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肝胆湿热型乙型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病情演变与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观察发现,辨证为肝胆湿热型的乙型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与单纯肝胆湿热型戊型肝炎相比,其发病大多来势凶猛,黄疸进行性加深,肝功能损伤严重,经过治疗以后,其病情恢复较慢,病程明显延长.同时观察发现,急性期两组生化指标(透明质酸、总胆汁酸)均有明显升高,恢复期重叠感染患者生化指标复常时间较单纯戊型肝炎患者明显延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乙型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远较单纯戊型肝炎严重,预后欠佳(P<0.05或P<0.01).
-
益气清热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3例临床观察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导师单兆伟教授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提出脾胃气虚是发病的病理基础,湿热阻络是病理的主要关键,益气健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并据此研制成治疗本病的中成药--清幽养胃胶囊.临床研究表明,清幽养胃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共治疗53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疗50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66.04%,与对照组相近.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复发率41.66%,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清幽养胃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不仅可直接杀灭细菌,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胃痛、痞满、嗳气、食少、乏力、嘈杂、吞酸等症状,并能使患者胃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腺体萎缩、肠化、增生等病理状态好转.
-
肝病患者胆囊病变425例分析
目的:了解肝脏病变时,胆囊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经脉络属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序贯登记调查分析方法,对425例肝病患者进行症状、肝功能、病原学及B超观测胆囊形态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肝病患者的胆囊壁普遍增厚,呈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不明确,与肝病病程、病情、低蛋白血症密切相关,随肝功能好转而减轻.结论:无明显原因的胆囊壁增厚可作为慢性肝病的佐证.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在乙型肝炎患者中高发,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肝功能异常相关.中医认为,肝胆经脉相络属,肝病及胆,在证治上以肝为主的脏腑辨证思想与肝病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是一致的.
-
养心托毒颗粒剂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病毒本身的溶细胞作用、细胞免疫损伤及自身免疫等作用有关,西医临床上无切实可行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旨在探讨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养心托毒颗粒剂以补益心气为主治疗本病50例,与心血康为主治疗的对照组33例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颗粒剂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细胞免疫功能、心功能和心肌酶谱.临床观察无毒副作用,适于长期服用.
-
放疗加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47例经病理确诊的Ⅲ、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放疗加中药治疗组26例,单纯接受放疗对照组21例,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在放疗同时服用中药,放疗后继服中药巩固治疗.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提示放疗加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关键词: 癌 非小细胞肺/中西医结合疗法 -
感冒初起应首选辛温解表法
关键词: 感冒 -
周宜强辨治肿瘤经验浅识
-
肿瘤的中医预后判断
-
麦冬治疗乳头皲裂
-
二脂汤治疗子宫出血60例
笔者近年试以温补脾肾、收敛止血的二脂汤治疗子宫出血患者60例,疗效尚为满意,现综述如下.
-
黛矾胶囊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34例
我们用中药黛矾散加减并制成胶囊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并与鲁米那治疗组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脂黄逆经宁治疗经行吐衄63例
经行吐衄亦称"倒经"、"逆经",现代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笔者应用本地民间治衄偏方进行改良,自拟方名脂黄逆经宁,于1980年以来治疗妇女经行吐衄屡获良效.现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
健脾益肾、泄浊排毒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疾患造成肾结构和功能损害,并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所组成的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脾肾两虚证是慢性肾衰的常见证型,并常兼夹浊毒内蕴.我们采用健脾益肾、泄浊排毒法为主的方药治疗本病患者72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活血化瘀法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
笔者10余年来从"瘀"立论,以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肛门病术后多种并发症,略收小效.
-
增损炙甘草汤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31例
缓慢心律失常多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严重的临床表现,治疗也颇为棘手.试用增损炙甘草汤治疗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药预防多发性腺瘤性结肠息肉再复发110例
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取纤维结肠镜摘除多发性腺瘤性结肠息肉,术后给予中药辨证施治,对防止息肉再复发取得了较好效果.
-
中医辨治范科尼综合征体会
范科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为先天性遗传性肾小管功能缺陷,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可因蛋白代谢异常、肾病综合征、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自身免疫性肝炎、甲亢等疾病引起.自1990年起我们辨治4例后天因素引起的范科尼综合征并定期随访,疗效较好,兹分述如下.
关键词: 范科尼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
王绵之运用对药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教授,善治疑难杂症,处方独具匠心,且擅长"对药"运用.笔者有幸亲聆教诲,对王师临床遣用"对药"之规律有所领悟.今不揣冒昧,摭拾一二,以飨同道.
-
陈慈煦涤痰活血治疗癫痫经验
先师陈慈煦教授(1913~1983),江苏南京人,生前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业医50余载,临床疗效显著,在治疗癫痫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
管竞环诊治水肿的经验
水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也是患者感受痛苦的症状之一.吾师管竞环教授系全国第2批500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西结合肾脏病临床40余载,对水肿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兹将他诊治肾性水肿的一些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
钟嘉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钟嘉熙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30余年,尤精于利用伏气温病理论指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
俞尚德治疗胃病验案3则
俞尚德老中医,从事脾胃病研究50余载,对胃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整理3则医案如下.
-
郑绍周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经验
多发性梗塞性疾呆(MID)是老年期痴呆中常见的一种,约占老年期痴呆的70%左右,属于中医学痴呆的范畴.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其典型表现为智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或丧失、行为异常、个性改变或情感障碍等.郑师在临床中曾治疗本病数十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其辨证及用药均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良多.现简介于下.
-
乙型肝炎的辨证用药思路
为了提高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今就此提出管见,以正于同道.1 病机实中有虚,着眼体阴用阳
-
对"中草药肾病"的认识
近20多年来,人们对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已逐步有所认识,但在10多年前,这类病例报道较少,而且缺乏临床和病理分析,故一直未能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中草药肾病"的提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高对中草药毒性的认识迫在眉睫.认为"中草药肾病"的提法不妥,并就此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络"辨治的理论体系初探
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新病入络"的代表病证,RA的病变渠道在于"病络".并初步构建了RA从"络"辨治的理论体系:"外邪入络、伏邪逆攻入肢节脉络"的发病学特点;"毒损肢节络脉,络道亢变,络脉虚滞"的主要病机特点;分证论治(如散寒、清热)、截毒防变(强调早期治疗)、通畅络脉(强调矫正病理)的主要治则治法特点.
-
苓丹片、青蒿琥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100μg/只,诱导BALB/C小鼠多克隆B细胞活化致免疫机能紊乱的SLE样模型.结果:造模各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显著降低;复合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IL-2水平明显升高,而单独给药组较之模型组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类SLE热毒炽盛,内伏营血为患的伏气病机.苓丹片配青蒿琥脂及少量激素既可起协同作用,又可减少激素用量.
-
定心方和丹参酮ⅡA对心律失常大鼠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定心方(DXR)和丹参酮ⅡA(Tan)对心律失常大鼠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再通制作心律失常模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结果:DXR和Tan能明显降低CD41和CD62P的表达(P<0.01),减少心律失常发生(P<0.05);L-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能抑制丹参酮的减少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以防治心律失常的作用(P<0.05),但不能抑制DXR的该种作用.结论:DXR和Tan通过减少血小板膜粘附分子的表达防治心律失常.
-
复方丹参片、生脉饮、乌蛇散对平阳霉素所致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为寻找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中药.方法:采用气管内滴入平阳霉素的方法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使用复方丹参片、生脉饮、乌蛇散灌胃,用药28天后处死动物,与模型组进行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肺部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3个用药组肺系数、肺组织HYP含量及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表明复方丹参片、生脉饮、乌蛇散对平阳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均有一定疗效.
-
以穿山甲为主治疗疟疾有良效
穿山甲主治瘰疬疮疡,风寒湿痹,乳汁不通,经闭不行等症.笔者跟随先父行医时,用穿山甲9g煎水饮,对间日疟效果明显,如病情较重,用穿山甲12g,加炒常山9g同煎,有良好效果.
-
穿山甲治疗骨髓炎
穿山甲具有很好的消肿溃痈作用,其善于走窜,性专行散,活血化瘀之力强,能通行经络而直达病所,尤对于疮痈肿毒效果好,其能使痈肿未成脓者消肿,已成脓者速溃,为疡科要药,用其治疗骨髓炎,与皂角刺同用,可增强其作用,能促使炎证消退,加速病变愈合.
-
炮穿山甲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
笔者以炮山甲为主配合其它药物治疗脾失健运、乳食内停型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病例按照<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小儿厌食症规定选择.治疗组157例,男85例,女72例;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1~12岁.治疗组病程1~40个月;对照组病程1~36个月.
-
生化汤加穿山甲治疗产后病举隅
观《傅青主女科》之生化汤,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组成,功善祛瘀生新,寓生新于祛瘀之中,是产后恶露不行,瘀血内阻,少腹痛之良方.若在此方加穿山甲,加强化瘀,止血,补虚之功,主治产后瘀阻胞宫所致瘀兼虚之诸症,收效甚佳,兹举3例,以供参考.
-
穿山甲止癌性疼痛
笔者用运大剂量穿山甲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良好,举例如下.患者张某,男,42岁.因咳嗽,咯血痰,伴气短胸痛,入某附属医院.查胸部X线及肺CT示:右肺中心型肺癌,右肺上叶不张(部分),右肺上叶下叶阻塞性炎症.病理示肺腺癌.确诊为右肺中心型肺癌晚期,已失去手术及化疗机会.2000年1月22日,邀余至家中诊治.
-
穿山甲治疗顽固性带下证有良效
穿山甲治疗顽固性带下证,为临证偶得.余曾治一肠痈初发患者,并婚后3载不孕,患带下.用补脾益肾,固涩止滞法,迭治不愈.以仙方活命饮,倍用穿山甲煎服.1周后肠痈消散,腹痛消失,带下止,随即受孕.疑为穿山甲起效,后遇顽固性带下证,投以上方,屡有效验.近年来,已用仙方活命饮为基本方,倍用穿山甲,治疗顽固性带下证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
-
穿山甲治疗粉刺效佳
粉刺又称肺风酒刺、面疮.现代医学称本病为寻常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男女的常见皮肤病.近几年来,笔者在辨证组方中加用炮穿山甲治疗各型粉刺多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穿山甲治疗儿童生长痛
笔者临床中用穿山甲治愈程度不同的儿童生长痛,疗效甚为满意,一般服用1~2次,疼痛即可缓解.例1:梁某,男,6岁.近半年来常下肢疼痛难忍,经某医院诊断为儿童生长痛.用药不详,疗效不显,请余治疗.药取穿山甲、怀牛膝、炒白术各15g,研末冲服,每次2g,每日2次,连服1周,症状消除.
-
穿山甲是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良药
笔者在翻阅父亲及其师的旧方时,发现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处方皆重用穿山甲,于是根据穿山甲善于行气散结消肿的特性,以穿山甲为主药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良好,在有统计的119例中,有效率为91%,举例如下.
-
复方鳄油冻疮膏治疗冻疮136例
我院于1996年11月~1998年4月用复方鳄油冻疮膏(简称鳄油膏)治疗冻疮1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61例,女75例;年龄7~77岁;职业为学生、工人、农民、教师、护士、医生、会计等;病程≤1年9例,2~5年89例,6~10年34例,10年以上者4例.冻疮分级:Ⅰ级(红斑型)110例,Ⅱ级(水泡溃疡型)26例,Ⅲ级(坏死型)0例.生于手者84例,足17例,耳3例,手足并存者29例,足耳并存者3例.
-
1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中医辨证关系观察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应激性血糖增高临床报道很多,但血糖、血脂与中医辨证关系的报道较少,我们观察本院1999~2001年1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中医辨证分型,发现一些规律,现报道如下.
-
解语丹化裁治疗舌肿大1例
舌肿大一症,临床实属罕见.笔者曾以解语丹化裁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徐某,男,40岁,1985年秋初诊.诉:在秋收劳动中自觉舌根发麻发木,逐渐舌胀满口不能容纳,历经月余,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前来就诊.患者体质较丰肥,面青,舌胖大、色紫、中心苔厚腻微黄,涎水流淌、质粘稠、言语尚能听清,言舌胀满口难忍,非伸出口外不可,脉弦长有力.无眩晕肢麻等中风先兆之诸症.经检查除血压稍高于正常值外,各项辅助检查均不能提供诊断依据.
-
逍遥散加味治疗甲状腺右叶囊肿、左叶多发性结节1例
1病例报道刘某某,男,65岁,2000年3月3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颈部肿物半年、声音嘶哑3天在某医院外科就诊,甲状腺超声检查示:(1)甲状腺右叶囊性占位,(2)甲状腺左叶多发性实性占位;SPECT检查示:甲状腺增大,多发性低功能结节(右叶冷结节,左叶下部凉结节);同位素甲状腺功能5项检查均正常;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示:甲状腺右叶囊肿,甲状腺左叶结节.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性肢痛症27例
现代医学认为,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肢端小动脉发生阵发性血管极度扩张而出现红肿热痛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十分可靠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本症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
阳痿有哪些外治方法?
关键词: 阳痿 -
原发性肝癌术后如何提高疗效?
-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中医证治需注意什么?
-
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辨证治疗?
关键词: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如何辨治糖尿病性腹泻?
关键词: -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临床研究进展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导致大多数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近年来肿瘤转移研究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是否能控制肿瘤转移尚缺乏有力证据,而传统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带瘤患者生存时间以及减少远处转移灶发生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下就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抗肿瘤转移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
胆石症不同中医证型血液流变学检测意义
目的:观察胆石症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45例胆石症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肝郁气滞型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血沉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中切变率、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肝胆湿热型血沉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说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是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病理基础.
-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张力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收缩因素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烷A2(TXA2)和血管舒张因素前列腺环素(PGI2)及T/P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66例DVT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3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1、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DVT各证型组的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DVT各组TXB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湿热下注型、血瘀湿重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湿热下注型、血瘀型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血瘀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湿重型高于湿热下注型、血瘀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DVT各组T/P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 P<0.01).结论:表明DVT存在血管张力因素的变化,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这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内在关联,不同的辨证分型有不同的改变特点.湿热下注型血管张力因素变化明显,血瘀型次之,血瘀湿重型则明显好于前两者.
-
经络腧穴学教法初探
《经络学》、《腧穴学》是高等中医院校针灸专业的两门重点基础课程,是针灸学理论核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针对现有针灸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专业课时偏多、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在我院1999级针灸专业率先尝试将两门课合为<经络腧穴学>,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教学体会及经验介绍如下.
-
古代不同时期头痛的用穴特点及思路浅析
比较、分析了《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阴阳》)、《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简称《明堂》)、《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等不同时期针灸医书中"头痛"病症的治疗用穴特点及指导用穴的思路.<阴阳>中头痛主要是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的主治病症,直接体现了经脉循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内经>中多用经脉穴,有了一定的针灸处方形式,其用穴依据主要是阴阳、经络、脏腑、根结标本理论.比较而言,<明堂>中的腧穴理论、奇经八脉理论比较完善,但其用穴的思路没有突破<内经>的理论范围,<内经>奠定了针灸临床选穴的理论基础.经络理论则始终是指导针灸临床的主流.
-
嗜铬细胞瘤病案
1 病历摘要郑某某,男,16岁.1998年3月2日就诊.患者入院前半小时上体育课时,突然剧烈头痛,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心悸气促,视力模糊,多汗.无咳嗽,胸痛,呕吐,腹泻.当地诊所予肌注"安痛定",未效而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肾病史,无类似发病史.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中医药疗法 -
舒张提捏进针法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张提捏进针法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发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A-66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发锌值,用舒张提捏进针手法对30例厌食症患儿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发锌含量的变化,并随机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针刺可明显提高厌食症患儿的食欲及发锌含量(P<0.01),总有效率及发锌含量针刺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提捏进针法是适应小儿的较好进针手法,针刺疗法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发锌含量,优于口服葡萄糖酸锌.
-
腧穴变通取用论
在针灸临床上,当通过辨证组穴配方以行针时,往往因刺灸方法不合适、体位受限以及创伤、瘢痕等原因,原定的腧穴常以他穴取代.总结了古代有关文献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归纳为泻荥补合代井、原穴通用、五脏背腧四时取代、表里经穴透刺、邻近穴旁通等7法,并对这7种变通取用法从理论上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