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塑性塑料聚氨酯人造橡胶在医用材料领域的潜能
本文对热塑性塑料聚氨酯人造橡胶材料的成分和聚合体结构进行了阐述,并且对该材料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论述了在医用材料领域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
美国生物材料在医疗器械工业发展近况
1930年初,生物材料仅仅指的是木材、玻璃和金属.这些材料大多用于手术器、肌体保护装置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合成聚合物的出现改变了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整体特点.初,作为商品出售的聚合体仅适用于可植入性修复术,后来亦用于心脏起搏器、血管植入物、人造皮肤及各种人造器官.
-
双特异单抗聚合体清除血液HBsAg及HBV的研究
目的研究第二抗体交连的双特异单抗聚合体对乙肝病人血液HBsAg及HBV的清除能力,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用羊抗鼠IgG单抗将鼠抗人CR1单抗及鼠抗HBsAg单抗连接构建成双特异单抗聚合体(heteropolymer, HP),将HP加入到乙肝病人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中,离心测定血浆中HBsAg及HBV的含量变化;设立对照组,并采用放射免疫、荧光定量PCR以及细胞酶联等测定方法研究细胞结合的HBsAg及HBV的含量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的变化. 结果由二抗构建的HP可在5min内将全血中95%以上的HBsAg及51%的HBV结合到红细胞上,使血浆中HBsAg的含量从3010ng/ml降到138ng/ml;HBV DNA病毒也从7.2×1011 copies/L下降到3.5×1011 copies/L.红细胞在结合抗原物质的同时伴有CR1分子的丢失,但红细胞无溶血反应. 结论由二抗构建的HP与文献报道的生物素-亲合素构建的HP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并更有助于对抗原物质的结合与清除,以红细胞为载体的HP清除系统可能具有重要的医药或临床治疗研究价值.
-
潘顿-瓦伦丁杀白细胞毒素lukF-PV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潘顿-瓦伦丁杀白细胞毒素(PVL)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蛋白,由lukF-PV和lukS-PV蛋白组成,编码基因分别为lukF-PV和lukS-PV,双组分在PML形成聚合体,通过细胞打孔机制引发白细胞裂解和凋亡 [1].PVL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999年美国CDC报道4例儿童患者死于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症,其中3例合并坏死性肺炎和(或)脓胸,由此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2].有报道提示,PVL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在住院48 h内死亡率为37%,终死亡率高达75% [3].目前检测PVL主要依靠分子生物学方法 [4-5],但此类方法 程序繁琐,且成本较高,故探讨建立操作简单易行的免疫学方法 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子生物技术,克隆并表达lukF-PV蛋白,为建立PVL的免疫检测方法 奠定基础.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
1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化学特性与药效学聚乙二醇化是将一个蛋白质如干扰素(IFN)连接到无生物学活性的聚乙二醇聚合体上[1,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分子量40 kDa,派罗欣Pegasys-罗氏制药公司生产)为具有高分子量、支链结构的聚乙二醇,附着在IFN分子上,不会干扰细胞膜上IFN受体的干扰纯洁结合位点.
-
髁突软骨的细胞分层及其功能研究
我们通过对髁突软骨细胞进行PCNA、FGFR3、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基因表达等研究,探讨髁突软骨的分层及其功能.1.材料和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共6只,雌雄各半.处死动物后,取TMJ标本,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本用多聚甲醛固定,EDTA脱钙,石蜡包埋.免疫组化采用超敏SP法.抗FGFR3多克隆抗体购自Santa Cruz 公司(美国), 抗PCNA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基因序列、引物设计、RNA探针制备和原位杂交方法同以前的研究[1].
-
内植物的材料学(下)
骨水泥:20世纪70年代,Charnley将骨水泥引用医学领域,从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就应用于固定关节置换术的内植入物.通常骨水泥有两种使用形式,即装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的液态单体与装在袋中的粉末状聚合体.
-
1例紫杉醇致反复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紫杉醇是新型抗微血管药物,通过促进微血管蛋白聚合体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紫杉醇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紫杉醇除了与常用抗肿瘤药物有相同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等,还可出现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毒性等.过敏反应是紫杉醇较特殊的毒性反应.我科2006年9月有1例患者在紫杉醇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软骨可聚蛋白多糖(aggrecan)与颞颌关节骨关节病
可聚蛋白多糖(aggrecan)是一种蛋白多糖大分子,它由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和核心蛋白(core protein)组成.aggrecan与透明质酸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蛋白多糖聚合体,是软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它与胶原网络结合使得软骨具有弹性、能够承担负荷,并有自我润滑的性能.蛋白多糖的进行性丧失是骨关节病的特点之一,骨关节病在颞颌关节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与颞颌关节内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关系密切.本文主要讨论aggrecan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其代谢影响的因素,及其与颞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关系.
-
IgA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自1968年Berger和Hinglais命名IgA肾病以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IgA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IgA肾病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常见的类型.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我国终末期肾病病因的第一位.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或加重,有家族聚集性.主要以聚合体低糖基化IgA1的巨大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为病理特征;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已引起我国乃至世界肾脏病学者的高度关注.
-
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体外不同方法药敏试验的探讨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中常见的易形成生物膜的条件致病菌[1]。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黏附于生物材料或机体腔道表面,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并将其自身包绕其中,形成大量细菌聚合体的膜状物[2]。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能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被膜,对抗菌药物具有顽强抵抗性,而其生长速度较慢,24 h后接种的平板上难见到该细菌的菌落。使得K-B法药敏试验及小抑菌浓度测定法(MIC法)结果难以判断,且与体内用药效果不一定相符。本实验为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药敏结果。
-
心脏间隙连接研究进展
心脏间隙连接由连接蛋白组成,目前已发现有14个成员,心血管系统主要分布有:CX37、CX40、CX43、CX45和CX46等,在心肌质膜处形成紧密成束的聚合体,典型地存在于心肌闰盘处.为心脏细胞间通讯提供代谢偶联和电偶联,并为心肌的同步收缩提供低电阻传导途径.心脏间隙连接的结构、分布、功能在不同的种属、组织和细胞之间存在差异,心脏发育和疾病的发生与间隙连接的改变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软骨分化的形态学变化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形成聚合体,但是该形态学特点是否可代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软骨分化尚无研究报道.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过程中聚合体的形成和成软骨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6代时备用.对照组用无血清LG-DMEM培养基培养14d,诱导组用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成软骨完全诱导培养基培养14d,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甲苯胺蓝染色、qRT-PCR检测成软骨特异指标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成软骨转录因子SOX9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3天失去典型的成纤维形态,第7天开始形成成簇的单层聚合体,第14天形成直径更大的多层聚合体;②聚合体的免疫荧光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均阳性,而聚合体外的单个细胞无特异染色;③qRT-PCR亦证实诱导组有成软骨特异基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表达;④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过程中聚合体的形成可作为成软骨分化的一种形态学检测指标.
-
口服补液增效因子的研究进展
30年前开始的口服补液治疗(oral rehydration therapy,ORT)拯救了数百万腹泻病患者的生命而成为本世纪大的医学成就.许多经典试验利用复杂碳水化合物(大米、小麦、绿豆等)作为口服补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中代替葡萄糖的基质[15]或降低葡萄糖-电解质ORS的渗透性[62],显示出一些重要的临床益处:减少粪便量、缩短腹泻病程和降低ORS摄入量,并提出解释该临床益处生理机制的一些可能增效因子(1)增加基质的可用性;(2)葡萄糖聚合体(glucose polymer,GP)具有葡萄糖吸收上的动力学优势;(3)小肠对葡萄糖单体(glucose monomer,GM)和GP的不同处理;(4)低渗透性;(5)肽类和氨基酸对溶质偶联钠吸收的影响;(6)大米中存在抗分泌物质;(7)腔内营养物增加粘膜的修复与再生.本文依据新实验研究结果,对这些因子作一综述.
-
D-二聚体检测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其水平的增高是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后继发纤溶的结果,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1].1 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形成机理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分解纤维蛋白A肽和B肽,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许多纤维蛋白单体互相聚集形成纤维蛋白聚合体,纤维蛋白在因子XⅡ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并被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
浅述管型在肾脏疾病诊疗中的意义
在现代医疗诊断技术中,创伤小,恢复快的医学细胞学检验已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往往要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那么作为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的尿液化验报告单,又会对此给出什么信息呢?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管型":所谓管型,是指肾脏滤出的一种由血浆蛋白以及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中凝固后,形成的一种圆柱形蛋白聚合体,经由尿液排出而被称之为管型.
-
美国生物材料在医疗器械工业发展近况
1930年初,生物材料仅仅是指木才、玻璃和金属.这些材料大多用于手术器械、肌体保护装置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合成聚合物的出现改变了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整体特点.初,作为商品出售的聚合体仅适用于可植入性修复术,后来亦用于心脏起搏器、血管植入物、人造皮肤及各种人造器官.
-
药物传递系统和传递策略
一种药物被聚合物或脂质体包裹或吸附,其使用安全性和效率能被极大地改善,并且使新的治疗成为可能.这将为促进可降解材料的设计、智能化传递系统和探讨体内各类传递途径等主动性研究提供了原动力.
-
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或中间聚合体在Ⅷa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后者进一步受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发生降解,形成D-二聚体(D-D),这是一项监测纤溶活性有价值的指标;纤维蛋白原(Fg)是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凝血因子.我们通过测定D-D、Fg含量,旨在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纤溶活性和凝血改变.
-
科学家在人造“分子鼻”上取得重要进展
人造鼻子非常有用,这种生物感应器能找出有毒物质、爆炸物、药物等。来自Max Planck聚合体和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近找到了一种将细胞膜蛋白结合到人造结构上的方法。膜蛋白在细胞中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作为接收器,它能将空气中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