE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因此LN的治疗效果严重关乎SLE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
β受体阻滞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的表现,也是心血管疾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CHF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主要病死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早期胶原表达机制的研究
肺纤维化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1,2].近来研究显示,小潮气量(VT)通气可降低ARDS病死率[3].但机械通气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尚不明确[1,2].胶原合成增加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肺组织和免疫系统等.核因子κB(NF-κB)是调节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黏附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
-
谈谈脑卒中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病死原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全世界脑卒中复发率高的国家,每年约有100~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因此,尽早识别脑卒中,知晓其危害,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就能大限度地减少病死率和致残(植物人或偏瘫、失语等)率.
-
保持心理健康系列谈(十五)保持良好情绪防止癌从"心"入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前三位病死原因之一,其发生原因至今也未能阐明.众多医学研究证实,除生物学因素外,心理因素在癌症发生中起有重要作用.肿瘤防治专家指出,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利于治疗;负性心理因素可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
-
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呈进行性,往往出现综合认知能力损害及人格改变,甚至意识模糊,后死于肺炎和尿路感染.
-
晚期重症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
痴呆是多发于老年期的一组综合征,系脑细胞原发性退形性变和(或)脑血管病变所致[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2],该病不仅严重损害病人的健康与生命质量,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是病情发展到晚期重症,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均需他人照顾,在医院短暂的治疗后,多需要出院进行家庭疗养.所以做好家庭护理指导,对于延缓脑老化的速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放射治疗的护理
恶性肿瘤在整个患儿病死原因中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上海市区正规的肿瘤登记显示,1岁~4岁年龄组儿童中恶性肿瘤在病死原因中的排行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第6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3位,而5岁~14岁年龄组则到了第2位,其他城市和农村的统计也成相似的变化[1].在儿童肿瘤中,中枢神经的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更新,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及肿瘤学的研究发展,放射治疗学也是患儿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手术后再进行放射治疗,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患儿的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但是放射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正常组织引起放射性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对放疗患儿做好各种护理工作,可以帮助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现将我院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放疗期间的护理介绍如下.
-
1645例住院死亡病案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我院2008~2010年住院的1645例死亡病案的回顾性调查,了解我院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别从性别、年龄、病死原因结构特征、住院天数和费用情况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疾病的变化发展规律,为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医保制订政策,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外科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因主动脉本身结构破坏(Marfan 综合征)或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诱发主动脉内膜撕裂,从而使主动脉内血流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假腔内而形成。此病作为心血管外科中急也是危重的疾病之一,目前的发病率大约是5-30/100万,其中男女发病比为2∶1[1]。此病的病死原因主要是主动脉夹层的破裂,一旦破裂将无法行任何抢救措施。据报道未经任何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周内的死亡率可高达90%[2]。故对于 AD 的初步筛查与诊断应该越快越方便越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4例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分析 D-二聚体与 AD 的诊断、预后的关系。
-
颈动脉加压滴注尿激酶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极高,是目前重要的病死原因之一.脑血栓形成超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目前较成熟的治疗方案,也是唯一物资地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脑血栓患者的到致残率和致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