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临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作者:李培亮

    探讨腹腔镜下切除脾脏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及术后效果.回顾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53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显示腹腔镜行脾切除术是安全的,效果显著的微创手术.

  • 微波治疗仪对腹腔手术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袁燕婷;余幼凤;吴李香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仪对腹腔手术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8月宁德市医院80例腹腔手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前40例为对照组,后4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腹腔手术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切口感染率(2.5%)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甲级愈合占比80.0%,乙级愈合占比20.0%,无丙级愈合现象;对照组甲级愈合占比60.0%,乙级愈合占比30.0%,丙级愈合占比10.0%;试验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微波治疗仪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切口愈合等级.

  • 腹腔阑尾切除手术联合术后抗感染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显华

    目的 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阑尾切除手术联合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阑尾切除手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术后抗感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阑尾切除手术联合术后抗感染治疗,不仅有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精细化护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晓莉;寇晓妮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行腹腔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PRL、E2、LH、F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性激素水平.

  • 核心体温维持对老年腹腔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超

    目的 分析对老年腹腔手术患者给予核心体温维持对其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腹腔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有无接受核心体温维持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核心体温维持,对照组不进行核心体温维持,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麻醉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结束时TT、PT、APT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23%(χ2=4.4967,P=0.0340).结论 对老年腹腔手术患者进行核心体温维持能够提升围麻醉期安全性,值得推广.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体会68例

    作者:刘伟

    目的:总结8年来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验.方法:回顾8年来68例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41例非手术后治疗缓解,23例手术后治愈,3例患者5个月左右再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再次手术未缓解,转北京治疗.结论: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积极进行腹腔治疗炎症,采取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与麻醉方法的简述

    作者:陈艳

    随着工业制造的迅速发展,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奠定了尤为鉴定的基础,加之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的娴熟,使得许多开放性手术被腔内手术取代,这大大增加了患者为手术选择的机会。腹腔手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在妇科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与麻醉方法的选择做一综述。

  • 腹腔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

    作者:张春红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106例腹腔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后而治愈,1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手术后实施预见性、精心而全面的护理可以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 避免全麻患者手臂外展致臂丛神经损伤的方法

    作者:何国龙;张莺;赵体玉

    全麻下行腹腔手术的患者,静脉留置针一般穿刺在手臂上,将手臂外展放在搁手架上,手术医生在做手术时,就要站在搁手架与患者腹壁之间,要求患者手臂尽量外展.全麻无张力的情况下,患者无反应,手术医生手术时,身体有时靠在搁手架上,使部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手臂抬起受限,功能锻炼后才可恢复;严重的患者,手臂完全不能抬起,经功能锻炼也不能恢复到受伤以前.经讨论,在手术过程中,有臂丛神经损伤,鉴于此,我们将两手臂用中单包裹在手术床沿上,与患者身体纵轴平行,无一例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带袋式手术薄膜的临床应用

    作者:敖兵

    手术薄膜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根据手术部位、切口的大小不同.手术薄膜规格也不同,临床常用的规格45 crn×45 cm,20 cm× 30cm,这些薄膜广泛用于胸腔手术、腹腔手术和四肢手术的切口保护,减少皮肤铺巾的程序,节省了时间,但这些手术薄膜的不足之处是对于剖宫产、腹水的手术不能收集从切口溢流出切口处的液体、血液.造成溢出液污染手术野周围的无菌布单和手术人员的手术衣,甚至手术台周围的地面都受到污染,给手术中的无菌管理带来难度.

  • 应重视开放腹腔手术

    作者:张连阳

    开放腹腔(open abdomen,OA)手术的提出已有20余年历史,这一用于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术式自出现起就争论不断,主要反对观点包括:(1)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等患者即使施行了剖腹减压术,死亡率仍达50%左右[1];(2)暴露的腹腔将导致额外的液体丢失、感染、肠瘘、疝等严重并发症[2];(3)需要再次或多次外科手术治疗;(4)被称为护理人员的噩梦,费用高,住院时间长等.近来的研究已经证实开放腹腔手术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早期术后并发症率[3],其手术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且逐渐统一到以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相关术式上来[4],已经开发出ABTheraTM腹腔开放手术系统等成套装置,这些方法可显著避免原有开放腹腔技术的不足,使大多数患者可以在2~3周内完成确定性腹腔关闭,从而使开放腹腔手术逐渐成熟,据今年一篇综述统计的截至2011年报道的较大宗病例总数已近5248例[3],合理应用这一技术必将提高腹部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5].本文简述开放腹腔手术的相关概念及手术要点.

  •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男性导尿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颖娟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主要成分是盐酸利多卡因,为无色或微黄色的粘稠液体.利多卡因为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其穿透力强、无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药物从局部清除约需两小时,本品常用于腔镜检查、腹腔手术时的粘膜麻醉、尿道扩张术及膀胱镜检查等项操作,而我科应用于男性病人导尿术中,属护理技术创新,克服了传统操作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技术操作的科学性,符合人性化护理需求,达到无痛导尿的目的,成功率高.

  • 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吴玉立

    腹腔镜技术是20世纪有意义的外科学技术进展之一[1].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腹腔手术,如胆囊切除术、胃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等,该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得到了肯定的评价.直至2009年,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占所有外科手术的10%左右[2].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基于多孔腹腔镜技术之上的提升或改进,是为了满足切口美观、损伤小、康复快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3].随着以单孔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一例单孔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在2008年由Bucher等[4]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后,有关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直肠疾病的研究广泛开展.各位学者就此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不同见解,并针对相关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使单孔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5].

  • 冲灌洗液在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胡煜强;钟朝辉

    手术中冲灌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科手术中,为保证手术的效果,取得更清晰的视野,经常需要对脏器或组织进行灌洗、冲洗.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手术的灌洗、冲洗治疗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对腹腔冲灌洗液的要求也愈来愈专业.目前,国内在腹腔镜冲灌洗液方面的产品仍然处于空白,并没有专业性针对腔镜手术的冲灌洗制品,临床上是用各种静脉输液制品来代替冲灌洗液,极不规范,所以解决手术中专用冲灌洗液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就冲灌洗液在腔镜手术领域的专业概念、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做一综述.

  • 吲哚美辛栓治疗胸腹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李凌云;李玉华;何俊峰

    胸腹腔积液是胸腹腔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及胸腹部外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可有局部压迫症候群,继而加重形成深部脓肿,伴发热,甚至菌血症和败血症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大多采用穿刺引流甚至于被动手术的方法解决,其疗效都不尽人意;我们对103例胸腹腔积液患者采用吲哚美辛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与开放性肾上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仲宜;杨燮樵;龙慧民;杨远清;殷民;李如兵;张胜利;黄长顺

    为探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我们自1996年2月至2000年1月采用经腹腔和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6例获得成功;现与同期6例开放性手术进行比较。 1.资料和方法:将12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为腹腔镜组,共6例(经腹腔和后腹腔手术各3例)男2例,女4例,年龄39~66岁,平均54.6岁,右侧4例,左侧2例,肿瘤大小为(1.1 cm× 1 cm)~(5 cm×4.7 cm),重为56 g;B组为开放性手术组,共6例(经腹部和经腰11肋间切口各3例),男女各3例,年龄27~61岁,平均49.8岁,肿瘤大小为(2 cm×2 cm)~(6 cm×4.8 cm),重为58 g。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术前检查均无明显心、肺、脑功能异常。切除的肿瘤均经病理证实。

  • 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JIN Yan-fen;杨宏军;BAI Song

    目的 分析腹腔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各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病程长的45例患者病程分为初、中、后期,回顾性地分析各期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10株(58.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59株(3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20株(10.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初期病原菌以G-菌为主,中期G+球菌明显增多,中、后期检出真菌,混合感染率高(64.4%),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G+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的各期病原菌分布不同,感染菌株呈多药耐药,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针对上述特点,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 老年患者腹腔术后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小牛;胡小明;徐忠珍;吴永升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外科收治的410份老年腹腔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结果 在410例老年腹腔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10.5%,占医院感染部位的43.9%;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占76.6%;吸烟史、术后使用呼吸机、慢性呼吸道疾病、脑血管意外、手术持续时间、全身麻醉6个变量,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控制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腹腔术后的死亡率.

  • 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吕新厅;周鹏;钟金树

    目的:分析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住院的腹腔手术患者671例,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53例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美国Dabe BehringMicroscan Work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测试仪及其配套药敏鉴定板,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并对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671例腹腔手术患者中有5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7.9%;共分离出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54.9%,革兰阳性菌25株占40.3%,真菌3株占4.8%,分离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2.4%、30.7%、11.3%;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肺炎克雷伯菌除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未见耐药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3.3%。结论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针对上述特点,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 腹部切口感染手术室环境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作者:吴亚林;王航平;许爱珍;何金奎

    目的:分析发生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3022例患者临床资料,普通无菌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有1592台,层流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有1430台;将参观手术的人数分为≤3人及>3人,对手术室内空气的细菌含量进行测定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普通无菌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患者感染30例,感染率1.53%,层流手术室手术患者感染2例,感染率0.14%;参观手术≤3人的手术,其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12%,参观手术>3人的术后感染率2.21%,参观手术≤3人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参观手术>3人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感染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69±1.03)h、手术室空气的平均含菌量(123.26±57.72)CFU/m3,及术前平均住院天数为(4.83±1.76)d ,均明显多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感染风险因素分析总结,并对每一个手术室感染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42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