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的伦理思考
1 ICU简介危重病的监护与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临床学科,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加强监护治疗病房是医院内综合性加强集中治疗中心,是以监护和支持病人所有脏器功能为己任,针对各种危、重、急症患者发生的全身性、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采用各种现代化监护治疗设备进行监护与救治的场所.
-
205例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2004年9月-2005年11月我科对205例严重创伤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从而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STABLE技术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应运而生.新生儿的转运包括转运前、转运途中及转运后的急救复苏、监护、诊断、治疗及护理.新生儿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监护治疗的过程[1],目的是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安全、及时地转往三级专科医院监护中心接受进一步的监护、诊断及治疗护理.如何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安全地转到三级医院监护中心,如何提高转运成功率,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共同关心、急需解决的问题.STABLE(sugar,temperature,assisted breathing,blood pressure,lab work,emotional support)的提出,是经验的总结,是系统地应用各项操作及监测技术来维持患儿在转运全程中的生理稳定,为转运成功及今后的康复提供有力保证.我院新生儿科从2004年1月-12月,在转运过程中运用STABLE,无一例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死亡.现就此进行分析和讨论.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监护病房微量泵持续给药病人依从性影响研究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是冠心病病人监护治疗的重要场所,药物的应用是抢救危重症病人不可缺少的方法.
-
护理活动评估量表的介绍
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日益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随之ICU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热点[1].护士是卫生服务系统的中坚力量,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包括死亡率、致残率、副反应和照顾成本.国际卫生部门和护理监督部门、北美护理学会声明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护士尤其是ICU护士短缺的现象,而由一个有效的工具测量护理工作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步骤[2].
-
10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监护治疗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的监护与治疗,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因此对术后患者及时正确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现将1998年8月-2002年6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102例监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AIS1998和AIS2005在颌骨骨折评分中的应用比较
创伤评分是定量评估创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方法,是经过数学计算得出分值以综合评价伤员的损伤程度及结局,创伤评分现已经成为研究伤员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ICU监护治疗必不可少的客观指标[1].颌面部由具有特殊解剖形态的多块骨骼组成,极易受到损伤,而为颌面部创伤进行评分对于选择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457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简明损伤定级标准1998(AIS 1998)与扩展的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 (AIS 2005)[2,3]在评价颌骨骨折中的差异,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
280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不论创伤、战伤或灾害损伤,抢救能否成功,经验证明:时间是重要因素。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初60 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1]。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1小时”。为此,我科自1998年6月~2000年6月,在对28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严重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严重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从而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切口局部肝素化放血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护理82例
自1963年陈中伟首次报道断臂再植成功后,我国断指再植病例数、再植难度及成活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
-
重度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分析
妊高征(PIH)系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因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各器官组织因缺血、缺氧而损伤,如不及时、准确的诊治,则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及母儿生命.本研究对我院近5年住院分娩的30例重度PIH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发病时间、受累器官和数目与预后的关系,PIH患者住院监护治疗的意义,以便寻求更好的防治方法.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妊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现迄今已20余年,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01年底全世界HIV感染患者已达4000万,其中每年有150万HIV阳性妇女妊娠,大约有60万儿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占儿童感染者的90%.据估计我国到1999年底,HIV感染人数累计达50万,目前存在向低危人群扩散的趋势.因此,对HIV妊娠妇女的监护治疗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
危重新生儿转运及预后分析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将高层次的NICU送到危重新生儿身边,就地抢救,稳定病情,然后接回NICU继续监护治疗.现将我院新生儿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收治于NICU的转运与非转运入院两组患儿对照观察,以探讨转运效果如何,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
呼吸监护在呼吸衰竭的救治作用
由于呼吸功能异常致使肺不能完成正常气体交换,导致动脉血氧下降、二氧化碳潴留为呼吸衰竭.我国70年代部分有条件医院开展机械通气、循环监护等技术,使呼吸衰竭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内科疾病引起呼吸衰竭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一些资料显示约占65%~75%,现将我院自1996年~2003年对2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呼吸监护治疗的情况汇报如下:
-
静脉吗啡泵入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2月在危重监护治疗中静脉吗啡泵入12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88例,女35例,年龄30~76岁,平均65岁.其中冠心病72例,高血压心脏病24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风心病15例,心功Ⅲ~Ⅳ级91例.适应症:患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衰、恶性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焦虑者,气管内插管者.禁忌症: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阻肺、肺心病.
-
ICU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的探析
重症监护病房(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院风险高的科室,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数量急剧上升.为了找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笔者对ICU护理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并探析其对应措施加以防范.
-
1例三尖瓣闭锁根治术后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
1998-03我院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三尖瓣闭锁改良"FONTAN”术1例,术后出现大量心包积液,经严密监护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11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合并房缺、室缺,心功能CV/6.,平素易感冒,耐力差,喜"蹲距”,口唇及四肢末梢紫绀,杵状指(趾),营养差,四肢血氧饱和度(SO2)SO2(上)85%,SO2(下)82%.嘱其卧床休息,间断低流量吸氧.为减轻心脏的后负荷,给予巯甲丙脯酸12.5ml3次/d口服,经强心、利尿、补钾调治20d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三尖瓣闭锁改良"FONTAN”术.术中顺利,术后15∶00下手术台,进入ICU病房,术后8d出现中、大量的心包积液,立即给予剑突下开窗硅胶管引流,引出液为200ml,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L/min,经过1个月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
消化道穿孔导致脓毒血症的加强监护治疗与转归
目的:探讨监护治疗在消化道穿孔导致脓毒血症中的应用及其转归.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联合监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体温、WBC指标、CRP指标、PC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监护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治疗28 d后试验组死亡率为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穿孔导致的脓毒血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患者监护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心肺联合移植术1例围术期的监护治疗
心肺联合移植是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心肺联合移植术远比单纯心脏移植或肺移植复杂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术期的监护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1].我们于2004年12月24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现将其围术期的监护治疗分析如下.
-
新生儿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中的临床应用
在新生儿监护治疗中,保证静脉通畅是主要医疗护理手段之一.以往常用周围静脉穿刺,虽然操作简单,但小易护理,保留时间短,反复穿刺对患儿刺激大.而中心静脉穿刺和周围静脉置管(PICC),操作难度高,材料昂贵,在很多基层医院及农村难以施行.我科2006年8月~2008年9月,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1CU)人院的新生儿160例,分别采用股静脉留置针与四肢或头皮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留置针的保留天数及护理并发症,报道如下.
-
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我院为2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活体肝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入ICU监护治疗3~43 d.现将我们对22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