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他汀药物:控制胆固醇的杀手锏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降脂药物,“他汀”是音译名,学名是“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因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目前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他汀类在冠心病防治上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70年前青霉素对感染性疾病治疗所引发的一场医学大革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汀类的问世和应用是现代冠心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开创了冠心病防治的新纪元!原因如下:
-
当维生素E遇上他汀
维生素E是一种常见维生素,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它具有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及抗疲劳的作用;还能辅助治疗一些中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如高血脂、血管硬化、更年期障碍等;对习惯性流产、男女不育症及贫血、肌营养不良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因此,许多人把维生素E当成营养保健品服用.但要提醒的是:如果你血脂较高,需服用他汀类药物时,请不要同时摄入太多的维生素E,否则可能耗损体内辅酶Q10而影响心脑功能.
-
他汀类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除具降血脂效应外,还具有不依赖于调脂作用的多效性.新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丙型肝炎的作用,但也有相反的结论报道.当此类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HCV感染时,他汀类药物显示出了很强的协同作用,可能是临床治疗丙型肝炎的新途径.本文就近几年他汀类药物与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119 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降血脂药。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血脂作用,而且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分化、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其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是冠心病防治中两项基本且重要的治疗措施.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作为指南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与阿司匹林共同预防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随着各种治疗指南的不断完善,调脂、降糖、降压等药物也被列入冠心病治疗指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在冠心病治疗中非常普遍,这也增加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尤其是当多种药物均经过肝脏代谢时.
-
他汀类药物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降脂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还具有保护脑及血管的作用.
-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防治应用的相关问题
在冠心病的长期综合性治疗中,他汀类药物(statins,STs)的合理应用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STs以其调脂作用为中心的多效性药理学效能,可以多方面改善患者预后.STs不仅可减少粥样斑块发生、发展,稳定易损性斑块,甚至可使斑块消退,而且对心脑血管及其它外周动脉疾病均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因此确定了STs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综述STs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防治应用的相关问题.
-
他汀类药物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甲羟戊酸的合成,使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近年的研究表明,他汀类除降脂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和抗增殖作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可延缓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肾功能恶化,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以阐明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且血脂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 mg/L )]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1±9)岁。其中冠心病2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分级,心功能Ⅲ级52例,Ⅳ级12例。将64例患者分别分为辛伐他汀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例。常规治疗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1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4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础性心脏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降脂疗效观察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治疗,对动脉硬化的防治起到很大作用.降脂药联用,可提高降脂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探讨辛伐他汀与血脂康联用降脂效果,现报告如下.
-
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非S 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 n‐S 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NSTE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病后1个月内的死亡风险较高。目前临床治疗ACS的主要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其可通过对栓塞冠状动脉的疏通快速恢复心肌血供,减少急性不良事件的发生[1]。然而 PCI手术的支架置入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引发血管的炎症反应,导致PCI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损伤[2]。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PCI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从而能改善患者的预后[3]。瑞舒伐他汀已被证实具有超强的调脂效果,并且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对于冠状粥样硬化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但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PCI围手术期不良心脏事件及炎症因子等的影响和疗效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通过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行择期PCI的ACS患者疗效的比较,寻找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适合行择期 PCI的 ACS 患者的治疗药物,改善患者预后。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演变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已经被认为是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调节血脂成为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病残率[1]的一项治疗手段,此外,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等心血管保护作用[2].因此,我院将阿托伐他汀片应用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所收治的AMI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比较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代谢功能紊乱性综合疾病[1],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脂病,其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积极降脂治疗成为一种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虽经临床研究表明现有多种他汀类降脂药物都可,但经治疗后患者达标率仍然较低.本研究采用新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与传统降脂药物辛伐他汀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脂尽快达到控制目标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且具有高病死率、高病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临床特点。目前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已经被临床广泛的认可,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药物。而作为新生代的阿托伐他汀,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探讨。本组研究将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运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单纯拜阿司匹林治疗方案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疾病复发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定义为保留有左室射血分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以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心室重构、运动能力减弱为特征,由于左室射血分数的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常常被忽略.现有的研究证实,在众多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占有40%~50%,也是器质性心脏病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1,2].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与循证依据相当充分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却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导致药物疗效欠佳.因此HF-PEF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3].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类多效性的药物,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及获益,发挥着超越降脂之外的作用.已有动物及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尽管他汀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特别是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作用,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因此我们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使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治疗HF-PEF患者18例,现将其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
川芎嗪对高血压冠心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高血压促进动脉硬化及动脉硬化过程中,血浆炎症因子的诱导作用已被共识,大家对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稳定血管斑块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深入。本文旨在探讨川芎嗪对其他血浆炎症因子的作用。
-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调脂治疗,同时还发挥了其他调脂药物所不具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作用。……
-
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63例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成氟伐他汀组(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n=31)和对照组(n=32),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高教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统计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1)治疗后,氟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s-CRP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2)治疗后两组的LVEDD和心功能分级均有下降(P均<0.05),LVEF均有增加(P均<0.05),但氟伐他汀组的心功能分级和LVEF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3)氟伐他汀组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
世界一代畅销名药阿托伐他汀的开发应用进展
阿托伐他汀(INN:Atorvastatin,Pfizer公司商品名:Lipi-tor)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常见药物。由辉瑞公司生产制造,销售商品名为胆固清或立普妥(Lipitor)。它是一种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它还可稳定血液斑块和预防中风。类似于所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肝组织中,一种对胆固醇制造起关键作用的酵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以减少体内制造胆固醇。阿托伐他汀是全球调血脂药物中增幅快、销售额高的药物。立普妥占据了全球调血脂市场的大半河山,其市场份额曾为121.87亿美元。
-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利用国内三大全文数据库,对2010年至2012年国内公开报道的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6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累及消化系统为主,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未主要临床表现,且在用药后的30d内易发生不良反应,同时联合用药也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中应密切注意.结论:临床中应严格把握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指征,规范临床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