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显微镜取精助怀孕
无精子症指的是经过多次精液分析,精液中没有发现精子,发生比例大约占整个男性不育人群的10~15%,是导致男性绝对不育的严重疾病.无精子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梗阻性无精子症,二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
合并心脏疾病重症外科患者围术期心脏意外事件分析
部分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围术期处理危重症情况时心血管情况相对稳定,反在危重症情况明显好转,突发室颤、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恶化等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比例高,造成严重后果,临床医师对近期心血管意外事件研究较多,而远期心脏意外事件重视不足[1].本文回顾分析、总结重症疾病患者远期心血管意外事件原因、寻找预防方法,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畸形97例回顾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更多的物理和化学致畸因子也相应增多,畸形胎儿的发生比例受到一定影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卢可实时动态、灵活的观察胎儿各个切面,使孕期及早发现胎儿畸形成为可能,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4月问超声诊断的畸形胎儿总结如下.
-
宫腔镜下介入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146例
输卵管梗阻是造成女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多见于继发性不育症患者,传统治疗方法耗时长、复通率低,治疗效果差.为提高输卵管近端阻塞的复通率、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站对146例(170条)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硬膜外麻醉导管介入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同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观察治疗一次通畅及总通畅比例、3~6月妊娠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比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卡马西平诱导过敏反应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MZ)是咪嗪类抗癫痫和抗惊厥药.除了用于治疗癫痫、神经性痛和双相抑郁,还用于抗利尿、抗心律失常、耳鸣、不安腿综合征、酒精戒断综合征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该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该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也明显增多.卡马西平容易引起各种类型的皮疹,它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型药疹患者死亡率可高达30%~40%[1-2].卡马西平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斑丘疹(maculopapular eruption,MPE)、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药物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等.
-
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发生尿脓毒症5例分析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腔内碎石术已成为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尿脓毒症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进一步发展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虽然发生比例不高,但一旦发生,则病情凶险,需引起临床重视。因此,积极探讨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发生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对提示临床尽早采取干预手段,阻断其向MODS发展,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5例发生腔内碎石术后尿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极度左心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极度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壁大厚度≥30 m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一种较少见的表型,且是HCM患者发生心原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在HCM患者中有关极度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研究少见。本研究为探究中国人极度左心室肥厚的HCM患者发生比例,临床特征和长期预后特点。
-
休门氏病自然史及治疗研究进展
休门氏病(Scheuermann's disease)又称休门氏后凸畸形(Scheuermann's kyphosis)、幼年性脊柱后凸(juvenile kyphosis)和脊柱软骨病等,是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常见的原因.该病在1920年由丹麦的Scheuermann第一次报道[1],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8%[2],男女发生比例1:1至7:1不等[3-5].
-
二次肾移植术后并发原发性肝癌一例
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比例为1.4%~4%,高于普通人群[1].我们检索国内文献散在报道肾移植术后并发HCC共28例,其中仅10例行手术切除.二次肾移植术后并发HCC病例尚未见报道.本文分析我院二次肾移植术后并发HCC并行手术切除1例.
-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进展
脂肪肉瘤是一种少见但复发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四肢,腹膜后间隙次之,约占成人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0%[1].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RPLS)男女发生比例大致相等,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但多在40~60岁之间.由于腹膜后间隙较大,位置隐蔽,多数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就诊时肿瘤往往长得很大,给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并未为临床所推崇,因其可增加肿瘤沿针道种植、播散的风险[2].手术完整切除仍是RPLS的标准治疗方式.对于未能完整切除及高复发风险者,可选择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但其效果目前仍存在争议.
-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桥接期应用肝素类药物的疗效
抗凝桥接期( anticoagulation bridging period )指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开始服用至达到抗凝强度水平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还未达标,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在抗凝桥接期是否需要加用肝素类药物加强抗凝,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瓣膜术后抗凝桥接期应用肝素类药物干预对患者术后早期血栓栓塞与出血事件发生比例的影响。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全球范围ADHD的发病率为3%~9%,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30%~13.58%,男、女患儿的发生比例为(3~9):1[1~3].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多动性和冲动性,严重影响患儿学习成绩、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性等.美国医学会推荐,尽可能让ADHD患儿同时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70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精神类药物可减轻ADHD的症状.本文对药物治疗ADHD进行总结如下.
-
16例Kaposi肉瘤病例调查分析
Kaposi肉瘤(KS)是分化较好的血管增生导致的多发性恶性肿瘤.经典KS常发生于50~80岁老人,男女发生比例为10~15∶1,多见于东欧和地中海地区[1].美国KS发病率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男性中约占20%,接受输血的血友病病人和妇女中将近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经典KS多发地区,自1995年发现HIV感染者以来,临床上艾滋病(AIDS)相关KS(AIDS-KS)却少有发现和报告.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加,KS受到新的关注,现将自1998年以来在临床上收集的本地经典KS病例及发现的首例AIDS-KS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
β2-受体激动剂与奥运选手运动性哮喘的医学鉴定
运动性哮喘(Exereise-indused asthma,EIA)和运动性气道痉挛(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EIB)是指剧烈运动引起的、瞬间的气道阻力增加[1].由运动诱发的哮喘和气道痉挛在优秀运动员群体中的发生比例不低[2].EIA/EIB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国际运动医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吸入剂型的β2-受体激动剂(inhaled β2-ad-renoceptor agonist,IBAs)作为解除气道痉挛、控制哮喘发作的主要药物,一直受到各国呼吸专业医生和运动医学专家的关注.
-
妊娠合并智齿冠周炎76例的护理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即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孕妇的智齿冠周炎发生比例很高,约占孕妇口腔颌面炎症疾病的87.4%[1].而妊娠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炎症细胞和液体渗出增多,还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2],危及母婴安全.
-
多学科协作是提高癌痛管理质量的关键
1癌痛控制的现状
根据权威机构预计,癌症将成为未来十几年全球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数据显示,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新诊断的癌症患者将达到1500万左右。预计203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从2008年的1270万增长至2220万[1]。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肿瘤患者中,癌痛的发生比例约为30%~75%,约70%的进展期患者经历了疼痛。其中,中重度癌痛比例约为40%~50%,重度比例约为25%~30%[2-4]。爆发性疼痛近年来备受关注,爆发性疼痛发生率为33%~95%。据美国疼痛基金统计,在所有住院癌症患者中,发生爆发性疼痛者约为50%~90%[5]。 -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抗栓疗法
1 流行病学房颤时心排血量减少1/4以上,存在心功能损害时甚至降低50%.房颤不但导致各种不适和运动耐量下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诱发心肌缺血.由于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后引起脑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人,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的5~7倍,当心脏有瓣膜病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发生比例更高,比正常窦性心律者高17倍.
-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判断和处理
骨质疏松的原因是骨组织退化,造成这种退化的原因一方面与随年龄增长的自然衰老有关,另一方面与后天的生长、发育、营养、运动、疾病、生活习惯及生存环境等因素有关.人的一生骨骼代谢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处于不断更新之中,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甚至断裂.骨量变化可分成3个阶段:骨量上升期,自出生到35岁左右;骨代谢平衡期,女性自30岁到绝经期(50岁左右),男性30岁至70岁左右;第三阶段为骨量减少期,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后果是骨折,骨折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骨质疏松引起的经济消耗也会造成社会及家庭的沉重负担.骨折常见的部位是前臂远端、椎体、髋部,髋部骨折是造成伤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所以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比男性早约10年,发生比例也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其治疗包括保守治可防止以后复发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阑尾穿孔、腹膜炎及阑疗及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通过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炎症消尾周围脓肿.目前阑尾炎手术仍有较多的并发症,近年通过小退,但约四分之三病人将复发[1].手术治疗已是较安全方法,切口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减少了部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同时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疼痛轻,瘢痕小,易于接受.
-
微量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减少的疾病,尤其人到老年,骨骼中钙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使骨的质量减少,以至轻微的创伤或日常的活动都会导致骨折,或者是腰背长期酸痛.骨质疏松症是以老年人发生较多,尤其是女性,女性与男性骨质疏松发生比例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