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중국골종류골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52X
  • 国内刊号: 10-10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59
  • 曾用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踝关节正侧位加足正斜位X线片在诊断腓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价值

    作者:宋猛;杨劼

    目的对比分析踝关节正侧位联合足正斜位X线片与单独踝正侧位X线片和足正斜位X线片诊断腓骨远端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踝关节扭伤并伴有外踝肿胀的患者196例,其中男100例,女96例;年龄3~15岁,平均(9.0±5.8)岁;病程2~18 h,平均(10±8.2) h。统计如果只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只摄足正斜位X线片或者两种方法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通过对比以上3种方法的诊断的各项指标发现,踝关节正侧位联合足正斜位X线片的准确率为92.3%,单独摄踝正侧位X线片的准确率为72.4%,单独摄足斜位X线片的准确率为86.7%。结论相较于只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只摄足正斜位X线片,踝关节正侧位联合足正斜位与踝正侧位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 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

    作者:杨德育;王月娥;苏在权;尤瑞金;周晓文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结合 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14岁,平均(10.3±1.8)岁。按Muller股骨远端骨折分型:A1型6例,A2型9例,A3型3例。2例累及骨骺,均为Salter-Harris I型骨折。记录手术距离受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处理及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1年测量并记录双下肢长度、生理力线及股骨远端骨骺发育情况。末次随访采用膝关节Kolment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3~60个月,平均(33.1±2.2)个月。手术距离受伤时间为2~6天,平均为(3.1±0.8)天。术后3~5天出院,平均(3.7±0.9)天。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端再移位、再骨折、外固定架松动、骨髓炎及骨化性肌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7±1.5)周,无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例骨折患者软组织挫伤严重,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针道感染,给予加强换药后愈合。与健侧肢体比较,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差别。无骨骺发育异常。1例较健侧出现3°的外翻畸形,3例较健侧延长0.7 cm、1.0 cm及1.0 cm,未行特殊处理,术后随访至2年时恢复正常。膝关节Kolment评定都为优,优良率为100%。结论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创伤小、恢复快、能避免对骺板的损伤等优点。

  • 改良入路PFNA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

    作者:陈雄;沈锋;余正希;王怀云;郭文荣;洪志群;林国兵;徐建平;王陶

    目的以第11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所述入路为对照,观察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改良入路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 )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住院手术及随访4个月以上(平均6个月)的11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改良入路组治疗56例,传统入路组治疗56例,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比例、累积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及臀中肌步态、感染、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及 CUT-OUT 等并发症及优良率等进行逐项总结和比较。结果改良入路组和传统入路组的平均切口长度[(2.13±0.31) cm vs.(5.09±1.97) cm ]、手术时间[(29.73±5.35) min vs.(39.21±4.33) min ]、术中失血量[(31.09±18.40) ml vs.(74.29±27.41) ml ]、累计透视时间[(20.05±2.50) s vs.(29.39±3.18) s ]、臀中肌步态(3例vs.6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改良入路组和传统入路组手术的术后6个月以上疗效评价,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64%和92.28%、感染、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及CUT-OUT等其它并发症两者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入路组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切口长度短、累积透视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隐性失血量小及术后输血比例低等优点,改良入路PFNA适合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 枢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齐;石海浪;王欢

    随着交通业的发展和交通事故的增加,枢椎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枢椎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力学性能,其骨折损伤类型分为3种:齿突骨折,Hangman 骨折,以及枢椎椎体骨折。不同于齿突骨折和 Hangman 骨折,枢椎椎体骨折并不常见,并且损伤机制比较复杂[1]。既往文献对其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案的确定不尽相同,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正确地认识、诊断和治疗枢椎椎体骨折非常重要,笔者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枢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测评量表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施剑雄;初同伟

    特发性脊柱侧凸好发于青少年,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疾病。目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的畸形矫正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1],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AIS 患者生活质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非单纯的手术矫正率[2]。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 life,HRQL )成了 AIS 患者术前评估和术后疗效评判的重要指标。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估量(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 )这个概念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而 PROMs 是通过一系列量表来完成的。目前,国内外针对 AIS 已有很多信度和效度均很好的量表和问卷,笔者将针对 AIS 患者不同研究目的的量表和问卷作一总结,探讨今后量表研究在脊柱侧凸中的运用与发展方向。

  • 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松;陈曦;邱勇;孙旭

    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 thoracolumbar / lumbar degenerative kyphosis,TL / LDK )是脊柱因退变性改变所引起的脊柱结构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矢状面上胸腰椎或腰椎生理性前凸角度的减少或丢失,随后进一步发展为胸腰椎或腰椎后凸畸形[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TL / LDK 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男女比例约1∶4.5,平均发病年龄多介于63.0~70.4岁之间,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低头弯腰负重和重体力劳动等有关[1-3]。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和肌肉功能减退等,畸形持续进展,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笔者对 TL / LDK 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特发性颅内高压症一例报告

    作者:李浩;陈刚;李方财;陈其昕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 )是原因不明的颅内高压以及相关临床表现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除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升高表现外,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无成分异常,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1-2]。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 IIH 临床极为罕见,既往仅见2例报道。笔者经治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 IIH 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晓川;林斌;刘晖;周亮;何永志;黄砖枝

    目的探讨 Wiltse 入路与后正中入路 TLIF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 TLIF 手术治疗,按入院顺序编号利用 SPSS 软件随机采用 Wiltse 入路和后正中手术入路两种方法进行。90例获随访,其中Wiltse入路46例,后正中入路44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肌酸激酶值( creatine kinase,CK ),术前、术后3个月及终末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术前、终末随访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和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 MRI指数。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5.8±3.7)个月,Wiltse入路组术前、术后1天CK分别为(83.84±24.79) U/L,(164.26±23.74) U/L;后正中手术入路组术前、术后1天CK分别为(79.93±23.50) U/L,(419.27±40.94) U/L。Wiltse 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 VAS 评分分别为(7.00±1.23)分,(1.52±0.67)分,(1.48±0.51)分;后正中手术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 VAS 评分分别为(7.27±1.24)分,(2.09±0.61)分,(2.18±0.66)分。Wiltse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ODI评分分别为68.26±8.97,22.78±4.30,22.96±3.95;后正中手术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 ODI 评分分别为69.18±9.83,27.55±2.82,27.82±3.54。Wiltse 入路组术前、终末随访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分别为(1.26±0.45)分,(1.35±0.57)分;后正中手术入路术前、终末随访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分别为(1.36±0.49)分,(2.05±0.58)分;Wiltse入路组术前、终末随访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MRI指数分别为69.98±16.68,68.85±12.38;后正中手术入路术前、终末随访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 MRI 指数分别为67.98±14.84,55.19±11.99。两组术前CK、VAS、ODI、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MRI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天CK、术后3个月VAS、终末随访VAS、术后3个月ODI、终末随访ODI、终末随访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终末访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MR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tse手入路组在术后疼痛、疗效、多裂肌损伤和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比后正中入路组具有优势。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TLIF手术的治疗过程中,Wiltse手术入路比后正中入路具有优势,延缓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节屈曲挛缩症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陈忠辉;陈曦;王斌;邱勇;朱泽章;钱邦平;李松;徐亮;孙旭

    目的比较关节屈曲挛缩症( 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 )伴脊柱侧凸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的后路矫形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行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手术的、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Cobb’s 角65°~90°、随访至少2年的 AMC 伴脊柱侧凸患者( AMC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1~18岁,平均14.8岁。筛选出44例年龄、性别比、主弯Cobb’s角及随访时间均匹配的AIS患者( AIS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矫形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MC组显著高于AIS组[(5.8±1.4) h vs.(4.3±1.2) h,P<0.001];出血量:AMC组显著高于AIS组(1640 ml vs.850 ml,P<0.001)。融合节段:AMC组和AIS组分别为(13.6±2.2)和(10.3±2.5)( P<0.001)。术后脊柱侧凸矫正率:AMC组和AIS组分别为(42.3±11.8)%和(64.5±11.6)%( P<0.001);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率:AMC组和AIS组分别为(4.1±2.8)%和(2.6±1.6)%( P=0.027)。骨盆倾斜:AMC组中9例合并骨盆倾斜,骨盆倾斜角术前为(14.2±8.4)°,术后为(4.3±3.2)° ( P<0.001),末次随访时为(3.8±2.4)° ( P<0.001)。AMC组的胸椎后凸角:术前(-17.8±12.3)°,术后即刻为(10.2±7.1)° ( P<0.001),末次随访时为(9.7±6.7)° ( P<0.001)。AMC组的SVA术前为(5.4±1.4) cm,术后即刻为(1.7±1.5) cm ( P<0.001),末次随访为(2.1±0.9) cm ( P<0.001)。并发症:AMC组4例出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l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呼吸困难,1例术中恶性高热,1例神经损伤;AIS组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结论 AMC组手术时间和融合节段均多于AIS组,侧凸矫形率低,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高。对于AMC患者需要额外关注骨盆倾斜及矢状面前凸畸形的矫正。

  • 采用合理手术方式减少成人脊柱畸形三柱截骨术后并发症

    作者:邱勇

    脊柱后路三柱截骨术,包括全脊柱截骨术(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 )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等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成人脊柱畸形的矫正,术后畸形矫正和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恢复满意[1]。但上述术式存在大出血、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失败、交界区并发症等[2]。随着手术策略和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但术后中远期随访会发生内固定断裂、近端交界区后凸(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 )和近端交界区失败(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 PJF )、骨盆内固定螺钉的拔出和断裂等并发症,导致疼痛、功能丧失和畸形进展等一系列问题,甚至终导致翻修手术[3-5]。因此,采用合理手术方式预防成人脊柱畸形三柱截骨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

  • 糖皮质激素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陈旭狮;宋祖坤;林振;张嘉伟;桑朝辉;瞿东滨;江建明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化脓性关节炎( septic arthritis,SA )的疗效。方法检索2003年7月至2016年3月,万方、CNKI、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等数据库关于糖皮质激素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SA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CCT ),由2名系统评价员及1名仲裁员进行文献筛查、文献质量评价和文献资料提取。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评价糖皮质激素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SA的疗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46篇文献,筛选后纳入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2篇,非随机对照试验(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RCT )1篇及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总样本量为348例,所有的研究均未报道糖皮质激素应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组可缩短住院天数[ MD=-2.97,95%CI (-3.53,-2.41),P<0.05],可缩短静脉应用抗生素天数[ MD=-3.59,95%CI (-4.82,-2.36),P<0.05],可缩短序贯口服抗生素天数[ MD=-1.66,95%CI (-2.54,-0.78),P<0.05],同时加快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恢复正常[ MD=-3.07,95%CI (-3.36,-2.79),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儿童SA可缩短住院天数、静脉应用抗生素天数及序贯口服抗生素天数,同时加快CRP恢复正常。

  • 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王孝宾;王冰;吕国华;李晶;卢畅;康意军

    目的探讨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的33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初次手术时的年龄为5~9岁,平均(6.4±2.8)岁。统计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率,将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随访24~78个月,平均37.2个月。首次生长棒手术使脊柱获得平均(4.3±2.0) cm生长,后续撑开过程中脊柱每年获得平均(1.1±0.7) cm生长。19例发生了26个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6%,平均每例发生1.4个并发症。共有156次手术操作,单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单棒、皮下置棒和撑开次数(≥6次)是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在矫正畸形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生长,但是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使用单棒、皮下置棒和撑开次数(≥6次)是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胸椎及胸腰椎后凸型休门病患者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对比分析

    作者:杜长志;孙旭;李松;徐亮;王斌;朱泽章;钱邦平;邱勇

    目的比较胸椎及胸腰椎后凸型休门病患者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 )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后路内固定矫形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60例休门病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年龄为13~24岁,平均(17.6±4.1)岁。根据后凸顶椎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胸椎组(顶椎位于 T9及以上)和胸腰椎组(顶椎位于T10及以下),其中胸椎组25例,胸腰椎组35例。于站立位全脊柱 X 线片上测量全脊柱大后凸 Cobb’s 角( global kyphosis,GK )、近端交界角( 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 )、胸椎后凸角( thoracic kyphosis,TK )、腰椎前凸角( lumbar lordorsis,LL )、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和上端固定椎(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 )-C7矢状面距离参数,对比两组间PJK发生率和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参数。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31.1±11.9)个月。胸椎组和胸腰椎组GK矫正率分别为(39.8±10.5)%和(48.6±14.4)%( P=0.012),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丢失分别为(4.2±7.1)%和(9.3%±8.6)%( P=0.018)。术后随访中,19例发生了术后PJK,发生率为31.7%,常见的原因为PJK I型(后方韧带破坏型)。其中胸腰椎组的PJK发生率显著高于胸椎组(42.9%vs.16.0%,P=0.027)。2例因进展性PJK接受支具治疗,1例因PJK伴顽固性背痛进行翻修手术。自术前至术后,胸腰椎组UIV-C7矢状面距离绝对值始终大于胸椎组。胸腰椎组的UIV位置和融合节段均显著低于胸椎组[ T (6.0±1.9) vs. T (2.7±1.1),(10.2±1.8) vs.(12.4±0.9),P<0.001]。UIV使用钩的PJK发生率显著高于使用椎弓根螺钉患者(80%vs.27.3%,P<0.001),使用卫星棒者无一例发生PJK。结论休门病后凸畸形术后PJK的发生率为31.7%,主要发生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UIV位置低及使用钩、过大的后凸矫正率和UIV-C7矢状面距离等可能是胸腰椎后凸患者并发PJK的主要危险因素。

  • 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非选择性胸弯矫正术后即刻发生肩关节失平衡的影像学因素分析

    作者:蒋军;钱邦平;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

    目的探寻导致行非选择性胸弯矫正治疗的 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即刻发生肩关节失平衡的影像学因素。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2例Lenke 2型AIS患者,女25例,男7例。所有患者上端固定至T1或T2水平。术前全脊柱片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1)锁骨角;(2) T1倾斜角;(3)上胸弯Cobb’s角;(4)主胸弯Cobb’s角;(5)上胸弯Bending位片Cobb’s角;(6)主胸弯Bending位片Cobb’s角;(7)上胸弯柔韧度;(8)主胸弯柔韧度;(9)上胸弯顶椎偏移距离( apical vertebrae translation,AVT );(10)主胸弯AVT;(11)术前肩关节影像学高度( 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RSH )。分析以上术前影像学指标,上胸弯矫正率以及主胸弯矫正率与术后 RSH 的相关关系。术后 RSH>10 mm定义为肩关节失平衡。结果6例(18.8%)术后发生肩关节失平衡。术前影像学指标与术后RSH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仅有主胸弯术后矫正率与术后RSH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的影像学指标均无法预测行非选择性胸弯矫正的Lenke 2型AIS患者术后肩关节平衡情况。主胸弯过度矫正是导致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的主要原因。

  • 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作者:孙祥耀;张希诺;海涌

    目的评估术后即刻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 the mismatch between pelvic incidence and lumbar lordosis,PI-LL )矫正至不同范围与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失败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69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 )患者,其中男21例,女48例,平均年龄(63.7±4.7)岁,随访时间均>2年,平均(3.2±0.7)年。将患者进一步分为A组( PI-LL≤10°)、B组( PI-LL>10°~≤20°)、C 组( PI-LL>20°)。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并计算 PI-LL,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腰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 lumbar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LSDI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曲线分析比较术后PI-LL与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组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19.4±2.9)°、PI-LL (35.8±5.2)°、ODI评分(63.5±2.7)分、JOA评分(5.4±1.2)分、VAS评分(7.1±1.3)分,术后即刻PI-LL (5.1±3.0)°,末次随访脊柱侧凸 Cobb’s 角(4.4±2.7)°、ODI 评分(26.7±4.1)分、JOA 评分(2.7±1.3)分、VAS 评分(3.0±1.2)分、LSDI评分(3.2±1.0)分。B组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20.1±2.6)°、PI-LL (36.6±4.0)°、ODI评分(62.9±3.0)分、JOA评分(5.6±1.2)分、VAS评分(6.8±1.4)分,术后即刻PI-LL (17.6±2.0)°,末次随访脊柱侧凸Cobb’s角(3.7±1.3)°、ODI评分(17.5±3.9)分、JOA评分(3.2±1.2)分、VAS评分(3.1±0.9)分、LSDI评分(1.5±1.2)分。C组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21.3±2.8)°、PI-LL (35.3±4.1)°、ODI评分(62.4±2.8)分、JOA评分(5.8±1.3)分、VAS评分(6.7±1.3)分,术后即刻PI-LL (25.9±2.9)°,末次随访脊柱侧凸Cobb’s角(4.5±0.8)°、ODI评分(32.7±5.2)分、JOA评分(3.1±1.6)分、VAS评分(3.1±0.8)分、LSDI评分(0.8±0.8)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脊柱侧凸Cobb’s角、PI-LL、JOA、ODI、VAS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各组间术后即刻PI-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它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方面,除末次随访ODI和L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外( P<0.001),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A组和C组低( P=0.005),翻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0)。S方程符合PI-LL与术后Cobb’s角的相关性( R2=0.416,P<0.001),三次方程符合PI-LL与末次随访ODI ( R2=0.370,P<0.001)、末次随访LSDI的相关性( R2=0.720,P<0.001),而PI-LL与其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ADS后,将术后PI-LL矫正到10°~20°之间,临床疗效好,并且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过多矫正 LL 使PI-LL过低,可能会增加术后腰椎僵硬程度。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adding-on现象病例分析及分类初探

    作者:杨长伟;夏士博;杨明园;赵检;朱晓东;李明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远端adding-on 现象的原因和分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手术矫形、术后随访期发生明显 adding-on 现象的14例AIS患者。根据其影像学、年龄及骨骼成熟度等参数的不同,将所有adding-on病例分为3种类型:I型为伴有术后双肩失平衡型;II型为伴有术后冠状位失平衡型;III型为不伴有双肩和冠状位失平衡型,并对各类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初步总结。结果 I型6例(42.9%),患者术后明显双肩失平衡,平均双肩高度差( 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 )为20(15~25) mm。术后2年的随访中,RSH减少到6(0~12) mm,但是其远端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4°(5°~23°)。II型3例(21.4%),术后明显冠状位失平衡,平均冠状面失平衡值为45(39~54) mm。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失衡平均减小13(8~17) mm,但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0°(5°~14°)。III型5例(35.7%),所有患者Risser征均为0度,术后即刻无明显双肩和冠状位失平衡,但是随访期中仍然发生adding-on,其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0°(6°~15°)。长期随访结果表明,I型和II型均无再次手术者,但是1例III型患者因侧凸进展迅速接受了再次手术。结论本次研究提出adding-on现象的初步分型,描述其相关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将有助于adding-on的发病机制的探讨。

中国骨与关节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