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HIV-1 C亚型Gp120蛋白表达、纯化及其抗体制备的研究
目的 制备HIV-1 C亚型Gp120蛋白及其抗体.方法 用PCR技术从表达C亚型HIV-1全长gp16O基因的质粒上扩增gP120基因羧基末端部分片段,其长度为612个核苷酸,编码204个氨基酸.将测序鉴定正确的gp120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Gp120蛋白C端融合6×His标签便于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C亚型Gp120特异性兔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并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该抗体是否可识别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的C亚型Gp160蛋白.结果 成功地获得高纯度的C亚型Gp120融合蛋白,用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滴度可达1:204 800,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在COS-1细胞中瞬时表达的C亚型Gp160蛋白.结论 获得了高纯度的C亚型Gp120融合蛋白及其高效价的抗体.
-
在内蒙古蚊虫中分离到版纳病毒
目的 鉴定内蒙古通辽市分离的虫媒病毒.方法 使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内蒙古蚊虫标本分离的病毒,对毒株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软件完成病毒进化分析,DNAStar软件包中的MegAlign完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 在内蒙古通辽市采集凶小库蚊标本分离的病毒经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与版纳病毒部分中国分离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中,病毒第12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89.6%~98.4%,氨基酸同源性为90.4%~98.6%.结论 在内蒙古凶小库蚊标本中分离到版纳病毒.
-
腹泻住院患儿中检测到人双埃可病毒
目的 在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人双埃可病毒(HPeV),探讨HPeV与婴幼儿重症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直接从<5岁未知病原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HPeV,进而通过基于VP3/VP1连接区的巢式PCR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分型.结果 99份腹泻粪便标本,HPeV阳性24例(24%),其中,以HPeV1为主(50%),其次为HPeV3(25%),HPeV4(8.3%),HPeV6(4.2%),还有3例HPeV阳性标本未能分型,未检测到HPeV2、5、7、8.HPeV感染的住院腹泻患儿主要为<1岁患儿.HPeV感染高峰为秋冬季节,10月达到峰值.VP3/VP1连接区基因与已知HPeV的病因构成及深入了解HPeV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有重要意义.
-
人偏肺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和小鼠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 构建人偏肺病毒(hMPV)DNA疫苗,小鼠免疫后评价其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hMPV的cDNA中扩增融合蛋白FATM(缺失跨膜区)基因和基质蛋白M基因,构建DNA疫苗pcDNA3.1His-FATM和pcDNA3.1His-M,瞬时转染后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F、M蛋白表达.疫苗肌内注射免疫小鼠,ELI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检测血清IgG抗体和小鼠脾细胞CTL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证明构建的疫苗可表达FATM和M蛋白.peDNA3.1His-FATM单独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为1:44;与pcDNA3.1His-M联合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为1:64.ELISPOT检测证明,联合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的效应CD8+T细胞数为42±8.9,高于单独免疫组32±7.4的水平.结论 DNA疫苗peDNA3.1His-F△TM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与pcDNA3.1His-M联合免疫,可以提高免疫水平.
-
2005年四省、区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2005年中国广东、黑龙江、新疆和云南四省、区1~5岁年龄儿童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抗体水平,为防控CV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挑取上述四省、区2005年1~5岁年龄儿童血清503份进行CVA16的微量中和实验.结果 CVA16抗体阳性率在广东、黑龙江、新疆和云南分别为41.90%、9.40%、40.00%和34.40%.平均抗体滴度(GMT)均较低(平均为1:6.1),广东、黑龙江和云南各省内各年龄组间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97、0.40、1.06,P均>0.05),而四省、区间比较,黑龙江与其他三个省、区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P<0.00).结论 2005年或以前CVA16已经在四省、区存在局部流行,但是不同省、区间的CVA16流行传播范围和程度不相同;1~5岁年龄段儿童是CVA16的易感人群.
-
浙江沿海一家系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基因突变检测与临床表现
目的 探讨浙江沿海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基因突变检测与临床表现.方法 对该家系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等辅助检查资料分析,并与10名家系中未发病成员及12名非血缘的健康人进行SCA31MJD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比较.结果 家系18例患者均为SCA3/MJD型,同时检测出家系中未发病对照组有2例为SCA31MJD型基因携带者.产物测序结果家系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CAG重复数为14~27次;SCA患者CAG重复数为67~82次;SCA3/MJD携带者CAG重复数为28~45次.在现存三代18例患者中,每代均有患者,男女均受累,起病年龄平均38岁,以行走不稳、动作笨拙和言语含糊为突出表现,MRI检测结果小脑、脑干明显萎缩.结论 在我国沿海存在SCA3/MJD家系遗传.临床均以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突出,CAG重复数目检测可为基因诊断和症状前诊断提供依据.
-
保定地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我国河北省保定地区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HPV LI通用引物GP5+,6+、HPV16 E6和HPV18 E6型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保定地区食管癌组织中HPV存在状况.结果 42例食管癌组织中,37例检测到HPV阳性,阳性率为88.1%;其中19例检测到HPV16 E6基因,阳性率为45.2%,8例为HPV18 E6基因阳性,阳性率为19.0%,5例HPV16 E6和18 E6基因均阳性,为混合感染.结论 我国河北省保定地区食管癌组织中有HPV存在,并且HPV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干预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免疫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入选的48例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患儿28例,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 400 mg/(kg·d),连用5 d;或IVIG 1g/(kg·d),连用2 d.对照组患儿20例,予更昔洛韦(GCV)5~10 mg/(kg·d)连用5 d.并予对症支持治疗.选择2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健康儿童CD4(%)、CD8(%)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4.12±3.53)%、(26.22±4.43)%及(1.41±0.3);IVIG组分别为(24.2±4.3)%、(36.4±6.8)%及(0.72±0.12);GCV组(23.7±5.1)%、(37.3±7.8)%及(0.67±0.13),健康对照组与两组IM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IVIG组患儿治疗后CD4(%)升高、CD8(%)下降及CD4/CD8比值升高(P<0.05);而GCV组患儿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IVIG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较GCV治疗组消失快(P<0.05),IVIG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8.7%,GCV组患儿治疗有效率59.2%(χ2=3.97,P<0.05);IVIG组患儿平均住院日为(9.2±4.3)d,较GCV组(13.8±5.1)d明显缩短(t=-4.24,P<0.05);结论IM患儿除了病毒感染导致的直接影响外,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IVIG免疫干预治疗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
-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癌病原学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uomavirus,HPV)与我国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汇总了国内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论文,选择采用PCR方法检测的论文对发表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我们以检测方法为PCR、标本为石蜡包埋标本、论文中列出或提示了引物序列的15篇论文作为入选论文.15篇文献涉及蜡块标本共980份,按照只要检出一个HPV型别即为HPV阳性进行计算,检出阳性例数为460例,各地HPV检出率为8.3%~69.8%,HPV平均检出率为46.9%(95%CI:43.8%~50.0%).在以上980份样品中,检测范围包括了HPV16型的样品有556份,阳性份数为139份,各地检出率为4.4%~63.4%,平均检出率为25.0%(95%CI:21.4%~28.6%);检测范围包括HPV18型的样本有485份,阳性份数为33份,各地检出率为0%~19.0%,HPV18型的平均检出率为6.8%(95%CI:4.6%~9.0%).以上15篇论文中,使用同一引物的文献只有4篇,共检测406份石蜡包埋标本,HPV阳性率为20.3%~67.6%,平均检出率为40.2%(95%17 CI:36.0%~45.4%).结论 我国食管癌组织中有HPV存在,并且HPV感染可能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
-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PBMC中TNF-α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初步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20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PBMC体外培养72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 (1)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组、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组PBMC培养上清中TNF-α的水平较单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 TNF-α是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因素.
-
含H5N1-HA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免疫应答的初步探讨
目的 构建包含H5N1-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并探讨其免疫效果.方法 用Admax系统构建包含H5N1-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并用PCR、Western-Blot等方法对重组病毒疫苗进行鉴定;疫苗免疫小鼠后,通过HI实验和ELISPOT实验检测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 成功得到了含有H5N1-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基因表达鉴定表明,HA基因能够在细胞中进行表达;血凝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小鼠产生的针对HA抗体滴度在1:320和1:640之间;ELISPOT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PBS)相比斑点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免疫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含H5NA-HA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为研制人禽流感疫苗打下基础.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干扰素-α治疗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病变程度、病毒学指标、抗病毒治疗应答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慢丙肝和30例健康对照检测血清TNF-α水平,慢丙肝按肝功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分为轻度44例、中度34例、重度24例,慢丙肝进行血肝功能检测、HCV RNA载量、HCV基因型的检测.结果 血清TNF-α水平慢丙肝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肝功能异常轻度者低于中度和重度;与CHE呈正相关;与DBIL呈负相关;与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在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干扰素-α治疗疗效无关.结论 慢丙肝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病变程度相关,与干扰素-α治疗疗效无关.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6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HBV-LP和HBV.DNA.结果 (1)在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阳性率和HBV DNA无明显差异,而且HBV-LP的吸光度(A值)和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2)在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结论 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对于判断HBeAg阴性患者体内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一株致婴儿死亡的腺病毒Ad7d2的基因特点
目的 对一株致婴儿死亡的腺病毒Ad7d2的基因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6年北京儿童医院1名住院儿童(治疗过程中死亡)的鼻咽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核酸进行六邻体和纤维部分BJ060316-1,经PCR扩增以及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为腺病毒Acr7d2.结果 对其六邻体和纤维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BJ060316-1与Ad7d2同源性高,六邻体基因950 bp片段与以色列1993年分离株Ad7d2原型株AF321311核苷酸同源性为99.5%,对推断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BJ060316.1在253位缺失了谷氨酰氨,而在495位的丝氨酸被精氨酸代替.扩增的975 bp纤维基因片段与日本2005年Ad7分离株AB243118核苷酸同源性为99.7%.结论 腺病毒Ad7d2分离株BJ060316-1未发现毒力位点突变.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对北京15例宫颈癌病变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和E7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分析E6和E7基因突变特征,并探讨宫颈癌病变中HPV16的感染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HPVl6型E6和E7基因扩增引物,采用PCR法扩增15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和E7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TA载体,进行序列测定.通过Sequencer、Bioedit、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E6和E7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15例宫颈癌中8例鳞癌检出E6和E7基因,检出率为8/15.2例腺癌、1例腺鳞癌和其他4例鳞癌中均未检出HPV16 E6E7 DNA.8例鳞癌中的4例检出的HPVl6为亚洲类似株,在E6基因178位(T→G,D25E)和E7基因647位(A→G,N29S)发生突变;另外4例为欧洲类似株,其中1例(BJ16)的HPV16在E6基因335位点发生突变(C→T,H78Y).结论 HPV16是致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宫颈鳞状细胞癌HPV16感染的发生频率较腺癌和腺鳞癌高;E6基因178位点可能是区分亚洲株和欧洲株的重要位点;E6基因178位点和E7基因647位点是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可能导致HPV16致癌能力发生改变.
-
宫颈透明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目的 探讨宫颈透明细胞癌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方法 提取1例37岁宫颈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蜡块中的DNA,通过巢式PCR方法检测其中HPV感染情况.结果 该患者肿瘤切除组织高危型HPV18型阳性.结论 利用巢式PCR方法分型检测宫颈透明细胞癌中的高危型HPV型别,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均较高.
-
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株N蛋白编码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阐明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A和B亚型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编码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lrse transc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北京2004年分离的HRSV代表株(2株A亚型和2株B亚型)进行N基因全长序列扩增、测序,并和GenBank下载的所有HRSV病毒的N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2株HRSV A亚型分离株与A亚型Long株(标准株)的N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36~40个(3.1%~3.4%)和4个(1.0%);2株HRSV B亚型分离株与B亚型CH18537株(标准株)的N蛋白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17(1.4%)和1(0.3%)个.4株HRSV代表株和从GenBank下载的HRSV的N蛋白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3~172个(0.25%~14.63%)和0-18个(0~4.6%).结论 N基因在HRSV基因组中是较为保守的基因,A或B亚型的型内差异相对较小;但A和B亚型之间N基因序列有较大变异,变异平均分配于整个N基因中;本研究为HRSV基因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提供了基因信息学数据.
-
脂肪肝与HBV感染、高脂血症及ALT异常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探讨脂肪肝与HBV感染、高指血症及ALT导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对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健康体检的4365名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65名体栓者中,共检出脂肪肝793例,脂肪肝患病率18.2%脂肪肝组,男性440例,患病率19.2%,女性353例,患病率17.1%男女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的脂肪遥远患病率为16.7%,低于非感染人群的18.3%,两者差民无统计学意义,P=0.45. 高脂血症组的脂肪肝患病率为42.1%,显著高于血脂政党组的11.6%,P<0.05.脂肪肝组的ALT异常率为32.5%,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的8.6%,P<0.05.结论 广州地区人群中男女的脂肪肝患病率无显著差异.脂肪肝与乙型肝炎病素感染无关,但与年龄、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容易引起ALT升高.
-
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肝穿刺活检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择15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者为105例,临床诊断与之的符合率为67.3%(105/156),中度28例(18.0%)、重度3例(1.9%)、肝硬化20例(12.8%);另外,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3~4者共48例(30.8%),纤维化分期为S3~4者共39例(25.0%);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非轻度者之间的ALT、AST、Tbil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临床诊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好行肝脏穿刺活检,以便更好指导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
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日5 g,3次,温水冲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C、辅酶Q10等营养心肌的药物,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善、心肌酶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人tau蛋白外显子2和外显子3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目的 制备人微管相关蛋白tau N端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3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人外周血DNA中获得tau蛋白外显子2及外显子3序列并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2T,表达纯化重组融合蛋白GST-E2、GST-E3;以此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及小鼠制备抗血清,通过ProteinG/A、偶联GST蛋白的溴化氰(CNBr)活化柱对抗血清进行亲和纯化;用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确定所制备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出人tau外显子2和外显子3重组融合蛋白GST-E2和GST-E3,相对分子质量为29×103.免疫实验动物后获得抗血清,经系列纯化后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显示,制备的抗人tau蛋白外显子2和外显子3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效价.结论 成功制备了4种人tau外显子2和外显子3特异性抗体,为进行tau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
基于荧光微球的病毒性出血热IgM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并初步评价多元检测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的方法.方法 在原核细胞中重组表达纯化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裂谷热病毒、肺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汉滩病毒、Seoul病毒及普马拉病毒核蛋白(NP),共价偶联到7种不同的xMAP荧光微球上.优化评价偶联效果,通过参比血清中相应病毒NP特异性抗体检测,评估检测方法,并与常规使用的MacEL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Luminex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检测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核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与常规应用的特异性抗体检测MacELISA试剂盒相当,但可以同时排查多个病毒感染情况.结论 利用Luminex xMAP技术建立基于病毒核蛋白多元检测方法快速敏感,操作简单,可以用于病毒性出血热的检测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virus,HPV)是一种致瘤性DNA病毒,具有显著的嗜上皮细胞特性,主要存在于会阴部、尿道、皮肤、喉部、气管及支气管和口腔黏膜.目前已知的HPV型别有100多种,研究发现大约有25型HPV与头颈部肿瘤有关.HPV被公认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但过往的研究重点放在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上.近年来,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程度尚未确定.
-
登革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病原体,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亿人受到登革病毒感染的危胁[1].据估计每年有5000万~1亿登革热患者,25~50万登革出血热患者,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高达10%~15%[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旅游和交通事业发展,伊蚊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登革热已成为世界上分布广、发病人数多、危害大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
反向遗传学在登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关于登革病毒及其感染的研究迄今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8 approache8)对登革病毒进行研究是目前的热点.本文将就近年来反向遗传技术在登革病毒研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两种检测A组轮状病毒方法的应用比较
本研究用胶体金法、酶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慢乙肝致多重耐药一例
1对象与方法患者男性,35岁,汉族,主因"HBsAg阳性11年"入院.1997年体检发现HBsAg、HBeAg、HBeAb阳性;当时肝功正常,未进一步诊治.1998年在美国斯坦福查ALT 133U/L,HBVDNA 106拷贝/ml,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amivudine,LAM)100 mg/d抗病毒治疗.
-
人乳头瘤病毒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两个病毒领域,它们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一举动显示出,人们已经更加深刻认识到病毒在某些疾病致病机制中的重大意义.在诺奖的历史上,虽然上世纪60~70年代有多次诺奖与病毒有关,然而与某种具体病毒直接相关的诺奖只有2次3个病毒,即1997年的朊病毒和此次2008年的HPV和HIV.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