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중국미용정형외과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040
  • 国内刊号: 21-15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56
  • 曾用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高景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组织工程多孔支架的构建方法

    作者:信更新;刘毅

    随着组织工程日渐发展,其所涉及的支架制备方法也逐渐增多,由初的传统制备方法到现在的3D打印,组织工程研究已经显现出了良好的前景.现将对支架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各类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为合理运用各类方法制备支架提供依据.

  • 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彭启立;张智勇

    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craniometaphyseal dysplasia,CMD)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主要累及患者颅面骨及全身长骨.笔者基于国内外对该疾病病因的探索、诊断和治疗的实践,回顾对CMD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评价,综合评述了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的相关病因和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以及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 高分子面部填充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姜中雨;冯祥汝;丁建勋;庄秀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对面部填充剂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本综述主要介绍不同种类的高分子面部填充剂在面部整形美容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 头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作者:潘腾;熊婷;冯晓玲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头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的发病情况、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佳的治疗方案,以提高cSCC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经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头面部cSCC患者84例,对随访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运用SPSS 22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头面部cSCC各研究因素的生存曲线进行估计,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标准,筛选出影响头面部cSCC预后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以上各因素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终确定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头面部cSCC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69例患者获随访6~81个月;随访率82.1%.其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男女发病率为1.23∶1.00.发病年龄36~88岁.其中,50岁及以下12例(17.4%);50岁以上57例(82.6%).头部27例(39.1%);面部42例(60.9%).(2)对影响头面部cSCC各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原发病灶、修复方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6个因素,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复发入院(P=0.001)、发病至就诊时间(P=0)、是否做术中快速病理检查(P=0.017)及病理分级(P=0)4个因素对头面部cSCC的预后有影响.(3)采用COX模型对头面部cSCC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3,RR=3.412)以及病理分级(P=0.031,RR=2.391)是影响头面部c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头面部cSCC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的重要措施;手术完整切除病灶以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头面部cSCC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可根据个体差异及创面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对于病理检查结果为中、低分化者应进行严密随访.

  • 皮耐克+皮片移植修复头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颅骨外露创面

    作者:陈红波;孙家明;王介聪;郭能强;翁慧;冯晓玲

    目的 探讨皮耐克联合自体皮片游离移植在头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外露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头部恶性肿瘤,肿瘤切除术后伴有不同程度颅骨外露且以皮耐克联合自体皮片移植分期进行创面修复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共31例,移植的自体皮片均成活良好,终创面均全部愈合.结论 采用皮耐克联合自体皮片游离移植修复头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颅骨外露创面,临床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总结十年改良Abbe-Estlander瓣修复狗咬伤致上唇缺损畸形

    作者:张蕾;白晓峰;程丹;程沫沙;卢利;王绪凯

    目的 探讨狗咬伤致上唇缺损后一期创口处理原则,及采用改良Abbe-Estlander瓣针对不同位置的上唇缺损进行个性化修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因狗咬伤致上唇缺损患者53例.通过查阅病例资料、电话随访、门诊复查、术前术后照片对比等手段获取所需信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4个月,无因感染狂犬病毒而出现死亡病例;98.1%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且无明显并发症;患者对于唇外形的整体满意度达96.2%;所有患者术后唇完整性及唇功能良好.结论 狗咬伤致上唇缺损可进行一期修复重建,而采用改良Abbe-Estlander瓣术式修复上唇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且术后唇形态和功能恢复较好.

  • 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型痤疮

    作者:祝立丽;李杰;李晓东;表贞淑;王惟肖

    目的 评价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单用超分子水杨酸外涂治疗,均为每2周1次,治疗4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1~3次,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第4次,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基本一致(P>0.05).VISIA皮肤检测提示,治疗后两组毛孔、紫质、色素斑及红斑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新型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起效较快,治疗周期较短,医患满意度较高.

  • 能量医学与量子顺势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作者:高景恒;袁继龙

    公元前400年由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了顺势医学.公元后200多年前由德国医师哈尼曼(Haneniman)临床验证并总结4条顺势医学的古典基本理论:(1)相同者治愈;(2)无穷小剂量;(3)自愈理论;(4)赫尔凌定律.1900年,普朗克等提出了“量子理论”,即量子物理、量子力学、量子通讯、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量子医学,从而促进了顺势医学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分别于1979年和1997年两次公开向全球呼吁:“必须研究顺势医学以补充西医对抗疗法的不足”.由于顺势医学是西方的自然医学,而中医是东方的自然医学,因此,医学将会出现3大医学(西医、中医、顺势医学).随着“量子时代”的到来,使量子医学或称微粒子医学得以发展,而且能量医学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
  • 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动物有效性研究

    作者:何越;侯增淼;高恩;杨小琳;赵金礼

    目的 探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动物有效性.方法 制备重组胶原蛋白敷料,按照GB/T 16886方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性、皮肤刺激及致敏性评价.同时制备皮损模型,观察胶原蛋白敷料对皮肤的修复作用.结果 经检测,重组人胶原蛋白敷料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结果为一级,且无刺激和致敏反应;经动物有效性实验观察,重组胶原蛋白敷料24 h时可有效改善皮损部位,48 h时基本恢复正常皮肤状态,与同期对照组及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较高,对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使用.

  • 兔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吕成鹏;李龙;倪华;刘斌;刘彦普

    目的 探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并对分离细胞进行培养及鉴定.方法 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管腔形成实验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吞噬和植物凝集素贴附实验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多角形生长,细胞能够形成放射样克隆集落,细胞表达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在基质胶呈管腔样生长,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并能够黏附植物凝集素.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祖细胞.

  • 锶通过CaSR途径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宋跃;郭澍;吕梦竹;王婷;赵力挽;赵崇如

    目的 从蛋白水平探讨锶(strontium,Sr)通过钙敏感受体(CaSR)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 经体外分离、培养、鉴定ADSCs并进行成骨诱导,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组,诱导14d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表面CaSR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 Srcl2具有增强Runx2蛋白表达的作用,当加入CaSR特异性抑制剂NPS-2143时,可抑制细胞表面CaSR蛋白的表达,拮抗Sr2+对Runx2蛋白的上调作用,削弱ADSCs成骨分化能力.结论 Sr2+可通过作用于CaSR发挥促进ADSCs成骨分化的效应.

  • RGS1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对PD-L1表达调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欣玮;孙梦妍;王宇翀;戴海英;徐建国;武铠;郭蕊;吴敏靓;薛春雨

    目的 研究RGS1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对PD-L1表达的调控和影响,进而探究RGS1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1)选取34组黑色素瘤临床样本,对每组标本的病理切片分别行抗RGS1和抗PD-L1免疫组化染色,并且分析在黑色素瘤细胞中,两种分子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2)选取A375(人体黑色素瘤)细胞,构建RGS1过表达组、RGS1敲低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中PD-L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并且分析RGS1对PD-L1是否具有调控作用.结果 分别以色素痣的RGS1和PD-L1的免疫组化染色深度作为基准,将34例黑色素瘤临床样本染色分组.发现PD-L1与RGS1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在细胞实验中,RGS1敲低组的PD-L1蛋白表达量出现明显降低;而RGS1过表达组的PD-L1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出现明显增高.说明PD-L1的表达会随RGS1的表达变化而产生变化.结论 在恶性黑色素瘤中,RGS1对PD-L1的表达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 对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中国整形外科的先驱

    作者:贾树蓉;张正治;马溶;李世荣

    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发展史,从1835年美国医学传教士伯驾在中国首开先河至今不到200年,但中国整形美容外科的发展却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西方医学传教士和少数国外西医生将西医传人中国外,与我国几代整形美容外科学者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处于缓慢滞后状况,整形外科的前辈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呕心沥血,艰难前行,为祖国的整形美容外科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中国整形美容外科事业有今天骄人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现就业界公认的部分前辈的主要业绩作一简要介绍(排名以出生年月为序).

    关键词:
  • 云南文山地区新生儿耳郭的测量研究

    作者:王静;陈建武;马立敏;杨杨;李志祥;杨聪;许慧;路涛;齐向东

    目的 通过测量新生儿耳郭数据,为新生儿耳郭畸形的诊治及耳郭畸形矫正器的研发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对云南文山地区出生7d内的186例新生儿372只耳郭的容貌耳长、容貌耳宽、形态耳长、形态耳宽、颅耳间距等指标进行测量并汇总分析.结果 0~7 d新生儿耳郭的均值为:容貌耳长(3.52±0.24) cm;容貌耳宽(2.25±0.18) cm;形态耳长(1.86+0.25) cm;形态耳宽(2.49±0.20) cm;颅耳间距(0.58±0.30) cm;颅耳角(24.58±18.01)°.另外左右耳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耳郭差异不明显,但男性新生儿耳郭较女性稍大.结论 此次研究获取了新生儿耳郭的初步数据,可为新生儿耳郭畸形的诊治和矫正器的研发提供数据参考.

  • 结合Nagata法与皮肤扩张技术的新型耳郭再造术

    作者:李跃蒙;王冰清;李强;刘暾;郭建

    目的 探讨Nagata技术及皮肤扩张技术在耳郭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手术分两期完成:一期耳后扩张器置入术;二期扩张器取出,肋软骨切取,耳郭支架雕刻,扩张皮瓣包裹耳郭支架,并进行耳垂转位,耳屏再造.结果 本组26例患者,术后随访6 ~ 24个月,1例出现耳垂远端缺血;1例出现耳甲腔皮肤缺血;2例要求进一步手术;其余22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效果.再造耳形态结构稳定,位置、大小、方向、耳颅角高度与健侧耳基本对称;耳轮、耳舟、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三角窝、耳屏、耳甲腔等结构清晰自然;再造耳前后色泽、质地一致;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 结合Nagata法与皮肤扩张技术的新型耳郭再造术,可以充分利用组织扩张技术及Nagata技术的优点,缩短了治疗周期,无需耳后筋膜瓣及皮片移植,且创伤较小,瘢痕较少,是耳郭再造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扩张法成人耳再造术中肋软骨使用技巧

    作者:张颖佳;郭群;王继华;杨云;汤婷;何永静;杨蔚琪;张伯俊;李姝蓉

    目的 探讨扩张法成人小耳畸形耳再造手术中肋软骨的使用和支架组合技巧.方法 选取自2008年8月至201 8年5月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成年患者共34例,耳郭畸形均为Ⅱ型或Ⅲ型,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后皮肤扩张法肋软骨耳再造手术.一期手术常规采用残耳耳后皮肤置入扩张器,注水扩张;二期手术仅切取2段肋软骨(第6、7肋)进行雕刻及组合,形成3层三维立体耳郭支架结构进行耳再造;三期进行耳垂转位及耳甲腔加深.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24个月.颅耳沟存在,角度适中,耳郭位置正常,耳轮、对耳轮及三角窝结构显现,患者及家属对外观表示满意.结论 对成年人小耳畸形耳再造患者采取合理的肋软骨切取方法,高效的利用及精心的拼接技巧,仅用2段肋软骨就能得到术后满意的外观.

  • 耳后推进皮瓣联合耳甲软骨支撑法矫正重度隐耳畸形

    作者:王莨越;何云帆;黎小间;鲁峰

    目的 探讨利用耳后推进皮瓣联合耳甲软骨支撑法矫正重度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对收治的11例15只重度隐耳畸形患者进行手术矫正.设计耳后V形推进皮瓣,彻底松解耳郭上极软骨间的粘连,广泛剥离耳后及乳突区皮肤,形成“乳突区皮瓣”并向上推进;切取新月形耳甲软骨,支撑对耳轮上脚;采用垂直褥式缝合,纠正耳舟畸形.结果 本组15只患耳,除1只因包扎不当致V形皮瓣蒂部出现小范围表皮坏死外,余者术后无出血、感染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矫正耳郭结构清晰,形态自然,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耳后推进皮瓣联合耳甲软骨支撑法是矫正重度隐耳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 肋软骨采取技术进展

    作者:曹彤瑜;章庆国;陈琪;邢文珊

    自体肋软骨因其组织相容性较好、可塑性较强、储量较大、强度适中以及可再生等优点,在整形外科中被广泛应用.但一直以来,采取肋软骨的方法单一,而且切口较长、创伤较大等并发症使传统的肋软骨采取方法受到很多限制.现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新技术,比较其优劣,以向我国整形外科医师推广.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