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模糊聚类分析在收涩类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申明金;曹洪斌;陈丽

    目的:探讨收涩类中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该类中药的复方组方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中药药性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鸡冠花与其它收涩药物的药性差异较大;敛肺涩肠药中五倍子、罂粟壳和诃子;固精缩尿药中的山茱萸与覆盆子、桑螵蛸和海螵蛸、莲子与芡实在药性上具有较高的等价性.结论: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有类似功效的药物归类,有利于讨论收涩类中药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入研究该类中药的性质和临床用药都是有意义的.

  • 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姜红梅;刘建光

    目的:研究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EVL后早期再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各项临床重要参数,并进行HVPG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评估阈值进行分析。结果饮酒、早期出血、胆红素、心率、输血量、Child- Pugh评分和自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PG=16.98 mmHg,为预测再出血的阈值,且在该时间内的预测准确性高。结论 HVPG对EVL术后早期再出血具有预测价值。

  • 启动发热的评估——测量体温,确定发热阈值

    作者:黄勋

    2008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公布了,其中在第一部分对启发热的评估提出:新出现>38.3℃或<36℃的体温而无明确的原因(例如甲状腺功能减低、使用冰毯等),是临床启动感染评估的阈值,但并不是意味着必须进行实验室或放学检查(Ⅲ级).

  • 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宿军

    新生儿低血糖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对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与临床干预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是新生儿低血糖出现脑损伤的血糖阈值和时间域值并不清楚,持续或反复的低血糖可导致新生儿永久性脑损伤,遗留认知障碍、视觉障碍、枕叶癫痫、脑瘫等后遗症.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关系探究

    作者:陈奥博;姜晓峰;何芳;李明武;傅先明

    目的 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 =0.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003).B2a组的治愈比例较B2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 右心室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即刻起搏参数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大品;张翼;郭莹;欧柏青;宁忠平;郑昭芬;潘宏伟;何晋

    目的:探讨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与被动电极起搏二者之间起搏参数的差异.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186例,其中93例为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起搏,93例为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起搏,于植入时测试单极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所有患者的起搏脉宽均为0.42ms.结果:有效起搏时主动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比较起搏阈值无显著差异(1.19±0.25 vs 0.98±0.25)V(P>0.05),被动电极组感知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感知(8.57±5.08 vs 7.69±4.21)mV(P<0.05),被动电极组阻抗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阻抗(718.60±239.50 vs 656.88±165.47)Ω(P<0.05).结论:被动电极即刻感知优于主动电极,阻抗则高于主动电极.

  • 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非靶区及阈值的选择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

    作者:蒋承志;李新辉;邓豪余;刘进言;黄金;刘丹;许雪亮

    目的:比较4种靶/非靶比值(target-to-nontarget ratio,T/NT)的诊断价值,选择更佳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活动性的T/NT以及判断TAO炎性活动性的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为TAO的患者29例(58只眼),均行99mTc-DTPA眼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GAS)分为活动期组18例(36只眼),非活动期组11例(22只眼);同时设置对照组9例(18只眼);分别计算每个眼眶的眼眶/枕叶脑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T1)、眼眶/枕骨放射性计数比值(T/NT2)、眼眶/丘脑放射性计数比值(T/NT3)和眼眶/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T/NT4),与CAS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T/NT1和T/NT2与CAS有相关性(r1=0.873,r2=0.527;P<0.001),T/NT1与CAS评分相关性更好;T/NT3和T/NT4与CAS之间无相关性(r3=0.039,r4=0.090;均P>0.05);T/NT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T/NT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1,故T/NT1对TAO活动性评估的准确性更高;T/NT1=9.74为判断TAO患者活动性的阈值.结论:T/NT1与CAS有更好的相关性,对于TAO活动性评估有更高的诊断价值,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解剖定位更为精确.

  • CT肺密度测定肺气肿的阈值选择及临床意义

    作者:邓和平;后军民;周鹏;胡士北

    目的 探讨CT肺密度测定中肺气肿的CT阈值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6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气肿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对肺气肿病变及正常肺组织测量CT值,得出肺气肿诊断的CT值阈值.结果 肺气肿的CT阈值设为-945~-955 HU更能准确计算出肺气肿病变体积及所占百分比.结论 正确的选择CT阈值对后处理中肺气肿量的计算更准确,为肺气肿诊断及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 癌症晚期的手法镇痛作用

    作者:王建华

    至今未见推拿治疗恶性肿瘤的报告,笔者在临床中接触到7例恶性肿瘤晚期疼痛剧烈的患者,进行了推拿治疗观察,均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给患者解除了一定的痛苦,现报告如下,供同道探讨.

    关键词: 癌痛 推拿 阈值 镇痛
  • NK-1受体参与大鼠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作者:郑阳;胡玉燕;李力;张敏;刘佳楠;李文斌

    近年来,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功能研究的深入,其在外周神经损伤及炎症诱发的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病理性痛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实验通过痛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法观察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对大鼠蜜蜂毒炎性痛及痛过敏的影响,以及对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的影响,探讨NK-1受体在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足底注射蜜蜂毒后1h内,大鼠出现明显的自发痛行为,表现为紧张性的舔、咬和剧烈抖动注射足,同时,大鼠注射足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显著降低,其中以注射后1d降低为显著,3d、7d逐渐回升,表明足底注射蜜蜂毒诱发大鼠产生了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大鼠脊髓后角OX-42的表达于足底注射蜜蜂毒后1 d时显著增加,注射后3 d时达高峰,注射后7 d时有所回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表明蜜蜂毒炎性痛引起了大鼠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动态激活。椎管内给予NK-1受体拮抗剂L-732138后,显著抑制了蜜蜂毒引起的大鼠脊髓后角OX-42表达的上调,同时显著减轻了大鼠的自发痛反应,抑制了蜜蜂毒引起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下降。以上结果提示,NK-1受体参与伤害性信息传入所致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 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血管管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房文皓;吕发金;展群岭;张丽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中阈值、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中窗宽及窗位、视野(Field of view,FOV)对血管管径测量的影响及相关关系.方法:建立9个不同密度的血管模型,使用不同的FOV、阈值(VR)、窗宽(MIP)测鼍不同密度血管模型管径,分析标准阈值、窗宽与血管模型管径的关系,并与C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临床脑血管CTA MIP重建病例30例的窗宽及窗位,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R重建,阈值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负相关(r=-0.847,P=0.000);MIP重建,窗宽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正相关(r=0.983.P=0.000):FOV和血管模型管径无相关性(r=-0.042,P=0.381).临床脑血管CTA MIP重建窗宽明显增宽,夸大了血管真实管径.结论:CTA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受VR重建阈值、MIP重建窗宽窗位的影响,根据血管内对比剂密度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测量血管管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参数检测高强度聚焦超声引起的组织损伤阈值

    作者:陈华;钱盛友;谭乔来;邹孝;丁亚军

    目的:研究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射后,超声图像特征与HIFU辐射引起的组织损伤的关系,以此确定判别组织损伤的参数阈值.方法:在不同HIFU剂量情况下,定点辐射新鲜离体猪肉组织,并保存HIFU辐射前后的超声图像,提取其相关系数、减影图像灰度均值和标准差,并结合支持向量机进行辨识,利用正确识别的样本确定判别组织损伤的参数阈值.结果:对于组织损伤阈值,相关系数、灰度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有各自的阈值区间,且都能较好地区分组织是否损伤.结论:在训练较好的情况下,相关系数、灰度均值和标准差这3个参数都可以用于组织损伤阂值的划分,但相关系数相对于灰度均值和标准差有更好的区分性能.

  • 一种基于概率配分和大模糊熵的CT图像分割方法

    作者:龚桂芳;冯成德;羊本勇

    为了从CT图像中提取到多个组织的解剖特征,克服运算速度快与运算结果不稳定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分布和模糊熵的CT图像分割方法.为了找到分割灰度图象的佳阈值,根据模糊聚类和概率配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模糊熵有大值的必要条件,从而得到各类的概率配分,因此在搜索阈值组合时,先搜索满足各类概率配分的阈值,然后从这些阈值中搜索使模糊熵大的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完成CT图象的分割.此算法运算速度较快;与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相比较,运算结果稳定,分割更准确.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探讨

    作者:王前;彭玉龙;黄连涛;吴东升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方法:将入院时出血程度为0级的ITP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血小板<10×109/L,B组:血小板(10~20)×109/L,比较两组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出血情况、输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输血小板次数和量低于B组,A、B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输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ITP患者在无侵袭性操作的情况下,采用A/J,板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且可减少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量和不良反应.

  • 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报告

    作者:陈录雄;刘春建

    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um)为中枢性镇吐药,可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中的多巴胺受体,提高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阈值,产生中枢性镇吐作用,还可加强胃及上部肠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驰幽门窦及十二指肠冠,提高食物通过率,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用于防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嗳气、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可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为引起临床重视,现报道其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

  • Cyclin E阈值降低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覃吉超;陈晓曦;陶德定;冯永东;胡俊波;龚建平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表明高表达 Cyclin E使细胞增殖能力增加,也有研究报道 Cyclin E表达较低而细胞增殖并未降低,而在我们对临床肿瘤样本进行研究时发现大量低 Cyclin表达 (包括 Cyclin E)的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 MOLT 4细胞中 Cyclin E阈值下降后细胞进入 S期的增殖状况.方法:以低浓度咖啡因处理 MOLT 4细胞 2 h、 4 h,构建 Cyclin E阈值降低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增生抗原 Ki67和光裂解诱导的选择性 DNA断裂链( DNA strand break induction by photolysis , SBIP)阳性细胞数.结果:低浓度咖啡因处理 MOLT 4细胞 2 h、4 h后, Cyclin E阈值明显下降, PCNA、 Ki67和 SBIP阳性细胞数增加,并以咖啡因处理 2 h时变化为明显.结论: Cyclin E阈值由高水平迅速降低后细胞增殖陡然增加, Cyclin E阈值在较低水平时细胞仍然可增殖.

  • 细胞周期素E表达阈值的定量分析

    作者:谢大兴;吴剑宏;余源;龚建平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素(cyclins)表达阈值的分析是细胞周期运行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尚缺乏一种较为科学且统一的定量计算方法.本研究试图对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阈值进行标准化定量分析.方法:用cyclinE/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对人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在不同的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s,PMT)电压下进行检测;另取MOLT4细胞经咖啡因(caffeine)和放线酮(cycloheximide,CHX)分别处理后用同样方法在同一电压下进行检测;后对MOLT-4细胞和另外一种人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在同一电压下进行检测,分析以上3组实验所得的CyclinE/DNA二维等高图,用公式B2/A×C(A,B,C分别为cyclinE/DNA二维等高图上cyclinE荧光强度的低值,阈值和高值)定量计算cyclinE表达阈值.结果:用公式B2/A×C计算出MOLT-4细胞cyclinE的表达阈值在不同电压下保持恒定;经咖啡因处理后阈值下降,经放线酮处理后阈值不变;同时计算出JURKAT细胞cyclinE表达阈值比MOLT-4细胞明显要低.结论:公式B2/A×C适用于细胞cyclinE表达阈值的定量计算.

  • 丙泊酚对大鼠下丘神经元放电阈值的影响

    作者:张新建;张元信;盛莉;古妙宁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对大鼠下丘神经元放电阈值的影响. 方法 取SPF级SD大鼠43只,腹腔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将玻璃微记录电极刺入大鼠下丘中央核(ICC),采用TDT3听觉研究系统、细胞外记录的方式研究丙泊酚麻醉(100 mg/kg腹腔注射)前后下丘神经元放电阈值的变化. 结果 神经元的特征频率[(12.06±8.77)kHz]和记录电极深度[(3435.65±651.00)μm]呈正相关关系(r=0.581,P=0.000).43个神经元中30个可以明确其放电阈值,清醒和麻醉状态下放电阈值分别为(36.8±20.4)、(40.4±20.5)声压级(dB SP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和麻醉状态下小阈值的散点图进行线性拟合所得直线的截距与对角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麻醉使下丘神经元放电阈值提高,兴奋性降低,这可能是丙泊酚麻醉影响听觉信息传递的重要原因.

  • 阈值示踪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汪东兴;周晖

    常规的神经传导研究对神经髓鞘的完整性较为敏感,但不能提供神经膜电位的相关信息.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观察细胞膜电位及离子通道,但它只局限于细胞或动物模型的研究.

  • 流行病SIR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颜刚

    通过对流行病SIR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得出了SIR模型的几个重要指标.Vsate是决定流行病是否发生的阈值;Imax是当流行病发生后被感染者的大数目;Rtotal是被感染者得到免疫后恢复为正常人的全部人数.另外,得到了一个全局稳定的平衡点.

445 条记录 18/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