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

河南中医杂志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하남중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3-5028
  • 国内刊号: 41-111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40
  • 曾用名: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河南中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郑玉玲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淑波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主要由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所致.笔者自1988年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作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 益胃化瘀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

    作者:田友谊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期病变,临床症状多样,易复发,治疗难度较大,笔者近年来采用益胃化瘀为主治疗该病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周世勤

    我院于2001年6月~2004年6月应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0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建都

    笔者近年来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6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共治疗162例,其中男95例,女67例;40岁以下30例,40~50岁35例,50~60岁54例,60岁以上43例;病程1 a以内者45例,1~5 a者62例,5~10 a者43例,10 a以上12例.

  • 愈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姚保杰;席孟杰

    益气化瘀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方法,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以益气化瘀为原则组成愈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52例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辨证论治

    作者:曾宝珠

    化疗是以化学药物治疗癌瘤的一种全身治疗方法.虽然只有50多年历史,但已成为根治肿瘤的方法之一,在癌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不可忽视它的不良反应.这是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存在根本性的代谢差异,故所有的抗癌药物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骨髓抑制是各种抗癌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患者化疗后,一般在1周后,即开始出现骨髓抑制.随着化疗周期次数的增多,骨髓抑制越来越严重,给予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但稳定性差,效果欠佳.我们应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小结如下.

  • 变通柴胡桂枝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84例

    作者:金自强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系列证候群,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几年来运用变通柴胡桂枝汤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活血降脂方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297例

    作者:张宏亮

    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cclusion,ASO)系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由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出现患肢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其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并伴有肢体怕冷、肤温低、麻木、酸困乏力、刺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可并发高血脂、高血糖、痛风等,继则可出现皮肤苍白、苍黄或紫暗、皮肤干燥,脱屑、汗毛脱落,趾(指)甲变形等营养障碍性改变,严重者出现溃疡、感染或坏疽,疼痛剧烈,晚期多继发血栓形成,迅速出现高位肢体广泛性坏疽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人口的老龄化,ASO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生活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活血降脂方治疗ASO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297例总结如下.

  • 手法治疗消化性溃疡55例

    作者:容斌;刘煜坤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很多,而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一.我们通过手法纠正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疗消化性溃疡,减少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有明确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

    作者:唐润霞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 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3例疗效观察

    作者:贾长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未发现有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症状群.笔者2001年3月~2004年3月采用自拟消痞汤治疗53例FD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平消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7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娟

    男性乳房发育症系指发生在男子乳晕下的扁圆形肿块或乳房隆起,可发于一侧,也可两侧同时发生,有的还可有乳汁样液体分泌.笔者1998~2004年用自拟中药平消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70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清热解毒法治疗中风后高热临床观察

    作者:马云枝;庄志江;张丽红

    中风又名卒中,与西医所称的急性脑血管病相同.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紊乱是引起火热内生、痰瘀互阻的原因.一方面痰浊内生,郁而化热化火;一方面火热烁津成痰[1],加重痰瘀之症,故痰瘀、热邪是导致中风的主因.而高热又是风、火、痰、瘀致中风病后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火为阳邪,与热相随,其性上炎,伤于人多见发热,扰乱神明,出现神昏谵语.而中风后痰瘀的加重又使风热相生,风性善变又促使热毒上扰髓窍发为高热.西医学多认为病变损及脑干、丘脑下部等处后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病理性体温升高.2003~2004年间,我们应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黄连解毒汤配合物理降温治疗中风后高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耳背静脉放血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

    作者:李付强;崔素芝;解德平

    近年来,笔者采用耳背静脉放血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例,并与以病毒唑治疗的3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脑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作者:李本聚;李宝生

    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统称缺血性中风,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对缺血性中风,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溶栓疗法和抗凝疗法.溶栓治疗因有"复流时间窗"及禁忌症限制,且出血风险较大,临床开展应用仍较少;抗凝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尚存在争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是缺血瀑布导致的代谢紊乱连锁反应和再灌注损伤.本课题从中医理论出发,借鉴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治疗理论和中药药理研究成果,注重脑梗死后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对脑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改善机体功能状态,自制脑脉通胶囊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治疗缺血性中风84例,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性好.脑脉通胶囊已经省药管局审批为二类制剂.现将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 理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冬玉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我科近年来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的病机自拟理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金果胃康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盛;沈舒文;汶明奇;杜晓泉;田杨;王军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1],尤其与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故称其为幽门螺杆菌胃炎[2].对于本病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首要任务.此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反应明显,易产生抗药性.其高昂的价格,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降低.我们根据幽门螺杆菌致病导致胃黏膜血循环异常与中医胃腑气血理论的相关性,配制成具有解毒化瘀,理气和胃止痛功效的金果胃康胶囊,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愈瘫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刘雪翔;朱之国;范玉义;董怀峰;伏广霞;高宏;祖丕珍

    目的:观察愈瘫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实验研究.方法:治疗组采用愈瘫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每日1次.两组均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6.25%,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愈显率为48.39%,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愈瘫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

  • 点揉关元、地机穴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

    作者:赵福学;赵芳;赵鹏

    痛经是指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连腰骶,甚则剧痛难忍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失眠、乳房胀痛、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采用点揉关元、地机穴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针药并治小儿听觉迟钝及障碍89例

    作者:孟庆萍;吴丽;孔峰

    笔者在从事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工作中,发现许多患儿听觉反应迟钝,重者伴有听觉障碍,感音性全聋.治疗期间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显示多有单侧或双侧脑干外周段或中枢段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听神经通路外周段及脑干段损坏;听阈可正常或不正常,有的在90dB时仍无波出现,为感音性全聋,患儿对声音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治疗脑瘫的同时加强对听神经的康复治疗,通过治疗前后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比分析,证实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针刺下合穴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87例

    作者:王素玲

    慢性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慢性菌痢")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属迁延性疾病.笔者采用针刺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慢性菌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天灸疗法的应用和疗效观察

    作者:王水妹;王金辉;曾建球

    天灸疗法,又名冷灸,亦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它是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特定药物,敷贴于相关腧穴,通过药物及穴位的作用,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一种方法[1].如<本草纲目>卷十七"毛茛"条中就记载:"山人截疟,采叶贴寸口,一夜发泡如火泡,故呼之为天灸"[2].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36例

    作者:郭新会

    扁平疣是临床常见皮肤疾病,笔者1999~2004年用自拟消疣汤结合西药治疗扁平疣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5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8~35岁,平均21.4岁;病程15 d~2 a.对照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9~34岁,平均21.2岁;病程30 d~1.5 a.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乳腺导管扩张症28例

    作者:许志萍

    笔者临床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期乳腺导管扩张症2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疗效回顾

    作者:原超;郭星;庄洪;牛维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大量临床观察证实,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笔者统计了近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手术治疗的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并完整随诊5年以上的共68例,疗效较为理想,现回顾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30例

    作者:周家萍

    男性乳房肥大症是男性乳腺增生而引起的乳房良性增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晕下区域乳房肿块或乳房无痛性进行性增大.2002年3月~2004年3月,我院乳腺病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男性乳房肥大症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军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数因为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局部炎性充血、水肿、渗出,后结缔组织增生,使输卵管增粗变硬、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导致不孕.笔者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根据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3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运用桂枝茯苓汤煎服,同时配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等进行输卵管通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并设对照组3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2例

    作者:冯荣

    笔者1996~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1993:57-63)中有关标准进行确诊;心功能判断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标准;中医辨证确定为心肾阳虚,瘀阻水泛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周国民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并设对照组24例单用西药常规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发热症经方治验举隅

    作者:李明军

    多年来本人拜读<伤寒论>,为医圣遣方之严谨、用药之精良所叹服,故笔者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且收效颇丰,现将治疗的几例顽固性发热病例报道如下.

  •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

    作者:王柏根;王凤杰

    五苓散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猪苓五味药物组成.仲景用本方治疗太阳病,治疗未尽之表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水道失调,邪与水结而成蓄水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无论有无表证,只要是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皆可加减运用.近年来,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臌胀、心悸、月经病、腰痛等,取效满意,举例如下.

  • 刘纯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作者:王丛礼;邹华

    刘纯教授于196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牡丹江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刘纯主任医师行医40余年,注重实践与创新,推崇中西医结合,擅长治疗小儿肾病、支原体感染、小儿遗尿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随师学习3 a,亲聆教诲,感悟颇深,兹将恩师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 张望之视力保健学术思想及方法探要

    作者:张瑞彤;裴献省

    张望之教授(1905~1985)祖籍河南省清丰县.少时聪敏,弱冠效医仲景,博采名家,悬壶问病,疗疾乡里.后赴省府深造,选调河南中医学院,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创建眼喉科教研室,并兼任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是河南省中医眼科学会的奠基人,著名中医眼科学家.笔者系张老的嫡系传人,随其从事中医眼科学术研究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视力保健的学术思想初步整理,以表纪念.

  • 彭介寿辨治颈椎病经验

    作者:张立军

    业师彭介寿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尤对颈椎病的治疗有其独到经验,现将导师经验总结归纳,以飨同道.

  • 《温热论》学术特点初探

    作者:李利;贾淑红;李健;张新渝

    <温热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著的一部论述温热疾病的专著.明清时期是温病学说的形成阶段,当时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吴又可的<瘟疫论>、喻嘉言的<尚论篇>,都对温热病的病因病机作了深入的研究,而直到叶天士<温热论>问世,才标志着温病学说走向成熟.从临床实践上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伤寒和副伤寒、败血症、急性白血病等多种急性热病.书中对温热病的理论证治颇为后人推崇,时至今日,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其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少阳相火当慎清

    作者:徐姗姗;窦维华;翟慕东

    少阳相火根于少阴命火,少阳相火发挥正常功能需命火支持,妄清少阳相火会损及少阴命火及君火,戕害真阳.对于少阳病之治,用药寒热把握非常重要,不可过分温或清,尤其清热宜慎重.

  • 对阳明病的再认识

    作者:梁华龙

    从生理而言:阳明经以阳热燥气为用、多气多血,阳明从化以中见为常;从病机而论: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盛的极期阶段,按证候性质来说多属于里热实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证和虚寒证两大类,而实热又分为邪热、湿热、血热三大类.

  •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

    作者:黄开泰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候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病机有利于引导临床辨证向证候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 抑金疏木治肝郁

    作者:王金成;史晓燕

    郁证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治当疏肝解郁.笔者运用抑金疏木法治疗该证,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 痰瘀学说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杨崔领

    痰在中医学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痰是指各个脏腑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废物,狭义之痰指我们平常所咳吐的痰.中医认为,痰是由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多与肺、脾、肾的气化功能障碍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有关.痰形成之后,随气血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肉,其停留与所过之处,必影响气血运行而不畅,因而导致瘀血.如<素问*调经论>说:"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痰饮可促成瘀血,而瘀血一旦形成,又可影响水液的代谢而进一步导致痰饮.另外,气也是造成痰饮的原因之一,如<济生方>云:"人之气道贵于顺,顺则津液流通,绝无痰饮之患."临床上痰饮与瘀血常常交互为患,形成痰瘀交夹、缠绵难愈之证.故古人云"百病多痰"、"久病多瘀".

  • 调升降治脾胃病

    作者:任爱萍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胃升降相宜,中焦气机畅通,则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功能正常.若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肝气不舒或脾胃素虚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司,消化吸收功能失常,而出现病理状态.临床中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辛开苦降,调理气机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现归纳如下.

  • 立马回疔丹外用治验有头疽2则

    作者:张金华

    验案1:患者蒋某,男,60岁,1997年7月3日初诊.主诉:左侧背部红肿疼痛20 d.患者于20 d前感左侧背部稍有肿胀,疼痛不显,未曾就医.1周后肿胀疼痛加重,肿块中央出现白头,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而到当地医院求诊.当时T 39.3℃,拟"背痈"予大剂量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每日静滴,10 d后局部肿势仍未明显消退,疼痛加剧,体温持续不下,于13日前来本院中医外科求诊.

  • 柴胡疏肝汤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王秋红

    柴胡疏肝汤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原方用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乙型肝炎、胸痹、便秘等病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多寐症

    作者:耿以安

    多寐证,又称"嗜眠证",临床症状可见不思饮食,胸脘痞闷,落坐、临食则昏昏欲睡,便溏,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身体肥胖,四肢无力,舌质淡,脉细滑缓.多由阳虚阴盛,脾胃气虚,湿痰内盛所致.余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加味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5例

    作者:任亚锋

    颈性眩晕,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CT及MRI检查也多无阳性发现,诊断有一定困难[1].笔者近年来运用加味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5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65例做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 北五味子有效组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应国清;俞志明;单剑峰;易喻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因其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1].又名五梅子、玄及、会及、山花椒等[2].因主产于我国东北各地,也称为辽五味子[3].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益气强阴、养五脏、名目壮筋骨等多种功效[4].对于五味子的科属问题一直有争议,传统认为五味子归属于木兰科.而刘玉壶[5]将五味子科提升为五味子目;五味子科下设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五味子属下隶多蕊五味子亚属、中华五味子亚属、团蕊五味子亚属、重瓣五味子亚属、五味子亚属和少蕊五味子亚属(共6亚属)[6],因此五味子属于五味子科五味子属.目前我国学者在五味子临床疗效、有效成分提取鉴定、药理作用及植物资源等作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涉及到具体的提取分离工艺以及分析方法,则相对而言比较杂乱无章.

  • 传统名方治疗失眠的概况

    作者:程茜

    中药方剂治疗失眠疗效肯定,笔者收集了1994~2004十年间中药方剂治疗失眠的报道,发现有关传统名方治疗失眠的报道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与时方相比较,传统名方具有疗效更为肯定,组成药味更为精简的优势,现将其治疗失眠的概况综述如下.

  • 醒脑静注射液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作者:郭闫葵;赵世珂;孟斌

    醒脑静注射液是由祖国医学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中药制剂,其配方主要有麝香、郁金、冰片、栀子等,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痴呆、肺性脑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疗效满意.现综述如下.

  • 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作者:邵明义;施斌;郝海霞;魏明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2[1].研究认为,IBS的发病机制与精神因素、胃肠局部的过敏反应、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密切的联系[2].目前,现代医学对IBS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对治疗IB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环行混合痔常见并发症的病因和防治

    作者:张鑫麟;陈勇;朱焜

    环行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一种常见病,由于痔核较多而大,手术较为复杂,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创伤,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因此,为了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对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和防治就显得尤为关键.我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环行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肛门疼痛、肛门狭窄、术后水肿、术后出血及排尿困难、肛门渗液、肛门失禁、延迟愈合等,其中术后水肿、术后疼痛、肛门狭窄、术后出血尤为常见.下面就其发生、治疗、预防等方面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 黄芪、黄芩、益气清热方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晓斌;赖仁胜;陆为民;杨学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lori,Hp)感染是人胃、十二指肠疾病较主要的病因,与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2].近年来,中医学者进一步将Hp感染和消化道疾病进行研究,张琳认为Hp感染属中医的邪气范畴,可以归为中医六淫湿热之邪[3],有人认为Hp感染与脾胃湿热关系较大[4],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清热燥湿、扶正祛邪是治疗Hp感染的主要方法.本研究观察黄芩、黄芪、益气清热方对治疗鼠感染Hp的作用.

  • 桃花汤微粉制剂与煎剂的药效学对比研究

    作者:刘卫红

    目的:对桃花汤煎剂和微粉制剂进行药效学比较研究.方法:观察桃花汤煎剂和微粉制剂对番泻叶和蓖麻油致小鼠泄泻的止泻作用和对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运动亢进的影响.结果:桃花汤微粉制剂低剂量作用与煎剂高剂量作用相近,相同剂量的微粉制剂作用优于煎剂.结论:超微粉碎能提高桃花汤的疗效.

  • 中药炮制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作者:岳培荣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一般都要经过加工炮制,特别是对一些毒性和药性峻烈之品,必须"以法炮制"后才能药用.那么,什么是法呢?这里所指之法是中药炮制的方法、工序、所需敷料以及成品质量的具体内容,这在药典和各地炮制规范中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对毒性药品必须按所规定的工序、时间和敷料配比进行操作,行话叫"如法炮制",以保证质量.所谓的如法炮制,就是说制药要有法可循.

  • 乌头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作者:许廷生;梁秀兰;卢壮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均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川乌为毛茛科乌头的主根,附子为乌头的子根(附根)的加工品,草乌为毛茛科北乌头的块根,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短柄乌头的块根.生品极毒,均含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约占0.4%~0.8%.如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杰斯乌头碱(Jasaconitine)等.经水解可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乌头次碱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anzoyI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nine).此类生物碱毒性仅为双酯类生物学碱的1/1000.[1]若进一步水解则变为毒性更小或无毒的醇胺类生物碱:乌头胺(乌头原碱Aconine)、中乌头胺(Mesaconine)、次乌头胺(Hypaconine).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左右.[1]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辨证施护

    作者:梁红芬;陈洁华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属中医学"瘿气"的范畴,是以颈前肿大、善肌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为主要表现的瘿病类疾病.发病机理多由忧思郁怒,痰浊凝结而成[1].多因情志内伤,肝郁脾虚,气滞化火,耗伤津液,炼液成痰,痰气互结于颈前,则见颈前肿块;火旺阴虚,则表现为急躁心悸,畏热多汗;阳亢阴虚风动,则见手指颤抖.临床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和阴虚火旺.甲亢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2].社会心理因素,诸如紧张焦虑等会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甲亢发生后的病理变化,内分泌激素的代谢紊乱加重了病人的情绪改变,使得病人处于复杂的心理状态,经常会出现一些恐惧、焦虑、紧张心理.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手术治疗甲亢患者93例,其中男23例,女70例,平均年龄17~62岁,术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配合辨证施护,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9例临床观察

    作者:毛振营

    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9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黄芪注射液加香丹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素氮、肌酐的影响

    作者:邹香国;张春荣;赵东鹰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终结局,属于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1999年1月~2004年1月,我们运用黄芪注射液加香丹注射液治疗CRF 40例,效果尚可,现总结如下.

  • 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孙晓燕;李贵明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 的主要药物,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某些病例对激素不敏感或副作用大,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近年来我们用黄芪注射液配合强的松治疗该病3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 喻昌治疗中风经验

    作者:吴璇;王昆芳;李成文

    喻昌将中风病因分为内风和外风.辨证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型.治法以祛风为主,兼填人体空窍,主要分为补虚熄风和清热除湿祛风.用药时注意金石之药的使用以堵塞风邪的入侵.主张节制房事以预防中风.

  • 浅议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

    作者:刘晓峰

    中医药科技期刊要探讨和解决的主要是学术问题.随着科学技术、医疗事业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对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 走出对中医药认识的误区--708例门诊患者问卷调查分析

    作者:柴程芝;黄煌

    为了了解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程度,我们于2002~2003年分别在南京市两所医院对708例门诊患者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其中中医门诊患者360例,西医门诊患者348例.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包括以下5个问题:①您认为中医能治病吗?②当您身体不适时,您会先看中医吗?③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看中医?④您认为中医的优势有那些?⑤您认为中医有哪些劣势?(每个问题可以有两个以上不同答案)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 古代中医文献对食管癌的认识

    作者:司富春;陈玉龙;徐晓宇;王庆其

    食管癌,属于祖国医学"噎膈"范畴.早在<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次七经>就有"咽"病的记载,"咽"病即 "噎"病.<黄帝内经>记载了"膈病"的症状和病因病机,后世医家对食管癌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河南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