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道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室研究

    作者:宋燕磊;燕树义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道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96只新西兰大白兔,估算胫骨近端骺板的面积,随机分成2组,以直径2.0mm和直径3.0mm的磨钻按照后交叉韧带重建时骨隧道的走行进行钻孔,术后在1、3、6、12周每组分别处死12只实验兔,测量骺板损伤面积百分率,并从大体和组织水平观察骺板生长发育受影响的状况.[结果]直径2.0 mm和3.0 mm骺板损伤面积百分率分别为(5.14±0.20)%(8.62±0.07)%;术后3周两组均有骨桥初步形成,12周后骨桥周围增殖细胞层3.0 mm组比2.0 mm组明显变薄;大体标本方面,12周后3.0 mm组肢体长度、胫骨平台前后径出现生长阻滞,胫骨平台横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 mm组两侧肢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交叉韧带经骺板重建造成的骺板损伤面积>8.5%的情况下,对肢体生长是有影响的.

  • 牵拉骺分离关节镜下切除骨桥治疗骺板部分早闭

    作者:李杰;林振福;华筑信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骺板部分早闭的手术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对8例骺板部分早闭患者采用牵拉骺分离、关节镜下切除骨桥、自体骺软骨填充、早期纠正成角及短缩畸形.结果:随访1~4年,1例患者骺板已生理闭合,7例患者骺板无早闭现象,无成角畸形,其中2例患者有肢体缩短,1例0.6,1例1.结论:采用牵拉骺分离、关节镜下切除骨桥、填充自体骺软骨,可以防止骨桥形成.

    关键词: 儿童 骺板 骨桥
  • 踝内翻2例报告

    作者:郑修存;李超发;孟凡军;牛艳辉;孙丹舟

    1 临床资料例1,女,15岁。14年前因爆发性乙脑引起出血性紫癜,致右踝内侧皮肤大面积破溃,引起踝关节区域感染,渐出现跛行,右踝内翻畸形,渐重。例2,男,12岁。3年前因踝关节扭伤致左内踝骨折,于当地医院行左内踝切开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伤愈后渐出现跛行,踝内翻畸形。两例查体均见:踝关节明显内翻畸形,外翻受限,跖屈背伸自如。X线片均示踝内侧骨骺板密度增高、闭合,外踝骨骺分离,外踝较内侧高,踝关节面不平整,踝穴上顶线与胫骨垂线不垂直,向内侧成角13°~15°。2 治疗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首先于外踝上方3cm处沿腓骨后外缘向下纵形切开,而后向前绕过外踝止于外踝前下缘弧形切开,显露腓骨及其骺板,在骺板上1.5cm处由外下向内上斜行截断腓骨。然后,在内踝上5cm处的内后侧纵行切开,致内踝尖弯向前缘弧形切开,显露胫骨下端,在内踝骺板上1.5cm处平行于踝关节面由内上向外下截骨(保留胫骨腓侧部分骨皮质),矫正内翻的踝关节,使其略外翻。取同侧髂骨,角度略大于截骨后矫正张开的裂隙,楔形骨块,嵌入截骨裂隙内,使其内翻矫正,缝合包扎切口,管型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轻度外翻位。

  • 骨骺骺板结构及功能与临床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吉士俊;马瑞雪;张立军;赵群

    骨骺骺板是小儿骨骺发育的器官,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如电镜、酶、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应用,对其形态、结构、代谢与功能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别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骨骺骺板研究的理论水平,从而不断加深了对小儿骨骼疾病的病因、病理学的认识,也为治疗学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骨骺骺板的损伤,将导致肢体的严重畸形和肢体的不等长,为此不仅要了解不同部位解剖特点,又要在治疗中科学地保护,防止损伤.本文将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及相关骨骺骺板的基础研究,探讨某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病理特点,以指导临床,供同道们参考.

  •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的应用

    作者:王瑜;马雅昌;朱雅文;杨朝昕;穆怀昭;金宇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例胫骨近端骺损伤骨折及15例胫骨远端骺损伤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收集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打印出1∶1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行模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方案,术中操作按术前计划完成.术后支具制动,早期功能锻炼.采用Hohl和Luck膝关节评分、Helfet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双侧肢体生长长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37±1.9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改良Hohl和Luck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100%(优15、良3),踝关节功能Helfet评分优良率为100%(优13、良2),术后复查时行双下肢全长轴线片对比,未发生骨骺早闭、关节内外翻及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肢活动度及生长长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对青少年胫骨近远端骺损伤骨折的诊治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 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研究进展

    作者:于秀淳;蔡锦方

    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和保肢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恶性骨肿瘤截肢术已逐渐被各种保肢手术所代替.由于儿童患者的病变多位于干骺端,为彻底切除肿瘤,术中需将骨骺和骺板一并切除,势必造成术后肢体不等长及功能恢复不理想[1~3].有研究报道股骨下端骨肉瘤切除骨骺及骺板后,将影响下肢纵向长度的70%[4],切除肱骨近端骨骺将影响肱骨长度的80%~82%[5].为此,国外近年来报道了多种避免术后肢体不等长的手术方法,国内报道较少.现就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以下综述.

  • 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的临床观察及机制初探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周银;曲在屏

    目的:观察骨肉瘤对骺板及骨骺的侵袭以及血管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习13例骺板未闭的骨肉瘤患者的资料,对9例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对7例术后大体标本进行观察,了解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的发生情况及机制.结果:X线片显示9例骺板被侵蚀,骨骺局部被破坏;4例未见骨骺受侵.9例骨肉瘤患者DSA检查发现8例在毛细血管期或肿瘤实质期时见肿瘤血管穿越骺板侵袭骨骺,在肿瘤实质期及静脉期见干骺端病变区及骺板、骨骺处有异常的血管网及瘤染,1例DSA检查时发现在动脉期见异常的肿瘤新生血管穿越骺板侵袭骨骺.结论:骺板不能阻止骨肉瘤的侵袭,肿瘤血管多在毛细血管期穿越骺板侵袭骨骺,证明了血管再生或再通在骨肉瘤穿越骺板、侵袭骨骺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骨肉瘤 骺板 侵袭 机制
  • 间歇性动态压力促进兔胫骨近端骺板梯度增殖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建军;杨东翔;元香南;孔战;陈旭;赵群

    目的:观察兔骺板在周期性压应力生物反应器中受到不同时间的间歇性动态压力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2周龄的兔胫骨近端骺板,置于动态压力生物反应器内培养5d,接受不同时间的间歇性动态压力刺激.A组为无压力刺激组,B~E组分别为每天间歇动态压力1.5、3、6和12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骺板标本中Collagen Ⅱ、Collagen Ⅹ、BMP-6、PTHrp、Sox-9和HIF-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A组比较,B、C、D和E组增殖层明显增厚,且C组增殖层增厚程度明显大于B、D和E组.Collagen Ⅱ和Sox-9主要在增殖层表达,Collagen Ⅹ和BMP-6主要在肥大层表达,PTHrp主要在肥大前区表达,HIF-1在全层均有表达,呈现梯度变化特点,在肥大前区表达强.结论:骺板在间歇性动态压力刺激下,分别针对增殖层及肥大层产生不同的梯度压应力,能够促进其梯度增殖分化.HIF-1可能是骺板在力学环境下产生梯度增殖的重要影响因素.

  • Ranvier骨化沟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天友;刘振兴;王延宙

    Ranvier骨化沟是环绕长骨骺板外周的特殊区域,同时与软骨膜、干骺端骨皮质、骺板软骨相接触.Ranvier骨化沟参与正常的软骨内成骨过程,当其受到损伤会导致骨桥形成进而引起关节畸形.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与骨软骨瘤可能起源于该部位的异常细胞.以上生理及病理过程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深入研究Ranvier骨化沟的形态发生与分子机制对于认识正常的成骨过程,理解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 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与CD44v6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殿星;孙钢;刘磊

    目的探讨骨肉瘤侵袭骺板的机制、影像学检查方法及CD44v6在瘤体、骺板浸润区、非骺板浸润区和正常骺板、瘤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骨肉瘤侵袭骺板患者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影像特点和诊断符合率;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36例骨肉瘤大切片石蜡标本的瘤体、骺板浸润区、非骺板浸润区及27例正常骺板、瘤周正常组织中CD44v6表达情况,统计其阳性反应率,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侵袭的关系.结果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骺板连续性的中断.对骨肉瘤侵袭骺板的诊断符合率:X线为47.22%(17/36),CT为69.44%(25/36),MRI为97.22%(35/36);CD44v6在瘤体、骺板浸润区、非骺板浸润区及正常骺板、瘤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27/36)、97.22%(35/36)、91.17%(33/36)和3.70%(1/27)、7.41%(2/27).瘤体、骺板浸润区、非骺板浸润区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骺板、瘤周正常组织.结论MRI对骨肉瘤侵袭骺板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CD44v6的高表达与骨肉瘤侵袭骺板有相关性.

  • 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宋希元;胡善朋;王丽;彭圣智;孔祥清

    目的:观察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为髓性骨肉瘤保肢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患者术前的普通X线、CT、MRI资料,探讨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骨肉瘤影像学特点.结果: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骺板连续性的中断.普通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44.12%(15/34),CT为64.71%(22/34),MRI为94.12%(32/34).X线与CT相比较P>0.05;X线与MRI相比较P<0.01;CT与MRI相比较P<0.01.结论: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和CT,MRI图像能够显示髓性骨肉瘤对骺板的侵袭情况,为术前明确髓性骨肉瘤是否已侵袭骺板提供准确依据.

  • 骨骺滑动板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洪加源;练克俭;林达生;丁真奇;康两期;郭林新

    目的 设计一种骨骺部可滑动延长板,观察该钢扳对实验性山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根据幼年山羊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骨骺滑动板.动物选取月龄1.5月的健康山羊18只,雌雄各半,体重10~15Kg,右股骨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左股骨采用滑动板内固定.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3个时相点进行双侧股骨X线摄片检查,利用Image Pro Plus软件计算骨痂的平均灰度.术后2个月、4个月2个时相点各宰杀9只山羊,对双侧股骨标本行生物力学试验,了解骨痂强度.结果 骨痂X线灰度分析示术后1、2及4个月骨骺滑动板组骨痂形成面积和骨痂灰度均明显优于普通钢板组(P<0.05);生物力学试验显示骨骺滑动板组较普通钢板组在轴向刚度、三点弯曲、抗扭转三项测试指标在术后2个月、4个月均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P<0.05).结论 由于骨骺滑动板的独特设计使其在动物体内能够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和增加有效骨痂的力学强度,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骺板 滑动 钢板 固定
  • 不同部位贯穿伤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梓锋;陈爱民;侯春林

    目的 探讨骺板不同部位损伤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 直径2.0mm、3.0mm和3.5mm组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骺板中央区损伤3.0mm组和3.5 mm组山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 mm组出现生长阻滞;外侧边缘区损伤3.0 mm组和3.5 mm组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骺板损伤区骨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骨桥包绕.结论 骺板发育阻滞与损伤而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横向发育阻滞;骺板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的;骺板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 可降解多孔聚乳酸材料在骺板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尹航;赵蕾;张锡庆;张亚;董寅生;董黎强

    本研究旨在探讨可降解多孔聚乳酸材料在骺板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可降解多孔聚乳酸,5 mm×5 mm×1 mm大小,孔隙率约90%,平均孔径约300μm.

  • 兔中心型骺板缺损后骨桥切除的动物模型建立

    作者:余黎;余国荣;张克勇;张桃根;陶圣祥

    目的 建立兔的股骨远端中心型骺板缺损后骨桥切除的动物模型,并对骨桥切除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0只,观察β-TCP与骨组织相容性及对骨桥生长影响.另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A组(β -TCP标记+骨桥切除+脂肪填塞)、B组(β-TCP标记+骨桥切除)、C组(单纯缺损),每组10只,评价β -TCP标记,导针引导的方法切除骨桥的手术效果.结果 β-TCP置入后组织相容性良好,对骺板缺损后股骨畸形的程度没有影响(P>0.05);标记侧股骨长度(85.29 ±4.73) mm,外翻角度(12.35 ±2.53)°;未标记侧分别为(84.34 ±2.76) mm,(12.52±3.26)°.通过β-TCP标记,导针引导的方法可完整切除骨桥.运用脂肪筋膜瓣填塞骨桥切除后的缺损,可减轻股骨畸形的程度(P<0.01).A、B、C组的股骨短缩程度分别为(4.20±1.36)、(10.26±3.31)、(6.52±1.62) mm;外翻角的差异分别为(12.00±2.11)°、(23.47±4.06)°、(18.38±10.65)°.结论 通过β-TCP标记,导针引导的方法可建立兔股骨远端中心型骺板缺损后骨桥切除的标准动物模型.

  • 小儿椎体生长规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椎体生长板中的作用

    作者:杨红军;于凤章;王秀琴;曾小蓓

    目的探讨出生~学龄前小儿脊柱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椎体生长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作用.方法选择35例0~6岁发育正常的小儿T8(含上、下生长板的完整椎体)标本,在4倍光镜下用显微尺测量椎体骨质的绝对厚度(不包括生长板和椎间盘);用免疫组化ABC法对T8生长板VEGF的表达及分布规律进行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同一椎体(T8)骨质厚度值测定结果:第一年内增加了0.22cm(44%),第二年内增加了0.15cm(21%),第三年内增加了0.07cm(8%),第四年内增加了0.04cm(4%),第五年内增加了0.02cm(2%),第六年内增加了0.01cm(1%).各年龄组椎体生长板均能表达VEGF,但呈逐年减低.结论出生后~5岁前是脊柱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椎体生长板ⅥEGF的表达集中在肥大细胞层下半区及临时钙化层;VEGF是生长板生长活性可靠的测量指标,能够很好的反映其所处的成骨状态.

  • 股骨头骺软骨母细胞瘤二例

    作者:郭源;范源;朱振华

    软骨母细胞瘤足一种少见的疾病,约占原发良性骨肿瘤的1%,其发病的典型部位为长骨的骺端,多见于股骨、胫骨、肱骨,病变多发生于骨骺板即将闭合期间,偶尔可见于骺板闭合之后.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小于20岁.

  • 先天性髋脱位整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演变特点

    作者:吉士俊;周永德;赵群;刘卫东

    我们在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基础上,对各型整复后股骨头坏死进行了平均十年的随访,说明Ⅰ、Ⅱ型骺板未受损害者是可逆的,本文复习了股骨近端骺板结构特点,阐明了产生短髋畸形的机理及生物力学基础.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合并股骨头骨骺滑脱症保守治疗一例

    作者:许世刚

    股骨头骨骺滑脱常见于青春期儿童.外伤、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内分泌异常以及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可引起骨骺滑脱.股骨上端骨骺可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发生自然滑脱.常见的畸形系股骨颈自股骨头的骺板向上向前移位,而股骨头向后下滑脱.内分泌异常合并股骨头骨骺滑脱症的治疗有其特殊性.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合并单侧股骨头骨骺滑脱症保守治疗的情况.

  • 儿童髋关节软骨厚度及股骨头骺板倾斜角的测量

    作者:陈博昌;徐蕴岚

    X线骨盆平片在儿童髋关节疾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利用增加测量范围和视角,测量骨盆平片中髋关节软骨厚度和股骨头骺板倾斜角,了解其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特发性软骨溶骨症、股骨头骨骺滑脱、先天性髋内翻等疾病时的变化, 以获得有价值的诊断资料.

99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