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

河南中医杂志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하남중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3-5028
  • 国内刊号: 41-111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40
  • 曾用名: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河南中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郑玉玲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益气滋阴法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60例

    作者:田晓娥

    为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的问题,我院2002年6月~12月运用中药益气滋阴法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2例

    作者:韩卢丽;张江涛

    股骨头坏死属祖国医学"骨痹"、"骨蚀"范畴.笔者1995~2000年运用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稚子清凉饮直肠滴入治疗小儿热性感冒临床观察

    作者:王志敏;张笑吟

    自2001年以来,我科用自拟方"稚子清凉饮"直肠滴入,治疗小儿热性感冒124例,并设静脉输液组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止血散治疗小儿IgA肾病37例疗效观察

    作者:余信国;李静;黄县松;江辉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伴IgA为主的沉积物,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特点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目前大多数肾病学者认为本病无特异性或肯定的治疗方法,而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尽人意的疗效.祖国医学对本病治疗能发挥明显优势.笔者运用自拟方药止血散加辨证配伍治疗小儿IgA肾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肛痈汤治疗肛痈57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本健;徐本征

    肛门痈疮是一种痛苦大、花费高、易留后遗肛漏的常见肛门炎性疾病,后期酿脓时一般多用手术治疗且疗程较长,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笔者1998~2002年采用自拟肛痈汤内服治疗早中期肛痈57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养阴益气润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38例

    作者:王秋生

    笔者1997年11月~2002年11月采用养阴益气润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清额汤治疗热壅肺窍型鼻窦炎180例

    作者:李克忠

    急慢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易复发.临证常以头痛头昏沉为主,重者可引起恶心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根据临床症状,自拟清额汤治疗该病热壅肺窍型18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作者:赵绛波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约为75%.我们对90例乳腺增生病病人,采用按周期辨证论治和中成药乳癖消治疗,对比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 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106例

    作者:董月灵

    外感咳嗽是门诊常见的疾病.笔者1999年10月~2002年10月,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10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林区瘟软病的辨证论治

    作者:伍瑞麒

    1970年笔者在四川省南江县深山林区伐木工人中发现一种以低血钾为主的,四肢呈弛缓性瘫痪,并呈地域性、季节性、流行性和以突进深山林区发病率高为特征的神经肌肉疾病,它不同于"周期性瘫痪",亦不同于棉酚所致的"低血钾软病",其发病原因与深山林区某种特异因素包括病毒感染有关,在中医学中为感受风毒水湿之气,亦即山岚瘴气所致,故名"林区瘟软病",现将1970~1985年收治的45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 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

    作者:黄继荣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称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难治病之一.临床上以胃脘痞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不畅为主要表现.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现代医学对此病无好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对此病有着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以中医辨证为主,结合胃黏膜呈象的微观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 补气益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50例

    作者:薄震东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自1999年以来,笔者以自拟补气益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泽漆膏外敷治疗腮腺炎63例

    作者:刘国强

    笔者自1998~2002年,用自制泽漆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腮腺炎 泽漆膏 外敷
  • 简述冷却疗法治疗烧伤

    作者:李治军;程新奎

    烧伤是由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组织和脏器的损伤,多数伤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冷疗是将烧伤部位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使烧伤局部因冷却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远在公元一世纪前就曾有冷疗的记载,但在隋朝、唐朝特别反对.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卷二十五*火疮>中称:凡火烧损伤,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疮得冷,热气更转入骨,坏人筋骨难瘥.

  • 糖尿病合并便秘的辨证分型

    作者:梁广新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临床实践中,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及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均经常合并便秘,使许多患者苦不堪言,西药治疗比较单一,中医治疗目前大多采用导泻和润肠两种方法,疗效一般.近年来,笔者根据辨证,切中病机,不拘泥于润、导二法,临床上往往收到奇效.现总结如下.

  • 固本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

    作者:叶书敏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内科常见病.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嘈杂"、"血证"范畴.1998年9月~2002年9月,笔者用自拟固本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健脾祛湿、解毒活血法治疗小儿乙肝相关性肾炎38例

    作者:朱秀群

    1997年6月~2002年8月,本科住院及门诊接治的乙肝相关性肾炎患儿38例,以健脾祛湿、解毒活血方法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归益母汤加减治疗子宫出血52例

    作者:朱绍英;秦欣;董一谕

    笔者1998~1999年采用当归益母汤加减治疗子宫出血52例(以下简称"宫血"),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 活血降脂通脉方治疗高脂血症96例

    作者:刘辉

    高脂血症是常见而多发的现代难治病之一,本病属中医"痰浊"、"血瘀"、"湿浊"、"肥胖"范畴.其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为密切,而尤以脾肾为要.其病机是在脏腑气虚的基础上,加之饮食不节,七情劳伤而形成的正虚为本,痰瘀为标之证.治疗当标本兼治.笔者近年来采用活血降脂通脉方治疗本症,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乳腺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150例

    作者:何春红;王杜平

    我科1996年7月~2000年7月用乳腺康胶囊治疗15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与乳癖消片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出血性中风36例

    作者:徐新菊

    近年来,笔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出血性中风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95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媛

    肺炎是目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和生命的四大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居小儿疾病之首.近年来,病原学研究发现,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我科于2002年5月~8月,对收治的95例肺炎患儿应用炎琥宁治疗,同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 布巾钳治疗手足部不稳定骨折35例

    作者:董国周

    笔者师从付光瑞老师学习付氏钳经皮钳夹治疗四肢不稳定骨折之经验.试用手法复位合布巾钳夹外固定治疗手足部不稳定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予以报道,以供同道商榷.

  • 五苓散加减治疗水肿80例

    作者:冯根群

    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多由于水津的生成、输布、转运及排泄失常,使水在体内异常潴留而引起,与肺脾肾的关系相当密切.现代医学多见于肾病,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及低蛋白血症等,也有一些不明原因之特发性水肿,笔者总结了五苓散加减治疗水肿的临床病例,归纳如下.

  • 中药治疗产后无乳16例

    作者:王连芬

    产后无乳或乳汁极少,或乳房胀痛而无乳者均可称为缺乳.我们医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多种中药方剂对产后无乳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很好.现就其中一种方法介绍如下.

  • 温阳益气煎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44例

    作者:李素瑛;张宏亮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叫原发性主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takayasa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病变.目前认为是一种与免疫复合沉着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临床上多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慌心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视觉障碍,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畏寒肢冷,麻木冷痛,患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到等症.笔者1995~2001年,运用自拟温阳益气煎辨证治疗大动脉炎4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综合治疗跟骨骨折24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太红;景雅仙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由于多波及跟距关节面,且常伴骨块移位,故治疗较困难.我科于1995~2001年用钢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早期辅以"U"型石膏外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综合治疗24例、29足跟骨骨折,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阳痿临证体会

    作者:李郑生

    阳痿现称勃起功能障碍(ED)在目前男科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病,它不但见于中老年人,亦屡见于青壮年人,笔者通过对ED患者2 a的观察治疗,对该病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现将156例ED病人的分型辨治情况简介如下.

  • 涤痰汤加减治疗抑郁症13例

    作者:贾爱民;温霞

    抑郁症属于"情感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伴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其病因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女性发病率为男性2倍.笔者采用涤痰汤加减治疗抑郁症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通腑泻浊法治疗缺血性中风1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郝玉红

    采用具有通腑泻浊、活血化瘀作用的小承气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30例,基本痊愈34例,显著进步56例,进步27例,无变化9例,恶化4例,有效率90.00%.该方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均疗效显著,但以痰热腑实证效果佳,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各项指标.

  • 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72例急性结肠梗阻

    作者:张秀玲

    1995~2002年10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结肠梗阻96例,对其中72例作了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 血稀Ⅱ号胶囊治疗糖耐量受损及早期糖尿病50例

    作者:牛治业

    1999年5月~2002年7月,我们用血稀Ⅱ号胶囊治疗糖耐量受损(ICT)及早期糖尿病(DM)伴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50例,并与单纯饮食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辛润通络法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

    作者:吴晋峰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属"胁痛"、"痞满"、"黄疸"等范畴,慢性胆囊炎多并发结石,发作时疼痛剧烈,目前大多以疏肝清热利湿、溶石、排石为主,有效率在26%~90%不等.辛通润血汤是笔者根据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特点,以辛味药和润燥通络药组成,经多年的临床应用,疗效肯定,现将临床观察资料完整病例报道如下.

  • 温石蜡油洗除口腔内痰痂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

    作者:崔屹;沈永红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比较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9%~70%,死亡率可达50%~70%.为了探讨温石蜡油洗除口腔内痰痂是否可以减少VAP的发生,我们对70例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病人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针灸治疗喉(疒音)38例

    作者:邵素霞

    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针灸治疗喉(疒音)患者38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针刺三阴交穴治疗骨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体会

    作者:陈晚英

    尿潴留是膀胱内有大量尿液而不能自主排出.骨科术后病人出现尿潴留,常因麻醉后排尿反射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引起,对环境的不适应、体位的改变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等都会造成尿潴留.笔者自1998年5月以来将中医经络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针灸三阴交穴治疗骨科病人术后尿潴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太冲配下关穴治疗牙痛106例

    作者:韩长根;闫支花

    牙痛发作突然,疼痛剧烈,是门诊常见的痛症之一.1997年以来,笔者用太冲配下关穴治疗此症106例,获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关键词: 牙痛 太冲穴 下关穴
  • 巨刺缪刺举隅

    作者:马占松

    巨刺、缪刺是针灸临床的变法,非常法.它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上,是调整虚实、平衡阴阳的捷法,是针灸治病的巧处.因此作为针灸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本文想通过数则病例探讨该疗法的一般规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恶性黑色素瘤25例

    作者:聂轩;李新德

    1995年1月~2001年10月,我们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液与中药软坚散治疗体表恶性黑色素瘤,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作者:韦志辉;黄燕萍;申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来自我院2000年6月~2002年6月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1985年WHO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2.3岁);糖尿病病程6~18 a,平均11.6 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2 a,平均5.8 a.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3.2岁);糖尿病病程5~22 a,平均11.8 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3 a,平均6.1 a.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作者:陈泉峰;杨华北

    我们1996~200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盆腔炎患者,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45例

    作者:王利霞

    肠梗阻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是外科常见病之一.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水平的提高,我院1995年3月~2002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3例

    作者:李瑞珍

    脑梗塞是现代中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塞6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加减木防己汤治疗糖尿病胸水36例

    作者:王平

    糖尿病胸腔积液约有三类:第一类糖尿病病程短,并发症少,胸水起病迅速,为单纯血糖过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第二类病程长,年龄大,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第三类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良性胸水的治疗一般采用抽液,应用激素减少渗出等方法,而糖尿病胸水的患者因其易发生感染不宜多次抽液,因使用激素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且易出现其他合并症,故治疗颇为棘手.我们1996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加减木防己汤及常规西药治疗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胸水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不自主运动病症32例

    作者:曹祖盛

    笔者1996年3月~2002年12月,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神经系统不自主运动病症32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陆瘦燕对针灸学术的贡献

    作者:赵欣纪;赵长衍;高希言

    陆瘦燕(1909~1969),江苏昆山人,为我国针灸巨擘,少时随其生父针灸名家李培卿公学医,勤苦攻读,好学敏求,上溯<内>、<难>,下及诸家.到中年时期,在学术上已经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陆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对技术精益求精;向古人学习,但又不拘泥于古人,并结合自己的心得,而有独创之见,尤其重视经络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在强调经络作用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取穴的精确,而对腧穴作了严格的考证.他还对针刺手法作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将丰富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著书立说,出版多部专著.同时,陆老晚年治病十分重视全身切诊,严格辨证论治,善用各种针刺手法,疗效十分显著.

  • 熊毕文主任医师骨伤科用药经验

    作者:程棕鹏;熊毕文

    熊毕文系宿松县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安徽省第一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指导老师,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从医30余年,擅长中医外科,学验俱丰,尤在骨伤科用药方面,独具匠心.笔者跟师学艺,亲聆教诲,受益匪浅,今就熊老在骨伤科用药方面的经验作一简谈.

  • 张景岳消渴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田中伟

    张景岳对消渴的独到认识,集中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三消干渴>篇中,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三消多虚,其根在肾,阐发火亏之消;审查阴阳,辨别虚实,勿犯虚虚之戒;重肾重补,圆机活法,创釜底加薪之法.张景岳对阳虚火亏致消的独到认识,创用温补肾阳治消之法,开后世益气温阳法治疗消渴之先河,不但丰富了消渴的治疗方法,而且推动了消渴学术思想的争鸣和发展.

  • 中医理论与生存质量

    作者:庆慧;张大明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认为:生存质量是一个在其生活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对其所处的地位和状况的感觉,与个人的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的事物有关,是机体健康、个人卫生状态、独立生活水平、社会关系、个人信念以及与明显环境特征有关内容的集合.中医理论中对生存质量没有明确而系统的认识,但有关论述却贯穿其中.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它注重自然、社会对人体的影响,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认为人除了机体本身的生命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外,人与自然界、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该协调发展,才能养生防病.这些理论与现代生存质量的研究有着内在一致性.

  • 《金匮》肾气丸义理及衍变

    作者:马文全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乃阴阳兼顾,阴中求阳,益肾生气,温补肾阳之总方.其在<金匮要略>中治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凡五病.后世师其法而立新方者甚多,诸如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右归丸、右归饮、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等.

  • 萎黄苔之我见

    作者:朱书营

    徐灵胎所论:"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苔乃胃气所生,故苔可反映胃气之盛衰存亡,胃气之损伤可从舌苔上表现出来.

  • 气管切开术后粘痰阻塞症治验

    作者:吴孟辉

    临床上救治危重病人时,常因呼吸道分泌粘物过多堵塞气道,造成呼吸困难,甚者造成窒息,危及生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现报道如下.

  • 五苓散合鸡鸣散治疗肝硬变腹水69例

    作者:陆保磊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水结少腹、小便不利的蓄水证.鸡鸣散出自<朱氏集验方>,主治足胫肿重、麻木冷痛的湿脚气.五苓散功专渗湿利水,兼能通阳化气;鸡鸣散偏重行气降浊,又可化湿通络.五苓散得鸡鸣散行气之力则渗湿利水之功更显,鸡鸣散得五苓散利湿之力则宣畅气机之功更著.我们将二方合用,治疗气郁水停、水聚气滞的肝硬化腹水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加减麦门冬汤治疗梅核气20例

    作者:周仕亮

    笔者1999年2月~2000年5月,运用麦门冬汤加减化裁治疗梅核气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加味逍遥散治疗黄褐斑52例

    作者:刘俊杰

    黄褐斑又名肝斑,为颜面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皮肤色素改变.笔者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反复自然流产中封闭抗体缺乏的检测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师伟;刘金星

    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发生,除解剖、内分泌、遗传、感染等原因,免疫因素也不容忽视,其中封闭抗体(BA)的缺失是免疫性反复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对RSA患者的BA检测及其缺失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

  • 对肝病AST升高的认识和治疗

    作者:陈书杰

    肝病AST升高,多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他原因肝脏疾病引起的慢性肝损伤的结果.临床表现以AST长期升高为主,AST>ALT.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感觉完全健康,无急性或慢性肝病的临床学表现.收稿日期:2003-05-15

  • 消化性溃疡证治心悟

    作者:金鹏;马冠军

    1 胃络瘀阻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机消化性溃疡为西医病名,属中医胃脘痛、嘈杂之范畴.提起"胃脘痛",人们多以"胃气痛"、"不通则痛"概括.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消化性溃疡来讲,是气不通,还是血不通,患者疼痛时前来就诊,而疼痛之前有一个漫长的病理演变过程,胃脘疼痛时的病机是否就是消化性溃疡的病机,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1995年3月对一个病人的诊治,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体会

    作者:张瑞彬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除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效措施.笔者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心有所得,现介绍如下.

  • 糖尿病血糖不降时应用化痰法体会

    作者:沈秋华;王瑞斌

    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一类糖尿病人,对常规降糖药物不敏感.其基本特征:体质多偏胖,渴不多饮,血糖在10 mmol/L左右或更高,血脂增高,加用化痰降浊药物后疗效满意.现就我们的认识和治疗体会阐述如下.

  • 浅谈水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静

    水蛭性平、味咸苦、有毒、入肝经.味咸能走血分,苦能降泄,咸苦并行,因而有破血、消症、逐瘀作用.适用于瘀血凝聚的症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青紫作痛等病症.

  • 如何提高中药房的中药调配质量

    作者:张纪英

    在中药房的工作中,中药调配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它集收方、计价、调配、发药等多项技能于一身,是药品供应的后一环,它担负医院门诊和病房药品的供应任务,其工作量较大,劳动强度亦高,其调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因此,中药调剂人员素质要求高,适应面要广,工作责任心强,技术操作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比较繁重的工作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现就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拟定了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规程,供同行一视.其内容如下.

  • 黄芩与滇黄芩的鉴别

    作者:郭朝民;郭秀丽

    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由于其临床用量较大,造成药源紧缺,价格上浮.而同属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amoena、C、H、Wright)的根多次出现于临床,代替黄芩使用,既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又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本人根据实践经验,就二者的性状、薄层分析、紫外光谱进行比较,以探讨其鉴别方法,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黄芩 滇黄芩 鉴别
  • 香砂六君丸并用胃复安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

    作者:张根木

    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常出现的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导致部分患者延迟或放弃治疗.笔者自1995年5月~2002年6月,将中成药香砂六君丸(河南宛西制药厂生产)与西药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并用,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56例,并与单用胃复安55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 单味甘草治疗荨麻疹36例

    作者:杨倩宇

    荨麻疹是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反应,以暂时性、瘙痒性红斑、风团为特征.引起的病因复杂,可由药物、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昆虫叮咬、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等诱发,约有3/4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发病原因,常规药物治疗虽可使疾病得到控制,但很难治愈.笔者用单味甘草治疗本病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 云南白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46例

    作者:江永珍

    我科2000年5月~2002年8月采用云南白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并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毒性中药用药剂量的探讨

    作者:邓玉霞;刘娜

    在临床上,因毒性中药超量应用而致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应高度重视毒性中药的合理配伍应用,正确使用剂量,使其充分发挥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 泻热合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姚静;张志平;张超

    泻热合剂为部颁标准收载的品种,含大黄、芒硝、连翘、黄芩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通便的功效.用于胸膈烦热、头昏目赤、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根据处方特点,对其中的大黄、黄芩进行醇提,其余药材水煎煮.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1].考察了醇提、水煮的佳工艺条件.

  • 矿物类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吴也平

    中药的产生、发展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对不少疾病的治疗均有疗效,特别是对慢性、难治性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整有一定优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学家总结出一大批宝贵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大批有效方药和独特的药材炮制方法,独特的地道药材、矿物类在其中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肛裂的辨证护理体会

    作者:郭美红

    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称为肛裂.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症.好发于肛门的前后正中.一般男性多见于后部,女性多见于前部.在年龄上以青壮年多见,常伴发肛窦炎、肛乳头瘤、外痔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作者:任菊花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它发病急、恢复慢,约60%~80%的患者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神经内科自1999年10月~2002年9月对住院的10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骨科病人术后失眠的护理

    作者:孙桂琴

    手术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术后机体康复的保证之一.骨科病人术后易产生躯体和心理的不适而失眠.手术后(尤其术后2天)失眠发生率高达90%以上.我们通过对48例骨科术后失眠病人进行失眠原因问卷调查,发现疼痛、体位不适、抑郁等是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天眩清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玉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治疗.我科对天眩清治疗VBI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 评张锡纯对《伤寒论》三承气汤的认识和运用

    作者:张学海;杨书兰;赵杰

    张锡纯乃近代临证大家,创衷中参西之说,对于近代中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临证过程中,对于<伤寒论>方的运用极有心得,也颇多独到之处,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立专章对伤寒诸方进行论述.作者在研读过程中,对于张氏对三承气汤的认识和运用,有一些自己的体悟,希望能与同道参商,以求加深对这三方的认识,使之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笔耕本草嘉惠后学--纪念《本草纲目》初刻暨李时珍逝世410周年

    作者:钱超尘;温长路

    李时珍(1518~1593),出身医学世家,他的博学精神贯穿于他人生的全部,在他的所有著述中,章头句尾都显露着他超人的才华,他一生著述颇丰,对祖国医药学理论的发展、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鼎杠之作,是我国古代著作中论述中药全面、丰富、系统的典籍,它集药学、医学、文学、博物学于一体,共收入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插图1109幅.<本草纲目>问世不久,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自1593年初刻至2002年止,国内各种版本已超过百种,每隔5~6年就有一种新版出现;自1606年首传日本,400年间<本草纲目>被译成日、英、法、德、俄、拉丁等众多版本,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被译成外文多的医学著作之一.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深深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和爱戴,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它已远远超越了国界和医学的范围,成为全人类注目的财富.

  • 应用《金匮》学术思想辨治更年期高血压的体会

    作者:刘望乐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期前后的常见症候群,其中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即更年期高血压,多表现为: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心烦汗出,收缩压≥18.7 kPa,和(或)舒张压≥12.0 kPa,且波动明显,常与潮热同时发生,具有明显的多变性.应用降压药物时,易致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引发新的临床症状,而原有的潮热、心烦等症也不能得到改善.

  • "治痿独取阳明"临床体会

    作者:刘红石;王启才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灵枢*根结>亦云:"痿疾者,取之阳明".独取阳明是中医、针灸治疗痿证的基本法则.<素问*痿论>篇说:"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肺热叶焦则生皮痿,心气热则生脉痿,肝气热则生筋痿,脾气热则生肉痿,肾气热则生骨痿.由此可见痿证的成因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结合临床体会,探讨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河南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