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暴食性障碍
编辑先生: CCMD-2-R神经性贪食症诊断标准中的第3条是: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或过度锻炼等代 偿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可是,有些病人虽有贪食,但没有这些代偿方法,还可不 可以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扬州市 杨华答读者来信杨华医师: 如果病人有发作性不可控制的贪食,但无呕吐,滥用轻泻剂、禁食或过度锻炼这些代偿方法 ,则不应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而应诊断为暴食性障碍(binge-eating disorders)。该障碍是新认识到的疾病,在CCMD-2-R中尚无具体描述,而在DSM-Ⅳ中也 只有研究标准,其标准并未列入正式分类,而在其“附录中”。1.暴食性障碍的研究标准[1]1.1 复发性暴食发作,且符合下述两个特征:①在类似背景和时间中大量进食;②在大量 进食时有失控感(如不能中止进食,不能控制吃什么或吃多少)。1.2 符合下列3条以上:①快速进食;②一直吃到腹胀不适为止;③不饿时大量进食;④ 进食仅因为对该吃多少感到为难;⑤暴食后感到自我厌恶,抑郁或很内疚。1.3 对暴食有明显的痛苦感,包括在暴食期间或以后的不愉快感,对暴食引起的远期体重 和体形效应感到担心。
-
甲状颈干动脉代偿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例报告
甲状颈干动脉代偿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62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3h"于2012年12月4日入院.患者于3h前突然出现右上肢抬举费力,右下肢无力,不能正常行走.40 min后症状自行缓解.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高血压1年余,服药不规律,未监测血压.查体:左上肢血压140/110 mmHg(1 mmHg =0.133 kPa),右上肢血压120/80mmHg,右侧桡动脉搏动较左侧弱,余未见异常.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左侧颞叶脑梗死.TCD示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右侧椎动脉及枕段盗血.
-
抗癫(疒间)药的耐药
临床上反复应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而疗效逐渐下降称之为耐药,也称药物抵抗、适应、代偿、习惯与快速减敏等,而以耐药表达恰当[1,2];耐药是躯体长期接受化学物质后的适应反应[1].
-
双侧颈总动脉闭塞1例报告
双侧颈总动脉闭塞往往导致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现将本院收治的代偿良好的1例报告如下.1 病例 女,70岁.因"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1d,加重伴恶心呕吐4h"于2011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无视物旋转、复视,休息后稍有好转.4h前头晕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遂至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查体:血压149/7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及共济未见异常.左侧偏身感觉减退.左侧Babinski征(+).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甲状腺功能全套、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正常.血总胆固醇5.9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99 mmol/L.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延缓.头颅MRI及头颈部MR血管成像示脑桥右侧部新发梗死;双侧颈总动脉近端未见显示,双侧椎动脉管径较粗,走行迂曲,双侧锁骨下动脉多支分支向颈总动脉远端代偿.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双侧颈总动脉近端闭塞,远端可见血管残端,甲状颈干分支及椎动脉肌支向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代偿;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扩张,后交通动脉开放,后循环向前循环代偿.
-
留存肾肾小球滤过率代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建立一侧肾无功能或缺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患者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GFR代偿值的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影响代偿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间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5~83(47±19)岁]单侧肾功能正常而对侧肾缺如、无功能患者的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建立其单侧肾脏功能完全代偿后GFR参考值范围。分析年龄、性别、留存肾位置、患肾切除与否、不同病因等对留存肾代偿能力的影响。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法分析数据。结果108例患者留存肾代偿后GFR为(71.81±23.23) ml/min。患者性别(t=0.496)、留存肾位置(t=0.999)、患肾切除与否(t=-1.966)及不同病因(F=1.894)对于留存肾GFR代偿情况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间留存肾代偿后的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4,P<0.001)。留存肾GFR与年龄呈负相关(r=-0.570,P<0.001)。4个年龄组(≤20岁、20岁<年龄≤40岁、40岁<年龄≤60岁、>60岁) GFR的CV分别为37.6%、26.7%、21.3%和30.1%,≤20岁组CV明显大于其他3组。结论建立留存肾代偿后的GFR参考范围,可更为准确、客观地评价留存肾GFR。年龄与留存肾GFR代偿能力相关,年龄较小的患者代偿能力个体差异较大。
-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9例疗效分析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尤其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更为明显.因为心律失常本身就会引起严重的症状和血液动力学障碍,而已有病变的心肌代偿功能低下,心律失常发生时心功能急骤下降、恶化,常诱发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等,此时,果断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
速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
前房延缓形成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导致角膜代偿失调,白内障形成及滤过泡失败等.我院采用速尿治疗7例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经综合治疗疗效欠佳的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胰岛β细胞群的变化规律
胰岛β细胞群是动态变化的,可通过其功能和大小数量的改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机体不能精确调控β细胞群的大小数量时,就会促发糖尿病.因此,了解β细胞群的分化发育、病理改变及实验条件下的代偿变化,有助于β细胞群再生机制的研究,对糖尿病治疗新领域的开拓也具有重要意义.
-
胰岛素抵抗中抵抗素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在当前工业化社会具有流行化特征,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是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代偿周围组织如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抵抗(IR),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
解偶联蛋白2的代谢调控作用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2型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3/4的2型DM患者在起病时存在肥胖现象,因此认为肥胖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机体通过胰岛β-细胞的增生,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这种抵抗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
嫁接抗休克理论解决护理人员缺编问题
减员增效是本院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作者萌发了一种非常规性思维,发现科室缺编相似于休克时人体组织缺血,在一定限度内是可以应用自我代偿机制解决的,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结果克服了人员缺编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护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
1例高龄心肾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liure,CHF)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广义的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时形成恶性循环,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狭义的心肾综合征是特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现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1].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低于其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病理学状态,主要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包括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糖输出的效应减弱,机体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代偿这种缺陷.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大多存在IR,近年来,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IR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现综述如下.
-
房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1例
患者男性,50岁.因心悸、胸闷2周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3次/min,P-R间期0.14s,可见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偶联间期固定呈三联律,部分未下传激动心室,代偿间期不完全.
-
非阵发性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伴节律重整1例
患者男性,88岁.因心悸、胸闷20余年,再发1周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P波消失,各导联均未见颤动波,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700ms,R4、8、12提前出现,形成四联律,偶联间期固定为560ms,其后R4-R5、R8-R9、R12-R13间期均为700ms,呈等周期代偿.心电图诊断:非阵发性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频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
小脑出血21例手术体会
小脑与脑干、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等结构毗邻,后颅窝狭小,代偿空间小,在出现不可逆转的恶化前多无明显先兆;小脑出血可致脑干受压、梗阻性脑积水、枕骨大孔疝,病情需急诊手术.本院自2003年5月至2009年9月共手术治疗小脑血肿(包括高血压性、外伤性、自发性)共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再生与代偿的动物实验研究
研究腮腺组织再生和大涎腺代偿性改变现象,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临床新应用.[方法]90只雌性SD大鼠右侧腮腺分别行主导管结扎术、主导管结扎加部分腺体切除术和保留主导管部分腺体切除术(各30只).对照组设30只大鼠.术后1天、3天、1周、2周、4周、7周分别处死各组各5只实验动物.取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制片.体视学方法测量腺泡、导管、间质三种成份平均体积比和腺泡面积.[结果]结扎主导管组:腺泡体积比和面积渐进性下降,直到后(7周)完全被间质取代,导管系统体积比下降缓慢而持久;结扎主导管加部分腺体切除术组:终结果与结扎主导管组一致,但存在有短暂腺泡体积比上升(2~4周);保留主导管部分腺体切除术组:腺泡体积比开始时下降(1~2周),随后上升并伴有腺泡面积增大,终(7周)各组份体积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种手术后其它大涎腺各组份体积比和腺泡面积变化不大.[结论]行部分腺体切除术后腮腺确有再生能力.而主导管保存与否,决定了再生是完全性还是一过性.在三种组成成份中,导管系统是稳定.保留导管腮腺部分切除术有临床应用前景.本实验未发现其它大涎腺显著代偿性增生表现.
-
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并颅骨钻孔治疗烟雾病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颅内大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由此引起颅内外侧支血管异常代偿增生,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典型的烟雾状血管影。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以由于异常血管团中微动脉瘤的破裂而导致颅内出血。故该病在小儿主要表现为缺血症状,而在成人则主要表现为出血症状。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外科治疗仍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
-
曲马多和哌替啶对全麻恢复期间寒颤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寒颤是机体对中心低体温代偿反应时骨骼肌的快速节律性收缩.全麻恢复期病人寒颤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本研究比较曲马多和哌替啶对全麻恢复期间寒颤的治疗作用.
-
肺部先天性疾病误诊为肺结核
肺部先天性疾病是胚胎发育障碍性疾病,疾病发现时间及严重程度与发育不全的程度,机体代偿情况有密切关系,临床常易忽视.1990年~1997年本院收治7例,确诊前均误诊为肺结核病.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