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위중병급구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3.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52
- 国内刊号: 12-143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介入诊断或治疗围术期的肾功能保护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或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2年7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患者围术期的肾功能变化.90例患者分成3组:A组行SCA,围术期无特殊治疗;B组行SCA,围术期给予多巴胺加水化疗法;C组行PTCA及支架术,围术期给予多巴胺加水化疗法.结果 90例患者均成功地完成了SCA或PTCA及支架术,28例出现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AN),其中A组、B组及C组发生率分别为36.7%、16.7%和40.0%(11、5和12例),A组>B组(P<0.01)、C组>B组(P<0.01),无一例需透析治疗,均药物治疗好转而出院.心功能Ⅱ~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较心功能Ⅰ级的非心力衰竭患者CAN发生率明显增加(64.5%、20/31例;13.6%、8/59例;P<0.01);糖尿病较非糖尿病患者CAN发生率明显增加(42.6%、23/54例;13.9%、5/36例;P<0.01).结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采用小剂量多巴胺加水化疗法进行充分的治疗,可使其耐受SCA或PTCA及支架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理想的预后.
-
肝移植术后晚期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主要死因分析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晚期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2月-1998年4月在美国匹斯堡大学进行的生存期大于1年的2 940例肝移植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其主要死因与相关因素.结果 1981-1991年10年肝移植术后病死率呈逐年降低趋势,从20.4%降到1.9%;术后晚期(存活期>1年)死亡者817例,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复发+新生,20.7%)、心血管并发症(11.4%)、各种感染(11.3%)和呼吸系统并发症(9.4%).随着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的变化,1981-1986年为环胞素/CyA,1986-1990年为OKT3/Viaspan,1991-1998年为Tarolimus/FK506,各期1、5、10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术后1、5、10、15和18年病死率以3~18岁年龄为低,19~60岁年龄组10、15、18年病死率高.病死率高的肝移植指征为恶性肿瘤和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硬化术后随时间延长病死率逐年增加,13年高(达76.0%).结论肝移植术后期主要死因为新生恶性肿瘤、心血管并发症、各种感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尽早预防和及时治疗可提高肝移植长期生存率.
-
经胸廓内动脉置泵对急性心肌缺血犬t-PA和PAI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经胸廓内动脉置泵治疗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观察介入组和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t-PA、PAI)的变化.方法 6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介入组和对照组,每组30条.在静脉麻醉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介入组分离胸廓内动脉后远端结扎,在近端置管,外接输液加压泵,通过胸廓内动脉加压滴注硝酸甘油;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于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0.5 h、以及给予硝酸甘油2 h和6 h后股静脉采血测定t-PA和PAI.结果在冠状动脉结扎后0.5 h两组t-PA均升高,对照组在2 h和6 h逐渐下降,而介入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在结扎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结扎后两组PAI逐渐上升,对照组在结扎后6 h高,而介入组在结扎后2 h高;两组PAI在结扎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廓内动脉置泵介入治疗犬急性心肌缺血可促进血管内皮释放t-PA、抑制PAI分泌,对纤溶平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3-2003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并出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4 h内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标准,比较其住院期间病死率;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72例患者中,51例(30%)于24 h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90%(46/51例)和56% (68/121例).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危险度(OR)=6.7,95%可信区间为2.5~18.0,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
血红蛋白氧合酶-1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确诊病例45例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HO-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 blot对HO-2 1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O-1表达于胞浆.冠心病患者HO-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O-1表达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
基质金属蛋白酶-3血浆水平及其启动子基因5A/6A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浆水平及其启动子基因5A/6A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137名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根据WHO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对照组1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3血浆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MMP-3启动子区域,酶切法及琼胶电泳法对MMP-3启动子基因5A/6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MMP-3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AMI组与对照组MMP-2 3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AMI组血浆MMP-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AP组和SA组[分别为(56.815±38.932)μg/L、(39.149±24.155)μg/L、(41.640±29.180)μg/L及(33.336±20.755)μg/L;P<0.01、 P<0.05、P<0.01].对照组、UAP组、SA组三者MMP-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血浆MMP-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浆MMP-2 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MP-3启动子基因5A/6A多态性与冠心病、AMI危险无明显相关.患者MMP-2 3循环水平升高与AMI密切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说明MMP-3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密切相关,是AMI的重要的疾病标志.
-
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佳时机探讨
目的寻找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佳时机.方法 126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超早期(发病6 h内,69例)、早期(发病6~24 h,57例)分成两组,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r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手术前两组ESS评分,伴发病、既往史评分及两组不同部位(壳核、丘脑、脑叶)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后1个月(排除已死亡者),超早期组ESS评分(64.76±7.12)分和BI平均值(66.39±7.23)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分别为(59.21±8.63)分和61.91±8.31(P均<0.01)];发病后3个月时超早期组BI平均值(79.46±13.29)也明显高于早期组(72.32±11.86),P<0.01.超早期组比早期组疗效好,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应尽可能在6 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特征及防治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特征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对其中29例院内肺部感染者与同期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者进行对照,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本组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5.89%,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死率为34.48%(10/29例),预后较未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差(7.23%,6/83例,P<0.01).结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减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呼吸和营养支持等,均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血管紧张素-(1-7)对压力负荷增高大鼠心肌胶原网络重塑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压力负荷增高大鼠心肌胶原网络重塑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负荷增高大鼠模型,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ng-(1-7)治疗组(25 μg?kg-1*h-1,持续静脉给药).各组分别于术后1周和4周处死部分大鼠,检测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以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左心室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Ang-(1-7)治疗组术后1周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Ang-(1-7)治疗组增高的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和Ang-(1-7)治疗组术后4周的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均高于假手术组,但Ang-(17)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结论给予外源性Ang-(1-7)能减轻压力负荷增高所致的心肌胶原网络重塑.
-
肱动脉流量对高血压患者内皮舒张功能的反映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减低,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可以反映内皮功能.测定36例高血压患者的FMD,并观察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干预前后的变化,报告如下.
-
血液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烧伤临床观察
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烧伤患者救治的难点和重点.将我院2002-2003年住院70例患者的救治情况介绍如下.
-
39例婴儿危重法乐四联症根治术
20世纪70年代,Barratt-Boyes和Castaneda等提出了生命早期即行法乐四联症外科根治的概念,并列举了早期根治的重大意义[1,2].国内也倾向于对于重症法乐四联症在婴儿期进行根治术[3].由于该类患儿病情危重,机体脏器功能处于未成熟状态,手术根治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院从1998年6月-2003年11月对39例婴儿法乐四联症进行根治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
呼吸心跳停止15例的抢救体会
1993年以来,我们对15例呼吸、心跳停止者进行抢救,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1993年11月-2003年7月住院或急诊科抢救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8~82岁,平均44.5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型6例、冠心病心肌病型2例,敌敌畏中毒2例,宫外孕1例,电击伤2例,自缢1例,病因不清1例.伴心室颤动12例,慢而无效的室性自搏心律1例,2例未做心电图(仅行心前区捶击、心脏按压复苏成功).
-
硫酸镁在围手术期抢救急性羊水栓塞中的应用
采用以硫酸镁为主的综合方法抢救5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羊水栓塞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5例患者年龄20~35岁,体质量65~80 kg;首次剖宫产4例,第3次剖宫产1例;全部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4例表现为非典型急性羊水栓塞,1例表现为典型的急性严重羊水栓塞.
-
高龄脑心双栓塞1例救治体会
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80岁,因突然胸闷、头晕、全身青紫、不省人事2h于2004年6月3日12时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患者2004年6月3日上午10时在活动中突感头晕、胸闷、呼吸困难,10min后不省人事并跌倒,在当地医院怀疑脑出血.
-
晶碳微膜烤瓷支架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已由循证医学证实,PCI也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主要方法.而急性、亚急性血栓和术后再狭窄是当前急诊PCI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使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CarboStent)治疗8例AMI和UAP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救治中的应用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救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旨在了解COPD、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呼吸机前后血液循环功能变化特点,为肺心病患者的抢救和机械通气的合理使用寻找依据.
-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据统计,近年来创伤急救手术中32.6%~59.5%的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1].本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27例急诊大出血手术患者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就其对循环、血细胞、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
炎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猝死,其危害甚大.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ACS的重要机制.
-
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由于神经组织是分裂期后终末未分化组织,损伤后不能再生[1].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组织有自我修复的潜能[2];可塑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3].神经干细胞(NSC)作为神经系统自我修复的细胞学基础,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修复的研究焦点[4].目前,胚胎NSC已用于Pakinson病[5]、缺血性脑血管病、肿瘤等的治疗,但面临着伦理、来源、免疫排斥等多方面的问题[6].而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
PTEN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研究表明,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具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催化区域,并与张力蛋白、辅助蛋白同源;PTEN可以调节侵袭性肿瘤中的许多生物学行为[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基因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4份人脑胶质瘤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
锌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实验通过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体外补锌的预防和保护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健康家兔2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2~2.8 kg.采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氨基甲酸乙脂5 ml/kg耳缘静脉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并插管.开胸暴露心脏,保持胸膜完好,动物行自主呼吸,找出左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用无损的50丝线和硅胶管套线结扎左冠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标准Ⅱ导联),缺血40 min后去掉硅胶管,去除结扎线,恢复再通,制模成功.假手术组(7只),仅手术但不结扎血管;缺血-再灌注模型组(8只)按上述方法操作;补锌组(7只),术前从家兔颈部、背部、大腿内侧皮下注射ZnCl2溶液经高压灭菌,pH值4.8~5.2,1、2、3、4、5和7 d分别注射3、5、7、10、14和20 mg/kg,而后行缺血-再灌注损伤操作.
-
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和简易钻颅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研究
从1990年开始,我科先后采用颅内血肿钻颅抽吸术与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现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入选标准:脑出血诊断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制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壳核或脑叶出血.年龄≤75岁,出血量为30~80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微创引流术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61.0±4.5)岁;出血量30~40 ml者12例,41~60 ml者27例,61~80 ml者11例;壳核出血38例,脑叶出血12例,破入脑室34例;GCS13~15分(轻型)8例,9~12分(中型)23例,3~8分(重型)19例.
-
钾通道开放剂烟酰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烟酰胺属吡啶类衍生物,是人工合成的钾通道开放剂.已有实践证明,钾通道开放剂能有效防治心肌缺血损伤,促进心脏功能恢复.目前尚未发现有关钾通道开放剂烟酰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是采用钾通道开放剂烟酰胺干预治疗,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心肌缺血变化以及血浆内皮素变化,进一步探讨钾通道开放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
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D44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黏附分子,它不仅是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归巢受体,而且其拼接变异体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1],CD44V6的表达在大肠癌中起到介导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信号传递,并在肿瘤的转移中有潜在的作用,与大肠癌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2-5].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流动状态下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
氯胺酮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
-
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心脏术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1例
心脏病术后可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尤其在体外循环术后年龄偏大的患者[1,2],但心脏术后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疾病所导致的进行性乏力少见,现将1例患者的病情报告如下.
-
呼吸心跳停止20min复苏成功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在工作中突然昏迷倒地,口吐白沫,立即被发现,目击者述呼吸、心跳停止,现场有军人行心肺复苏(CPR)10 min后转运至我院急诊科.转运时间10 min,在转运过程中未行CPR.于2003年9月14日11时30分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无呼吸,无心音,心电图呈直线,双侧瞳孔直径6 mm,对光反射消失,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立即将患者平卧,头后仰,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约为80次/min,鼻导管吸氧3 L/min,建立静脉通道.抢救10 min,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室颤)波形,同时患者出现微弱自主呼吸,继续胸外心脏按压.抢救15 min,心律由室颤转为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律,心率150次/min,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心音;自主呼吸20次/min,较表浅,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和湿鸣音;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
-
大剂量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1岁,于2002年2月25日13时,以心悸、胸闷3年余、伴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痛,呈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侧肩背部,5 h入院.3年来患者常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不舒、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心脏超声检查曾诊断为扩张型心脏病,并口服药物及住院治疗(用药不详).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肺部疾病史.查体:体温36.2 ℃,脉搏10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 mm Hg(1 mm Hg=0.133 kPa).
-
ACC/AHA/ESC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指南>)改编自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协会(ESC)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实施指南>.该<指南>阐述了临床上广为应用的室上性心律失常(SVT)诊治方法,以供指导临床医师实践.<指南>力求能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需求,但终选择什么治疗方案还将由临床医师及患者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
-
《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系列讲座(3)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抗感染治疗
在积极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支持的同时,有效清创引流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是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根本性病因治疗措施.<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就病源学诊断、抗生素治疗和感染灶控制提出了推荐性意见,以指导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抗感染治疗.
-
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危重病医学现状与发展--第13届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PACCM)会议纪要
2004年6月10-13日,第13届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PACCM)大会在韩国汉城举行.17个会员国家和地区的近1 0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共举行9场大会专题报告,129场分会报告.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1 000余篇,其中39篇进行分会报告,130篇论文墙报交流.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有全身感染、液体复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一些焦点问题,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连续肾替代治疗、营养支持问题、出凝血问题、ICU患者镇静以及危重患者护理问题等,均有相应的专题报告.大会还就有关本地区危重病医学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下面简要介绍有关内容.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1 | 02 |
1990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