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原发性肝脏黏液样型脂肪肉瘤一例
患者女,38岁.主因上腹间歇性胀痛20 d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皮肤无黄染,腹平软,肝肿大至肋下2 cm,质中,轻压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1.3,总胆红素0.8μmol/L,直接胆红素0.2μmol/L,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化学发光免疫法测甲胎蛋白(AFP)阴性.
-
食管上段浆细胞肉芽肿一例
患者男,37岁.因进食干硬食物有梗阻感3周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食管吞钡检查示食管弓上段管腔变窄,呈偏心性,长约7 cm.黏膜尚完整,管壁稍僵(图1,2),局部蠕动明显减弱.诊断为食管壁或外压性病变,平滑肌瘤可能.手术:见肿瘤位于右胸顶处,质硬,边界不清,呈浸润生长,大小约6 cm×3 cm×2 cm,颈段食管、胸廓入口处组织质硬.大体标本检查:见食管黏膜光滑,颈段食管肌壁浆膜下可见一偏侧性沿食管长轴方向的梭形增厚区,中央坏死,长5 cm,直径2cm.病理诊断:食管浆细胞肉芽肿(图3,4).
-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一例
患者男,71岁.主诉发热1周余,左足疼痛入院.糖尿病史20余年,血糖控制不理想.1998年改为胰岛素治疗.2002年左足踝部扭伤,舟状骨骨折,未手术,畸形愈合.近3年出现双手麻木但无疼痛,近1周反复出现发热.体检:左足踝部明显肿胀,皮肤色呈棕紫色,无光泽且粗糙,左踝外侧曾破溃,现已结痂.入院后B超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股总动脉及右股动脉斑块,足背动脉狭窄.
-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左肾静脉瘘一例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于主动脉术后或穿透性腹部外伤,而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左肾静脉瘘(abdominal aorta pseudoaneurysm-left renal vein fistula,AAA-LRVF)造成反复心力衰竭为罕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1].笔者从临床、影像学及治疗方面回顾了我院诊治的1例AAA-LRVF.
-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误诊一例
患者女,17岁.主诉:间断性头痛6个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疼痛以右前额部为主.无发热、咳嗽、咯痰、鼻塞、咽痛,无意识及精神异常.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扫描提示:右额颞叶高密度影,右侧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形,考虑脑膜瘤.体检:体温36.8℃,呼吸18次/min,脉搏7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差,查体合作.
-
盆腔表皮样囊肿一例
患者女,38岁.B超发现盆腔内不均匀低回声包块,无明显临床症状.下肢静脉曲张数年.妇科及骨科体检未见明显异常.B超引导穿刺抽出豆腐渣样物质,涂片示少许皮肤及横纹肌组织,内见角化物.CT检查:左侧可见跨闭孔不规则形态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2.2 HU.病灶大截面径线盆腔内部分8.0 cm×5.3 cm,盆腔外部分7.5 cm×5.3 cm.病灶周围正常组织明显受压移位,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1).MR检查:病灶为长T1、长T2液体信号,冠状面上病灶盆腔内外部分通过闭孔相连,呈哑铃状(图2).
-
动脉导管未闭伴主动脉重度扩张致声带麻痹一例
患者女,23岁.妊娠7个月时因严重心悸、憋气而行急诊剖宫产,术后出现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并伴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和声音嘶哑.经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但声音嘶哑持续存在.
-
肺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男,40岁.右肩部无明显诱因疼痛3个月余,并逐渐加重,疑为肩周炎,未引起重视,偶在咳嗽、咯痰中带少许血丝,无低热、盗汗、声嘶、消瘦及乏力征象,由于症状未见缓解,虽活动不加重,但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而来我院就诊.
-
肺、肝多发性动静脉畸形一例
患者30岁.为产后1个月的哺乳期女性.孕3个月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胸痛,孕7个月时症状加重,出现憋喘.超声示左侧胸腔积液,经闭式引流出2000 ml血性胸水,未查见肿瘤细胞.同时出现双下肢水肿及皮肤、巩膜黄染,血清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明显升高,蛋白降低.诊断为妊娠急性脂肪肝而终止妊娠,引产出一健康男婴.患者无其他先天性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27岁.无诱因出现腰背部持续性疼痛2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行走5 d.体检:T7~8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深感觉存在,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侧Babinski征(-).
-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30岁.头痛、头晕、行走不稳20 d入院,伴恶心,无呕吐.体检: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专科检查:步态不稳,Romberg征阳性,双下肢共济失调.眼底检查无异常.
-
酷似垂体瘤的生殖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18岁.多饮、多尿半年,头痛及左上眼睑下垂4 d.体检:一般状况尚好,左侧上眼睑下垂,左侧瞳孔轻度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双侧肢体运动自如,上下肢肌力Ⅳ级.实验室检查:化学发光检测法测人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752 mIU/ml,HCG(尿)721 mIU/ml,放射免疫法测甲胎蛋白(AFP)50 ng/ml.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嵴胚胎残留的高度恶性肿瘤,位于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极为罕见.现将我院误诊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患者女,35岁.因下腹间断性疼痛5年入院.患者于5年前始出现排尿后下腹轻微疼痛,间断性发生,随后症状逐渐加重,经期疼痛明显,并向肛周及外阴放射.外院B超提示膀胱内占位,膀胱镜发现膀胱后壁占位病变,活检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患者曾于5年前行剖宫产术,4年前因盆腔囊肿行腹腔镜切除术.
-
皮质醇增多症合并播散性奴卡菌病一例
患者女,60岁.有高血压、血糖升高史.因"反复全身结节型红斑0.5年"入院.5个月前曾入我院做胸部CT,示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条索状阴影,伴磨玻璃样渗出,经抗感染及免疫抑制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甲基强的松龙片.
-
功能MRI研究左侧前额下回在汉字双音节真假词判断中的作用
目的采用快速事件相关功能MRI(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RI,ER-fMRI)设计,比较人脑对真词和假词的认知加工过程.方法实验材料选用由2个汉字单音节构成的真词和假词.假词由真词中的单音语素(即对应的汉字词汇中的单个汉字音节)重新组合而成,用以控制亚词汇信息的平衡.在fMRI扫描过程当中,真词与假词的呈现顺序由伪随机方法确定,以听觉形式呈现给14名受试者,让其判断所听到的是真词还是假词.结果14名受试者听力词汇判断结果表明判断"假词"的速度明显要慢于判断"真词"的速度,而且"假词"判断的正确率明显要低于"真词"判断的正确率(平均错误率分别为9.9%和3.9%,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1618 ms和1143 ms).对真假词的判断激活了两侧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距状回、舌回及左侧缘上回等脑区.同词汇判断的行为结果一致,左侧额下回对假词的反应明显强于其对真词的反应.结论左侧额下回在真假词任务判断中的作用,与形素到音素的转换过程无关,而是来源于对肯定和否定判断的不同反应模式.
-
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21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肌萎缩.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1岁男性8例.2组均行常规及屈颈颈椎MR平扫,矢状、轴面SE 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结果常规颈椎扫描:5例患者下段颈髓变细;屈颈位MR扫描:下颈段颈6以下脊髓前屈、变扁平,矢状径4~6 mm,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后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多发条状、迂曲流空信号影及软组织信号.对照组:常规扫描,下颈段脊髓(颈6~胸2)可见颈膨大,屈颈位脊髓略变细(6~7 mm),硬膜囊后壁无前移,硬膜后间隙未见扩张血管影.结论屈颈MRI有助于显示下颈段脊髓及硬膜囊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
MR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检测人体肝脏31P代谢物相对量的重复能力
目的探讨MR二维化学位移成像(2D CSI)在人体肝脏磷代谢物相对量检测中的重复能力.方法对浓度为0.05 mol/L的500 ml磷酸盐(NaH2PO4)溶液模体进行6次MR 2D CSI,视野(FOV)200 mm×200 mm,平均次数40次,改变FOV为280 mm×280 mm对5名健康志愿者肝脏各进行6次MR 2D CSI呼吸门控触发扫描.对应代谢物包括磷酸单脂(PME)、无机磷(Pi)、磷酸二脂(PDE)、三磷酸腺苷γ-ATP、α-ATP、β-ATP,利用波谱图上波峰下面积积分值作为对应代谢物的相对量,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代谢物相对量检测误差.结果(1)在FOV为200 mm×200 mm,平均次数为40次时,磷酸盐模体检测误差为5.38%.在呼吸门控触发扫描采集下,5名志愿者中代谢物检测的大误差分别为:PME 39.5%、Pi 40.4%、PDE 23.2%、γ-ATP 24.3%、α-ATP 20.1%、β-ATP24.9%.(2)采用呼吸门控时,波谱基线平稳,其方法的合理使用更有助于降低误差;不带呼吸门控,基线严重不平,波形很杂.(3)模体实验中,改变FOV为280 mm×280 mm和400 mm ×400 mm,平均次数为40次的情况下,误差为4.96%和4.47%.在FOV为200 mm×200 mm,平均次数为20、40、80次时,误差分别为8.86%、5.38%和4.40%,扫描采集时间分别为1.27、2.53和5.06 min.结论MR2D CSI在人体肝脏磷代谢物相对量检测中是一种稳定的、值得推广的技术.在使用该方法时,应合理选择扫描参数,并注意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价
目的通过规范扫描时相、增加三维采集厚度及采用减影后处理技术,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显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作用.方法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3D DCE MRA,其中12例采用75~90 mm的三维采集厚度,扫描时相以呼吸次数粗略估计,采集3~5次,18例采用150~180 mm三维采集厚度,扫描时相以秒表计时确定,分别于0、20、40、60、90 s采集5次.比较减影前后的大强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主干及侧支的显示能力(以4级法评价),并统计患者显示的所有侧支血管及其显示的佳时间.结果减影技术会降低门静脉主干的显示效果[减影前(2.74±0.31)级,减影后(2.53±0.49)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而提高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显示[减影前(1.63±0.50)级,减影后(2.58±0.3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6,P<0.01).门静脉主干与多数侧支循环为20 s左右显示佳,个别侧支血管显影延迟.结论采用减影后处理技术能提高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血管的显示,规范的扫描时相不会遗漏显影较晚的侧支循环,增大采集厚度能保证前后腹壁侧支循环的显示.
-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数据流程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利用数据流程的改进,提高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性能和影像科室的工作效率.方法以2003年7月影像检查量近9500例检查数据跟踪统计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使用增设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logy,CR)影像中转服务器、设立故障临时服务器的方法改变系统数据流程.结果CR中转服务器主动分担每日工作量的30%,服务器可用资源保证在40%.据发布报告的时间对比统计,较改进前缩短近7 min.解决了网络瓶颈且均衡系统负荷,提高了系统性能.结论通过对PACS系统数据流程调整后,充分利用系统各项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影像科的工作效率.
-
前列腺癌的MR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在欧美国家男性恶性肿瘤中患病率居第1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的肿瘤[1].在我国患病率虽然不如欧美国家高,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患病率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老年男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2].近年MR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硬件和软件系统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1.5 T高场强MR机已经成为主流,直肠内线圈的应用提高了对PCa局部分期的准确性,3.0 T MR机也逐渐进入临床.各种MR新技术如MR波谱(MRS)、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等技术和传统MRI相结合,在PCa的诊断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前列腺癌常见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及其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近况
研究表明,实体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内血管的生成[1].目前对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已经从基础向临床应用深入,为临床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指标,并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状态下低剂量多层螺旋CT研究
目的对睡眠状态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行低剂量动态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分析睡眠状态下气道实际阻塞或狭窄的部位、累及范围及动态变化,以修正静态气道测量的不精确性.方法16例OSAS患者分别行清醒平和呼吸状态下(简称清)与睡眠状态吸气末相(简称吸)、睡眠状态呼气末相(简称呼)下低剂量MSCT扫描,并于睡眠吸气末状态下气道狭窄处行动态电影扫描.以睡眠吸气末状态下软腭后区(RP)、舌后区(RG)气道狭窄处及会厌后区(EPG)会厌尖下5 mm处为3种状态下的测量层面,比较3种状态下咽腔各层面的测量值并记录各期相气道狭窄的具体部位.结果RP区气道小横截面积(XSA)(M清=47.50 mm2,M呼=73.00 mm2,M吸=2.00 mm2;Z清呼=2.897,P清呼=0.003;Z清吸=4.192,P清吸<0.01;Z吸呼=4.538,P吸呼<0.01)的测量结果在3种状态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P区前后径(AP)(M清=8.00 mm,M呼=9.50 mm,M吸=1.50 mm;Z清呼=1.933,P清呼=0.056;Z清吸=3.720,P清吸<0.01;Z吸呼=4.230,P吸呼<0.01)、左右径(LR)(M清=8.00 mm,M呼=9.00 mm,M吸=1.00 mm;Z清呼=1.210,P清呼=0.246;Z清吸=4.203,P清吸<0.01;Z吸呼=4.557,P吸呼<0.01)、RP区气道体积(M清=4.00 mm3,M呼=5.50 mm3,M吸=1.50 mm3;Z清呼=1.576,P清呼=0.125;Z清吸=3.532,P清吸<0.01;Z吸呼=4.077,P吸呼<0.01),RP(M清=7.00 mm,M呼=6.00 mm,M吸=10.50 mm;Z清呼=0.557,P清呼=0.603;Z清吸=2.541,P清吸=0.011;Z吸呼=2.852,P吸呼=0.004)、RG(M清=5.00 mm,M呼=3.00 mm,M吸=9.50 mm;Z清呼=0.747,P清呼=0.482;Z清吸=2.657,P清吸=0.007;Z吸呼=3.075,P吸呼=0.001)区咽后壁至椎体前缘垂直距离的测量结果,睡眠吸气末相与清醒或睡眠呼气末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状态下动态电影扫描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咽腔的形态学变化.结论(1)睡眠吸气末相对OSAS患者咽腔狭窄或闭塞的CT定位是精确的,可明显降低清醒状态下测量的假阴性.(2)低剂量MSCT可明显减少对患者的放射剂量.
-
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在听小骨显示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全程显示听小骨及其关节的方位和方法.方法对50侧正常中耳行高分辨率CT各向同性扫描后再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确定听小骨同层全程显示的基础显示方位、重组基线旋转中心点和旋转方向的定向解剖标志,测量重组基线旋转角度,对听小骨在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及多向调整MPR全程显示位4种方位上的全程显示程度进行分级,做Ridit分析和x2检验.结果多向调整MPR锤骨、砧骨、镫骨的同层全程显示率均为100%(50侧中耳),多向调整MPR对于听小骨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轴面(镫骨6侧、锤骨0侧、砧骨0侧)、冠状面(锤骨3侧、镫骨0侧、砧骨0侧)、矢状面(锤骨0侧、砧骨0侧、镫骨0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各向同性扫描基础上的多向调整MPR技术提供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听小骨全程显示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2)只需1次扫描多次MPR后处理,就可取代多次多方位扫描,是听小骨多方位整体观察的必要途径之一.
-
中国前列腺癌的MR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老年男性常见的肿瘤性疾病,病死率居肿瘤的第2位[1].在中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已日益成为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医生对前列腺疾病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MR新技术也开始用于前列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但是,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定性及分期诊断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2].
-
不同期别煤工尘肺小叶间隔线的高分辨率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小叶间隔线在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基本形态和病理基础.方法28例有煤尘接触史的尸解全肺标本,固定、干燥,进行冠状面HRCT扫描.选取HRCT上线样影丰富的肺标本薄片进行冠状面大切片(50~150 μm)和组织学切片(5~8 μm)制作.分析比较小叶间隔线在HRCT上的形态.结果28例肺标本中HRCT扫描发现23例有不同类型的小叶间隔线.以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9例、Ⅰ期1例;以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2例、Ⅰ期2例、Ⅱ期6例;破坏型小叶间隔3例,Ⅱ期2例、Ⅲ期1例.规则型与不规则型(q=4.3831,P=0.0024)、规则型与破坏型小叶间隔线(q=5.4715,P=0.0006)在不同期别煤工尘肺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上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水肿(10/10)、小叶间隔内炎性渗出(8/10)和局限于小叶间隔内的纤维化(9/10);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内及邻近小叶实质煤尘沉积(13/16)和纤维化突破小叶间隔(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破坏型小叶间隔线是由于纤维融合块、肺气肿等造成小叶间隔线移位和破坏.结论规则型、不规则型和破坏型小叶间隔线并存于各期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中,其代表的是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不同量的煤尘沉积.
-
电子束CT诊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价值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APSD患者,年龄1~13岁.均行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EBCT检查.心电门控EBCT血管造影采用270 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层厚1.5~3.0 mm.其中3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2例有手术对照.将同一患者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EBCT全部诊断,2例经手术证实;3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超声心动图仅检出2例.同时,EBCT检查示4例合并右肺动脉起源异常、主动脉弓离断;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均经手术和(或)造影证实;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右肺动脉起源异常2例,漏诊主动脉弓离断2例;心血管造影漏诊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论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EBCT综合影像诊断是必要的,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EBCT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诊断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内软斑块的准确性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内斑块密度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4具成年人尸体心脏标本,将取自标本心室内血栓和心包脂肪颗粒(大小分别为2.0、1.5、1.0、0.5 mm)置入冠状动脉模拟冠状动脉内斑块.对比剂配成1:30、1:40、1:50 3种浓度注入冠状动脉内.原始数据以2种不同层厚(1.00、0.75 mm)重建横断面图像.结果当对比剂浓度为1:30时,血栓CT值分别为109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115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01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113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脂肪CT值分别为-23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17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9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27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19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3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当对比剂浓度为1:40时,血栓CT值分别为79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87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15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73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80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10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1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22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10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35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25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19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当对比剂浓度为1:50时,血栓CT值分别为53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60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63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51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64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67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145 HU(层厚0.75 mm、大小0.5 mm);脂肪的CT值分别为-39 HU(层厚1.00 mm、大小2.0 mm)、-28 HU(层厚1.00 mm、大小1.5 mm)、-22 HU(层厚1.00 mm、大小1.0 mm)、17 HU(层厚1.00 mm、大小0.5 mm)、-41 HU(层厚0.75 mm、大小2.0 mm)、-36 HU(层厚0.75 mm、大小1.5 mm)、-27 HU(层厚0.75 mm、大小1.0 mm)、3 HU(层厚0.75 mm、大小0.5 mm).血栓的密度值与层厚无关(t=-0.143,P>0.05),但与斑块大小(t=-6.624,P<0.05)和对比剂浓度(t=-8.184,P<0.05)相关.层厚这个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1.00与0.75 mm的层厚过于接近,以及样本量较少所致.层厚(t=-2.595,P<0.05)、斑块大小(t=-12.369,P<0.05)和对比剂浓度(t=-7.814,P<0.05)均为影响脂肪密度值的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斑块的密度值与斑块大小、层厚及对比剂浓度相关.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计算机辅助检测结果的初步临床评估
目的初步评估计算机辅助检测(CAD)技术在中国女性乳腺X线检查中的意义.方法沈阳地区某单位内40岁以上女职工934例接受了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成像的检查,首先由放射科医师对乳腺图像给予影像学诊断,然后应用R2公司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Image CheckerTM)对所有图像予以辅助诊断的提示,对比分析两者的结果.结果CAD对于基本正常的1734个乳腺图像有799个阳性提示,假阳性提示率为46.1%.对存在结节及微钙化的图像提示符合率(正确率)较高(70.5%及75.0%),对于恶性肿瘤的正确提示率为100%.结论CAD对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的辅助提示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
MRI三维立体重组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前列腺MRI三维(3D)立体重组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8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4~76岁,平均66.3岁.根据穿刺活检结果,14例为外周带癌,3例为中央腺体癌,另外11例患者为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患者,其中9例采用内分泌治疗,2例采用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行直肠内线圈的轴面T2WI序列扫描,所得图像经3D-Doctor软件处理后得到3D重组立体图像.结果14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3D重组立体图像中,有4例显示癌区局限于外周带内,占位效应不明显,外周带形态未见变化;其余10例癌组织向外周带外生长,造成局部外周带增厚,包膜外凸.3例中央腺体癌患者3D图像表现为受累中央腺体体积增大,压迫相邻外周带.2例放射性粒子置入患者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放射性粒子在前列腺内的空间分布情况;9例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可见前列腺整体和癌区的体积缩小,包膜外凸减轻.结论3D重组图像可以显示出前列腺外周带、中央腺体和癌区的立体位置关系,为穿刺活检提供了更直观的信息.前列腺MRI三维立体重组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
MR动态增强、扩散成像和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氢质子MR波谱分析(3D 1H-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2例前列腺癌及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及29例健康志愿者经MR常规扫描、DCE-MRI、DWI和MRS扫描,分别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灶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和正常周围带强化后的相对信号强度值、DWI信号强度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胆碱/枸橼酸盐(Cho/Cit)和[Cho+肌酸(Cr)]/Cit比值,并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8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38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除0及120 s两时间段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正常周围带、增生与癌三者的相对信号强度在其余每个时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前列腺癌患者26例于ADC图上病灶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04.23±26.15)×10-5mm2/s,4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ADC值为(175.21±64.86)×10-5mm2/s,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检查前列腺癌17例,其病灶区Cho/Cit比值为2.26±0.91,(Cho+Cr)/Cit比值为2.85±1.01,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Cho/Cit比值为0.46±0.23,(Cho+Cr)/Cit比值为0.57±0.20.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70%以上,而通过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达87.50%、94.74%、92.59%.结论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而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又将极大地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及对PC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BPH和25例PCa的DWI和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肿区的ADC值及BPH的外周带(PZ)及中央腺体(CG)的ADC值,比较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BPH的DWI和ADC图上PZ信号近似均一,CG信号欠均匀.PCa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均能直观显示癌灶范围.受侵犯的精囊和骨盆骨转移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PCa的ADC值[(0.49±0.09)×10-3mm2/s]与BPH的PZ及CG的ADC值[(1.27±0.14)×10-3 mm2/s、(0.96±0.14)×10-3 mm2/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6、-31.49,P值均<0.01),PCa的ADC值与BPH的PZ无重叠,与CG也仅有少量重叠(1/127,0.7%).结论DWI和ADC图可显示PCa位置、范围及周围侵犯、转移情况;根据DWI和ADC图上病变的信号特点及ADC值可以鉴别BPH和PCa.
-
前列腺外周带癌的MRI 6分区定位诊断研究
目的评价MRI 6分区诊断作为1个独立诊断系统时,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定位、定性诊断效能.方法不提供任何临床资料,由2名有不同诊断经验的诊断者对80例前列腺外周带480个分区进行独立盲法阅片,针对每个分区做出诊断,分为1是癌、2可能是癌、3不清楚、4可能不是癌、5不是癌5个等级,如果诊断结果是癌,则进一步进行分期.将诊断结果和系统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经病理证实的470个分区中205个分区为癌.诊断界值取2时,MRI6分区诊断和穿刺病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549~0.560,准确度78.1%~78.3%,敏感度69.3%~76.1%,特异度84.9%~80.0%,阳性预测值78.0%~74.6%,阴性预测值78.1%~81.2%.(2)不同经验的诊断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020和0.840±0.019,两者间(U=-0.3988,P>0.05)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可用于前列腺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但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进行MR灌注成像,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R2* 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1)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 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R2* peak分别为:58.4±4.7、3.1±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9,P值均<0.05);PCa组高、中、低分化腺癌的SSmax分别为:52.3±3.4、56.4±4.3、6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04,P<0.05),△R2* peak分别为:2.9±0.4、3.1±0.5、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2,P<0.05).(2)BPH组VEGF阳性9例,MVD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为24例,MVD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患者(x2=27.86,P<0.01;t=20.4,P<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加权成像(PWI)参数SSmax、△R2* 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WI的有关指标(SSmax、△R2* peak)与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关,有可能为前列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信息.
-
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薄层CT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BO患儿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个月~11岁,所有患儿症状均持续6周以上.12例均行胸部前后位X线片、肺部薄层CT、纤维支气管镜、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功能检查,1例行肺灌注扫描.结果12例均有典型临床特征和肺功能不可逆性小气道阻塞;1例肺灌注扫描示右下肺下段偏外侧放射性缺损低血流灌注表现;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为支气管内膜炎;4例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透光度增高8例;肺纹理增多,增粗6例;肺实变或不张6例;单侧或局限性透明肺4例.薄层CT表现为:"马赛克"征象,实质密度减低11例,血管细少10例;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壁增厚9例;单侧或限局性透明肺4例.实质病变6例;结节征3例;支气管黏液栓5例.结论儿童BO的薄层CT表现比胸部X线片更具有特征性,诊断儿童BO可以基于临床表现、薄层CT和肺功能检查.
-
高血压脑病的CT、MRI表现
例1男,51岁.即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本次主因头痛、双下肢无力3 d入院.体检:血压26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四肢肌力、肌张力、肌容积正常,感觉检查无异常,脑膜刺激征(-),双侧Chaddock征(+),Babinski征(-).
-
用ROC曲线下面积进行差异性检验的常用方法
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z),可对2种以上影像学研究对象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检验.然而,国内所见文献报道,多由计算机软件(如Rockit软件)直接给出P值[1-5],未介绍所用统计学方法及统计量的具体值,更未见对计算方法讲座式的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ROC解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对这一国际公认标准进行推广和普及.为此,笔者介绍1种用Az进行差异性检验的常用方法,以期引玉.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5 | 09 |
1993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