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重症胸腺瘤患者的护理功效.方法:选取45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症胸腺瘤患者的资料,通过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肌无力的危象,并管理好好呼吸系统等措施.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45例中,仅有1例由于肌无力危象导致死亡.护理效果相对满意.结论:通过术前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积极治疗和加强病情观察,能减轻重症胸腺瘤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死亡率,围手术期护理值得推广.
-
电视胸腔镜与经胸骨胸腺切除治疗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与经胸骨胸腺切除治疗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对照组(经胸骨胸腺切除治疗)与观察组(电视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5.45﹪和13.64﹪,对照组分别为94.44﹪和11.11﹪,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与经胸骨胸腺切除均是治疗不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但电视胸腔镜在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更具有优势,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
胸腺瘤的CT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
胸腺瘤结构化专病数据库构建研究
胸腺瘤作为拥有漫长病程的惰性肿瘤,构建其专病数据库,对于病情的监控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市胸科医院为研究背景,依托医院的临床数据中心CDR,通过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新增对应的病种模板,结构化了689个数据采集项,实现了以患者身份证为主索引的胸腺瘤专病数据库,并设立了数据质量评估体系.胸腺瘤数据库共采集了394例患者的数据,满足了临床快速获得有效信息的需求,辅助医生完成了4个科研随访项目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同时也为未来区域多中心专病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
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胸腺瘤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一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对照组),一组采用胸腔镜手术(实验组),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胸腔镜对胸腺瘤患者进行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广泛应用.
-
CT在胸腺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CT在胸腺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腺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使用CT诊断,对比两组病理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有29例良性胸腺瘤,11例恶性胸腺瘤.观察组CT诊断检查良性胸腺瘤27例,恶性胸腺瘤11例,诊断准确率为95.0%,对照组X线平片检查良性胸腺瘤16例,恶性胸腺瘤13例,诊断准确率为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腺瘤患者进行CT诊断准确性高,安全有效.
-
27例可疑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应用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WHO),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分型,初步研究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达特点,筛选有效的鉴别诊断标记物.材料方法:收集可疑为胸腺上皮性肿瘤27例进行HE染色形态学分类和CD45RO,CD20,CK1(细胞角蛋白低分子量)、CDh(高分子量),EMA(上皮细胞膜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某些需鉴别诊断加染了CgA(嗜铬素),Syn(突触素),S-100,CD5,TdT(末端转移酶)等.镜下观察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据WHO分类,27例中胸腺瘤为17例(A型1例,AB型2例,B1型1例,B2型6例,B3型7例);胸腺癌5例(上皮样角化型癌3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类癌);生殖细胞肿瘤1例(精原细胞瘤);淋巴组织增生1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纵隔硬化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胸腺瘤中,除胸腺小体和部分梭形上皮外,基本上不表达EMA,而各型上皮对CKh有较强的表达.胸腺癌中,EMA表达有所增强.胸腺瘤中淋巴细胞大多数为CD45RO阴性,部分胸腺瘤中有CD20阳性细胞.17例胸腺瘤中9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发病率为52.9%,胸腺癌中发病率为0.结论:①胸腺上皮性肿瘤多见于成人.②在鉴别胸腺瘤与其他非上皮性肿瘤时,CKh比较理想,EMA基本无用.③出现B淋巴细胞的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有较高的相关性;胸腺癌与重症肌无力无关.
-
胸腔镜与传统正中开胸在胸腺瘤手术中的差异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传统正中开胸在胸腺瘤手术中的差异.方法:收治胸腺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肿瘤大小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治疗胸腺瘤相比,胸腔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符合外科微创的发展趋势.
-
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或胸腺增生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手术的影响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肌无力(MG)拌胸腺瘤或胸腺增生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手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MG伴胸腺瘤患者22例设为A组,MG患者伴胸腺增生22例设为B组,患者均进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和肌电图(EMG)检测,然后分别对比两组间的神经电理特点,并观察手术前后电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药物同手术的缓解率.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异常电位对比率及阻滞电位对比率较手术前有明显变化,且B组术后明显较A组术后改善幅度大,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重复神经刺激(RNS)、针极肌电图(EMG)阳性率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G伴胸腺瘤比MG伴胸腺增生患者的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或胸腺增生患者的RNS及EMG阳性率较高,经手术治疗后电生理标志及缓解率均有明显改善,但仍需要药物治疗,可供临床参考.
-
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手术(VATS)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腺瘤(Thymom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
经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在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中应用胸腔镜入路、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10月昌乐县人民医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联合收治的64例胸腺瘤并MG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两组,各组32例,对照组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比较组间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39.21±52.11)min、术中出血量(78.42±56.23)mL、切口大小(5.15±0.30)cm、胸腔引流时间(2.46±1.71)d、ICU监护时间(10.41±4.82)h、引流量(177.52±19.40)mL、住院时间(6.12±2.21)d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比对照组28.13%低(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MG总有效率90.63%比对照组65.63%高(P<0.05).结论 胸腺瘤并MG行胸腔镜入路胸腔扩大切除术治疗能有效缓解肌无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且手术安全性高.
-
胸腺瘤患者整体护理体会
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胸腺瘤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肿瘤症状的疾病.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纵隔肿瘤的19 0%~42 2%,约占前纵隔肿瘤的47%.在成人占纵隔肿瘤的20%~30%,多见于40~60岁患者,大约50%胸腺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是在胸部X线体检时被查出肿瘤.随着肿瘤增大或肿瘤的外侵,患者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全身反应及伴发疾病症状.胸腺瘤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MG)、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
良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分析,试图提高对二者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良性7例,恶性10例.结果:良性胸腺瘤7例肿块大小平均为4.3cm直径,CT值41~52HU,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CT值为64~75HU,包膜强化明显,CT值90HU以上.恶性胸腺瘤10例肿块大小平均5.9cm直径,CT值为9~32HU,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达80HU左右.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7例与病理相符,余4例病理镜检为恶性,而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者,均与病理相符.结论: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的可靠性较高.
-
胸腺瘤的MS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14例,CT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一般较清楚,实质密度均匀,增强均匀强化,与邻近结构间的脂肪间隙清晰,对纵隔结构均无侵犯;侵袭性胸腺瘤8例,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分叶改变,边界欠清晰,多数密度不均匀,与邻近结构间的脂肪层消失,纵隔结构受侵犯.结论:胸腺瘤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是早期检出及诊断胸腺瘤的佳方法.
-
二次溶栓成功救治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76岁,因"胸前不适3天,加重伴胸闷憋气1小时"于2009年4月12日入院.患者3天前出现胸前部不适,呈阵发性,每次持续约5分钟,自服硝酸甘油症状缓解,但未进一步诊治.入院前1小时,上述症状加重并伴胸闷憋气,自服10粒速效救心丸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史,纵隔胸腺瘤术后20余年.入院体检:体温37.5℃,脉博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急性痛苦面容,口唇略紫绀,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10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双下肢无浮肿.
-
胸腺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C 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手术并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 T表现。结果:各级胸腺瘤共37例,其中A型2例,AB型14例,B1型5例,B2型9例,B3型5例,C型2例;肿块的边界:A型2例、均边界清,AB型共14例、其中12例边界清,B1型共5例,均边界清楚,B2型共9例、其中7例边界清,B3型共5例、其中3例边界清,C型2例,均边界不清;在肿块伴钙化方面,各型肿瘤表现不同,其中B2型胸腺瘤伴钙化者约占44%,B3型胸腺瘤约占40%,C型100%明显高于A B型胸腺瘤(约14%);在强化幅度上,A型平均强化幅度与其他病理分型之间无明显差异;A型胸腺瘤与其他病理分型之间增强幅度无明显差异;A B型胸腺瘤较B1,B2型胸腺瘤强化幅度显著增高;C型胸腺瘤较B1,B2,B3型胸腺瘤强化幅度显著增高,但与AB型胸腺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瘤的CT检查在肿块的边界、大小等方面反映出恶性程度,但有一些征象不同于其他一般肿瘤的影像规律,如钙化及增强程度并未显示随着肿瘤的恶性度规律性变化,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术前诊断与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膜性肾病合并烟曲霉感染一例
曲霉菌是环境中常见的分离菌,但绝大多数免疫力正常人不会感染.然而,对于免疫缺陷的个体,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膜性肾病(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MN)是以免疫损伤为发病机制,应用激素可致患者免疫损伤.现对1例MN因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导致其血培养检出烟曲霉的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9岁,2012年8月因反复咳嗽在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胸腺瘤”,行切除术.2014年1月病理科肾活检:肾小球无增生性和炎症渗出性病变,毛细血管上皮侧形成“钉突”,诊断为“膜性肾病”.
-
当心胸腺瘤易合并重症肌无力
李阿姨55岁,平时身体好,说话敞亮,办事利落,在家里里外外一把手.但是近一个月,家人发现,她总是无精打采,连爱看的电视剧都不看了,还老说自己没劲儿.在社区医院检查也没发现有啥问题,但李阿姨却越来越没劲儿,走路、吃饭都成了问题.到天津医大总医院看了一圈,胸部CT检查发现,她可能是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得赶紧入院做手术.手术后一周,李阿姨康复出院了.
-
健脾益肾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及部分味觉障碍1例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出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胸腺瘤,但同时伴有味觉障碍的病例国内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及部分味觉障碍,初步分析、探讨可能的发病原因及中医对此病的认识.
-
EMA、EGFR、PTEN在不同分期和分型胸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EMA、EGFR、PTEN在不同分期和分型胸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胸腺瘤标本57例,术中留取瘤旁正常组织6份,应用Masaoka以及WHO标准分别对其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应用上皮膜抗原(EMA)、抑癌基因(PTE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三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三种抗体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胸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MA在胸腺瘤组织的阳性率为45.61%,在正常胸腺组织中不表达.EGFR在胸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67%.PTEN在胸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88%,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EMA和EGFR表达随着分期进展逐渐升高(P<0.05),PTEN阳性表达率随着WHO病理分型及Masaoka分期的进展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 EMA、EGFR、PTEN在胸腺瘤中的表达情况能够反映胸腺瘤的WHO病理组织学分型和Masaoka分期,能够作为预测肿瘤侵袭性指标,为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