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可乐巨头弃用BVO 称中国市场从未使用
5月5日,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同时宣布,旗下所生产的全部饮料将不再添加争议性成分溴化植物油(BVO)。次日,两大饮料巨头中国公司均表示,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均未使用BVO。世界著名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梅约诊所的研究曾表明,过度饮用含有BVO的饮料对健康存在负面影响,包括健忘、皮肤问题和神经问题。
-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现代化研究探讨
目前,临床对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证由于定性成分较多而缺乏定量规范化标准,理论分型与临床事实存有出入,症状隐匿对辨证增加了难度,传统辨证的主观随意性对学术交流和经验推广造成了困难等等.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丹参药材的代表性成分为水溶性丹酚酸B和脂溶性丹参酮ⅡA,大量的药理实验证明这2种成分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因此这2种成分是丹参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1].<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这2种成分作为丹参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但是使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和不同的测定方法,操作复杂[2].有文献报道使用HPLC法同时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但分析时问较长,不适合大量样品的测定[3].
-
伴骨肉瘤分化的肉瘤样基底细胞癌(11例报告)(英)
原发性皮肤癌很少显示恶性间叶性成分分化.本文报道了11例具有骨肉瘤分化的肉瘤样基底细胞癌.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61~92岁(平均75岁).肿瘤表现为头部(6例)、上肢(3例)和下肢(2例)的外生性结节(0.3 cm~7 cm),均完整切除.7例无复发(随访期5~24个月),1例7个月无复发、死于其他原因.镜下,肿瘤位于真皮内,其中2例显示局灶性皮下侵犯.10例肿瘤界限清楚,1例边缘显示局部浸润.10例为经典的基底细胞癌伴有多少不等的骨肉瘤和未分化肉瘤样间叶成分.8例可见到从肿瘤性上皮到间叶细胞成分的移行区.1例显示单一的富于破骨巨细胞的恶性间叶性成分,可解释为向骨肉瘤分化的早期阶段.此外,还观察到既往未报道的现象,即2例基底细胞癌的间叶性成分中显示有恶性巨细胞肿瘤样区域,另有1例具有毛细管扩张性骨肉瘤样成分.广谱角蛋白(AE1/AE3和MNF116)和SMA分别在2例和3例局灶性未分化肉瘤细胞中表达.虽然随访期较短,但现有资料显示,息肉样或外生性肉瘤样基底细胞癌完整切除后预后很好.
-
胰源性腹水的治疗方案
胰源性腹水是指非恶性胰腺疾病引起的渗出性腹水,其特点是腹水中淀粉酶水平很高,常超过1000IU/L,并且蛋白质大于300g/L.胰源性腹水发病率低,1953年Smith[1]首次报道了两例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腹水.胰源性腹水形成的常见原因为胰腺假性囊肿漏且假性囊肿常与破裂的胰管相交通,占43%~80%,约10%由于胰管破裂而没有假性囊肿,另有10%腹水起因不明确.在慢性胰腺炎,胰管周围的炎症后纤维组织很脆,很容易断裂.除胰液外,腹水的形成似乎存在其他渗出性成分[2].
-
彩超诊断肠系膜恶性间质瘤1例
患者女,47岁.发现腹部肿物半年余未诊,查体:腹部膨隆未见肠型,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可触及12.0 cm×10.0 cm×6.0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可,压痛.超声所见:脐左上腹左肾前方可见12.8 cm×11.9 cm×8.2 cm囊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大部分为实性,少部分为液性.CDFI示:实性成分内可见少量动脉血流信号.肿块前方肠管受压移位,可见"越峰征".超声诊断:左上腹囊实性占位(考虑腹膜后肿瘤),见图1.
-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
根据传统理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脂质在血管壁的被动沉积造成的,因此,治疗方案主要针对脂质的新陈代谢.现代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复杂的炎症过程有关,一些免疫介质参与其中.他汀类药物初被用来降低血脂(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素),后来发现该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成分也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可能不仅仅是降低胆固醇.
-
免疫净化治疗患者低血压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多种风湿病是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免疫净化是去除患者血液中病理成分的一种治疗技术,是通过仪器去除血液中病理性成分对患者的致病作用,并调节和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肝脏错构瘤1例
患者男,10岁.上腹部胀痛1个月.体检:右侧肝区有深压痛,无肌紧张.CT显示肝右叶一混杂密度肿物,内有囊性区.超声示肝右叶直径约93mm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晰,稍高回声,血运不丰富.MR平扫及增强:肝右叶类圆形实质性肿物,呈中等信号,内有条形长T1长T2信号的液性成分.Gd-DTPA增强扫描见肿瘤轻度强化,液性区无强化(图1,2).术前诊断:肝血管瘤.
-
肝巨大恶性间叶瘤CT表现1例报告
患儿女,12岁,以右上腹痛3个月,加重2天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肿块,质中、压痛。B超显示肝内有巨大占位,化验检查:AFP阴性,包虫实验阴性。CT见肝右叶有一巨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直径大小约10.5cm,其内密度不均,有少许絮状实性成分散在分布,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见病灶内似有分隔,未见明显强化(图1,2)。CT诊断: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以囊性为主,多考虑为良性病变。
-
胰腺类癌四例的CT诊断
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90%发生于胃肠道[1],而胰腺类癌极为罕见,发病隐匿,临床上对此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我们结合经病理确诊的4例胰腺类癌,对该病的CT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女,59岁.反复发作性低钾血症、休克近10年,发现腹部包块2d.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类圆形肿块影,边缘光滑,大小约7.0 cm×8.0 cm,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及点状钙化(图1);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图1);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实性成分强化与胰腺实质相当,未见周围血管受侵,胰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脏未见明显转移灶.
-
窦房、房室双重干扰性脱节一例
临床上干扰性脱节多见于房室交界区,出现在窦房交界区者极少,同时发生于这两个部位者更属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52岁.2000年10月9日因胸闷、心悸来院做检查.图1示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以Ⅱ导联说明: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以Ⅱ导联为例. P1至P6属直立状窦性P波,P11、P12也有窦性成分.
-
重复肾囊性肾癌一例报告
患者,男,48岁.主因“肉眼血尿伴右腰疼痛1d”于2010年8月1日入院.查体右肾区叩痛,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6.15×109/L.B超检查示右肾下极直径约12 cm囊实性占位,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肿物实性部分血流丰富.CT检查示右肾下极实质内囊实性肿块,大小为11.2cmx9.7cm,增强后皮质期其内实性成分及分隔可见明显强化,并可见明显强化壁结节影,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肾盂期呈低密度影,其内囊性部分于增强各期均未见强化;右肾盂内高密度影未见强化;重建示右肾可见副肾动脉,起源于L4水平腹主动脉,包绕并进入右肾下极肿块.
-
大网膜巨大透明细胞癌一例
患者女,60岁,因发现右下腹肿块3个月余,持续低热1周于2002年9月18日入院.3个月以来腹部肿块逐渐增大,伴腹部坠胀感,偶有隐痛,可自行缓解.持续低热约38.0℃,偶高达39.3℃,无典型午后低热、咳嗽等.不伴恶心、呕吐、无黑便、便秘,无尿急、尿痛、血尿等.病程中精神食欲差,体重无明显减轻.曾于1997年5月因"卵巢畸胎瘤"行"子宫加双侧卵巢全切术".查体:右下腹可及约7 cm×9 cm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无明显触痛.B超示:盆腔可见阴道气体回声,其右上方见一90 mm×76 mm×71 mm回声紊乱区,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提示右侧盆块(炎症性可疑).腹部CT示:右下腹部见7 cm×10 cm大小不规则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影,呈分叶状,边缘清楚,以实质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右下腹肿块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肾脏未及异常.影像学诊断:
-
骨巨细胞瘤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骨巨细胞瘤临床上较为常见.其虽为良性肿瘤,却于局部侵袭生长,且可远隔转移,目前治疗效果尚不理想[1].改善当前治疗困境,有赖于更为深入地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我们将就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现况进行综述.一、骨巨细胞瘤中的实质肿瘤细胞——基质细胞骨巨细胞瘤内主要含有3种细胞成分,其中多核巨细胞和组织细胞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构成肿瘤的反应性成分,而实质肿瘤细胞被认为是梭形的单核基质细胞[2].
-
子宫动脉血流监测高危妊娠的研究进展
母胎间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是维持正常妊娠必须的条件之一,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滋养细胞在妊娠早期成功侵袭子宫螺旋动脉壁,破坏其肌性成分,将管腔狭细和高血管阻力的子宫螺旋动脉转化为管腔宽大、低血管阻力的子宫胎盘循环动脉(uteroplacental artery),同时逐渐深入胎盘向更低压力的胎盘绒毛间隙供血,在绒毛间隙完成母体与胎儿间氧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如果子宫螺旋动脉的这种妊娠生理性改变不足,便会导致子宫胎盘循环阻力增高,进一步导致子痫前期、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病理妊娠发生。因此监测子宫动脉的血管阻力对早期发现高危妊娠,并为进一步临床管理减少母儿不良预后提供帮助。
-
卵巢颗粒细胞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49岁,查体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余,近期患者自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无腹痛、腹胀、下坠感等不适,妇科检查于子宫前方可触及一实性包块,边界清,活动可.2009年6月4日MRI检查发现盆腔内子宫前方、偏右侧见一实性软组织团块影,呈等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周围可见低信号包膜,大小约7.3 cm×5.6 cm× 6.2 cm,其内信号不均匀,未见囊性成分,增强扫描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Ⅱ)——临床诊断与临床决策
虽然已有很多研究证实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引起儿童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但临床仍常见漏诊和误诊病例.究其原因可能与该病多于出生后隐匿起病,婴儿期常有比较好的可用听力,对语言学习影响不大或波动性听力下降易被家长忽视有关.也可能与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局限有关,患儿听力下降中混杂的传导性成分易被许多临床医师所忽视和误诊.综上原因,来自于家长和医师的原因都很容易耽误此病的早期诊断并错过佳的有效治疗时机,终导致不可逆转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
第四脑室异位神经鞘瘤MRI表现二例
例1女,60岁。因头痛7 d于2015年3月18日就诊。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无头晕、发热、听力障碍、抽搐和肢体活动障碍等伴随症状。既往无神经纤维瘤病史。MRI检查示:小脑下蚓部见不规则囊状长T1、混杂长T2信号(图1),DWI(b=1000 s/mm2)上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图2);延髓受压变细,第四脑室受压上抬;未见明显幕上脑积水。增强后见病变的囊壁呈环状强化,壁结节明显强化(图3,4)。病灶大小约为32 mm×25 mm×37 mm。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充满第四脑室,形状不规整,有完整包膜,呈囊实性,囊内含草绿色清亮囊液,实性成分呈灰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膜抗原(EMA)、孕激素受体(PR)(-),CD34、巢蛋白(Nestin)(灶+)。病理诊断:第四脑室神经鞘瘤。
-
关于《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一文中部分病例诊断结果的商榷
贵刊发表在2007年第41卷第5期的<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1]一文中,根据文中提供的CT和病理图,1例肺结节(原文图1,2)诊断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应该有误,原文图1 CT表现以较浓的非实性成分为主,内缘可见条形致密影与胸膜相连,即胸膜牵拉征,且大直径达20 mm,更符合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