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중화수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4X
  • 国内刊号: 31-16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1
  • 曾用名: 手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顾玉东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特殊类型断肢(指)再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明武;李坤德;谢昌平;张文;陈中;黄海东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断肢(指)的再植方法.方法:对468例9种特殊类型的断肢(指),采用原位、移位、缩短再植;胫后动脉皮瓣桥接肱动脉再植;邻指血管神经肌腱转移替代再植;无血再植;吻合离断关节复合组织体及其与肢体近远端离断的血管、神经等方法进行再植.结果:再植成功率达93%,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6%.结论:通过临床应用上述再植方法,扩大了肢(指)体毁损性离断伤,多指多平面离断伤,关节复合组织体离断伤,小儿及老年人肢(指)体离断伤等的再植指征.探索出对特殊类型断肢(指)再植的新方法.

  • 双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二例报告

    作者:谢昌平;赵东升;张文;周明武;裴国献;李坤德;张胜利

    双手10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已有近10例报道,其手术时间均在20小时以上.1993年12月和1996年12月,我们成功地为2例双手10指完全离断伤进行了再植术.再植时,我们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使再植时间缩短近2/3,分别为6.45小时和9.15小时.

  • 双手多指离断伤再植六例分析

    作者:李崇杰;蔡林方;辛畅泰;田立杰

    目的:探讨双手多指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对6例双手8至10指完全离断进行再植手术并获得成功的经验.结果:6例共离断53指,再植49指成活48指,术后随访2~6年,功能恢复达到优良.结论:合理的人员组合,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多数量的血管吻合是再植多指成活的关键因素.

  • 克氏针交叉固定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游戊己;郑金变

    断指再植术中对骨骼固定方面的报道较少.我院临床应用1.0mm细克氏针作逆行交叉固定断指指骨33指,效果满意.

  • 静脉皮瓣桥接在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张胜利;刘兆青;曹清峰;赵学魁;马跃斌;张维利;赵艾利

    1994年~1995年,我院对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30例应用静脉皮瓣桥接,取得了较好效果.再植成活率达93.3%.本法使过去濒临废弃的断指得以成活,术后外观、功能均较满意,并扩大了断指再植的适应证.

  • 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作者:李建伟;张金柱;王志刚;吕东望

    1974年6月~1995年10月,我科对21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重建了屈肘功能.获随访的15例中,术后肘关节屈曲小于60度者仅2例,疗效较为满意.

  • 足部微型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作者:王栓科;田永虎

    1992年3月~1996年8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足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部重要功能区外伤性缺损或瘢痕挛缩松解后的皮肤缺损18例,均伴有肌腱、骨骼等重要组织外露.术后随访9~14个月,手的外形和功能均得到了满意的恢复.

  • 应用Ender针治疗掌指骨骨折

    作者:明新涛;明新会;明新杰;明新堂;明新武

    1994~1996年,我们用手法复位加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18例掌指骨骨折,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本组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4~40岁.第2、3掌骨横形骨折9例,示指近节指骨横形骨折2例,示中指中节指骨骨折7例.伤后距手术时间4小时内为11例,其它为1~13天.

  • 皮瓣肌皮瓣在454例手及前臂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慧;刘会仁;刘德群;陈杰;张宁

    1979年10月~1997年4月,我们采用17种皮瓣肌皮瓣对454例手与前臂损伤进行了修复.454例中,皮瓣肌皮瓣坏死6例,占1.32%,成活率达到98.68%,疗效满意.

  • 指屈肌腱修复后的康复方法

    作者:朱振田;赵同县;郭福玲;胡玉兰;李和平;宋卫东;蔺春梅

    自1988年3月至今,我们对指屈肌腱损伤进行手术及康复治疗,并且有完整病史记载,获得4个月至9年随访的共28例38指,疗效较为满意.

  • 完全及不完全断肢(指)再植2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京检;徐尽国

    1986年以来,我们共进行断肢(指)再植27例,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比较满意.一、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24例,女3例,年龄12个月~41岁,平均26岁.断臂11例,其中:上肢完全离断2例,整段骨软组织挫灭性离断伤2例;前臂不全离断7例,均有尺、桡动脉、正中神经离断伤.

  • 清创后伤口延迟闭合58例疗效分析

    作者:吴力军

    上肢软组织严重损伤伴有内脏损伤或多处骨折时,常因稳定全身生命指征的需要,对上肢伤口采用清创后延迟闭合的方法.1992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共采用此法治疗58例72个伤口,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延缓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欢;顾玉东;徐建光;沈丽英;李继峰;朱静珍

    目的:通过建立臂丛节前损伤的模型,观察撕脱的背根神经节通过相连的外周神经是否对相应的骨骼肌有延缓萎缩的作用,以期寻找防止肌萎缩的方法.方法:选用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制成C5C6根性撕脱的模型,使拖出椎孔的背根神经节仅通过肌皮神经与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有联系.对照组:于椎孔外切断C5C6神经根,并造成肱二头肌完全失神经支配.于术后1、2、3、4和5个月各时间段,分别测定肱二头肌纤颤电位波幅、肌张力、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并观察背根神经节中感觉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术后1~5个月背根神经节中均见到存活的感觉神经元;纤颤电位波幅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肌张力于术后1、2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3个月,实验组的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节前损伤1~3个月内,背根神经节中感觉神经元有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 胚胎肢芽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刘红光;洪光祥;王发斌

    目的:从大鼠胚胎肢芽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胚鼠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剖腹取孕10~15天的SD大鼠胚胎,将胚胎肢芽的提取物加至胚鼠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体外培养基中,同单纯培养基培养作对照.接种后,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电镜、台盼蓝染色计数和乙酰胆碱脂酶(AchE)定量测定等技术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功能、超微结构和成活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细胞的成活率和轴突的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AchE的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电镜下实验组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状态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胚胎肢芽提取物(ELBE)具有较强的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轴突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NTFs)活性.

  • 治疗臂丛损伤移位神经的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马建军;张高孟;徐建光;顾玉东

    目的:研究治疗臂丛撕脱伤中移位神经的组织化学特征,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取9例活体膈神经、副神经、颈丛神经、第4、第6肋间神经各1段;膈神经共12段,3段为新鲜尸体标本.样本运用Karnovsky-Roots的AchE染色法染色.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样本中神经横截面积,神经纤维总数.结果:膈神经运动神经纤维达2685根,副神经为2142根,颈丛运动支为914根,第4、第6肋间神经(腋前线水平)分别为577和662根.膈神经在运动神经纤维数量和截面积上,均较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优越(P<0.01).结论:在常用的移位神经中,膈神经是为理想的移位神经.

  • 缺血对兔血管平滑肌的损伤作用

    作者:李少华;顾玉东;陈亮;陈德松;张高孟;薛长发

    目的:研究兔断肢血管平滑肌组织中钙、镁离子含量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与术后血循环危象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管平滑肌组织中钙、镁离子的含量.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线粒体的结构变化.结果:缺血时间超过8小时,血管平滑肌组织中钙离子含量明显升高(P<0.01);线粒体明显受损.结论:血管平滑肌组织中钙离子增高在血循危象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 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芮永军;徐建光;顾玉东

    目的: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后,设计出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伴行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结果:(1)所有上肢皮神经都有来源于上肢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2)与上肢浅表皮神经的伴行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沿途又发出分支营养皮肤.(3)皮神经的伴行血管穿出深筋膜的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1)上肢浅表皮神经的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并可形成逆行蒂或顺行蒂岛状皮瓣.(2)以第2、3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神经行走变异较多,伴行血管不稳定,临床选用时须慎重考虑.

  • 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早期观察健手感觉运动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董震;成效敏;徐杰;顾玉东

    目的:研究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对健手感觉、运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C7移位术后早期出现的示、中、拇指及全手感觉异常的面积、握力和捏力的变化,进行动态学分析.结果:示指感觉影响的程度大.感觉影响的动态变化趋势可分为扩大期、稳定期、消退期和代偿期.每期均有一定的时限.前3期的变化与创伤后反应的演变过程相一致.术后早期握力暂时下降,但捏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应重视并采用保护近端神经元、减少创伤反应的措施,尽量缩短创伤反应期,促使代偿期的早日到来.

  • 猴指神经皮下植入后感觉神经电生理的研究

    作者:李跃军;陈绍宗;李学拥;程飙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植入术后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用神经电生理单纤维放电引导技术,从放电纤维检出率、外周感受野分布和感觉纤维种类等方面,评价灵长类动物失神经手指无毛皮肤中再生神经纤维的功能.结果:触、压、痛、温冷觉纤维均可再生,而且具有正常传导功能.在各类再生的感觉纤维中触、压觉纤维占优势;各类纤维的比例和其感受野的分布类似于正常皮肤.结论:猴手指神经皮下植入后感觉神经再生良好.

  • 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作者:顾剑辉;刘璠;王以进

    目的:研究足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时常用的4种内固定方法,比较并选择简便、可靠的1种方法.方法:新鲜手足标本各8只,制成以跖趾关节重建掌指关节模型.分别用微型钢板、克氏针、钢丝和可吸收内固定棒加U形钉作内固定.用模拟掌指关节运动的加载装置和三维运动测定法测定,比较4种内固定方法的力学性能.结果:可吸收内固定棒加U形钉与钢板固定两种方法对趾(指)骨两断端的成角、位移和扭转控制效果好;钢丝固定次之;克氏针交叉固定相对较弱.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棒加U形钉是跖趾关节移植重建掌指关节时,骨关节固定中简便、可靠的方法,术后适宜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 特殊断肢远位寄生及二期再植一例报告

    作者:洪建军;钟新发;周雪华

    碾压伤断肢,由于组织损伤严重,过去大多放弃再植.1996年11月,我科对1例前臂严重碾压伤的断肢采用寄生再植手术,现已获得成活,远期功能恢复尚在进一步观察中.

  • 肱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再植一例报道

    作者:唐瑛;许平;林浩

    1995年,我科曾收治1例左肱骨远端Ⅱ级巨细胞瘤,采用瘤段切除肢体缩短再植后,疗效满意.患者女,48岁.左上臂远端进行性肿胀3年.近3个月肘关节内侧有一8cm×8cm×4cm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有压痛、皮温高于健侧.肘关节活动受限,屈曲在60度~70度之间.

  • 上肢再植要严防手内在肌挛缩发生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发展第三医学

    作者:程国良

    上肢再植术后发生手内在肌挛缩的主要原因是断肢温缺血时间过长,加上再植术中静脉回流建立不全,淋巴回流中断;肢体再灌注后因细胞水肿、肌肉变性肿胀、组织渗透压增高,在有限的掌内筋膜间区中因内容物增加而致压力增高的恶性循环所致.后导致手内在肌中心坏死,肌肉弹性丧失,渐渐被瘢痕组织代替,形成手内在肌挛缩.

  • 断臂、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防治

    作者:王成琪;潘昭勋

    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术后常常发生手内在肌挛缩,对手部的功能恢复带来了严重障碍.如何防治手内在肌挛缩,是目前解决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难题.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讨论.

  • 断肢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原因探讨

    作者:程国良

    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缉委员会之约,让我写"断肢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探讨"专论.现就断肢、断腕再植术后发生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意见不很成熟,望同道们指正.

  • 前臂闭合性绞压伤的急诊治疗二例报告

    作者:邵建康;李强一

    前臂闭合性绞压伤的诊断要比开放性绞压伤难度大.我们曾急诊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48岁.右前臂被钢丝绞榨卷压后1小时来本院急诊诊治.局部检查:右前臂肿胀,中段桡背侧皮肤广泛挫伤,有5.0cm×10.0cm范围的软组织被绞榨,皮下空虚.腕部桡动脉搏动良好,手部运动、感觉功能正常.X线片显示:右桡骨中1/3横行骨折,骨折端重叠移位1.5cm.

  • 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

    作者:师继红;黄耀添;傅炳峨;朱庆生

    目的:探讨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生率、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作者总结了近24年内进行断腕再植并得到随访的63例资料,对其中发生手内在肌挛缩41例的发病机理、治疗结果及预防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63例断腕再植术后有41例发生手内在肌挛缩,发生率为65%.缺血时间超过16小时与16小时内的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1,P<0.05).二期行手内在肌手术矫正者效果不理想.结论: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清创后用肝素化全血对离断手进行灌注,早期行手内在肌筋膜间区减压,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

    作者:杨佩君;王美芬;陈凯敏

    目的:介绍22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患者进行了包括营养神经药物、支具、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作业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治疗措施.结果:22例中,优良率达到86%,有效率为95%.结论:神经损伤后不论是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期采用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康复治疗

    作者:陆廷仁;韩晶娟;张新建

    目的:叙述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康复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进行局部创面处理后,以强化热疗法、低中频电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感觉训练和使用夹板支具等手段行康复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1年,平均为7.2个月.结果:20例中,疗效优者(S4M5)7例,良(S3M4)4例,可(S2M3)9例,优良率为55%.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预后主要和损伤程度、治疗时间及是否作康复治疗有密切的关系.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促使缺血性肌挛缩的病理过程向好的方面转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骨骼 挛缩 康复 预后
  • 断肢断腕断掌再植后手内在肌挛缩51例分析

    作者:张少成;郭福玲;姚新德

    目的:探讨断肢断腕断掌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病机理,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分类、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1例断肢(腕、掌)再植,分别采用术中切开骨间肌肌筋膜、掌腱膜及腕横韧带;术后严重肿胀时早期切开骨筋膜室;缺血时间超过10小时者,除上述措施外尚须切断或部分切除拇收肌和骨间肌肌腹.结果:采用上述预防措施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本症重在预防,如能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效果良好.一旦发生中、重度手内在肌挛缩应尽早手术.

  •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潘德天;宋建良

    目的:评估康复治疗对21例(21指)手部屈肌腱Ⅱ区断伤修复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1例(21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未进行康复治疗者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指总主动活动度和肌力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患指的TAM、肌力等手功能恢复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对肌腱修复后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王澍寰教授在全国第七届手外科学术会议闭幕式的发言

    作者:王澍寰

    各位同道:大家好!在此次学术会议期间,经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全体委员的推荐、选举,33名委员组成的第二届委员会已经被选出和诞生.同时,选出了新的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新一届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年富力强,威望卓著.为此,我表示衷心地拥护和热烈地祝贺!

中华手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6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