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止血敏致低血压休克1例报告

    作者:李木松;刘猛;张贵贤

    患者男性,35岁,主因:间断发热、咳血10天于2001-04-03入院.查体:神志清晰,精神可,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入院化验血常规示:WBC:1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PLT200×109/L,肝肾功能均正常,乙肝七项示全阴性,胸部CT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结节状阴影,右肺下叶可见实变阴影,其内可见空洞.

  • 薄壁空洞性肺癌与囊性肺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

    作者:薛冠英;王淑萍;黄明刚;杨萍

    目的分析薄壁空洞性和囊性肺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对14例主要表现为薄壁空洞和9例表现为完全或绝大部分囊变的肺癌病例的不典型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其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该23例具有不典型CT表现的肺癌均有其一定的病理基础.其中10例CT表现为薄壁空洞和5例CT表现为完全或绝大部分囊变的肺癌中,病理光镜下表现均可见有大片坏死区;4例薄壁空洞性和3例完全囊变的肺癌病理光镜下表现可见大量癌细胞合并多处小片坏死区.结论①肺癌瘤体内坏死液化是肺癌形成空洞或囊性改变等不典型CT表现的主要成因.②肺癌瘤体内大量间质纤维化并玻璃样变性是肺癌CT表现为囊性改变的另一成因.③不典型CT 表现给鉴别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尤其是薄壁空洞性肺癌.对于内壁不甚规则之薄壁空洞性病变,应警惕肺癌.

    关键词: 肺癌 CT 空洞 囊性改变
  • 肺曲菌病1例

    作者:薛少军

    患者男,67岁.间断咳、痰、喘6 年,再发2月,加重20 d.临床诊断:慢支,肺炎.X线胸片:右下肺野多个软组织结节影.胸部CT平扫:右肺下叶斑片状渗出影及下叶后基底段薄壁空洞内孤立球形灶,孤立球形病灶为软组织密度,边缘光滑锐利,可见空气半月征,空气半月征见于空洞的前胸壁侧.

  • 原发性肺癌并两肺弥漫性多发小空洞转移1例报告

    作者:沈利汉;赵芝焕;张力燕;戴路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反复咳嗽9个月,咳痰、咯血、胸闷4个月于2004-05-28入院.患者于2003-09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于2004-02底出现咯血,偶有低热.行CT检查示左下肺片状阴影,考虑:左下肺肺炎.予抗感染,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感胸闷、气促,遂转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肺结核"病史,无吸烟史.查体:口唇、肢端轻发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甲状腺不肿大;两肺呼吸音稍弱,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肝、脾未触及,腹部未触及肿块,无压痛;妇科检查无异常.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及真菌感染空洞性结节薄层CT表现

    作者:崔涛;关春爽;闫铄;谢汝明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及真菌感染的空洞性结节薄层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例与16例合并真菌感染病例的空洞性结节的分布、形态、数量、线样分隔或壁结节、壁有无空洞、晕征、卫星灶、肿大淋巴结、胸腔积液以及心包积液特点.结果 AIDS合并肺结核空洞性结节呈偏心型(58.62%)、厚壁(82.76%)、有卫星病灶(82.76%)、无壁结节及线样分隔、无晕征;AIDS合并真菌感染空洞性结节呈中心型(93.68%)、薄壁(66.67%)、壁结节及线样分隔(35.63%)、晕征(12.07%)、壁空洞(5.75%)、无卫星病灶.AIDS合并肺结核合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比例高(58.33%).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及真菌感染的空洞性结节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肺结核空洞性结节是偏心型厚壁空洞,卫星灶比例高;真菌感染空洞性结节是中心型薄壁空洞,空洞内有壁结节及线样分隔,空洞壁内空洞是比较特殊的征象.

  • 周围型空洞性肺鳞癌与腺癌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作者:朱海旭;郝丽芳;孙宏亮;徐妍妍;张海波;段江晖;王武

    目的 分析周围型空洞性肺腺癌及肺鳞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伴有空洞形成的33例肺鳞癌及24例肺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组病变T分期及CT征象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x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周围型空洞性肺鳞癌组平均发病年龄(65.57±9.26)岁高于空洞性肺腺癌组(58.75±11.12)岁,P=0.015.(2)空洞性肺鳞癌组以男性发病居多(87.8%),腺癌则以女性患者居多(41.7%),P=0.014.空洞性肺鳞癌患者中有吸烟史比例(72.4%)明显高于空洞性肺腺癌组(41.7%),P=0.029.(3)2组病变T分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03).(4)鳞癌空洞组与腺癌空洞组在肿瘤大径、空洞大径及洞壁厚度大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3,P=0.029,P=0.001).鳞癌空洞病灶一般较大,壁厚.肺腺癌空洞组中薄壁空洞发生比例(41.7%)明显高于肺鳞癌空洞组(9.1%),P=0.004.(5)空洞内部及周围CT征象的差别在2组病变鉴别中为重要,肺腺癌空洞组在空洞内间隔显示(P<0.001)、病灶内充气支气管征(P=0.027)及病灶内血管穿行征显示(P =0.001)、空洞病灶周围磨玻璃密度影显示(P=0.010)方面高于肺鳞癌空洞组.结论 周围型空洞性肺鳞癌与空洞性肺腺癌在人群分布、影像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 空洞性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开元;李邦国;宋之光;罗显丽;王凤

    目的 探讨空洞性周围型肺癌 MS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 3 2 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空洞性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T征象与 VEGF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3 2 例周围型肺癌 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1.9%.瘤体>3 cm、强化幅度≥30 HU、分叶征、棘突征和淋巴结转移与VEGF高阳性表达有关(P<0.05).结论 空洞性周围型肺癌的分叶征、棘突征、CT强化幅度≥30 HU及淋巴结转移等 MSCT征象与 VEGF的表达有相关性,可反映肿瘤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征,有助于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 肺结核空洞影响因素及痰涂片结果相关性分析

    作者:户彦龙;岳军艳;吴清武;窦文广;陈杰;朱止平;张会杰;梁长华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空洞影响因素及不同空洞类型与痰涂片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16 年初治、复治活动性肺结核住院且行胸部CT检查患者共 1 081 例,其中合并空洞402 例(37.2%),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CT征象,将患者按肺结核是否合并空洞及痰涂片阳性、阴性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性别、病变累及范围及是否合并糖尿病、肺外结核对结核空洞的形成影响较大,单因素及Logistic 回归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02 例空洞型肺结核中,以厚壁空洞为主(57.0%),其余依次为虫蚀样空洞(25.1%)、厚壁+虫蚀样混合空洞(15.4%)、薄壁空洞(2.5%),痰涂片阳性率分别为 36.7%、30.7%、59.7%、0%.在厚壁空洞类型中,空洞数量、是否含壁结节及长径大小与痰涂片结果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是否含壁结节是痰涂片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空洞形成受性别、病变累及范围及是否合并糖尿病、肺外结核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不同空洞类型的痰涂片阳性率差异显著.

  • 周围型肺癌空洞位置的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价值

    作者:李邦国;马大庆

    目的 探讨离心性空洞(exodic cavity)与向心性空洞(esodic cavity)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对周围型肺癌空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空洞110例和经病理、痰检以及临床治疗后随访证实的肺结核单发空洞(空洞壁厚度>3 mm)106例的MSCT资料,其中56例周围型肺癌空洞和46例肺结核空洞行MPR,对比分析MPR与横断面薄层扫描对离心性空洞与向心性空洞的检出率.离心性空洞是指空洞位于肿块的背离肺门侧,向心性空洞是指空洞位于肿块的肺门侧.结果 离心性空洞在周围型肺癌空洞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空洞(χ2值为76.541,P值<0.01),敏感性为63.6%(70/110),特异性为90.9%(70/77).向心性空洞在肺结核空洞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空洞(χ2值为79.531,P值<0.01),敏感性为64.2%(68/106),特异性为90.1%(68/75).行MPR后,离心性空洞在周围型肺癌空洞中的检出率为85.7%,向心性空洞在肺结核单发空洞中的检出率为84.8%,均高于横断面薄层扫描法的检出率(χ2值分别为10.083、8.100,P值均<0.01).结论 离心性空洞与向心性空洞对周围型肺癌空洞和肺结核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MPR可提高离心性空洞与向心性空洞的检出率.

  • 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

    作者:张秋娟;郭佑民;王丽华;汪军峰;牛刚;金晨望

    目的 分析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16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中空洞的CT表现可分为小环形、泡样、不规则形和囊样空洞.16例中56.3%来源于肺腺癌,其中97.0%表现为小环形空洞;来自肺外腺癌的转移性空洞形态多样,其中以泡样空洞和小环形空洞为主.转移性空洞多分布于肺外围及胸膜下,多为直径<5 mm的薄壁空洞,边缘光滑或毛糙;约7.1%空洞直径>2.0 cm且具有分叶、毛刺、壁结节等恶性空洞的特征.结论 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有关.

  • 单发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庆;袁明远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结核空洞的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29例经病理或治疗证实的肺结核空洞.全部病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正侧位平片和CT平扫,其中19例同时有CT强化扫描.结果29例均为单发结节空洞,95%(27/29)位于两肺上叶;空洞平均直径为23.5 mm;以类圆形为主,占73%(21/29);空洞外形以浅分叶或无分叶为主,占82%(24/29);76%(22/29)是厚壁空洞;51%(15/29)空洞内外壁均不光整.空洞壁CT增强不明显.全部病例胸部X片均见有周围卫星灶.结论结核空洞多表现为厚薄不均的空洞.空洞周围有无卫星灶、空洞外缘分叶的深浅及空洞壁CT强化的幅度是与其它空洞鉴别的要点.

  • 空洞型肺癌的CT诊断

    作者:张有智;王喆;董都选;樊建平;张燕;陈竹林

    目的提高对空洞型肺癌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方法收集1996-05~2000-06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等病理证实肺癌271例,其中发现空洞型肺癌37例,占13.7%.结果 CT表现为厚壁空洞型15例,圆形或类圆形空洞型14例,实变肺内空洞型4例,薄壁囊肿空洞型2例和裂隙状空洞型2例等5种类型,包括鳞癌24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2例、腺鳞癌2例和肺泡癌2例.结论空洞型肺癌中鳞癌多见,空洞型肺癌易误诊为结核,保守治疗无效者,早期穿刺活检有重要诊断价值.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诊断

    作者:叶晓丹;肖湘生

    孤立性肺结节(single pulmonary nodule,SPN)是肺部常见病变,是指发生于肺部直径≤3 cm的圆形或类圆形肺内病灶,病灶一般无钙化或空洞,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孤立性肺结节是肺部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病变仅凭形态学表现难以定性诊断.CT动态增强为SPN诊断提供了功能信息,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 肺结核CT--病理对照

    作者:谈高;姜兆侯

    肺核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其放射学特征为小结节形成,气腔实变,空洞及钙化形成;其病理学特征为干酪样肉芽肿或干酪性肺炎,多有纤维化和萎缩性钙化形成倾向.本文以放射-病理学对照的方式,着重于综述在免疫抑制宿主中结核杆菌引起的肺实质改变.

  • CT引导下肺癌微波消融后空洞形成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亚楠;吴献华;仲楼;黎妍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MW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空洞形成的影响因素,并评价消融术后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接受MWA治疗的54例NSCLC患者,共54个肿瘤病灶.所有病例随访1年,根据消融术后肿瘤病程中是否出现空洞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7例,对照组37例.探讨空洞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MWA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本研究中,空洞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肺气肿、肿瘤直径>3 cm及肿瘤距胸膜距离≤1 cm.随访期间,观察组局部进展5例(29.4%),对照组进展6例(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消融术后空洞的发生率为31.5%,空洞的形成对消融术后肿瘤发展变化情况无显著影响.

  • 不典型肺多发结核球的CT诊断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吴梅;郭晓山

    结核球为一种干酪型病变被纤维组织所包围而成的球形病灶,也可因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其内为干酪型物质所充填而成,呈圆形或椭圆形.好发于上叶尖后段与下叶背段,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现报道本院1 例经治疗证实的非典型多发肺结核球,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肺尖侧位投照法

    作者:张汉军;贾忠贵

    在胸部X线检查中,肺尖病变有时除行正位投照外,往往需加照侧位片以确定病变的位置或前后的深度(如空洞等)。而常规胸部侧位片因有两侧肩关节及肩胛骨等部位的相互重叠,肺尖不易显示,以致无法确定病变的深度。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种能使肺尖在侧位像清楚显示的投照方法,现介绍如下。 胶片:8英寸×10英寸,横放。投照体位:患者侧立于胸片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该侧上肢上举,并以手

  • 肺腺癌空洞误诊结核的病例分析

    作者:何文通

    肺癌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其效果满意,但由于肺癌的细胞类型不同,其征象也表现的多种多样,因此容易产生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笔者收集了我院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肺腺癌88例,其中9例被误诊为空洞型结核,特做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1 材料与方法  从1992年至今,对已手术与非手术的通过病理证实的88例肺腺癌,其中9例被误诊为空洞型结核,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38~54岁,平均年龄46岁。CT均以平扫为主,必要时做增强扫描,扫描时在病灶处以2 mm的层厚与层间距的薄层扫描,其他部位以10 mm层厚与层间距扫描。

  • 何杰金氏病肺内浸润伴空洞1例报告

    作者:孔令琦;王振虹;徐爱德

      患者,女,26岁。1年前发现双侧颈部无痛性肿物,肿物逐渐增大,时有发热,约37~39℃。近20 d来发高热,高体温达40℃,轻度憋气,咳嗽,不咳痰。  查体: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直径1~3 cm,活动,质软,无触痛。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及腹部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0 g/L,白细胞4.2×109/L,中性0.56,血沉42 mm/h,4次查痰找结核菌均为阴性。

  • 成年大鼠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春婷;游思维;刘惠玲;陈秉耀;焦西英;孟晓梅;吴宗亮;鞠躬

    目的比较成年大鼠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对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 32只成年SD大鼠分为A,B,C和D 4组, 每组8只,分别以4种不同方法全横切T9脊髓. A组以尖刀片自左向右横行一次性切断脊髓;B组将尖刀片自脊髓背部中线处垂直插入并分别向两侧缓慢细心切断脊髓;C组将一丝线穿过脊髓腹侧硬膜外腔,以长刃显微剪一次性完全横断脊髓,并将丝线由断端间隙中拉出;D组以尖刀片自脊髓背侧至腹侧分层快速划断脊髓,再抬起脊髓两断端以验证横断的完全性. 术后1 h肉眼观察脊髓形态变化,8 wk时评估截瘫后肢自发性运动功能恢复后,处死动物,取脊髓损伤节段,行连续矢状冰冻切片,小鼠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有无神经纤维的残留或再生,以及空洞及瘢痕的形成. 结果 A,B两组术后脊髓肿胀、外翻,8 wk时分别有50%,38%的动物出现程度不等的功能恢复,镜下可见成束残留纤维和大量空洞. C,D两组术后脊髓外观良好,8 wk时无功能恢复和残留纤维,但有少量神经丝免疫反应再生纤维. 与D组相比,C组断端间隙较大且空洞较多. 结论经作者创新的D组方法,横断完全、损伤较小,为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脊髓全横断手术方法.

446 条记录 21/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