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神经脊髓炎脑和脊髓的磁共振病灶特征
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 NMO)又称为Devic综合征,由Devic等于19世纪晚期提出,它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脱髓鞘和坏死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横贯性脊髓炎和视神经炎。在亚洲国家,相对于经典的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这类疾病累及视神经和脊髓更常见,曾称为视神经脊髓型MS( optic-spinal MS, OSMS)。目前认为, OSMS实质就是NMO。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 AQP)是介导水跨膜转运的一大膜蛋白家族,其中AQP4是脑内表达多的AQP,密集分布于血脑屏障的星形胶质细胞终突[1]。AQP4抗体是LENNON等[2]近年发现的一种人血清抗体,它对鉴别NMO与 MS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是NMO的诊断指标[3]。然而,相对于“新”发现的 AQP4抗体而言,磁共振( MRI)是很早就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常规检查。多年以来,MRI特征不仅纳入到MS诊断标诊,而且也是诊断NMO的标准之一。
-
钠氢交换蛋白3亚型的研究进展
机体酸碱平衡稳定是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基本条件之一,酸碱平衡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细胞主要依赖于质膜上的钠氢交换蛋白(Na+-H+exchanger,NHE)来调控细胞内pH的动态平衡,影响细胞内外离子的跨膜转运、细胞容积和渗透压等.
-
水通道蛋白在肺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s)是一组构成水通道并与水通透性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广泛存在于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界. 它的发现和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释了水跨膜转运的调节机制. 从AQP 的发现至今 20余年间,有关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肾脏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鉴于AQP对水分子跨膜转运的重要调节作用, 肺作为存在水液交换的又一重要脏器,有关AQP对肺液体平衡的调节作用同样引起重视. 本综述主要讨论了 AQP 与肺液体调节的相关性及其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
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骨骼肌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在餐后状态,80%以上的葡萄糖由骨骼肌负责代谢.已知体内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是葡萄糖进一步代谢的限速步骤,胰岛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胰岛素介导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复杂生化过程中,其大致的步骤是:胰岛素-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或)非典型蛋白激酶C-葡萄糖转运体-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以及参与葡萄糖代谢的相关分子的改变,是引起肌组织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
不同比例附子配黄连在Caco-2细胞模型中跨膜转运研究
目的 通过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比例的附子配黄连在Caco-2细胞中主要成分的吸收和转运情况.方法 利用Caco-2细胞模型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附子配黄连比例为1∶1、1∶2、2∶1时的吸收和转运,计算跨膜转运量和表观渗透系数,3种比例药物配伍对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 附子:黄连比例为1∶1、1∶2、2∶1时,盐酸小檗碱在150 min时的跨膜转运量AP→BL侧分别为0.625,0.161,0.055μg,BL→AP侧分别为1.308,0.178,0.064μg,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2.095,1.107,1.172 μg,次乌头碱在150 min时的跨膜转运量AP→BL侧分别为0.634,0.401,0.204 μg,BL→AP侧分别为0.534,0.108,0.067μg,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0.842,0.268,0.328.结论 附子配黄连1∶1用量比优于1∶2、2∶1的用量比,证明临床用量比的佳性.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胆汁酸盐在结肠腺细胞Caco-2中转运的影响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甘氨胆酸钠(GA)和牛磺胆酸钠(TA)在结肠腺细胞Caco-2中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利用Caco-2细胞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GA和TA的含量.试验分为GSP组、GA组、TA组、GSP+GA组和GSP+TA组,分别检测0、2、4、8 h从Transwell小室顶端(AP)侧透过Caco-2细胞向基底端(BL)侧转运GA和TA的透过量.结果:GA和TA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2 mmol/L(R2=0.9999).随着时间的延长,GA组和TA组BL侧GA和TA的透过量急剧增加;而加入GSP后,BL侧GA和TA的透过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P对GA和TA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结肠腺细胞Caco-2 牛磺胆酸钠 甘氨胆酸钠 跨膜转运 -
荧光胺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的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
目的 用荧光胺标记来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aminoglucomannan, AGM)的跨细胞膜转运,以此证实氨基葡甘露聚糖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方法 用荧光胺标记氨基葡甘露聚糖,将标记所得的荧光衍生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和HepG2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孵育,然后用荧光显微镜(紫光作激发光)观察.结果 PBMC和HepG2细胞内均出现靛色荧光.结论 氨基葡甘露聚糖能跨细胞膜转运进入细胞内.
-
黄连吴茱萸药对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研究
目的:研究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比较小檗碱等四种主要化学成分表观穿透系数Papp的异同.方法:复制Caco-2细胞模型,采用HPLC测定转运后药液5种化学成分含量,并计算吸收系数,考察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时小檗碱等四种化学成分在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征.结果:随着配比中黄连比例的增加,无论是AP-BL还是BL-AP,4种化学成分的Papp均随时间的推移呈线性增加趋势,即黄连:吴茱萸为6:1时吸收率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增加黄连的配伍比例,有利于黄连和吴茱萸主要化学成份的吸收,黄连吴茱萸为6:1时各主要化学成分的吸收多.
关键词: 黄连吴茱萸药对 Caco-2单层细胞模型 跨膜转运 -
细胞穿透肽转运机制、分子改造及相关免疫治疗
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也称为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是一类具有较强的穿膜活性的多肽,可以携带各种生物分子转运到细胞内,这一特点使其在药物转运系统及疾病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但是其穿膜转运机制尚不清楚.CPPs的穿膜过程可以分为3步,首先CPPs特殊的生化性质使其与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空间优势,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之后在CPPs在细胞内有不同的转运路径与定位.这种特性使其在免疫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其运转过程的研究做一概括总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需要对传统的PTD进行改建、开发或者构建新的仿CPPs分子达到提高其运转效率、细胞内特异性定位及靶向不同种类细胞的目的,优化CPPs运转系统,为疫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并满足基础研究的需要.
-
水通道蛋白-3的研究进展
1 AQPs的概述及分类人体70%是由水组成的,但是自由水跨膜转运的机制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1988年美国科学家Agre在红细胞膜上发现了一种能特异性转运水的蛋白质(aquaporin1,AQP1),并于1991年完成了对其cDNA的克隆[1];Agre本人也由于其杰出的贡献被授予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
GLUTl与肺癌及肺癌PET显像的关系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是介导细胞葡萄糖摄取的主要载体,在人体各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其中GLUT1是已知体内分布广的转运体,在各组织中均存在,在红细胞、血脑屏障、胎盘等中有很高的表达,与代谢密切相关[1].GLUT1不但参与葡萄糖跨膜转运的正常生理过程,而且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出现异常.近年来发现其与恶性肿瘤直接相关,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2].随着PET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GLUT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本文就GLUT1与肺癌及肺癌的PET显像的关系做一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LU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是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的跨膜转运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葡萄糖转运蛋白与恶性肿瘤相关,GLUT1可在各种肿瘤中表达[1].有研究表明,GLUT1及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恶性肿瘤细胞糖代谢增强有关.近年来国外研究显示GLUT1在肺癌组织中的染色阳性率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2].国内有报道提示GLUT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3].
-
达泊西汀在MDCKII/MDCKII-BCRP细胞模型上的跨膜转运机制
目的 研究达泊西汀在MDCKII/MDCKII-BCRP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 应用MDCKII和MDCKII-BCRP单层细胞模型,在改变转运温度、达泊西汀转运浓度以及是否存在抑制剂的条件下,比较达泊西汀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外排率(ER)、净外排率(NER).结果 随着温度下降以及人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抑制剂的加入,达泊西汀的NER值从2.1分别降到1.0、1.1;4~16μmol· L-1达泊西汀给药后,其NER值先高于1.5,后降至1.5以下.结论 达泊西汀是BCRP的底物,应注意达泊西汀与其他BCRP抑制剂共服用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目的 考察黄芩苷、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3种载药体系中黄芩苷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的转运过程,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BL侧的累积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3种体系中的黄芩苷皆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跨细胞转运方式,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中的黄芩苷Papp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磷脂复合物可以促进黄芩苷的跨膜转运.
关键词: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 Caco-2细胞模型 跨膜转运 渗透系数 -
平行人造膜渗透性测定法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
目的 采用平行人造膜渗透性测定方法研究黄芩苷、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方法 取不同pH梯度的三种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定其透膜后接收板及供给板中黄芩苷的含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e).结果 供给板中溶液为pH7.4时,接收板中未能测到黄芩苷;pH5.8、4.5时,Pe未见显著性差异;pH3.6时,三者的Pe均高于pH5.8、4.5时的Pe.同一pH条件下,三者的Pe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溶液呈碱性状态时,黄芩苷由分子状态转变成离子状态,从而导致透膜能力的下降;当溶液呈酸性时,三者达平衡状态后,其累计吸收量相似.
关键词: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 平行人造膜渗透性测定法 跨膜转运 黄芩苷 磷脂复合物 -
坎地沙坦与坎地沙坦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特性
目的 研究坎地沙坦(Cand)与坎地沙坦酯(Cil)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 采用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来考察药物的浓度、介质pH与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Cand与Cil跨膜转运的影响,并比较两者双向跨膜转运的差异.结果 两者的吸收转运具有pH依赖性,分泌转运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分泌(BL-AP)方向转运均快于吸收(AP-BL)方向转运,且Cil的AP-BL方向转运比Cand快;在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存在下,两者的转运外排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Cil容易通过Caco-2细胞的单层膜,且外排蛋白参与了Cand与Cil的跨膜转运.
-
纳豆激酶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跨膜转运途径初探
目的 建立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酶联检测体系,探讨其跨膜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筛选抗NK的单克隆抗体,竞争抑制法鉴定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Western Blot测定单抗特异性,双抗夹心ELISA法进行单抗灵敏度测定,Caco-2细胞模型探讨NK跨膜转运机制,生物信息学预测NK穿膜相关序列.结果 筛选得到稳定分泌抗体且特异性识别NK的杂交瘤细胞6株,其中3株单抗识别相近的抗原表位,其余单抗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6株单抗检测NK的小灵敏度分布为0.78~20.00 ng/mL;Caco-2细胞模型显示,胞吞作用不是NK跨膜转运的主要途径;生物信息学提示,NK中含有3段穿膜相关序列.结论 基于NK单抗建立的酶联检测体系,可有效监控NK跨膜转运过程,NK可能是依据蛋白转导结构域直接介导而实现其肠道吸收转运.
-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药物分子在体内的过程和命运.作为常规生物样本检测技术的有效补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如今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其高灵敏性、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评价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为药物研发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
小檗碱对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抑制作用及双向跨膜转运研究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的抑制作用及其双向跨膜转运情况.方法 应用由转染试剂Lipo 3 000介导的动物细胞转基因方法、经筛选得到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2、OAT3、OAT4、OAT7和URAT1高表达单克隆细胞株;以野生型(WT)细胞为对照组,用各转运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物和抑制剂验证其转运活性;观察1 00 μmol/L小檗碱对各转运体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小檗碱对URATI转运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Caco-2细胞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双向跨膜转运情况.结果 100 μmol/L小檗碱使OAT1、OAT2、OAT3、OAT4、OAT7和URAT1相对转运活性分别下降至(70.48±4.23)%、(69.13±1.28)%、(72.12±3.28)%、(79.77±6.49)%、(69.51±5.99)%、(38.4±2.67)%;小檗碱对URAT1抑制作用的IC50为13.6 μmol/L;在50和100 μmol/L浓度下,小檗碱在顶侧(AP侧)-基底侧(BL侧)方向的跨膜渗透率Papp (A-B)分别为0.28×10-6 cnm/s和0.40×10-6 cm/s,其相对应的外排率分别为3.18和3.15.结论 小檗碱对URAT1的抑制作用较强,对OAT1、OAT2、OAT3、OAT4、OAT7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小檗碱是一些外排蛋白的底物,为预测小檗碱可能发生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解释生物利用度低提供了理论依据.
-
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在槲皮素肠道吸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槲皮素在人小肠吸收模型Caco-2单层细胞上的吸收特征以及基于葡萄糖肠道吸收中的主动转运蛋白-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易化扩散转运蛋白-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2的跨膜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利用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2特效抑制剂根皮苷和根皮素,以丁螺环酮为内标、LC-MS法测定孵育30~150分钟内各时间节点Caco-2细胞透过面槲皮素浓度,研究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2在槲皮素肠道吸收中的作用,探讨槲皮素的肠道吸收机制.结果 在孵育30~150分钟各时间点,均在透过面检测到相应的槲皮素原形;透过面的槲皮素含量在150分钟孵育时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征,120分钟达峰,随后下降,没有观察到平台期;葡萄糖和根皮苷对槲素的跨膜转运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跟皮苷的抑制作用随孵育时间逐渐减弱,而根皮素却明显上调了槲皮素的透过水平(P<0.05),原因不明.结论 槲皮素可以以完整分子的形式透过Caco-2细胞单层,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2可能同时参与槲皮素的跨膜转运,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槲皮素的跨膜转运占据重要的位置,而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2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槲皮素 根皮苷 根皮素 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1 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2 跨膜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