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중화기관이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85
  • 国内刊号: 42-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实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移植受者将CNI转换成mTORi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作者:刘金鹏;王显丁;邱阳;蒋亚梅;宋涂润;黄中力;范钰;王莉;林涛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转换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 registries (ClinicalTrials.gov,WHO International Trial Registry Network,Australian & New Zealand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等数据库中检索至2015年4月的文献资料,查找所有有关肝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方案从CNI转换成mTOR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人工检索纳入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并采用Jadad评分对引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估.系统地评价将CNI转换为mTORi来消除肝移植受者中的CNI暴露(然后,系统评估CNI转换为mTORi作为消除肝移植受者中CNI暴露这一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10项RCT,1 917例受者.随机分组后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不等.4个RCT的受者移植后mTORi平均转换时间≤6个月,另外6个RCT的平均转换时间>6个月.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转换mTORi后eGFR明显升高(P<0.01)、肾功能衰竭发生率(P=0.02)、高血糖发生率(P=0.03)明显低于持续CNI治疗.转换组和持续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和6.3%(P<0.01);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14.0%和8.4%(P<0.01);停用药物受者的比例分别为41.6%和21.5% (P<0.01),主要是由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排斥反应、骨髓抑制、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口腔溃疡/口腔炎、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皮疹、水肿及发热.两组间受者死亡、移植物功能丧失、失随访、感染、胃肠道症状、恶性肿瘤和高血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将CNI转换为mTORi能够使肝移植受者的肾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但可能会由于mTORi相关不良反应导致高停药率而中止转换治疗,肝移植受者在转换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前需经过严格评估与筛选.

  •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及其分级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史瑞;刘彤;刘子荣;沈中阳;张雅敏

    目的 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对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进行分级,并分析此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86例肝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ITBL者124例(ITBL组),未发生ITBL者762例(NITBL组).对两组预后进行比较.根据124例ITBL受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将ITBL分为三类,对三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ITBL组和NITBL组间受者和移植肝存活时间,术后1、3、5年存活率,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轻、中、重度ITBL组术后受者存活时间分别为(1726.10±113.22)d、(1464.77±78.46)d和(1442.43±124.87)d,移植肝存活时间分别为(1610.43±129.56)d、(1310.52±90.04)d、(903.07±112.09)d.轻、中、重度ITBL组受者间术后1、3、5年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TBL组与中度ITBL组移植肝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和中度ITBL组移植肝存活率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P=0.004).重度组与中度ITBL组间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和重度ITBL组间不良预后发生率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P=0.001).结论 按照胆道影像学严重程度、胆红素水平高低建立的ITBL分型可以很好的预测ITBL预后.

  • 低温机械灌注与单纯冷保存在肾移植供肾保存中效果的比较

    作者:柳乾龙;薛武军;李杨;丁小明;田普训;项和立;燕航;冯新顺;侯军;田晓辉;丁晨光

    目的 比较低温机械灌注(HMP)与单纯冷保存(SCS)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保存中的效果,以提供更加优化的供肾保存方式,改善供肾保存质量.方法 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单中心共纳入DCD供者54例对肾脏进行对照研究.获取的每例供者的2个肾脏随机分配至HMP组和SCS组.比较移植后1年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DGF持续时间、肌酐下降率(CR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原发性无功能(PNF)、急性排斥反应(AR)、药物毒性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术后1年HMP组和SCS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8.15%(53/54)和96.23%(51/53),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0.74% (49/54)和88.68% (47/5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GF总体发生率为9.62%(10/104),HMP组和SCS组分别为8.00%(4/53)和11.11%(6/5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供者属于扩大标准供者(ECD),其肾移植术后DGF总体发生率为15.91% (7/44),其中HMP组为4.55%(1/22),明显低于SCS组的27.27% (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47,P =0.039);并且ECD供肾移植术后14 Dhmp组受者的血肌酐水平为(130.95±46.60)μmol/L,显著低于SCS组的(181.64±72.9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6,P=0.011).两组间其他观察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HMP并没有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加速早期肾功能恢复.但在ECD供肾移植中,HMP可以改善术后早期的移植肾功能,降低DGF发生风险.

  •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移植远期存活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龙辉;李照;王东;王刚;陈定宝;黄磊;高杰;冷希圣;朱继业

    目的 探索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NLN对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远期存活的临床意义.方法严 格选择92例因HCC接受肝移植的受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以及癌旁非肿瘤(NT)肝组织中ANLN的表达水平,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RNA-seq数据分析HCC组织和NT肝组织中ANL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ANLN表达与受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ANLN表达对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远期存活的影响.结果 ANL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0% (34/92),明显高于NT肝组织的6.5%(6/92) (P<0.001,(x2 =25.044);HCC组织ANL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T肝组织(P<0.000 1).ANLN阳性表达与受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400 μg/L(P<0.001,x2=11.952)及肿瘤直径>8 cm(P =0.034,x2=4.506)呈正相关;ANLN阳性表达(P=0.031,优势比=1.965,95%可信区间1.064~3.630)、肿瘤直径>8 cm(P=0.003,优势比=2.841,95%可信区间1.437~5.617)、肿瘤分化不良(P=0.001,优势比=3.613,95%可信区间=1.646~7.928)、脉管癌栓(P=0.041,优势比=1.896,95%可信区间=1.028~3.498)和肿瘤发生坏死或出血(P=0.010,优势比=2.195,95%可信区间=1.211~3.979)是影响HCC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累积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组织中ANLN表达水平上调,其阳性表达预示着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远期存活不佳.

  • 瑞芬太尼调控Fas凋亡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金小雪;牛竞辉;齐琪;刘博阳;吕艳霞;王秀丽;王秋筠;吴川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调控Fas凋亡信号通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实验组(R组),每组20只.IR组和R组以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再灌注制备大鼠肾脏IR模型.R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5 min至再灌注30 min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S组和IR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缺血前15 min、再灌注3h、12 h和24 h时获取各组大鼠肾组织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as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8和caspase-3激活量,光镜下以Paller法对大鼠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结果 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细胞凋亡率、肾组织Fas mRNA表达及caspase-3激活量于再灌注3h升高、再灌注12h继续升高至再灌注24 h时达高峰(P<0.01),caspase-8激活量再灌注3h增高至再灌注12h达高峰、再灌注24h出现回落(P<0.01).与S组比较,IR组及R组再灌注3h、12h和24 h时肾小管损伤评分、细胞凋亡率、肾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8激活量及再灌注12 h和24 h时caspase-3激活量均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R组再灌注后3h、12h及24 h肾小管损伤评分、细胞凋亡率、肾组织Fas mRNA的表达、caspase-8及caspase-3激活量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瑞芬太尼通过减少Fas受体表达及降低caspase-8、caspase-3激活量调控Fas凋亡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大鼠肾脏IR损伤.

  • 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估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文娟;季倩;褚志强;任涛;许诗超;沈文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兔肝WIRI模型.4个实验组(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10、20、30、40 min,再灌注6h;对照组(T0组)开腹后仅分离肝周韧带,不夹闭血管.对所有兔进行DTI MR扫描,采集数据后用Siemens Nero 3D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兔肝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一致性与可重复性.MR检查后检测各组兔的肝功能指标,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ADC值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检测所得ADC值、FA值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ICC值分别为0.824和0.807.4个实验组与对照组兔肝ADC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别为(1.42±0.15)×10 3mm2/s、(1.34±0.11)×10-3 mm2/s、(1.22±0.20)×10-3mm2/s、(1.19±0.13)×10-3mm2/s、(1.83±0.20)×10 3 mm2/s;而F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1 ±0.07、0.40±0.04、0.38±0.03、0.41±0.04、0.37±0.04(P>0.05).各组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酶(MPO)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DC值与ALT、AST、LDH、MPO及MDA均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00).ADC值评价T1、T2、T3、T4组兔肝WI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85、0.900、0.970、0.833.结论 DTI能定量、无创评价兔肝WIRI引起的肝脏水分子扩散的变化情况,其指标ADC值能动态评估兔肝WIRI的程度.

  •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流体剪切力的缺失降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

    作者:王诚;郭霜;李选鹏;韩渊明;张驌;马宝良;王娟;付生军;杨立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流体剪切力(FSS)改变引起肾损伤的机制.方法 1.细胞实验: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分为4组,(1)应用平板流体小室系统对HU-VEC加载12 dyn/cm2的FSS 30、45、90 min;(2)将HUVEC加载FSS2 h后停止加力,并分别培养1、3、8、12 h;(3)将0、1、2、4、8 mmol二甲双胍分别对HUVEC预处理培养24 h;(4)对照组为正常培养HUVEC.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2.体内实验:取成功建立IR模型的SD大鼠1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每组4只:(1)低温静态保存(CS)组:将离体大鼠双肾冷保存4h;(2)低温机械灌注保存(HMP)组:将离体大鼠双肾持续灌注0℃乳酸林格液4h.(3)二甲双胍处理组(Met-CS组):术前连续3d腹腔注射二甲双胍,获取离体大鼠双肾后冷保存4h;(4)对照组离体大鼠双肾热缺血30min后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HE染色等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内p-AMPK蛋白表达和分布规律.分析FSS缺失与肾组织AMPK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FSS可上调HUVEC内p-AMPK表达水平,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升高;停力后,HUVEC内p-AMPK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二甲双胍可激活AMPK活性,并随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HMP组肾组织内p-AMPK含量明显高于CS组(P<0.05),HMP组肾组织内p-AMPK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处,少数于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血管处.HMP组肾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S组(P<0.05).HMP组大鼠肾组织损伤轻,无水肿,肾小管轻度扩张;而CS组肾组织损伤严重,肾小管明显水肿.结论 大鼠肾IR过程中,FSS改变可能通过AMPK途径影响肾组织损伤.

  • 肾移植术后皮脂腺癌一例

    作者:王梅;曾三武

    皮脂腺癌是罕见的皮肤附属器恶性肿瘤,该病因发生于Muir-Torre综合征后而被国内外研究多次报道[1].然而皮脂腺癌与器官移植后状态的关系尚未引起国内外足够重视.本病例发生于肾移植后,皮损的分布部位、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式均不典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右髂内动脉架桥原位肝移植一例

    作者:张荣生;张冬华;江涛;陆雷;陆晓哲;王轩

    肝动脉重建是原位肝移植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供、受者肝动脉端端吻合已成为肝移植肝动脉吻合的常规方式.但由于供肝动脉解剖变异,受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以及术中动脉内外膜分离等情况,需行异位肝动脉吻合.本中心2017年11月29日完成一例右侧髂内动脉远距离架桥后与肝动脉吻合的改良背驼式肝移植,术后受者恢复良好,肝动脉血流通畅,未见狭窄及血栓,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移植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改善策略

    作者:肖紫璇;郎吉萍;苗芸

    移植肾纤维化(RAF)是移植肾远期存活的主要障碍,任何引起移植肾损伤的因素都能够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级联反应,导致组织纤维化,在损伤程度严重和(或)持续存在时,实质性瘢痕形成,并终引起细胞功能障碍和器官功能衰竭.RAF在病理上的典型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肾实质的丢失;它是一个多细胞事件参与的过程,包括系膜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细胞凋亡等(图1).本文就近年RAF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抗纤维化治疗的新策略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炎;张水军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1952年Myren等[1]报道了大鼠肝移植手术.1963年Starzl等[2]报道了3例肝移植手术病例.此后,肝移植手术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终末期肝病的治疗.肝脏是体内营养及代谢中心,60%~90%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有严重的营养不良[3-4],如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肌肉减少症等[5],此时的营养不良很难纠正.随着肝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逐渐完善,术后营养相关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本文以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中国肝移植发展概况

    作者:王少发;陈孝平

    肝移植起源于欧美国家,我国肝移植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器官移植和肝移植发展的大背景.一、国际器官移植和肝移植发展的里程碑事件1905年,Carrel[1]首创血管缝合法突破血管吻合技术的瓶颈,从此真正开展了血管吻合的各种器官移植实验研究,并因对器官移植的贡献于1912年获得诺贝尔奖.1943年,Medawar等[2]发现了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启动了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研究.

    关键词:
  • 诱导治疗有助于肾移植受者安全度过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阶段

    作者: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开展的肾移植绝大多数是无血缘供受者之间的同种异体移植,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存在差异,如果不经免疫抑制处理,几乎毫无例外地都会引发受者针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术后早期移植抗原数量较多、免疫应答较为激烈、排斥反应发生风险高,在移植术前和术中或术后即刻给予生物制剂诱导治疗,能够降低或调节T淋巴细胞在移植物进入体内后对异基因抗原呈递的免疫应答,帮助移植受者安全度过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阶段.诱导治疗已经逐渐成为当今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疗法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
  • 中国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及处理的临床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均可能产生抗HLA抗体,这些抗体可介导排斥反应,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1)预存抗体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体内因输血、妊娠及前次移植等原因而形成的预存抗供者HLA抗体,这些抗体与移植抗原结合后可迅速激活补体,损伤血管内皮,导致严重的血管炎、血栓形成及组织缺血坏死;(2)预致敏受者移植后早期新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当受者因输血、妊娠及前次移植等原因导致对同种HLA抗原致敏,而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ies,DSA)水平较低或淋巴毒作用很弱时,受者体内的抗原特异性记忆性B淋巴细胞可在接触相应供者抗原后被迅速激活,产生大量新生DSA,从而介导严重的体液性免疫损伤;(3)移植后新生DSA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未预致敏受者移植后因移植抗原激活受者B淋巴细胞而产生新生DSA,继而通过激活补体及ADCC作用损伤移植物而形成排斥反应.前两种情况往往导致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丧失,后一种情况则显著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关键词:
中华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198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