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PARγ激动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和Smad信号途径的作用研究

    作者:聂树涛

    增生性瘢痕是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目前已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主要致纤维化因子之一,Smad是参与TGF-β主要信号转导途径,Smad2和Smad3磷酸化参与其信号转导.

  • 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A(DYRK1A)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照;夏海滨

    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A( dual specificity tyrosime-pjospjorylatiom-regulated ki-mase 1A,DYRK1A)是一种与唐氏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并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重要蛋白激酶。DYRK1A参与神经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及肿瘤发生等生理过程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此外,DYRK1A在其他疾病的病理形成及信号通路调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DYRK1A的基因结构、分布、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为针对该基因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黏着斑激酶活化与肿瘤进程研究进展

    作者:潘宁;章蔼然;侯颖春

    细胞质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作为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传递由胞外基质到细胞质的信号,在许多高度恶化肿瘤中表达升高,并促进细胞形态学变化、形成伪足小体和侵袭伪足,进而导致入侵表型的出现.因此,研究FAK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细胞运动、细胞存活、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意义重大.本文就FAK的活化以及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磷酸化caveolin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开放血肿瘤屏障中的表达水平变化

    作者:李振;刘啸白;刘云会;薛一雪;王萍;刘丽波

    目的:检测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和caveolin-2在低剂量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h、1h、2h和4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MAP-Ⅱ作用1h时,BTB的通透性显著增强,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结论:EMAP-Ⅱ可能通过caveolae介导的跨细胞途径来增强BTB的通透性,其机制与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 NDRG2磷酸化对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的影响

    作者:白福海;李琳;李新;张黄丽;王强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CTX TNA2在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 (NDRG2)和其磷酸化分子p-NDRG2 (Thr-348)的表达变化,明确NDRG2的磷酸化修饰是否对星形胶质细胞存活产生影响.方法:将CTX TNA2细胞进行3 h OGD处理,复氧复糖后于0h,2h,6h,12 h,24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DRG2和p-NDRG2(Thr-348)水平的变化.再通过感染慢病毒或给予Akt改变p-NDRG2(Thr-348),研究不同水平的p-NDRG2(Thr-348)对CTX TNA2细胞的存活是否产生影响.结果:(1)CTXTNA2细胞在OGD后2 h NDRG2(Thr-348)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24 h后会恢复到OGD后0h的水平;(2)抑制p-NDRG2(Thr-348),降低CTX TNA2细胞活力(P<0.05),增加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P<0.05);(3)促进p-NDRG2(Thr-348),提高CTX TNA2细胞活力(P<0.05),减少LDH释放(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CTX TNA2细胞在OGD后NDRG2磷酸化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促进NDRG2磷酸化,有助于细胞存活;抑制NDRG2磷酸化,加重细胞凋亡.

  • β淀粉样蛋白对培养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磷酸化及其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作者:张亚丽;常丽荣;宋一志;吕昂初;高香红;李彦;武艳

    目的:探讨在β淀粉样蛋白(Aβ)突触毒性作用下,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亚单位的磷酸化状态及其在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与分布,推测其所诱导突触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加入Aβ(10 μmol/L)1h后,免疫荧光检测加药组和对照组近胞体段10μm树突上PY 1325NR2A和PY1472 NR2B总表达量及突触内表达量的变化.结果:Aβ作用1h后与对照组比较,PY1325 NR2A及PY1472 NR2B表达量均显著减少;突触内PY1325 NR2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而PY1472 NR2B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NMDA受体亚单位的磷酸化参与Aβ的突触毒性作用,提示磷酸化后的NR2A、NR2B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即NR2A可能由保护作用变为毒性作用,而NR2B则相反.

  • 人参皂甙Rd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NMDA受体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谢瑱;张琛;赵海波;史明;赵钢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GSRd)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损伤后,NMDA受体NR2B亚基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并在术前及术后给予人参皂甙Rd,之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缺血区不同时间点NR2B及其磷酸化的Ser1303及Tyr1472的表达情况.结果:GSRd能够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小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损伤处的NR2B亚基、磷酸化Ser1303及Tyr1472的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在MCAO术前及术后给予GSRd,能够有效降低损伤侧NR2B亚基、磷酸化Ser1303及Tyr1472的表达量,并且GSRd对于上述各项表达量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人参皂甙Rd能够有效降低MCAO模型中NR2B及磷酸化Ser1303及Tyr1472的水平,提示人参皂甙Rd可能是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MDAR中NR2B亚基及该亚基磷酸化Ser1303、Tyr1472位点的水平,从而发挥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小檗碱对冈田酸拟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吉平;徐曦;王爽;赵朝华;魏明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对冈田酸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er组,用侧脑室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0.4 mmol/L,1.5μl/次,共3次)建立AD模型,Ber组是在模型制作前后灌胃(100mg/kg/d,共4周);采用Mom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Bieischowsky镀银改良法观察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s)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au-Ser396和pTau-Ser40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延长,脑内出现较多NFTs,皮层和海马神经元pTau-Ser396/404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1);Ber组大鼠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脑内NFTs的数量减少,pTauSer396/404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au磷酸化水平,减少NFrs有关.

  • 神经生长因子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

    作者:张正洪;彭新民;席刚明;方秀斌

    为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Western Blot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大鼠海马tau蛋白在ser199/202位点磷酸化程度和总tau蛋白表达,以及NGF与CGRP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同侧海马tau蛋白在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明显升高(P<0.05);NGF组及CGRP组大鼠海马tau蛋白在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总tau也下降(P<0.05);NGF与CGRP合用组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进一步降低,分别低于NGF组和CGRP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NGF及CGRP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程度,二者合用作用更强,降低缺血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可能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 异丙酚麻醉对小鼠脑内ERK1/2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李刚;成丹丹;张西京;朱正华;段小莉;王百忍;熊利泽

    为探索全身麻醉的中枢作用靶位,本研究观察了异丙酚麻醉-清醒过程中小鼠脑内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I/2)的表达变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未麻醉对照组,异丙酚麻醉5min组,异丙酚麻醉后清醒5 min组和异丙酚麻醉后清醒1h组;每组6只.麻醉动物腹腔内注射异丙酚100mg/kg.分别于清醒状态和麻醉各时点脱臼处死,灌注固定,取脑,冠状位冰冻切片,行全脑pERK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结果显示:与未麻醉对照组相比,异丙酚麻醉5min组小鼠脑内感觉运动皮质、扣带皮质、梨状皮质、嗅周皮质及海马的pERK1/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杏仁中央核、终纹床核卵圆亚核、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部、缰外侧核和中脑E-W核等均较未麻醉组显著升高(P<0.01).清醒5min后与麻醉组相比,各脑区/核团的pERK1/2表达除海马外均明屁恢复(P<0.05);清醒1h后除海马外各脑区/核团的pERK1/2表达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本研究表明异丙酚能引起小鼠脑内一些脑区和核团的ERK1/2磷酸化水平随麻醉过程发生变化,提示ERK1/2磷酸化可能参与全身麻醉的作用过程.相关脑区和部位可能与全麻药的中枢作用靶位或麻醉的应激效应调控有关.

  • 磷酸化PKCγ在正常小鼠脑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作者:成丹丹;雷翀;张西京;朱正华;王百忍;熊利泽

    为了研究磷酸化的蛋白激酶Cγ(pPKCγ)在小鼠脑内的区域分布,为进一步了解其在脑内的功能提供线索.我们将BALB/c小鼠脱臼处死,灌流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PKCγ阳性反应产物在脑内的分布.观察到pPKCγ阳性产物主要见于神经元的胞浆和突起中,在正常小鼠脑内表达广泛.仅很少量胶质细胞被染色,着色浅淡.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小脑的浦肯野氏细胞,大脑新皮质V层细胞,边缘前皮质、岛皮质的深层细胞以及前梨皮质的颗粒层细胞,外侧嗅束核、杏仁基底外侧核和杏仁外侧核的神经元,以及穹窿、锥体束纤维等均有强或较强的pPKCγ表达;吻侧丘脑大多数核团,尾侧丘脑的内侧膝状体核及外侧膝状体的背侧核,脑干耳蜗背侧核的表浅部位,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及巨细胞网状结构神经元中均有弱阳性表达.本实验研究揭示正常状态下小鼠脑内pPKCγ表达广泛,但有区域特异性,提示PKCγ可能参与正常状态下脑内部分脑区/核团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 小鼠E-W核神经元中磷酸化ERK1/2在异氟醚麻醉-苏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朱正华;宋乐;张西京;段小莉;熊利泽;王百忍

    为了观察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异氟醚吸入麻醉-苏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探讨E-W核在麻醉效应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证据.我们将36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清醒对照组(Con);第2、3组为异氟醚麻醉组(Iso-1、Iso-2:分别吸入1.0 MAC异氟醚5 min和1 h);4~6组为异氟醚麻醉苏醒组(W-1、 W-2: 吸入1.0 MAC异氟醚5 min后停药2 min、30 min;W-3:吸入1.0 MAC异氟醚1 h后停药30 min).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各时间点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并计数;用荧光双重标记法进一步明确pERK1/2阳性神经元的性质.结果显示:正常清醒小鼠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数量很少(2.2±1.5);异氟醚麻醉过程中pERK1/2表达显著增高(阳性细胞计数,Iso-1:40.9±8.1;Iso-2:40.2±9.6,与清醒对照相比, P<0.001);苏醒 30 min时pERK1/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W-2:2.1±2.2;W-3:0.75±1.2).pERK1/2阳性神经元部分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阳性,部分是乙酰胆碱(ChAT)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异氟醚麻醉过程中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被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兴奋CRF能和Ach能神经元对瞳孔反射及麻醉应激效应进行调控.

  • 低氧预适应鼠脑内核糖体S6激酶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作者:戚智锋;韩松;李俊发

    探讨核糖体S6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 RSK) Ser221(PDK1磷酸化位点)和Thr359/Ser363(ERK1/2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以及总RSK蛋白表达量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将成年雄性BALB/c小鼠(18~22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H0)和重复性低氧1~4次(H1~H4)等5组(每组n=6).应用蛋白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整体低氧预适应小鼠海马和皮层组织内Ser221位点(p-Ser221 RSK)和Thr359/Ser363位点(p-Thr359/Ser363 RS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总RSK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低氧暴露次数增加,小鼠海马和皮层组织内p-Ser221 RSK磷酸化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 n=6),伴随着p-Thr359/Ser363 RSK磷酸化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 n=6);而RSK总蛋白的表达量则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Ser221 RSK磷酸化水平增高和Thr359/Ser363 RSK磷酸化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小鼠脑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 重复性低氧增高小鼠脑组织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

    作者:高亚南;高歌;龙彩瑕;牛晨晨;徐群渊;李俊发

    为探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了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小鼠脑组织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和非磷酸化水平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随低氧暴露次数(H1-H4)的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激活程度)明显增高(P<0.05;n=7);同样,大脑皮层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也随低氧暴露次数(H1-H4)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5,n=7);(2)随低氧暴露次数(H1-H4)的增加,CREB的蛋白表达量无论在小鼠海马组织还是皮层组织内均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CREB磷酸化水平的增高(激活)可能参与了脑低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

  • 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在正常小鼠脑内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作者:朱正华;黄文晋;王百忍;宋乐;王曦;段小莉;鞠躬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2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脱臼处死的正常小鼠全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亦见于个别白质内的胶质细胞,脑膜及室管膜细胞也有表达.强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岛皮质、视听皮质、边缘前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垂直部、弓状核、蓝斑和小脑Purkinje细胞;中等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感觉运动皮质、外侧隔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外侧杏仁核、丘脑室旁核前部、视交叉上核、穹隆下器、终板血管器、前腹侧视前核和下丘脑背内侧核;弱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A5区、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本文结果观察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广泛存在,提示pERK1/2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能参与许多脑区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揭示其分布特点为了解其在脑内的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NDRG2和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在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唐琢;DENG Yanchun;刘南;ZHOU Bin;林伟;CAO Weidong;王江

    目的 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细胞瘤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和蛋白激酶B 2(AKT2)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临床上病理级别分别为Ⅱ,Ⅲ,Ⅳ级的胶质细胞瘤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NDRG2蛋白在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含量随着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降低(P<0.05);在高表达474位丝氨酸磷酸化的AKT2蛋白(P-AKT2-SER474)分子的标本中,两个NDRG2磷酸化的分子多为低表达,相反,在低表达P-AKT2-SER474分子的标本中,两个NDRG2磷酸化的分子多为高表达.结论 NDRG2的含量与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相关;在胶质细胞瘤中,NDRG2的磷酸化不依赖于AKT2的磷酸化.且NDRG2与AKT2的磷酸化作用可能存在竞争的关系.

  • 钛种植体表面磷酸化及其对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成骨诱导实验研究

    作者:周玉琴;吴明月;李全利;何家才

    目的:观察磷酸化处理的钛基材表面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先用85%的磷酸然后用8.5%磷酸对钛基材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在模拟体液内进行体外仿生矿化实验.取生长旺盛的大鼠第3代BMSCs分别接种于矿化钛片、磷酸化钛片、酸蚀钛片及光滑钛片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的形貌,MTT和ALP活性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钛基材磷酸化处理后形成粗糙、多孔的表面,再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生成与钛基材表面化学键合的Ti(H2PO)3晶体层,此层富含-OH及-PO43-离子,具备生物矿化诱导功能;磷酸化钛材表面能显著促进BMSCs的增值和分化.结论:简捷的物理、化学方法可以实现对钛种植体表面的磷酸化改性,磷酸化钛种植体表面可促进BMSCs成骨向分化能力.

  • 肿瘤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脱氧葡萄糖显像剂摄取研究

    作者:孟晓云;陈跃

    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自被开发以来在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90%的肿瘤宜行PET显像,显像剂是18F-FDG.18F-FDG能够反映细胞葡萄糖摄取、代谢和磷酸化等生物特性,是机体糖代谢方面微观表现的"镜子".本文结合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 protein,Glut)分类,介绍Glut与肿瘤及相关肿瘤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 IGF-1对精原细胞MAPK途径信号转导的影响

    作者:沈国球;鲁功成;潘铁军;肖亚军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精原细胞MAPK途径分子Erk1和2磷酸化的影响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精原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IGF-1刺激培养的精原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分子的磷酸化.结果:成功获得体外培养的精原细胞,IGF-1刺激后精原细胞Erk1/2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IGF-1浓度与Erk1/2磷酸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GF-1增强Erk1/2分子的磷酸化水平可能是IGF-1促进精原细胞增殖和提高大鼠生精能力的重要分子机制.

  • 大鼠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对面神经核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卢连军;王锦玲;邱建华;黄维国;刘顺利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及修复对面神经核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的时程变化. 结果面神经切断后,损伤侧面神经核于损伤早期即出现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强度的明显增加,术后14 d已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磷酸苏氨酸免疫染色部位主要位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为小胶质细胞.面神经切断后吻合组面神经核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强度的变化趋势同面神经单纯切断组. 结论面神经损伤所诱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变化主要出现在损伤早期.

888 条记录 43/45 页 « 12...37383940414243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