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锌缺乏和锌过量对小鼠胚胎长骨发育的影响
锌是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许多实验证明锌缺乏可引起骨骼的生长迟缓,但锌过量对骨的毒性作用报道较少[1~4].采用小鼠胚胎长骨体外培养,研究锌缺乏和锌过量对骨发育的影响,为阐明锌影响骨发育的机理积累资料,为合理指导使用锌强化食品以及发挥锌的合理营养作用提供依据.
-
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中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建立15年
目的 建立一个食物营养监测系统作为每十年一次的全国营养调查的补充,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中国食物与营养变化与趋势,发现新的公共营养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试点确立以卫生部在全国设立的145个疾病监测点为基础,结合国家统计局600多个样本区、县,进行二次抽样,确定40个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身高体重值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和身高别体重(WHZ)的Z评分值,以Z值小于-2作为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判别标准.利用住户调查得到食物消费数据,使用中国DDP方法评价膳食摄入.结果 15年间5次营养监测结果数据可靠,膳食摄入结果与全国营养调查一致.监测结果已做为国家数据,成为制定政策的依据.结论 1990~2005 15年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必须注意要将儿童辅食喂养列为与提倡母乳喂养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改善妇女与儿童的贫血问题;重点改善西部地区儿童营养状况,为西部经济持续发展服务;关注农村进城务工妇女儿童的营养不良这个新的公共卫生问题.
-
我国4种类型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2002年我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1992~2002年间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1992全国营养调查"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的体格测量资料,采用1978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应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国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2.4%、15.4%、11.5%和29.3%,低体重率分别为7.4%、8.7%、5.4%和14.4%.我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中度迟缓率由1992年的20.5%降为2002年的12.0%,重度迟缓率由1992年的14.5%减至2002年的5.2%;2002年中度低体重率为8.0%,与1992年相比下降了47.7%,2002年重度低体重率仅为1.3%,比1992年下降了72.3%.
-
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进城打工妇女的儿童营养状况
利用2005年食物营养监测数据,分析了母亲在家和母亲外出打工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患病情况以及2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情况.
-
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 ~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方法 2009-2015年在湖南省54个贫困县按乡级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方法,调查15 248名6~23月龄婴幼儿,测量其身长、体重,依据《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WHZ、WAZ、HAZ和年龄别BMI Z评分,得出婴幼儿消瘦发生率、低体重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以及低体质指数发生率,并以《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为参数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结果 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女童和男童体重均值分别为9.17和9.79 kg,身长均值分别为75.53和77.19 cm,BMI均值分别为15.96和16.40,男童体重、身长及BMI均值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体重=25.9,P<0.01;t身长=15.3,P<0.01;tBMI=17.9,P<0.01).6~23月龄婴幼儿中不同月龄组男性儿童身长、体重与WHO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1;t=37.0,P<0.01;t=40.1,P<0.01;t=12.3,P<0.01);不同月龄组女性儿童身长、体重与WHO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1;t=31.2,P<0.01;t=30.5,P<0.01;t=13.9,P<0.01).6~23月龄婴幼儿消瘦发生率为3.9%,低体重发生率为5.1%,生长迟缓发生率为7.2%,低体质指数发生率3.9%,男性的低体重发生率和生长迟缓发生率高于女性,随着月龄增加,低体重发生率和生长迟缓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x2=6.2,P=0.04).结论 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 ~23月龄婴幼儿存在比较严重的营养和生长发育落后问题,与《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差距明显,应提高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和儿童喂养知识水平,有效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
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及体格发育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及对体格发育的影响,探讨改善婴幼儿辅食喂养的途径.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贵州贫困农村地区6 ~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通过膳食回顾法调查过去24小时婴幼儿食物摄入情况,分析辅食添加时间、辅食种类、喂养频率等.用年龄别身高Z值(HAZ)和年龄别体重Z值(WAZ)判断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分析辅食添加与生长迟缓、低体重的相关关系.结果 辅食及时添加率为91.1%;首次添加辅食以谷类泥糊状食物为主,约占75%;摄入频率高的是谷物、根茎、块茎类食物(94.1%),摄入频率低的是其他蔬菜水果(30.5%),动物性食物(肉类)摄入率仅33.8%;母乳喂养婴幼儿频次合格率63.8%,种类合格率64.8%,频次和种类同时合格率(即辅食合格)仅43.5%,18 ~ 23月龄辅食合格率高(56.7%);非母乳喂养婴幼儿频次合格率22.5%,种类合格率71.5%,频次和种类同时合格率(即辅食合格)仅16.7%,18 ~ 23月龄辅食合格率高(20.2%).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不合格者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高于辅食合格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不合格者生长迟缓率高于辅食合格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食不合格者低体重率略高于辅食合格者,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存在问题,部分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不合理,辅食合格率较低.不合格辅食是导致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重要原因,应改善辅食营养状况.
-
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
目的 分析并描述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 058名6 ~ 17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456-2014)评价生长迟缓和消瘦情况.比较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四类地区及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标准人口数据,实施事后分层加权调整.结果 2010-2012年中国6~ 17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迟缓率为3.2% (95% CI2.6% ~ 3.8%),其中男孩为3.6% (95% CI2.9%~4.3%),女孩为2.8%(95%CI2.2%~3.3%),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5%(95%CI l.0%~2.1%)和4.7% (95%CI3.8%~5.6%),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上升.2010-2012年中国6~17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0% (95%CI8.0%~9.9%),其中男孩、女孩分别为10.4% (95%CI9.3%~11.6%)和7.3%(95%CI 6.5%~8.1%),城市、农村的消瘦率分别为7.8% (95% CI 6.6%~9.0%)和10.0%(95%CI 8.6%~ 11.4%),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上升.结论 2010-2012年中国6~ 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总体较低,但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中存在的生长迟缓和消瘦状况问题仍应予以重视.
-
Turner综合征3例误诊分析
Turner综合征(TS)的病因已被公认为是只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另外一条性染色体缺如或异常,典型的核型分析为"45,XO",绝大多数患儿都有生长迟缓及第二性征发育延迟的特征,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1994~2004年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
中国和国际标准用于评价中国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
目的 采用中国2005年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生长发育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6-07标准评价中国部分地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比较中国和国际标准评估结果之异同. 方法 依据3个标准,描述河北、江苏、浙江21县(市)210 308名3~6岁儿童消瘦、生长迟缓、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中国标准与WHO和CDC标准评价结果之差异;采用Kappa统计量,评价国内与国际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依据中国、CDC和WHO标准计算的消瘦率依次为2.1%、4.1%和1.5%,生长迟缓率为28.3%、11.5%和15.4%,低体重率为9.3%、6.9%和4.2%,超重/肥胖率为18.9%、14.3%和15.3%.依据中国标准计算的营养不良指标以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WHO标准;依据中国标准计算的低体重、生长迟缓以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CDC标准,但消瘦率低于CDC标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Kappa值范围是0.5 ~0.9. 结论 中国标准计算的4项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WHO新标准;除消瘦外,其他3项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CDC标准.中国与国际标准对4项儿童营养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强度属中等偏高.
-
儿童早期铁和维生素A缺乏及预防
儿童时期的良好营养与健康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s)中的儿童生存和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目标的基础[1,2].根据2000年第四次世界营养状况报告,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有33%生长迟缓或慢性营养不良,27%体重不足[3].
-
中国纳西族儿童青少年营养促进实施状况及其建议
目的 分析25年来纳西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提出持续改善措施的建议.方法 2010年调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 635人,以当地汉族乡村同龄人群作为对照,采用WHO-2006标准筛查营养不良.结果 2 635名纳西族儿童青少年男女生长迟缓率分别为4.9%和4.7%,消瘦率分别为5.6%和4.6%,合计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5%和9.3%,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5.2%和44.1%.结论 纳西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导致旺盛的生长长期趋势.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促进膳食多元化,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并改善和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等措施.
-
江苏和浙江省15县(市)3~6岁儿童体格发育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江苏和浙江省15县(市)3~6岁农村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生育健康研究所2000年对江苏和浙江省15县(市)183 295名3~6岁农村儿童随访研究和相关围产保健监测资料.采用WHO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合儿童母亲的围产期健康资料和儿童出生资料分析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江苏和浙江省农村3~6岁儿童的平均生长迟缓率为7.95%,体重低下率为1.55%.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儿童母亲身高、母亲初次孕检BMI、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与儿童体格发育不良明显相关.出生体重对儿童体重影响大.出生体重<2500、≥2500 g儿童的体重低下率分别为7.77%、1.46%.低出生体重儿童发生体重低下的OR值为3.68(95%CI:3.11~4.37).母亲身高对儿童身高影响大,母亲身高<155、155~160、160~165、≥165 cm的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3.01%、8.76%、6.21%、4.14%.与母亲身高≥165 cm的儿童相比,母亲身高<155cm的儿童发生生长迟缓的OR值为3.08(95%CI:2.82~3.37).结论 出生体重和母亲身高是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应提高围产保健服务水平,改善孕妇营养状况.
-
2006年中国10省(区)农村婴幼儿体格发育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10省(区)农村婴幼儿体格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随机选取的吉林、山西、甘肃、新疆、江苏、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和贵州10省(区)农村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共调查婴幼儿58 926名,男女童分别占50.91%和49.09%.总低体重率为5.05%,生长迟缓率为10.49%,其中0~6月龄组低(分别为1.97%和3.79%),24~ 36月龄组高(分别为7.80%和16.83%).儿童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孕周、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不良状况仍不乐观,且低出生体重是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围产期保健.
-
中国中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中西部农村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于2010年10-11月对新疆、山西、甘肃和青海4省(自治区)项目地区1241名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1.对象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卫生部-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农村社区健康促进"项目(Ⅱ)2010年终线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4省(自治区)的16个项目县随机抽取42个项目乡镇,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42个项目乡镇各抽取2个村,共调查84个村(新疆42个,山西18个,甘肃和青海各12个).检查各村3岁以下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Hb),不得少于15人;共调查有效样本儿童1241人.
-
临沂地区3453名孕妇产前筛查及诊断唐氏综合征胎儿的结果分析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导致先天痴呆的常染色体三体征,故又称"21三体综合征",也称作先天愚型、伸舌样痴呆等.唐氏综合征患儿生长迟缓,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并伴随多器官的畸形或其他异常,生活不能自理.此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1/600~1/800[1],孕妇年龄越大,怀唐氏综合征胎儿的风险性就越高.
-
脂肪无好坏平衡才健康
不少人视脂肪如恶虎,认为吃含脂肪的食物会危害健康.殊不知,脂肪不但是人体生理代谢的主要能源,还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脂肪既是热量供给的主要来源,又能帮助身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脂肪长期供给不足,会发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特别是危及皮肤健康的维生素A缺乏症.
-
论肾虚的阶段性、局部性和层次性
肾虚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概括而言不外肾虚病变的阶段性、局部性和层次性等几个方面。 1 阶段性 中医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说明了人体在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阶段,肾脏的活力及功能主要与肾中精气的变化紧密联系。而发生于一生不同阶段的肾虚病证,其临床见症有其相对特殊和常见的表现类型及倾向。 婴幼儿时期:肾虚主要病机为先天性的肾精不足,可表现为囱门不闭,生长迟缓等五迟五软之证,以及解颅、遗尿、无天愚型、智商低下等病证。 青少年时期:肾虚主要表现为发育延缓,记忆学习能力低下,第二性征不全,女性月经不来等证。 青壮年时期:肾虚主要出现性功能低下,不育,阳痿早泄,腰膝酸软,遗精滑脱,须发早白;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经行泄泻等月经病以及不孕、胎漏、胎动不安、白带量多等等。 中老年时期:肾虚主要倾向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头晕耳鸣,健忘,痴呆,腰酸背痛,肢体酸软,疲倦乏力,发脱齿落,夜尿频多,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症。
-
库欣综合征、点状色素沉着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7岁.因脸变圆变红、生长迟缓3年余入院.1.1 病史患者于2003年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脸变圆变红,无明显肤色加深,腹部肥胖,四肢相对变细.皮肤逐渐变薄,皮肤碰撞后易起瘀斑,无明显紫纹,四肢毳毛增多,唇上长胡须,全身乏力,双下肢肿,无软瘫发作.
-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三例
例1,患儿女,1岁,生长迟缓,发育落后就诊。患儿G1 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 kg(低于第三百分位),身长不详,无窒息史;母孕期无特殊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无类似家族史。既往常感冒,发热。现会独坐,不会站立,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查体:体重5 kg (-6.52 SD ),身长61 cm (-5.48 SD)。面容特殊,头发浓密,浓眉,连眉,睫毛长而卷曲,长人中,鼻孔朝前,耳位低,哭声小,音低调,躯干皮肤多毛,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肺部听诊及腹部触诊无异常发现,四肢短,通贯掌,肘不能伸直,小腿较细,足小,拇趾与二趾重叠(图1),外生殖器无异常。辅助检查:染色体核型46,XX;头颅CT正常,脑电图为θ波增多。3岁时随访,头围43.5 cm(-4.5SD),身长78 cm(-4.91SD),体重8.6 kg(-4.44SD),2岁半才会走路,会叫爸妈,能认部分物品,现仍不会说两个词以上的话。 IQ平均值48。
-
生长迟缓头痛视力下降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7岁,生长迟缓7年,头痛、视力下降4年9个月。患者为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头先露,出生时无窒息、青紫,出生体质量3250 g,身长不详,母乳喂养至1岁,半岁添加辅食、出牙,1岁会说话、走路,生长发育时间与同龄儿相仿。7岁上小学,身高在同龄人中中等,智力正常,10岁时开始发觉生长速度慢,身高较同龄人矮,在学校坐第1排,每年增高约1.0 cm,很少参加体育活动。2004年11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间断头痛,发作时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有时有神志不清,并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在外院检查诊断颅咽管瘤,并于2004年12月13日行开颅鞍区肿瘤切除术,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术后头痛及右眼视力下降症状缓解。因第1次手术未将肿瘤完全切除,于2005年6月在外院再次行开颅颅咽管瘤切除术,术后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天饮水5000~6000 mL,尿量与饮水量相似。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0.025 mg,1次/d,尿量减少至1000~1500 mL,半月后停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尿量正常,无多饮。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头痛并双眼视力下降,2005年9月21日于外院诊断颅咽管瘤术后复发,行有框架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囊液抽吸+32 P 内放疗术+伽马刀治疗。2006年5月23日行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囊液抽吸+32 P 内放疗术,术后头痛、视力下降有所缓解。病程中怕冷,无怕热,出汗较少,无明显口渴,尿量正常,夜尿0~1次/d,食欲较差。2007年1月1日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嗜睡,2007年1月18日在外院再次行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囊液抽吸+32 P 内放疗术。术后患者头痛缓解,现生长缓慢,每年增长约1 cm,左眼视力1.0,右眼光感。无阴毛、腋毛的生长,无胡须生长,无变声和“蹿个”,无勃起和遗精。目前用药:左甲状腺素钠0.075 mg,1次/d,醋酸泼尼松2.5 mg,1次/d。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史。父亲身高170 cm,母亲身高162 cm,青春发育均正常,否认家中类似疾病及其他家族遗传疾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