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중화기관이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85
  • 国内刊号: 42-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实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受者术前及术后早期临床指标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飞;王东平;何晓顺;朱晓峰;鞠卫强;巫林伟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受者术前及术后早期各项临床指标对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DCD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指标包括:供者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受者年龄、血肌酐、胆红素总量(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体质量指数;供肝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将术后72 h内ALT或(和)AST> 1500 U/L定义为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不良.应用Kaplan-Meier法对受者总体存活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存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60例DCD肝移植受者1和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6%和62%.供者术前ALT、AST、供肝热缺血时间以及受者术前肌酐、MELD评分、供肝冷缺血时间、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不良的发生为受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进一步筛选出热缺血时间(相对危险度=1.318,95%可信区间为1.173~1.481,P=0.000)为DCD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CD供肝热缺血时间为影响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控制热缺血时间有利于改善DCD受者的预后.

    关键词: 肝移植 死亡 供者
  • 肝移植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恒林;石炳毅;王卓强;王显望;徐震;李伟;刘峰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中应用CLCVP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的受者46例,将受者分为CLCVP组(CL组,23例)和正常中心静脉压(CVP)组(C组,23例),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1)、下腔和门脉阻断前即刻(T2)、无肝期30 min时(T3)、新肝期30 min时(T4)、新肝期2h时(T5)、新肝期24 h时(T6),采集受者桡动脉和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血氧含量(QjvO2)、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脑血流/脑氧代谢比值(CBF/CMRO2)等指标.同时检测两组受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并记录手术耗时、无肝期时间、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输液总量、出血量及尿量等指标.结果 T1、T2、T3、T4、T5及T6各时点,两组间CaO2、CjvO2、Ca-jvO、SjvO2、CERO、CBF/CMR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T4、T5时CaO2、CjvO2、Ca-jvO2、CERO2均较T1和T2时显著降低(P<0.05),而SjvO2较T1和T2时显著增高(P<0.05),T6时两组间和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手术耗时和无肝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CL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输液总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5),CL组术中尿量较C组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和组内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中应用CLCVP技术对脑氧代谢无不良影响,同时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加术中尿量.

  • Luminex技术与ELISA方法检测抗HLA抗体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王庆华;尚乐乐;唐敏英;王瑾;吴琳;谭建明

    目的 探讨用Luminex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结果差异及其与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 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的34例受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集受者血清,同时应用Luminex技术与ELISA方法进行抗HLA-Ⅰ类、Ⅱ类抗体检测,并且记录术后早期AR发生情况.结果 用Luminex技术检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率为41.2%(14/34),检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为38.2%(13/34);用ELISA方法检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率为2.9%(1/34),检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为8.8%(3/34);两种方法检测抗HLA-Ⅰ类、Ⅱ类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P<0.05;x2 =8.17,P<0.05).用Luminex技术检测18例术前抗体阳性者中有8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44.4%);16例术前抗体阴性者中,有2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12.5%).用ELISA方法检测4例术前抗体阳性者中,有3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75.0%);30例术前抗体阴性者中,有7例术后早期发生AR(占23.3%).结论 Luminex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检出阳性率高于ELISA方法,对于移植后早期AR的监测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 HSCT后应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113例报告

    作者:刘小云;洪梅;安博文;尹雪;方俊;仲照东;游泳;张然;谢娟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采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及非IFI组,应用统计软件分析GM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发生IFI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及其与GM试验的相关性.结果 113例受者中,GM试验阳性共有45例,总阳性率39.8%(45/113);确诊和临床诊断IFI的39例受者中,GM阳性31例(79.5%).GM试验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86.2%,假阳性率13.8%,假阴性率20.5%,阳性预测值79.5%,阴性预测值86.5%,诊断符合率83.5%,Youden指数0.66.另外,发现GVHD、粒细胞缺乏及既往有真菌感染病史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而原发病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组IFI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真菌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52.7%,其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I者的有效率为66.7%,治疗前GM阳性者在治疗后GM值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GM检测阳性者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GM试验对HSCT后IFI具.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动态监测GM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抗真菌治疗效果的指标.

  • 小肠移植中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姚丹华;李幼生;王剑;郭明晓;王凯;赵丙超;张少一

    目的 研究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阿来佐单抗)与抗CD25单克隆抗体(达利珠单抗)在小肠移植诱导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间1 1例小肠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在小肠移植时使用了阿来佐单抗(阿来佐单抗组),5例应用了达利珠单抗(达利珠单抗组).观察术前和术后12周内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内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受者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阿来佐单抗组受者中,1例因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于术后13 d死亡,余5例术后8周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显著下降,8周后开始缓慢上升,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下降至给药前的5%,并在给药后8周内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达利珠单抗组受者中,1例因曲霉感染于术后25 d死亡,余4例受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在给药后1d明显增加,1周后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内,阿来佐单抗组检出轻度排斥反应1例,达利珠单抗组检出轻、中、重度排斥反应各1例,经及时抗排斥反应治疗后成功好转.11例受者术后3个月时血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阿来佐单抗或达利珠单抗均可成功进行小肠移植免疫诱导,但阿来佐单抗诱导后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 西罗莫司应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许世磊;张英才;易慧敏;汪国营;张剑;李华;汪根树;杨扬;陈规划

    目的 评估肝癌肝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对肿瘤复发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肝癌肝移植的142例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西罗莫司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带瘤生存时间及受者对西罗莫司的耐受性.结果 两组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米兰标准者、超过米兰标准且符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超过UCSF标准者分别相比较,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35例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其中21例肿瘤复发后加用西罗莫司,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14例复发后继续使用原有免疫抑制剂,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8个月;两者带瘤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研究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口腔溃疡和高脂血症发生率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西罗莫司能明显降低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率,但移植后肿瘤复发者应用西罗莫司可延长其带瘤生存时间;应用西罗莫司者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 ImmuknowTM法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在老年肾移植中的应用52例

    作者:蔡锦全;谭建明;王庆华;周浩;吴卫真;杨顺良

    目的 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ImmmuknowTM法)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在老年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监测仪通过生物发光法测定52例老年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全血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的变化.结果 52例中,33例术后移植肾功能稳定(稳定组),未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其ATP值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与普通尿毒症患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出现肺部感染和皮肤疱疹病毒感染(感染组),跟踪监测其ATP值进行性降低,其中4例ATP值降至100 μg/L以下,出现重症肺部感染,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出现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R组),跟踪监测其ATP值进行性升高,与稳定组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动态监测老年肾移植受者ImmuknowTM AT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术后细胞免疫状态,以利于预防排斥反应和感染等.

  • 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免疫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作者:黎东伟;刘龙山;傅茜;李军;熊韫祎;黄慧婷;邓素雄;费继光;陈立中

    目的 观察亲属活体肾移植后受者免疫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首次肾移植受者16例,应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诱导,免疫抑制维持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流式多点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重要亚群的比例及其相关重要分子的表达.结果 T淋巴细胞在术后3d明显降低,此后逐渐回升至术前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及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开始回升,至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B淋巴细胞比例术后1个月内升高至术前的1.8~2.1倍,术后3个月恢复;CD19+ CD5+B淋巴细胞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降至术前的45%;记忆性B淋巴细胞逐渐升高至术前的1.3倍;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的表达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91.7%~97.9%);前生发中心、生发中心细胞比例持续下降.NK细胞比例逐渐下降至术前的44%,但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NKG2A)与活化性受体(NKG2D)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效应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术后早期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其活化可能不受抑制;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杀伤功能可能减弱.外周免疫细胞亚群的系统动态监测有助于了解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免疫风险.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在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漓;何秀云;周文强;魏玉香;樊文梅;高钰;马锡慧;孔祥瑞;韩永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移植后细菌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间79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依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CMV感染组(17例)以及无感染的功能稳定组(20例).CMV感染的诊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后受者外周血CD64指数和T淋巴细胞绝对值,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 功能稳定组、细菌感染组和CMV感染组术前外周血白细胞、CD3+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细菌感染组和CMV感染组感染时受者外周血的白细胞、CD3+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即CMV感染组绝对值均低于功能稳定组和细菌感染组,而细菌感染组高于功能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前以及术后1、3、7和14d时3组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为4.087±1.485,与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时的1.031±0.4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CMV感染组感染时的1.694±0.801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感染组感染时与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预测细菌感染的适cut off值为1.51,其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86.5%,曲线下面积(AUC)为0.91.CD64指数预测CMV感染的适cut off值为1.48,其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0.0%,AUC为0.76.结论 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肾移植受者细菌感染的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 肾移植中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的15年临床经验总结

    作者:于立新;夏仁飞;邓文锋;杜传福;付绍杰;徐健;王亦斌;余玉明;叶桂荣

    目的 总结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诱导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经验,提高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1632例次应用ATG诱导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3、5、10、15年人、肾存活率,移植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及其他影响移植效果的因素.结果 肾移植后1、3、5、10、15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0%和96.7%、93.2%和87.8%、88.2%和77.8%、78.5%和51.7%、40.2%和30.4%.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为9.1%(149例次),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7.7% (126例次),慢性移植肾功能丧失发生率为17.9%(292例次).移植后感染发生率为13.4%(219例次),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2%(19例).死亡124例,死亡率为7.6%,其中死因为感染占53.2%(66例),心脑血管并发症占33.9%(42例),恶性肿瘤占8.9%(11例).结论 应用ATG诱导治疗联合标准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AR,是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的有效方法.

  • 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作者:徐敏;路希敬;丁慧芳;刘国强;鲁光;邢健;赵霞;韩芳;王椋

    目的 探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的方法诱导建立雌性BALB/c小鼠ITP模型,取建模成功小鼠20只作为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雄性BALB/c小鼠的MSC 2×107/个;另取20只建模成功小鼠作为对照组,不注射MSC.注射MSC 14 d后,取两组小鼠外周血,测定血小板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髓系树突细胞(mDC,Lin-HLA-DR+ CD11c+细胞)绝对数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2(IL-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 注射MSC 14 d后,实验组小鼠血小板数量为(623±78.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87.8)×109/L(P>0.05).实验组mDC绝对数量为(16.24±9.9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2±13.21)/ml (P<0.05);实验组mDC表面的CD80和CD86的表达分别为(2.31±1.26)%和(46.25±2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3.31)%和(62.21±16.41)%(P<0.05).实验组外周血INF-γ和IL-2水平分别为(3.1±1.7)和(3.2±2.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8)和(16.3±5.7)pg/ml(P<0.05);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88.6±15.2)和(38.3±1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7±5.7)和(22.1±3.4) pg/ml(P<0.05).结论 MSC可以有效治疗小鼠ITP,其机制与MSC抑制小鼠DC活化导致TH1细胞的极化有关.

  • 乌司他丁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烨铭;陈静瑜;童继春;王勇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作为供、受鼠建立无心跳大鼠左肺移植模型,将受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和保存,实验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含乌司他丁(50万U/L)的LPD液灌注和保存.移植过程中监测受鼠的动脉血氧合情况;移植肺再灌注30 min和1h时,取两组受鼠移植肺组织,测量和计算湿干质量比,检测移植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提取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移植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再灌注后1h,实验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为472.38±3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52±1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再灌注30 min和1h时的水肿情况(湿干质量比)均好于对照组(P=0.005,P=0.006),实验组移植肺组织病理损伤也明显轻于对照组.不论再灌注30 min还是1h,实验组移植肺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9,P=0.006),而SOD含量显著升高(P=0.035,P=0.030).再灌注30 min时,实验组TNF-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0),再灌注1h时下降不明显(P=0.139);再灌注30 min时,ICAM-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62),再灌注1h则存在明显降低(P=0.001);再灌注30 min和1h时,实验组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04,P=0.000).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肺有保护作用.

  • 肾移植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杨其顺;张琳;托娅;姜伟;杨广庭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血管外科常见疾病[1],以中央型及混合型居多,静脉回流受阻,患肢明显肿胀,早期迅速缓解肿胀疼痛和解决静脉回流受阻是治疗的关键.我院1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DVT,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51岁,体重指数为28.5 kg/m2.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经血液透析10个月后接受肾移植.移植肾置于右髂窝,供肾静脉与受者的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手术当天及术后第4天分别使用巴利昔单抗20 mg进行免疫诱导.以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关键词:
  • 肝移植后并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五例

    作者:范铁艳;陈虹;沈中阳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肝移植后少见的并发症,也少见明确而系统的报道.陈虹等[1]报道,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结核感染的发生率为1.04%,其中结核性胸膜炎仅1例.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器官移植受者具有更强的侵袭力[2],加上传统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及与免疫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器官移植受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差[3-4].2002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施行肝移植1347例次,术后并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5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儿童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曲伟;朱志军

    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即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匹配不符合输血原则,这也曾经被视为肝移植的禁忌证.由于目前供者器官短缺,尤其是在急诊肝移植时,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往往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1].如在日本,因脑死亡供者的缺乏,心脏死亡供者捐献器官的限制性,所以活体肝移植是肝移植的主要形式,活体肝移植往往成为终末期肝病惟一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而对于活体肝移植,其供者的选择条件较苛刻.在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1)供者本身对于外科手术的恐惧;(2)供者的药物滥用;(3)医学评估认为不适合作为捐献供者[2].如果供者与受者的血型不相容,那么就必须跨越血型屏障[3],在必要时考虑进行ABO血型不相容的活体肝移植[4].本文重点就儿童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
  • 异种肝移植凝血功能调节障碍的免疫生物学机制

    作者:窦科峰;李霄;陶开山

    器官短缺是目前困扰移植医学发展的主要难题.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的数据显示,至2012年4月,共有110000例患者在等待捐献器官,而其中肝病患者就有17 000例[1].我国器官短缺形势则更为严峻,每年等待移植的患者有150万人,仅能实施1万例移植[2--3],有30万人因缺乏供肝而死亡.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用动物器官桥接甚至代替人体器官进行移植,是解决供者器官短缺的有效途径[4].猪是当前公认的可能用于人类的异种移植合适供者,其具有器官体积和生理指标与人类接近、繁殖速度快、适于进行基因改造和修饰等优势[5-6].目前以α-1,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猪为供者、非人灵长类动物为受者的异种肾移植和心脏移植的移植物长存活时间分别为83 d[7]和179 d[8],而异种肝移植的移植物存活时间仅为14 d.与肾脏和心脏移植相比,异种肝移植后不仅存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等难题,而且受者的凝血功能调节障碍更为严重,90%的受者因血小板严重减少所致的内脏出血而死亡.因此,如何纠正凝血功能调节障碍,是当前异种肝移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关键词:
  • 肝移植同时左侧结肠部分切除并一期吻合一例

    作者:罗文辉;郑虹;史瑞

    2003年9月,我院对1例肝功能衰竭合并左侧结肠坏死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中同时行结肠脾曲处部分肠管切除并行一期吻合,手术难度较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年龄为39岁,因厌食、乏力1个半月,发热、昏迷1d入院,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年,入院时体温为39℃,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和腹膜炎.于2003年9月行原位肝移植,术中见病肝呈暗灰色,体积缩小,质地较硬,并发现结肠脾曲处有约15 cm肠管变黑并水肿,在完成肝移植后,考虑结肠病变区域已坏死,故扇形切除坏死结肠,松解结肠断端周围系膜,之后行结肠端端吻合,并切除阑尾,于盲肠处留置一引流管以引流减压.

    关键词:
  • 重视移植免疫检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谭建明

    20世纪40年代,Medawar创建了移植免疫学新领域,为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临床器官移植60年的历程也体现出移植免疫学的进展.因此,移植医师应高度重视移植免疫检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服务于提高移植物长期存活率这一终级目标.排斥反应始终是影响受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交织存在是发生排斥反应的免疫学基础.尽管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无创、快速、灵敏和动态性观察的移植免疫检测技术,可为免疫排斥反应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1].

    关键词:
中华器官移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198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