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芳

    目的:探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56例动脉血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收集血气标本的过程中要对采血质量尤为重视,不仅要选择较好的动脉穿刺针,还要密切留意实际操作过程,尽可能减小误差,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 脑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

    作者:蔡方云;李春华;李振富

    1临床资料贾××,男,8岁,学生.因剧烈头痛伴呕吐1h,口鼻流出稀血水样分泌物30min于1998年3月25日急诊入院.患儿于1h前突然头痛剧烈伴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30min后口鼻流出稀血水样分泌物.患儿平素身体健康.体检:T36.2℃、P 128次/min、R34次/min、BP 80/50mmHg,患儿深昏迷状态.右侧瞳孔散大约3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1.5mm,对光反射不敏感.双侧鼻孔、口中流出稀血水样分泌物,口唇发绀.颈抵抗感不明显.双肺弥漫性水泡音及哮鸣音.心音被罗音遮盖.腹部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巴彬斯基氏征(+),余(-).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出血;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 25mmHg,FaCO2 30mmHg,pH 7.46,PaO2/FiO2 52mmHg.胸片示:双肺浸润影像.EKG示:心肌缺血性改变.余(-).诊断为脑出血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经过:给予高浓度吸氧,气管插管,应用呼气末气道内正压(PEEP),应用脱水、利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及对症处理,治疗无效而死亡.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动态变化规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飞;李惠;郭彩霞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住院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HCO3-,比较生存组(52例)与死亡组(31例)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以距入住RICU的时间(以天数表示)及分组为固定效应,患者编号为随机效应进行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探讨血气分析指标随住院时间变化的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生存组观察期间pH均值为(7.45±0.09)、HCO3-为(25.3±4.4)mmol/L、PaCO2为(37.5±9.8)mm Hg;死亡组pH值为(7.39±0.11)、HCO3-为(22.8±7.2)mmol/L、PaCO2为(43.2±16.3)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第8天外,两组在不同的时间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两组pH均呈上升趋势;在后3 d,生存组pH值超过7.45,水平相对稳定,无上升或下降趋势;而死亡组在后3 d的pH值呈下降趋势,死亡之前pH值接近7.30.(3)在第4~8天,两组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HCO3-基本是平稳的,波动幅度较小,有8 d维持在24~26 mmol/L之间,表现较为稳定;而死亡组HCO3-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第1天的明显低于参考下限到第9天的高于参考值上限.(4)除第1天和第9天,两组PaCO2在不同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生存组PaCO2降低幅度大于死亡组,插管后的PaCO2低于死亡组,且以后一直比较稳定,在35~36 mm Hg,直到拔除气管插管后亦未见反跳;在插管后第6~9天,死亡组PaCO2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第9 d达到高.结论 存活患者在机械通气后酸碱平衡基本保持稳定;而死亡患者后期却出现明显的酸中毒.pH值在入住RICU后随时间变化明显;PaCO2和HCO3-在患者死亡当天出现明显的变化.

  • 2种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在急危重症病例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魏逸馨

    目的 对于经股动脉法和经足背动脉法两种不同的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在急危重症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比较,更利于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一年内性动脉血气分析的86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股动脉法和经足背动脉法进行血气标本采集,而后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采集结果.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果 对实验组例患者进行足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穿刺后出现的凝血、皮损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凝血和皮损.结论 在临床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相比股动脉采集有着相对明显的优势,且护理人员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利用和推广.

  • 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作者:周健;段丽铭;宋丽丽;李兰菊;宋庆云

    目的 探讨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48例COPD患者在缓解期进行呼吸锻炼,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锻炼6-12个月,测定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 呼吸锻炼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呼吸锻炼有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作用.

  • 缩唇-腹式呼吸操对改善COPD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效果分析

    作者:蒋维武

    目的 观察缩唇-腹式呼吸操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气及肺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9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缩唇-腹式呼吸操训练,疗程为2个月,并对训练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值及肺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训练后,患者SaO2 、Pa02均较呼吸前显著升高(P<0.05);患者FEV1、FEV1/FVC及MVV均较呼吸前升高(P<0.05).结论 缩唇-腹式呼吸操易于掌握,应用迅速,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肺血栓栓塞症的辅助检查

    作者:刘春萍

    1 动脉血气(ABG)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是筛选肺栓塞的有效方法.肺血管床堵塞15%~20%时可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约76%.PaO2≥90 mm Hg(1 min Hg=0.133 kPa)罕见,80%的PTE患者PaO2≤80 mm Hg,PaO2>80 mm Hg不能除外PTE;93%的患者有低碳酸血症;86%~95%有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2a-O2)增大,后二者正常可能有助于排除较大的肺栓塞.

  •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

    作者:夏红梅

    [目的]总结动脉血气分析采集的技术与护理.[方法]对283例胸外科术前病人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采集技术与分析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因素.[结果]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肱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结论]加强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是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 7号一次性头皮针在小儿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朱旦花

    在危重小儿救治过程中,需随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等各种生化项目,以指导抢救治疗,因此快速有效的采集标本是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2岁以内的患儿一般采用股动脉采血,现介绍一种新方法.

  •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妙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血气分析和静脉血液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治疗首次采血需同时行动、静脉血液分析的胸部疾病病人120例,按住院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2 mL肝素化注射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再经静脉采集所需静脉血液标本(穿刺2次),观察组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动、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穿刺1次)。比较两组病人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感受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感受、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病人满意度高,可降低护理直接成本。

  • ICU危重病人应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进行电解质测定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陈晨;杜娟;环晓锋;侯雪琴;陈烨

    [目的]探讨ICU危重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用于电解质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抽动脉血0.5 mL用于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对照组抽动脉血0.5mL用于血气分析,抽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电解质.比较两组病人日平均采血次数、日平均采血量和入院时、入院第5天~第7天血常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日平均采血次数、日平均采血量及入院第5天~第7天的红细胞压积比较均存在差异.[结论]对ICU危重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可同时测血气、电解质,既减少了病人诊断性失血量,又避免了多次抽血.

  • 自行加压式棉棒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华;陈春平;尚颖轩

    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动脉采血方法之一,危重症病人通常需要多次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而对于桡动脉穿刺点的正确按压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球(片)法和棉签直压法[1].

  • 动脉留置针的标本弃血量用于危重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颖利;邵艳霞;宋艳妮;何佳;宁喜娟;雷云霞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的标本弃血量用于危重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日-2016年1月31日于西安航天总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危重新生儿55例,将从动脉留置针处采集的80个血气标本设为试验组,将同时从同一患儿不同部位外周动脉采集的80个血气标本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碱剩余(ABE)、标准碱剩余(SBE)、动脉血氧饱和度(SO2).[结果]两组pH、PaO2、PaCO2、S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采用普通留置针弃血量0.5 mL行动脉血气分析与常规方法结果无差异.

  • 新生儿动脉采血技术的改进

    作者:王娜;樊维奇;樊维佳

    临床以往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静脉血管热敷动脉化后采集(如耳垂采血),机体毛细血管热敷处理后,其血气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相似,有时候用来代替动脉血气分析,是可选择的一种替代方法,但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保证.

  • 胸廓振动法对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张娟;阎成美;李妮;杨慧芳

    [目的]探讨传统叩背咳痰与胸廓振动法对胸部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防、排痰效果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胸部手术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需纤维支气管镜(BFS)介入吸痰的情况、排痰前后动脉血气术分析,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48 h心率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观察指标除pH值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廓振动法对胸部手术后心肺并发症能够取得理想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 两种动脉采血固定手法的对比观察

    作者:袁丽荣;高庆珍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动态的动脉血气监测的应用对于判断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衡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作用,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显示了重要作用[1].目前,临床当中以抽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为主,因而,如何能快速、准确将动脉血采集完成,并将病人的痛苦减到小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难题.

  • 阿魏酸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顶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及心功能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药物.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建明;刘萍;李旭东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和脑钠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脑钠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能减轻病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病态肥胖合并哮喘高龄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冬梅;闫建平

    患者女,93岁,体质量指数(BMI)43 kg/m2,拟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患高血压病28年,Ⅱ型糖尿病12年,支气管哮喘4年,近日因感冒引发哮喘发作,卧床1周。术前,经内科雾化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感冒好转,血压、血糖控制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03×109/L;肺功能测定: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PO269%,多学科联合会诊后决定择期手术。麻醉科建议先采用椎管内阻滞或神经阻滞完成手术,必要时可以考虑喉罩或气管插管,与家属沟通告知风险,术毕送回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入室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纯氧吸入可以至100%,建立静脉通路及生命体征监测,麻醉前喷吸自备药物沙丁胺醇气雾剂。右侧卧位头颈部垫高至患者舒适状并紧贴于胸部,右腿尽量贴于腹部,左腿舒适位,双肩连线、双髂嵴连线大可能垂直于床面。患者皮肤坠积明显,无法摸清楚正中线和椎体间隙, C7棘突到臀缝连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交点大致定为穿刺点,直入法和侧入法均失败,后在手术室C臂机影像引导下重新穿刺,正位透视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侧位透视定位穿刺针的方向,但终因穿刺针的长度不够而改在神经刺激仪指引下实行后路腰丛神经阻滞与坐股神经阻滞,刺激电流为0.4 mA时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收缩明显,局部麻醉药是1.0%利多卡因与0.5%罗哌卡因混合液,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用量各20 mL。侧卧位开始手术,术中麻醉效果佳,手术平顺,历时约2 h,在手术即将结束时,患者自诉憋气,但生命体征平稳,嘱患者吸入自备药物,随即SpO2开始下将,双肺布满哮鸣音,考虑痰液堵塞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琥珀酸氢考10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氨茶碱0.25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面罩加压吸氧困难,心率下降低32次/min,血压70/40 mmHg (1 mmHg=0.133 kPa),SpO235%,盐酸肾上腺素0.5 mg小壶入液配合以体外心脏按压,同时予罗库溴铵40 mg立即插管给氧,吸出大量黄色浓痰后生命体征好转,带管送回ICU,经内科系统治疗后2 d拔除气管导管。

  • 口咽导气管联合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冶凤英

    目的:讨论口咽导气管联合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在急诊门诊30例出现低氧血症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咽导气管联合面罩吸氧15例为治疗组,同期其他治疗相同而仅给予面罩吸氧的低氧血症15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咽导气管联合面罩吸氧,对照组只给予面罩吸氧.共同的治疗为抗生素、抗病毒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以动脉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作为评判疗效指标,P02≥60mmhg为低氧血症基本纠正.结果:治疗1小时末治疗组氧分压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小时末治疗组中有12例(80%)PO2>60mmhg,对照组为3例(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咽导气管联合面罩吸氧治疗低氧血症的疗效确切,缩短了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节省了急救人员的体力,降低医疗成本,并且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35 条记录 8/22 页 « 12...567891011...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