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Qilu 제로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341
- 国内刊号: 37-128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尿素酶试验法、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Hp,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p阳性病人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的胃癌组织(Hc=6.62,P<0.05),癌旁组织中无Survivin蛋白表达.结论 Hp感染能上调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从而引起细胞凋亡抑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另外,Hp感染能增强肿瘤的侵袭能力,Survivin蛋白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
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160例经临床确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CT表现进行分析,正确认识CT诊断HIE的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愈后评估.方法 对160例HIE病儿进行颅脑CT检查,初次检查时间为生后1~7 d.其中78例进行了CT复查.结果 本组160例HIE新生儿中,CT表现轻度异常80例,中度异常61例,重度异常19例.HIE病儿CT上主要为脑水肿改变,多为双侧性,脑实质内出现局限或广泛低密度灶,并发颅内出血比较常见,本组共124例.78例CT复查病儿,初查轻度异常的28例复查有1例异常;中度异常的31例复查有27例异常;重度异常19例复查均表现异常.结论 CT检查对HIE的诊断有较大作用,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临床疗效,用副作用量表评定副作用.结果 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3.33%,阿米替林组有效率为96.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5,P>0.05).西酞普兰组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口干、头痛等,但发生率较低.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副作用轻微.
-
危重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附8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危重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5年4月80例高危冠心病病人行CABG的临床资料.80例病人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病人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CABG 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 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病人,1例OPCABG术后3 h突发心室颤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病人,术后3 d死于顽固低心排.1例术后5 d死于急性肾衰竭.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致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术后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的病人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病人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强调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把握,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效果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将48例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用药后两组病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心电图、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SF)、E峰、A峰、E/A比值.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26、6.56,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组心电图、心肌酶谱阳性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61、6.05,P<0.05);治疗组LVEF、LVS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7、3.06,P<0.01);治疗组E峰、A峰、E/A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8~0.98,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中、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
-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人CT与UU检测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人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 CT的检测应用SureStepTM Chamydia检测卡.UU检测采用培养法.结果 NGU病人CT和UU阳性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6.56,P<0.05).治疗后病人与初诊病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6、12.90,P<0.05),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成年男性尿道中可能存在正常的UU寄生;UU或CT检测阳性并不是诊断NGU充分证据.
-
健康体检者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和糖脂代谢异常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和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947例健康体检者血压、体质量,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体质量超标、肥胖组的高血压和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肥胖组的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体质量超标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8.772~43.428,P<0.05).结论 体质量超标和肥胖者高血压和糖脂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防治与肥胖相关疾病,应从预防体质量超标做起.
-
PTEN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组织与23例正常脑组织PTEN基因外显子1-9、5-8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在45例脑胶质瘤组织中,外显子1-9 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0±0.19,外显子5-8 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8±0.16.在正常脑组织中,外显子1-9 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8±0.21,外显子5-8 PTENmRNA相对表达量为0.64±0.17.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PTEN 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3.61、6.21,P<0.01).PT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人性别、年龄无关(t或t'=0.18~0.70,P>0.05).但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或t'=4.16、4.69,P<0.01).结论 PTEN mRNA表达水平的异常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过敏性紫癜病儿微血管及红细胞膜受体活性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病儿红细胞膜受体活性及微血管改变,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过敏性紫癜病儿于治疗前后采用Olympus显微镜检测甲襞微循环,对其中50例采用酵母菌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膜受体活性.以同期健康查体儿童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前96例病儿甲襞微循环存在血管痉挛、红细胞外渗及血流缓慢改变,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恢复.50例病儿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降低、IC受体活性增高,治疗后红细胞膜C3b及IC受体活性仍不能恢复正常.结论 过敏性紫癜病儿的微血管存在红细胞聚集外渗、血流速度缓慢及血管痉挛等改变,同时有红细胞膜受体功能异常.
-
妊娠中期注射HBV免疫球蛋白对其宫内阻断作用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开始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宫内阻断作用.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孕16周起肌注HBIG,每4周1次至分娩;对照组31例未予用药.结果 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t=24.202,P<0.05),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71,P<O.05).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孕中期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
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①目的 探讨染色体7q35区醛糖还原酶(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相关性.②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DNA测序技术及高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139例按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早期DN组(DN+组,61例)和非DN组(DN-组,78例)2型DM病人的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以6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CON组).③结果 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存在T、C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三种基因型,DM组T、C等位基因频率和CT、CC基因型频率与CON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77、1.23,P>0.05);DN+组T等位基因频率和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DN-组和CON组(χ2=8.63~12.71,P<0.01),C等位基因频率和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DN-组和CON组(χ2=8.42~14.10,P<0.01).④结论 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胰腺多期CT增强扫描在胰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胰腺多期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DSA、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多期CT增强扫描的表现特点.结果 30例正常胰腺实质血供丰富,26例胰腺癌为乏血供的肿瘤.胰头癌常使胰十二指肠动脉环向右移位,而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及胆总管下端肿瘤可将胰十二指肠动脉环向左推移.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诊断、临床分期判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十分重要.
-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CT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CT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CT显示盆腔或下腹部包块影,其中多数位于附件区、子宫直肠陷凹和骶岬前上方,表现为囊实性、实性和囊性包块,形态不规则,以囊实性为多.结论 CT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
-
3种不同APTT试剂在不同温度下放置后对受检者血浆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不同试剂以不同温度储存后对受检者血浆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 选用20例正常体检人员的抗凝血液标本,使用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仪,将3种不同厂家的APTT试剂经25 ℃孵箱存放、4 ℃冰箱冷藏和-7 ℃冻存2 d后测试同一组标本中APTT的值.结果 Dade Behring试剂及中太试剂在3种不同的储存方式下所测APTT的.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F=0.126、1.758,P>0.05).太平洋试剂在3种不同储存方式下所测APTT值差异有显著意义(F=4.946,P<0.05);其中-7 ℃冻存方式下所测受检者血浆APTT的值与其他两种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78、3.92,P<0.05).结论 试剂在2~6 ℃冰箱内保存较为适宜.
-
母乳轮状病毒感染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乳母感染轮状病毒(RV)与婴幼儿RV肠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健康及确诊RV肠炎婴幼儿母亲母乳RV抗原.结果 RV肠炎婴幼儿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162例,占76.1%.健康婴幼儿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2例,占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01,P<0.01).结论 母亲感染RV可能通过乳汁传染给自己的婴幼儿使其罹患RV肠炎.
-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BDNF和VEGF水平的检测
目的 了解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中的含量,并探讨其在M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与56例MM病人血浆BDNF、VEGF的水平,并对不同免疫亚型、不同临床分期、治疗前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MM病人血浆BDNF、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5.859、13.517,P<0.001).治疗有效的44例MM病人血浆BDNF、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12.35、10.26,P<0.01);治疗无效的10例MM病人治疗前后血浆BDNF、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t=1.56、1.78,P>0.05).不同临床分期MM病人之间血浆BDNF、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63、4.10,P<0.05),Ⅲ期病人血浆BDNF、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期病人(q=3.86~3.90,P<0.05).但MM病人不同免疫亚型之间血浆BDNF、VE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F=1.49、1.31,P>0.05).结论 血浆BDNF、VEGF水平在MM病人呈高表达,并且与其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MM疗效判断的一个辅助指标.
-
乳癌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对乳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yclin D1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对两者关系以及预后进行分析.以37例乳腺腺病和乳腺不典型增生作为对照.结果 对照组及乳癌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和55.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291,P<0.01).Cyclin D1阳性率在乳癌高分化组为47.62%,中分化组为61.76%,低分化组为17.39%,各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008,P<0.05).ER阳性乳癌病人Cyclin D1阳性表达率高于阴性病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Cyclin D1(+)ER(+)组预后与Cyclin D1(+)ER(-)及Cyclin D1(-)ER(-)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3.992,P<0.05),而与Cyclin D1(-)ER(+)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clin D1的表达是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参与癌前病变的发生并影响癌细胞分化程度.Cyclin D1在乳癌中表达与病理分级、ER状态有关.Cyclin D1异常表达的ER(-)乳癌病人预后较差,而Cyclin D1异常表达的ER(+)乳癌病人预后好.
-
重组干扰素α-2b鼻腔给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85例病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体温正常3d后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rIFN-2b)105U/d,双鼻腔内交替滴人,总疗程为15 d.结果 治疗组病儿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35,P<0.01),感染后的主要症状轻,感染所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t=4.05,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rIFN-2b鼻腔内给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明显效果.
-
蛋白激酶及蛋白磷酸酯酶活性改变对阿尔茨海默病样神经原纤维变性的影响
目的 了解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酯酶活性改变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神经原纤维变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向海马区注射20 mmol/L缓激肽(BK)和4.2 mmol/L环孢菌素A(CSA)各0.2 mL,对照组注射人工脑脊液0.4 mL,电跳台法测试大鼠学习与记忆状况;免疫印迹法检测Tau蛋白质磷酸化状况.结果 实验组鼠出现错误次数多于对照组(t=3.362,P<0.01),受电击时间长于对照组(t=4.537,P<0.01).实验组海马区12E8显色强于对照组,Tau-1显色弱于对照组.结论 BK和CSA可诱发Tau蛋白多个位点出现AD样异常磷酸化,导致动物学习记忆障碍.
-
异丙酚对高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IL-8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建立大鼠高氧肺损伤模型,观察异丙酚对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A组为空气对照组,B组为高浓度氧组(氧体积分数0.80~1.00),C组为高浓度氧+异丙酚处理组.分别于实验第3、5、7小时每组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同时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A组、C组相比较,B组SOD、GSH-Px的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IL-8浓度显著上升(F=5.86~18.41,q=3.15~7.17,P<0.01);与A组比较,C组SOD、GSH-Px活性无明显变化,MDA含量及IL-8浓度轻微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B组肺组织线粒体破坏,呈空泡样变,C组仅见线粒体轻微肿胀.结论 异丙酚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大鼠高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空气压力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182例分析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1].空气压力灌肠整复为首选治疗方法[2].本文对我院空气压力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经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肌力危象效果观察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病人可因呼吸肌和延髓肌受累而出现不能维持换气的危急状态,称为肌无力危象,而大约20%的MG病人会发生危象[1].199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MG危象病人24例,其中1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43例效果观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食管癌约占60%~70%,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一般为8%左右,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1,2],其疗效优于常规放疗.1999年12月31日~2001年2月1日,我院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病人43例,现报告如下.
-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畸形,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儿的超声影像分析,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沐舒坦注射液佐治支气管肺炎38例分析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住院病种.婴幼儿患肺炎时,咳嗽排痰能力远不如年长儿,呼吸道分泌物多,特别是黏稠痰液增多,极易造成下呼吸道狭窄,甚至气管阻塞,严重者加重感染,甚至危及病儿生命.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应用沐舒坦注射液稀释痰液佐治支气管肺炎3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依托咪酯联合地西泮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效果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广大妇女广泛接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如何在手术时有效镇痛显得更为重要.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们将依托咪酯联合地西泮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桥本甲状腺炎并发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淋巴瘤样甲状腺肿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并发症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乳头状癌以及嗜酸性细胞肿瘤[1].因为以上3种肿瘤分别由构成甲状腺炎的成分之一逐渐发展而来,要做到早期诊断是极其困难的.本文对48例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
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老年痴呆(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退缩性疾病,其基本特征是近记忆损害,伴有抽象思维、判断力、人格改变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6‰~8‰,国内资料显示患病率约为240/10万.老年痴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老年人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各种类型的慢性疼痛在老年人中常见,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对护理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医务人员应将改善老年人的疼痛作为己任予以考虑,而护士在此工作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
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的液体管理
原位肝移植是现阶段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方法.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达95%,5年生存率达70%.由于肝移植手术时间长,病情多变,出血量较多,如液体管理不当,常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心脏停搏等严重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液体管理,可以减轻或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1999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对24例终末期肝病病人成功进行了原位肝移植手术.现将术中液体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相关性消化道黏膜炎的预防及护理
大剂量甲氨蝶呤-四氢叶酸(HDMTX-CF)疗法既能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又能预防睾丸白血病,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治疗白血病方法,但也引起了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消化道黏膜炎发生率较高,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03~2005年,我科对2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儿应用HDMTX-CF治疗,其中30例发生消化道黏膜炎,经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异型血的护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紊乱,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部分病人溶血严重,输同型血配型困难,不能及时输血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004年6月~2005年10月,我院对6例配同型血困难而病情危重的病人输注异型血,均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应用各类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其精神症状,但对其受损的社会功能及心理康复效果不佳.健康教育和技能训练作为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康复的有效手段,目前倍受关注.我们以2003年7月~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0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实施健康教育对象,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程的健康教育及技能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的早、中期外科处理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等非手术疗法,此时治疗上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并维持通畅而有效的引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保护瘘口附近皮肤以及营养支持.1999~2002年,我们对34例肠瘘病人采取了综合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胃肠肿瘤中的应用
胃肠肿瘤占我国恶性肿瘤半数以上,且容易复发和转移.许多研究表明,胃肠肿瘤的发生、转移涉及一系列基因(包括显性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变化,其相互间存在复杂的转导、调控、抑制或激活的关系.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近年来检测基因表达的新方法,因其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敏感性高、原料要求少及可以同时比较多个样品等优点,目前在肿瘤研究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通过分离并克隆胃肠肿瘤差异表达的基因,不仅有助于揭示胃肠肿瘤的发病机制,而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文就差异表达基因技术在胃肠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腱膜组织材料的临床应用
腱膜组织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肌疝形成,或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碍.在治疗上,常采取自身腱膜移植来修复相对重要部位的缺损,该方法虽然方便可靠,但造成了供区新的腱膜缺损,遗留供区的功能障碍,影响美观.有人用合成材料或遗体来源的腱膜来修复缺损,但由于合成材料具有不可吸收性且功能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而遗体腱膜移植存在排异反应及潜在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此,目前治疗腱膜缺损尚无理想的方法.
-
树突状细胞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人体内功能强的,也是唯一可以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1],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其在抗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免疫激活及免疫耐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C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其他脏器,但数量极少,缺乏相对特征性的抗原标志,难以纯化.
-
关于青岛市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青岛市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调整,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青岛市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组建医疗集团,有效地挖掘了卫生资源的潜力,提高了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文分析青岛市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的情况,总结了医疗机构集团化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为今后的医院集团化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
气象因素与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青岛市区儿童肺炎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岛市区2001~2005年1 442例肺炎病儿的发病时间及同期的月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圆分布分析儿童肺炎的季节规律;直线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儿童肺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发病冬季为高峰,男、女病儿平均角分别在2月份与1月份(P<0.05).儿童肺炎发病多于低气温、高气压、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发生(r=-0.436~0.359,P<0.05).结论 气象因素是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在儿童肺炎的预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
-
万托林并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
目的 观察万托林并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病儿给予万托林并普米克令舒联合吸人治疗,对照组50例病儿给予地塞米松吸入治疗.治疗3 d后观察两组病儿喘息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6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4.352,P<0.05).结论 万托林、普米克令舒联合吸入治疗能有效控制婴幼儿急性哮喘症状.
-
舒利迭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
目的 观察吸入舒利迭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0例中、重度哮喘病儿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测量呼气峰流速(PEF)值.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PEF值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24~6.51,P<0.05、0.01).结论 舒利迭吸入对中、重度哮喘病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荨麻疹病人过敏原检测
目的 了解荨麻疹病人的食入与吸入过敏原情况.方法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352例病人同时行吸人性过敏原和食人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 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8.86%,其中以花粉、豚草为主要致病过敏原;食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2.57%,以花生、大豆、鱼为主要致病过敏原.结论 食人性过敏原及吸人性过敏原与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儿口咽部菌群的分布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儿口咽部的菌群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8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科门诊病儿与24例正常儿童,应用咽拭子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咽部菌群测定.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儿咽部菌群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儿口咽部菌群分布无明显改变,未出现明显微生态学失衡.
-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变应性鼻炎、36例变应性鼻炎并支气管哮喘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病人的肺功能FEV1.0%F为(83.90±4.87)%,鼻炎并哮喘病人为(78.82±7.41)%,正常对照组为(90.25±4.69)%,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F=11.25,q=5.48~12.71,P<0.01).变应性鼻炎病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64.81%,鼻炎并哮喘病人为83.33%,正常对照者为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χ2=33.2,P<0.01).结论 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同时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更为安全、有效.
-
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
目的 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5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和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布地奈德(普米克)及沙丁胺醇(万托林)吸入治疗.观察用药后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咳嗽消失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c=0.295,P>0.05).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钠与吸人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相当,但使用方便.
-
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哮喘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浸润为主,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调节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气道炎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症状.近20年来以此为根据确立了以慢性抗炎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可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控制哮喘的临床症状.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发现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提示虽然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内的抗炎治疗是目前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其远期疗效和哮喘病情改善的预计还不容乐观.现代研究已经认识到特应症是人类易患哮喘的主要因素,因此目前哮喘的治疗侧重点主要放在局部抗炎治疗方面显然是不适宜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应成为哮喘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1].
-
气象因素与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统计青岛市区2000~2004年445例哮喘病儿的哮喘发作时间及同期的月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圆分布分析儿童哮喘发作的季节规律;直线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儿童哮喘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 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以冬季为高峰,男、女病儿平均角分别在1、12月份(P<0.05).儿童哮喘多于高气压、低气温、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发作(r=-0.320~0.435,P<0.05).结论 气象因素是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因素,在儿童哮喘发作的预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
-
过敏性皮肤病接触变应原分析
目的 分析过敏性皮肤病病人接触变应原特点.方法 采用瑞典进口斑贴试验试剂盒对4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40例病人中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62.5%.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甲醛,斑贴阳性的病种有面部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种形态,过敏原主要为日常生活类物质,易于被医、患双方所忽视,临床医师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
食物过敏原试验对过敏性紫癜病因分析和治疗意义
目的 探讨体外食物过敏原试验对确定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病因和指导饮食控制辅佐治疗HSP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HSP病儿(HSPI组)为研究对象,以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免疫分析法进行体外食物过敏原检测;以45例未行食物过敏原试验的HSP病儿(HSPⅡ组)为对照组,比较不同饮食控制疗法的近期疗效.结果 HSPⅠ组血清总IgE阳性率、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8.038、7.500,P<0.01);HSPⅠ组中同时对两类或两类以上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821,P<0.05);HSPI组海产品类和蔬菜类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21、4.226,P<0.05).HSPⅠ组病儿根据体外食物过敏原试验结果进行饮食控制,与常规行忌食动物蛋白和海产品类饮食的HSPⅡ组比较,随访3个月期间紫癜反复或复发率差异显著(χ2=4.507,P<0.05).结论 过敏原检测有助于确定HSP的病因;海产品和蔬菜类食物过敏为本地区儿童HSP的重要诱发因素;通过针对性饮食控制可有效控制或减少HSP的反复或复发,对HSP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
布地奈德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慢性咽炎、喉炎、声带息肉以及支气管异物手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确诊的慢性咽炎、喉炎、声带息肉手术后、支气管异物手术后病人各2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每日2次,每次1 mL,每次吸人5 min,疗程3~5 d.结果 除4例慢性咽炎病人症状和体征无变化外,余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全部病例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慢性咽炎、喉炎、声带息肉及支气管异物手术后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有显著疗效.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