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中12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胡伟慧;韩东岐;江坤;金一宝;殷果;王珏;郭兴杰;王铁杰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药材及饮片中的丹参素钠、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8种水溶性化合物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Ⅱ(75mm×Z0mm,2.2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4μL.结果:在50min内,甘西鼠尾草中的12种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丹参素钠、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分别在0.22~223 μg·mL-1 (r=0.999 8,n商)、0.05~4.91 μg·mL-1(r--0.9998,n=6)、0.18~18.25 μg· mL-1(r=1.000,n=6)、0.28~28.40 μg·mL-1(r=0.9999,n=6)、13.50~1 349.89 μg·mL-1(r=0.999 9,n=6)、0.23~23.22μg·mL-1(r=0.999 7,n=6)、9.93~993.16 μg·mL-1(r=0.999 8,n=6)、0.04~3.87 μg·mL-1(r=1.000,n--6)、0.81~81.33 μg·mL-1(r=0.9998,n=6)、0.87~86.85 μg· mL-1(r=0.9999,n=6)、0.67~67.47μg·mL-1(r=0.999 4,n=6)和1.01~101.12 μg· mL-1(r=0.999 8,n=6)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2%(RSD=1.7%)、99.7%(RSD=1.4%)、101.0%(RSD=2.0%)、99.7%(RSD=2.1%)、99.5%(RSD=1.9%)、101.2%(RSD=1.9%)、100.8%(RSD=1.7%)、100.7%(RSD=1.8%)、101.6%(RSD=1.5%)、100.7%(RSD=1.6%)、100.5%(RSD=1.4%) 和100.0%(RSD=1.7%).结论: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经方法学验证可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1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可用于甘西鼠尾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一测多评法测定紫龙金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邓俊杰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紫龙金片中丹参酮类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柱(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41∶ 59),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以丹参酮ⅡA为内标,建立其与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一测多评.再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5批紫龙金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考察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RAD).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进样量分别在6.16 ~ 61.6 ng(r=0.999 9)、19.04~190.4 ng(r =0.999 9)、11.58~ 115.8 ng(r =0.999 9)、20.08~200.8 ng(r =0.999 9)范围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 、98.7%、98.0%、98.5%,RSD分别为0.5%、0.4%、0.9%、0.8%.2种方法测得的5批样品含量的RAD:二氢丹参酮Ⅰ分别为0.3%、0.1%、0.3%、0.3%、0.4%、隐丹参酮分别为0.08% 、0.04%、0.3%、0.04%、0.04%、丹参酮Ⅰ分别为0.1%、0.2%、0.2%、0.07%、0.2%,表明2种方法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能同时测定丹参中4个成分的含量,可用于紫龙金片的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质量标准.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中10种水溶性和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程沛;韩东岐;胡伟慧;金一宝;江坤;殷果;王珏;王铁杰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丹参药材及饮片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酚酸C、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10种水溶性化合物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aq(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 60 min,10% A→68%A;60 ~ 70 min,68% A→80%A),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结果:在65 min内,丹参中的14种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0.01 ~1 766.67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 5;平均回收率(n=6)为97.4%~102.5%,RSD< 2.6%.不同的产地来源、叶子大小、根茎粗细、生长年限及栽培方式等因素对丹参中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都有很大的影响.结论: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同时测定丹参中的10种水溶性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为丹参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作者:汤瑶;李佐刚;王秀文;汪巨峰;李波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酮提取物中特征性的3个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1.7 μm,2.1 mm×100 mm),预柱为Phenomenex SecurityGuard C18Cartridges Polar-RP(4 mm×3.0 mm),以乙腈(A)-5%乙腈水溶液(含0.1%甲酸,pH2.5)(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2%A→70%A;5 ~7 min,70%A→80%A;7~ 10 min,80% A→52% A; 10 ~ 12 min,52%A),流速0.25 mL· min-,柱温35 q℃,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69 nm.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3个被测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7%(RSD=1.3%),96.4%(RSD=0.94%),98.5%(RSD=1.2%);丹参酮提取物中主峰与其他共存组分达到基线分离.结论:与常规液相色谱法比较,本方法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实验室方法改进的参考依据,为丹参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的提升做准备.

  • 紫参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5个成分含量测定

    作者:肖会敏;何悦;王四旺;谢艳华;赵晶

    目的:研究建立紫参片的HPLC法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测定该制剂中藁苯内酯、正丁烯基苯酞、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采用Ultimate@X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使用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260 nm为检测波长.在紫参片样品的HPLC图中,以丹参酮ⅡA为对照参比物,对各色谱峰与丹参酮ⅡA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进行分析,运用中国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0批紫参片的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外标法,利用藁苯内酯、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混合对照品测定其在10批该制剂中的含量.结果:在选定的条件下确定32个峰构成紫参片的指纹特征,各批次样品均具有上述特征,且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基本一致;各批次样品中丹参酮ⅡA色谱峰所对应的保留时间一致;每批样品的各色谱峰与丹参酮ⅡA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符合指纹图谱的检测要求,10个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40,5个物质在10批该制剂中的含量基本一致.结论:HPLC指纹图谱方法与5个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均可用于紫参片的质量控制.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软肝缩脾丸中7个成分的含量

    作者:华之卉;刘栋;李明春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软肝缩脾丸中芍药苷、丹酚酸B、大黄酸、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大黄酚、丹参酮ⅡA 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0~34.0 min,检测芍药苷、丹酚酸B、大黄酸)、217 nm(34.0~37.0 min,检测五味子醇甲)、225 nm(37.0~56.0min,检测大黄素、大黄酚)、270 nm(56.0~60.0 min,检测丹参酮ⅡA).结果:芍药苷、丹酚酸B、大黄酸、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大黄酚、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4~250.95 μg· mL-1(r=0.999 5)、10.25~256.28μg· mL-1(r=0.999 7)、0.84~21.07μg· mL-1(r=0.999 5)、0.91~22.86 μg· mL-1(r=0.999 2)、0.67~16.72μg·mL-1(r=0.999 1)、1.45~36.30μg·mL-1(r=0.999 5)、0.38~9.40 μg· mL-1(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5%~101.6%,RSD为0.61%~1.1%.样品中上述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327~2.835、2.423~3.158、0.051~0.207、0.052~0.326、0.089~0.155、0.330~0.481、0.045~0.087 mg·g-1.结论:本法可用于软肝缩脾丸中芍药苷、丹酚酸B、大黄酸、五味子醇甲、大黄素、大黄酚、丹参酮ⅡA 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通脉活血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作者:侯钦云;何风艳;白洋;孙宏伟;赵京春;戴忠

    目的:建立通脉活血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TLC方法对通脉活血颗粒中的丹参、玄参、木香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通脉活血颗粒中的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使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水-甲醇-乙腈(35∶ 35∶ 3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丹参、玄参、木香和甘草的TLC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16.3 ~652.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n=6)为99.7%,RSD=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通脉活血颗粒的定性、定量检测.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降脂粉中大黄酸、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

    作者:封士兰;陈立仁;赵富虎;王顼瑞;赵文君

    目的:测定大黄降脂粉中大黄酸、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al ODS柱.甲醇-0.1%磷酸(265∶3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5 ℃.结果:可同时测定大黄酸、大黄素、丹参酮ⅡA的含量.其浓度分别在1.22~5.55,2.25~10.73,0.33~1. 23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4.2%( RSD=2.5%),96.5%(RSD=2.0%),95.2%(RSD=2.8%).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样品的检测方法.

  • HPLC法同时测定益肝康颗粒中没食子酸、丹参素、芍药苷、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

    作者:崔晓红;奇海涛;生宁;张兰桐;田亚平;郑旭光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益肝康颗粒(丹参、黄芪、赤芍、当归等)中活性成分没食子酸、丹参素、芍药苷、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芍药苷230 nm,没食子酸、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ⅡA270 nm.结果:没食子酸、丹参素、芍药苷、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进样量分别在30.1~376.8、452.7~5659.2、201.6 ~2520、1657.0 ~20712.0、54.336 ~679.2 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5%、104.7%、99.4%、105.0%、102.9%.结论:该方法简捷,快速,可靠,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丹参酮ⅡA抑制去血清培养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作者:吉兆宁;刘国卿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无血清培养诱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噻唑兰(MTT)法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及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琼脂糖电泳法观察DNA断裂.结果:去血清培养(12 h)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96.07%).丹参酮ⅡA(0.1,1μmol·L-1)显著降低凋亡细胞百分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71%和4.89%),并减少DNA断裂.丹参酮ⅡA(O.01-10μmol·L-1)抑制氰化钠(20 mmol·L-1)、谷氨酸钠(0.5 mmol·L-1)和硝普钠(0.5 mmol·L-1)所致的细胞毒性.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去血清培养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

  • 丹参酮ⅡA联合痰热清注射液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作者:陈典立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和痰热清注射液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用丹参酮ⅡA和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和痰热清注射液辅治肺心病安全有效。

  • 丹参酮ⅡA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研究

    作者:李慧;刘美;黎红佳;黎伟;谢文瑾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髓系白血病细胞株NB4、K562、THP-1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TanⅡA与NB4、K562、THP-1细胞共培养24、48、72 h,以柔红霉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TanⅡA对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TanⅡA作用24、48、72 h对NB4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4.11、9.60、7.28 μmol/L,对K562细胞IC50值分别为31.75、11.88、6.81 μmol/L,对THP-1细胞IC50值分别为111.10、32.82、11.82 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anⅡA与各白血病细胞株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G1期细胞数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TanⅡ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与促凋亡作用,其作用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NB4、K562、THP-1细胞.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于G1期,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在丹参酮Ⅱ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开基;王季石;李健;曹金竹;羊裔明

    目的 探索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在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TanⅡA干预的NB4细胞的CHOP表达,通过形态学和膜表面标志检测APL细胞的分化,RNA干扰抑制CHOP表达.结果 TanⅡA诱导APL分化过程中伴有CHOP蛋白表达(1.933±0.987)和mRNA表达(1.587±0.815)的增加,相对于对照组蛋白和mRNA表达(0.537±0.110和0.713±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NA水平F=52.256,P<0.01;蛋白水平F=114.852,P< 0.01);TanⅡA联合RNA干扰抑制CHOP的表达能更加有效的提高APL的分化[(50.767±1.241)%与(16.167±2.122)%](F=989.431,P<0.05)和凋亡[(89.233±5.581)%与(27.433±2.957)%](F=308.961,P<0.05).结论 CHOP在Tan ⅡA诱导AtL分化过程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抑制CHOP表达联合TanⅡA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治疗策略.

  • 丹参酮Ⅱ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旭;颉玉欣;单保恩

    背景与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 A,Tan Ⅱ 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0~10 μg/ml Tan Ⅱ A分别作用于BGC-823细胞48 h及72 h,MTT比色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牛长的抑制效应;2、5、10,μg/ml TanⅡA分别作用于细胞72h,应用HE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TanⅡA明显抑制BGG-82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镜下可见BGC-823细胞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5、10/μg/ml TanⅡA处理组细胞DNA电泳可见典型的"梯状"条带;FCM结果显示5、10 μg/ml TanⅡA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60±1.84)%、(31.03±1.47)%,与对照组(5.23±0.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一定条件下,TanⅡA可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 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飞;李莎莎;赵俏俏;刘奕铭;陈芳

    丹参酮ⅡA是重要的丹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能通过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调控平滑肌细胞凋亡、调脂作用等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有明确的抗AS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丹参酮ⅡA抗AS的主要研究,为丹参酮ⅡA抗A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丹参酮ⅡA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 及血清β2-MG、RBP、CysC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红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联合替诺福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β2-MG、RBP、Cys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乙肝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替诺福韦酯,3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次,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RB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β2-MG、CysC浓度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替诺福韦酯能有效改善乙肝肝功能、减轻肝内感染状态,同时还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 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作者:邱建涛;史光军;肖怀腾;程亚玉;谭雪莹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2~3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制造压力负荷模型.4组大鼠分别做如下处理:对假手术组只开腹不作特殊处理;对手术处理组行TAC(TAC组);对丹参酮ⅡA干预组行TAC后,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8周(20 mg· kg-1·d-1);对阴性对照组行TAC后,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周(20 mg℉kg-1·d-1).8周后从各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对小鼠麻醉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测量小鼠体重后进行心脏取材,测量心脏重量,计算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WI);制作心肌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横切面积(CSA)以及胶原体积分数(CVF);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比TAC组,丹参酮ⅡA组大鼠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和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均显著下降[LVPWd:(0.2±0.01)cm比(0.22±0.01) cm,P<0.05;IVSd:(0.18±0.02) cm比(0.22±0.02) cm,P<0.05],HWI下降[(43.43±5.1) mg/g比(49.38±3.8) mg/g,P<0.05];组织染色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干预组显著降低了TAC引起的CSA和CVF升高[CSA:(555.48±879.81) μm2比(514.74±1 281.16) μm2,P<0,05;CVF:(8.63%±2.26%比12.39%±1.9%,P<0.05)];免疫印迹法结果提示,丹参酮ⅡA组大鼠较TAC组心肌组织内CAMKⅡ和CaN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CAMKⅡ:(1.2±0.1)比(1.83±0.25),P<0.05;CAN:(1.27±0.12)比(1.93±0.49),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能抑制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

  • 丹参酮ⅡA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庆华;刘保芹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每日用丹参酮ⅡA 80mg静滴,7~14天为一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变化,并与硝酸异山梨酯组对照.结果 丹参酮ⅡA治疗心绞痛能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心肌耗氧量降低,心功能改善.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硝酸酯类药物.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心绞痛
  • HPLC法测定丹七合提物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作者:刘沛;周剑宇;苗光新;刘丽艳;刘翠哲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Discovery C18(25 cm×4.6 cm,5μm);流动相:甲醇-0.5%醋酸水,洗脱梯度(0-10 min,9%→75%甲醇;10-40 min,75%甲醇);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5nm。结果:丹参素钠线性范围为0.0996-1.1952μg,平均回收率为101.33%;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为0.026-0.312μg,平均回收率为100.2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七合提物的质量控制。

  • 丹参酮ⅡA联合阿霉素对HepG2荷瘤裸鼠模型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影响

    作者:刘桃丽;伍新林;张丽娜;古月瑜;林美桂;秦鉴;莫穗林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联合阿霉素对HepG2荷瘤裸鼠模型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以及对肝细胞色素CYP 3A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的荷瘤裸鼠模型并进行药物干预,观察两药联合对荷瘤裸鼠的一般生存状况、体重、肿瘤体积变化以及抑瘤率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测定肝微粒体的P450酶中CYP3A4的蛋白表达.结果:丹参酮ⅡA和阿霉素联用优与单用组,能有效改善荷瘤裸鼠的一般生存质量、减小肿瘤体积并提高抑瘤率;联合组的肝微粒体CYP3A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单用组.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阿霉素有对荷瘤裸鼠有增效减毒的抗肿瘤作用,并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3A4的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XR/CYP3A4通路有关.

1589 条记录 79/80 页 « 12...72737475767778798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