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眶内复发性多发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鲁小中;肖利华;陶海

    患儿女,9岁。因左眼球间断性突出,视力渐进性下降3年,于1999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1997年4月在外院CT检查示左眼眶内肿瘤,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左眼眶内神经鞘瘤;1998年5月,头颅CT检查示鼻腔内肿瘤,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未见咖啡斑等神经纤维瘤病体征。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5,左眼0.7。眼球突出度:右眼10 mm,左眼17 mm,眶距95 mm。左眼垂直下移2 mm,眼球内转运动轻度受限。余未见异常。眼眶CT检查:球内直肌上方及球后肌锥内可见3个类圆形高密度肿物影,拟诊:左眼眶内复发性多发性神经鞘瘤。于1999年10月23日全麻下行左眼内外侧联合开眶术。术中探察眶内上方眶隔后肿瘤约2.5 cm×1.5 cm×1.5 cm、眶内内直肌上方肿瘤约1.2 cm×1.4 cm×1.0 cm、眶深部内直肌与视神经之间肿瘤约1.0 cm×0.5 cm×0.5 cm、下睑皮下肿瘤约0.8 cm×0.5 cm×0.3 cm及眶正下方眶隔后肿瘤约0.4 cm×0.4 cm×0.4 cm,每个肿瘤均见完整包膜,全部切除后送检。病理诊断:左眶内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术眼视力1.0,眼球各方向活动良好,眼球突出度:右眼10 mm,左眼11 mm,眶距95 mm。左眼垂直下移0.5 mm,左眼前后节检查未见异常,随访3个月无肿瘤复发。  讨论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末梢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又称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多见于颅神经和脊髓根部,国内资料检索罕见眶内多发病例。此肿瘤一般包膜完整,但质脆、易破,当其与周围组织黏连时,不易完整切除。若术中肿瘤破溃,污染周围组织,易引起复发。本例有神经鞘瘤切除史,故其肿瘤的多发性可能与前次术中肿瘤破碎残留有关,此外该患者曾有鼻腔内神经纤维瘤病史,提示有神经源性肿瘤的倾向,因此不排除此肿瘤在眶内原发多发的可能。因此,在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时应仔细,同时注意神经鞘瘤原发多发性的特点,避免漏检,术中注意神经鞘瘤切除时的手术技巧,尽量完整、彻底切除,防止损伤周围组织结构。

  • 眶内肿瘤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作者:徐德生;郑立高;贾强;张志远;李彦和;刘东;张宜培

    目的总结伽玛(γ)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症、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32例,其中20例首选γ刀治疗,12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瘤的治疗;其中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16例,视神经胶质瘤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血管畸形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肿瘤大直径0.7~4.0 cm,平均为2.08 cm;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MRI或CT影像定位,Gamma Plan(3.01-5.20)设定治疗计划,用Leksell 23004B型γ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59个月,平均27.5个月,其中症状好转18例(56.25 %),无变化10例(31.25 %),恶化4例(12.50 %),总有效率87.50 %;影像学显示,肿瘤消失2例(6.25 %),缩小17例(51.13 %),无变化9例(28.13 %),增大4例(12.50 %);治疗后不良反应多在3个月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球结膜的充血水肿、眼睑水肿、眼部疼痛,可持续3~6个月,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γ刀放射外科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治疗眼眶内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眼眶内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治疗,弥补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缺撼.

  • 眶部经颅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韩晓勇;杨学军

    单纯眼眶内肿瘤,眼科医师主要通过前路入眶和外侧开眶切除肿瘤.但是对于眶内后侧、肌锥、眶尖、视神经管和颅眶沟通性肿瘤,常规入路则显露效果欠佳.

  • 眼眶内囊性畸胎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欧阳贞红

    患者女,25岁,因左上眼睑包块8年,逐渐增大伴疼痛,视物模糊2年入院.查体:右眼视力 1.0,左眼 0.1.右眼外观无明显异常.左眼上睑饱满,可触及1个约 25 mm×20 mm包块,与皮肤无粘连、质软、稍压痛、侵入眶上缘内,眼裂变小.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瞳孔 3 mm,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眼眶内肿瘤.

  • 眼眶内肿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刘新华;陈晓宇;谢启东;高文武;魏锐利;孙亚斌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眼眶内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规律,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 眼肌圆锥内原发肿瘤的CT鉴别

    作者:银忠

    眼眶内肿瘤的定位诊断一般不会存在大大的问题,但定性诊断则有一定的难度,且眶内肿瘤又相对较多的发生于眼肌圆锥内,这其中常见的有海绵状血管瘤,视神经脑膜瘤,少见的有视神经胶质瘤等.笔者现将从我院及进修医院搜集到的18例肌锥内原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定性,现报道如下.

  • 眶内肿瘤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静;张晶;王筱云

    眼眶肿瘤可原发于眼眶,常见的有皮样囊肿、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泪腺肿瘤等.也可由临近组织包括眼睑、眼球鼻窦、鼻咽部和颅腔内等的肿瘤侵犯所致,或为远处转移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新开展眶内肿瘤摘除术治疗眼眶内肿瘤63例,术后随诊3~6个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眼眶巨大神经鞘瘤1例

    作者:李谦益;谢建明;魏金鑫

    患者女 14岁 1y前发现右眼向前突出,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一直未行治疗,以后突眼进一步加重,伴视物不清、胀感,遂于05年1月6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眼眶内肿瘤收入院,人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视力:右眼0.5,矫正-1.25DC×96°→0.5,左眼0.8,矫正-0.5DS→1.0.右眼球高度前突,略偏上(图1),突度右22mm,左13mm,眶距95mm.

  • 眼眶恶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断

    作者:刘荣春;于瑞杰

    患者 男 74岁 因左眼球突出伴视物重影、视力下降45天,以左眼眶内肿瘤于1999年8月15日入院。无眼痛、头痛及恶心、呕吐。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均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6.左0.3(不能矫正)。右眼晶体轻度混浊,左眼球向颞上方轴性突出,眶压高,未触及肿物。各方向转动均轻度受限。睑裂闭合不全,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屈光间质清,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视盘边界清,色正常,视网膜静脉纡曲扩张,黄斑中心反射正……

  • 眼眶巨大多形性腺瘤一例

    作者:田春玲;王民秀

    患者 女 32岁 4年前发现左眼向外下突出,伴有轻度眼红、眼疼,在当地医院曾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炎治疗,以后突眼进一步加重,致使眼睑不能闭合,发生暴露性角膜溃疡,视物不清,于05年11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眶内肿瘤收入院,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视力:右眼1.0,左眼光感.左眼球高度外下突出,突度右13mm,左26mm,眶距94mm.左眼球固定,眶压高,上眶缘内可触及较硬、表面光滑的肿瘤前界,轻度触痛,眼睑不能闭合,角膜溃疡,内部组织看不清.CT示左眼眶内球后及泪腺区一巨大类圆形高密度块影,边界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图1),大直径为4.9cm×3.7cm,泪腺窝骨壁有凹陷性改变,无骨破坏.B超示肿瘤中等强度回声,分布均匀,透声中等.

  • 1.5T MRI在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妍;陈志仁;方昊;佟颖;孙平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在老年眼部疾病尤其是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67例眼眶部病变的MRI表现,MR扫描采用1.5T MRI扫描机,眼眶表面线圈或头线圈,SE及快速SE(FSE)序列常规横轴面、矢状、冠状面的三维MRI平扫,全部病例行脂肪抑制技术及增强扫描.结果 67例患者中眼球病变19例,肌锥内病变12例,视神经病变5例,眼外肌病变9例,眶内锥外病变11例,眶壁病变及隔前病变7例,其他4例.MRI可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MRI是眼眶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眼眶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老年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黄革;程克磊;郭俊男;孙戈新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年龄≥60岁的老年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分析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39例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良性27例(69.2%),常见的为海绵状血管瘤;恶性12例(30.8%),常见的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老年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恶性比例较大,CT及MRI能准确地显示眼眶内肿瘤的部位和累及范围,对病变术前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眶剜治疗眼框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王效勤

    患者,女,53岁,因右眼眶内肿瘤于入院前三个月在省级某医院行右眼眶外侧壁切开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右眼眶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未行其它任何治疗。术后二个月右眼球逐渐突出,疼痛、视力模糊,近半月来右眼球突出明显,1997年11月19日住院。 眼部:右眼眶外侧可见长7 cm手术瘢痕,右眼球向外上方向突出18 mm,眼球运动受限,向下转动受碍,右眼眶内可触及实性肿块充填于眶后肌锥内。右角膜表面白色斑点状翳,瞳孔略大约4 mm~5mm。对光反射直接迟钝,间接存在。屈光质透明。视神经乳头略苍白,中央动脉细,静脉轻扩张,视网膜无出血、水肿,渗出。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末触及。脊柱四肢无叩压感。

  • 眼眶内肿瘤和眶-颅沟通肿瘤经颅手术治疗22例

    作者:陶超;徐佳;程刚;耿晓增;陈云祥

    目的 总结眼眶内肿瘤和眶-颅沟通肿瘤经颅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经颅手术治疗的眼眶内肿瘤和眶-颅沟通肿瘤患者22例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其中,眼眶内肿瘤9例,眶-颅沟通肿瘤13例.均以翼点入路为基础,再根据具体情况扩大骨窗范围.结果 病灶全切18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动眼神经损伤4例,视力下降或失明4例,发热和脑脊液漏各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4-48个月;除3例失访外,随访期内仅1例患者肿瘤复发二次手术.结论 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严密保护视神经,实施经颅眼眶内肿瘤和眶-颅沟通肿瘤手术可以在小创伤下,有效切除病灶.

    关键词: 眼眶内肿瘤
  • 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的伽玛刀放射治疗

    作者:徐德生;贾强;郑立高;张志远;李彦和;张宜培

    目的总结和评价伽玛(γ)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64例,其中38例首选γ刀治疗,26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行γ刀治疗;全部病例均行MRI和CT扫描,其中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5例,胶质瘤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4例,腺样囊性癌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的大直径为0.4~4.8cm,平均2.16cm;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MRI或CT影像定位,GammaPlan设定治疗计划,用Leksell-23004B型γ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00个月,其中症状好转30例(46.88%),无变化26例(40.62%),恶化8例(12.50%),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显示肿瘤消失4例(6.25%),缩小32例(50.00%),无变化20例(31.25%),增大8例(12.50%).治疗后不良反应多在3个月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球结膜的充血水肿、眼睑水肿、眼部疼痛,可持续3~6个月,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γ刀放射外科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治疗眼眶内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眼眶内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治疗,弥补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缺憾.

  • 眼眶结核1例

    作者:李晨皓;吴昌凡;方严;胡凌飞;韦超兵

    患者男性,41岁。2014年5月19日因偶然触及左眼球突出10余天而至我院就诊入院。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4,右眼眼球突出14 mm,左眼眼球突出16 mm。左眼眼睑肿胀,眼眶内颞侧上缘可扪及一类圆形包块,边界尚清楚,活动度欠佳,局部无红肿热痛。双眼各方向运动自如,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行全身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输血前常规、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彩色超声:左眼睑实性包块,左眼睑皮下见11 mm ×9 mm ×6 mm边界不清低回声团块,回声欠均,CDFI示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眼眶CT:双侧眼球泪腺区外上方中等密度影,左侧较右侧明显;右侧上颌窦炎。胸片:右下肺团片状影。肺部CT:两肺病变,考虑感染;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眼眶MRI平扫+增强(图1-4):双眼眼眶内眼球外上方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影, T1 WI 呈稍低信号, T2 WI 呈高信号, fs T2 WI呈稍高信号,T1 WI增强明显,后缘与泪腺边界不清,左侧较右侧明显,左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无受压,周围软组织稍肿胀、渗出,右侧上颌窦液性信号集聚,右侧腮腺区呈不均匀强化。胸部平片(图5):右侧肋膈角钝,右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双眼眶内肿瘤。入院后第3天在局麻下行左侧经外路开眶眶内肿瘤摘除术,术中将肿瘤完整摘除,约14 mm ×10 mm ×2 mm大小,质地中等,色白(图6)。活体组织病理报告(图7):(左眼眶)结核性肉芽肿性炎,见坏死及多核巨细胞反应。术后予抗结核药物联合抗炎抗感染对症处理,术后第3天出院,嘱患者继续至感染科进一步巩固治疗。

  • 眶内恶性副节瘤1例

    作者:王涛;李西启;邹积才

    患者,男性,74岁.左眼球突出,视物重影及视力下降45d,以左眼眶内肿瘤收住院.检查:视力右0.6,左0.3;右眼球正前突出13mm,内外未见异常.左眼球向左颞上方突出19mm,向各象限转动均轻度受限,睑裂闭合不全3mm,结膜充血(+),水肿(+),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屈光间质清,视盘边界清,黄斑中心反射清,眼底静脉迂曲扩张,眼压Tn.B超示左侧眼球后鼻侧偏下见一3cm×3cm×2cm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后壁回声增强,视神经向颞侧推移.

  • 眼部开眶肿瘤摘除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宝莲;王青;徐建中;孔祥文;华晨曦;林文莹

    眼眶内肿瘤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眶内肿瘤又有原发与继发、良性与恶性之分.眶内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眶内恶性肿瘤亦应尽早手术,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以期大限度保持眼部解剖功能和视力.开眶手术与其它部位手术相比有其特殊性,术中眶内出血不能采用结扎和钳夹的方法,只能应用压迫止血.如术后观察和护理不当,易导致失明.因此,肿瘤开眶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1990年3月至2000年12月共作开眶肿瘤切除术127例,由于精心护理和严密观察,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122例眼眶内肿瘤超声诊断临床分析

    作者:沈桂新;王秀丽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超声检查在眼科占位性病变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现将我院2006年1~12月术前超声诊断为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122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 不同手术入路摘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23例分析

    作者:魏芬;刘剑萍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术前定性诊断与手术进路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3/2006-03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右眼9例,左眼14例;年龄18~63(平均41.2)岁;以渐进性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10例采用前路结膜切口开眶入路,6例采用前路皮肤切口开眶入路,7例采用外侧开眶入路.结果:96%(22/23)根据超声波和CT可作出术前准确诊断.70%(16/23)采用前路开眶,30%(7/23)采用外侧开眶顺利摘除肿物.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基本上可作出诊断,安全、有效地摘除海绵状血管瘤选择手术进路很重要,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大部分的病例不需外侧开眶即可顺利摘除肿物.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