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性肝病

    作者:谭永康

    传统的治疗用药以及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多,致使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经常发生,它约占住院病人中的1.2%~24.1%[1],其中部分可造成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也可称为医源性疾病.药物的毒性反应或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超敏反应均可造成药物性肝病,它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0%~15%.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品种多达200余种,包括传统常用的中西药物及各类新药,其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是很常见的.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肝炎、脂肪肝、胆汁淤积(或药物性黄疸)、肝硬化,以及少见但可致命的暴发性肝衰竭,因而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它不同于各类病毒或寄生虫所致的肝病,也不同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所并发的中毒性肝损害及酒精和毒物所致的肝病,故应加以鉴别.

  • 肝脏的四大“怕”

    作者:汪明明

    肝脏是人体大的消化器官,代谢活跃,再生能力极强,但也非常脆弱,在生活中若不注意,极易造成肝脏损伤.造成肝脏损伤的因素有多种,但肝脏怕的情况有四种.一怕大量饮酒酒的化学名叫乙醇,乙醇在肝脏代谢,经脱氢酶的作用依次代谢为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乙醛和乙酸是强氧化剂,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特别是乙醛有极强的肝毒性作用,可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饮酒量、饮酒时间与肝损害的程度成正比.

  • 胆石症引起肝损害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浩宇

    目的:分析胆石症引起肝损害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52例由胆石症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石症引起肝损的患者肝酶变化以GGT、ALP升高为主;伴胆红素升高的患者,黄疸随着腹痛或胆道梗阻缓解而快速下降;胆囊结石组与胆总管结石组的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ALP、GGT、TB、DB)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胆石症引起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大部分经过护肝、抗感染、解痉治疗缓解,部分需ERCP取石.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关谊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收治甲亢患者100例,将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甲亢无肝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肝功能各项指标与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病程相关(P<0.05).结论:年龄较大,甲亢严重以及病程较长的患者易发甲状腺功能性亢进肝损害,其临床症状没有典型性,控制甲亢的同时也应进行保肝治疗.

  • 酒精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

    作者:王珂;赵一红;刘卫华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有饮酒史对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1816例,均采用标准2HRZE/4H3R3抗结核方案,治疗过程中要求戒酒,其中A组18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B组75例偶有饮酒史,C组1723例无饮酒史.结果:长期饮酒者依从性差,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高.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饮酒,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抗结核方案并加用合适保肝药物,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尚芳

    目的:分析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共39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肝损害症状不明显(34.78%),2例有严重肝损害症状(5.13%),13例有轻微肝损害症状(33.33%),25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64.10%).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病情程度与患者年龄、甲亢病情及病程等有关,需加强早期有效治疗.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萍

    目的:回顾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其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胺酰转肽酶(GGT)水平并进行分析;对AFP阳性患者(>7ng/mL为阳性)与AFP阴性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比较,并对AFP阳性患者的AFP变化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在这11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者50例,血清AFP阴性者65例,AFP阳性者AST、ALT、GGT较AFP阴性者高(P<0.05).46/50例(92%)AFP阳性者的HBV-DNA阳性.在50例AFP阳性患者中,有43例患者(占86%)的AFP呈短期一过性升高,随着肝功能的恢复,AFP逐渐恢复正常;另外的7例患者中,其AFP均持续升高超过90d,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演变为肝癌的有3例.结论:当乙肝患者的AFP异常时,应对其AFP的变化和肝脏影像进行动态监测.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32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玲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9例既往无肝病史及近期服用损肝药物的急性胰腺炎病人,通过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实验室指标,对肝损害发生率、肝损害程度、病程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肝损害发生率高(P<0.025).3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中,SAP与MAP相比肝损害指标无差异性(P> 0.05).胆源性诱因与肝损害程度无关(P>0.05).SAP肝损害者比MAP肝损害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发生率与胰腺炎的程度成正相关,肝损害延长了胰腺炎的病程.

  • 凯西莱在预防化疗药物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仁德;李锋;张鹏

    目的探讨凯西莱在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作用.方法每周期化疗时每日应用凯西莱0.2g静滴15天,3周期后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30例中2例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30例中有9例出现肝损害,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同时应用凯西莱能降低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而且还有预防肝损害的作用.

  •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作者:宋秀丽;刘川鄂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时间、程度及防治情况.方法:对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肝功能损害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服抗结核药后肝功能损害早后第4天,晚后6.5个月.ALT平均2~4周恢复正常,STB平均3~5周恢复正常.除死亡病例均完成抗结核治疗方案.结论:抗结核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加强护肝保肝等治疗,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

  • 抗结核药物对HBV-Ag阳性肺结核患者肝损害的综合干预分析

    作者:罗俊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V-Ag阳性肺结核患者肝损害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收治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综合干预组与非综合干预组肝功能变化汇总情况,治疗后,干预组出现肝功能异常6例,未见肝损害病例;非干预组出现肝功能异常8例,肝损害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HBV-Ag阳性肺结核患者肝损害的综合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肝损害16例报告

    作者:洪杨文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0年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肝损害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以血清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草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有肝损害,以转氨酶升高为主.

  • 甘草甜素片在肺结核化疗中作用临床观察

    作者:李永杰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片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43例初治肺结核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甘草甜素片,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结果:两组肝功能损害、ALT增高发生率、TBIL增高发生率、HBsAg阳性肝损害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中>60岁的老年患者分别为31例和30例,发生肝损害分别为6例、18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予以甘草甜素片保肝治疗,对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有一定意义.

  • 中药引发药物性肝炎的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金婷

    目的:通过分析服用中药煎剂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加深对中药致肝功能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药物性肝炎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特点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作出综合判断.结果:中药煎剂所致的药物性肝炎在药物性肝炎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1~4周,也有一部分超过1个月发病.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煎剂所致的药物性肝炎,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发现及治疗.

  • 宫颈癌化疗期间双环醇片预防肝损害研究

    作者:邓建华;刘玉

    目的 评价双环醇片在宫颈癌化疗期间减轻、延缓化疗期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9月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宫颈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双环醇片)45例,对照组(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45例.两组患者化疗前肝功能正常,治疗组化疗疗程期间口服双环醇片每次50 mg,一日3次预防性保肝治疗;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每次150 mg ,一日3次预防性抗肝损治疗,化疗后每周复查肝功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变化差异.结果 9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周期内治疗,两组化疗期间均有一定程度肝功能损害,但对照组更为明显,需要辅助静脉保肝药物处理后,按原方案继续化疗;治疗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Ⅲ一Ⅳ度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环醇片(150 mg/d)能有效预防和减轻患者化疗期间药物性肝损伤.

  • 婴儿微量元素缺乏与肝损害

    作者:孙茜;马丽霞;高玉芳;党伟;康静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缺乏与婴儿肝功能,血清酶类及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关系.方法1999年6月~2000年6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患肺炎和/或肠炎婴儿391例,正常儿132例,测定微量元素铁(Fe)、锌(Zn)、铜(Cu)、锰(Mn)、铅(P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b)和球蛋白(Gb).微量元素缺乏伴肺炎、肠炎为Ⅰ组,微量元素正常伴肺炎、肠炎为Ⅱ组、正常儿为Ⅲ组.结果Ⅰ组Fe、Zn、Cu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n及Pb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ALT、γ-GT明显高于Ⅲ组,部分病例升高达正常值的3~6倍以上,TP、Ab、Gb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1~6月龄组较7~12月龄组更易发生中重度微量元素缺乏;中重度微量元素缺乏较轻度微量元素缺乏对肝功损害更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一般感染对肝功能无影响.Ⅲ组与Ⅱ组肝功能相关项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e、Zz、Cu缺乏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1~6月龄及中重度缺乏引起的肝损害较明显.

  •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玺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坚持早期、联合、全疗程规律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短程疗法和减敏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药物性肝损害.如何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已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做一小结.

  • 试析阿拓莫兰治疗药物中毒致肝损害的疗效

    作者:陈进

    目的 就阿拓莫兰治疗药物中毒致肝损害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药物中毒致肝损害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按照肝损害的程度给予常规的支持对症治疗,如退黄、护肝、停用肝损害药物等;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阿拓莫兰,每日静脉滴注1次,一次控制在1.2 g左右,在治疗一周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复查肝功能.结果 50例治疗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3例(86%),有效(症状有所减轻)6例(1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2%),总有效率98%,而5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拓莫兰治疗药物中毒致肝损害的疗效较佳,基本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大规模推广.

  • 酒精性肝病

    作者:陶其敏;冯百芳

    因过度饮酒发生肝损害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关于其发生的机制,很多学者已经从各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

  • 78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组合药物间歇疗法肝损害的调查

    作者:黄丽华;耿文奎;张静;林定文;董方;周丽莎;董乙蓉;张雪文

    目的 调查抗结核药物对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特点,补充和完善实施DOTs策略的内容.方法 研究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住院治疗的781例初治结核病患者病历资料,分为HBsAg(+)组和HBsAg(-)组.结果 781例调查对象肝功能损害率为20.74%,其中HBsAg(+)组121例(74.69%),HBsAg(-)组41例(25.31%),经统计学分析,HBsAg(+)组发生肝损害率、ALT、AST平均值比HBsAg(-)组高;HBsAg(+)组早出现肝功能损害为治疗的第7天,HBsAg(-)组早出现肝功能损害为治疗的第16天,HBsAg(+)组的平均时间比HBsAg(-)组早18.09 d;HBsAg(+)组肝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57.02 d,HBsAg(-)组为27.56 d,HBsAg(+)组比HBsAg(-)组晚29.46 d.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高于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HBV感染程度越严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且发生时间提早,损害程度严重.

2123 条记录 3/107 页 « 12345678...10610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